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大肠癌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直肠、结肠及盲肠等多个部位,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危害极大。到目前为止,临床上多以手术切除治疗该疾病。临床经验证实,手术治疗该疾病,可严重损害人体正气,导致机体的气血亏虚[1]。此外,化疗药物对脾胃功能的损害较大,可造成脾失健运、肠道功能紊乱及胃失和降等情况。
158
0
化疗对杀灭癌细胞、预防手术后肿瘤复发等有着显著的疗效,但在化疗过程中也常会出现各种毒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是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一种[1]。西医针对骨髓抑制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介素-11(IL-11)、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成分输血、激素治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各有弊端。
148
化疗药诱导骨髓中分裂旺盛的造血细胞凋亡,致使成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反过来又阻碍患者的化疗进程、影响化疗疗效。患者白细胞减少导致机体防御功能下降、感染风险增加,出现食欲降低、发热等症状;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则加重贫血,加重面色苍白、体倦乏力等症状;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黏膜、胃肠、泌尿系统出血,严重者甚至颅内出血,多器官组织衰竭。
135
疗效评价是限制中医药现代化的难点与瓶颈,尤其对于肿瘤,现代医学以瘤体大小、生存时间长短判定疗效与临床获益,而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主,更关注临床症状的改善,故中医治疗肿瘤疗效评价不能照搬现代医学指标。近年有众多研究探讨结合现代医学方法评价中医疗效,但仍未有效体现中医药特性。
194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通常,结肠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化疗,其中放疗、化疗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防治大肠癌中具有自己的优势,西医配合中医能够起到减缓不良反应,增强化疗敏感性的作用。
88
AML化疗间期发热可归于中医内伤发热范畴。本病病因为素体亏虚,外邪积聚,病机为气血不足、阴精亏损。AML患者多有先天不足,且本病病程较长,病势缠绵,使机体正气进一步亏虚。正气亏虚,卫表不固,外邪易乘虚而入,邪正交争,脏腑气机紊乱,阴阳失衡,故见发热;患者本虚,邪正交争耗气伤阴,阴精损耗,阴虚不能制阳,虚阳外越化热,则见低热。
80
我国胃癌(G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处于较高态势,在我国癌症相关死亡病例中,36.4%的病例来自消化道恶性肿瘤[1]。胃癌前病变(PLGC)作为一种较易向胃癌转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早期及时干预可使患者获益明显增加。现代医学治疗方案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抗氧化治疗、内镜下切除和腹腔镜手术等[2]。
前列腺癌发病率高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病死率位居第三位,多数患者发病年龄在55~80周岁[1]。本病早期发病隐匿,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发生临床症状时多处于中晚期或已出现远处转移[2]。中医古籍并无本病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机,可归于“癥瘕”“癃闭”“血尿”等疾病。诸多医家论述其病位在男子胞(即精室),发病多与痰浊、血瘀、寒凝等因素相关[3]。
我国已成为每年大肠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1],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病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分别位于第2位、第5位[2],且仍保持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健康。目前西医针对大肠癌的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3]。肿瘤是人体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西医的这些治疗措施并不能完全抑制肿瘤。
131
胃癌发病已上升至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第2位,目前,我国新发胃癌病例以及胃癌死亡病例占全球40%左右,严重威胁着人们健康[1]。胃癌前病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肠上皮化生或伴异型增生的病理组织学变化阶段,是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2]。部分胃癌前病变患者有肿瘤家族史,或患者平素易表现焦虑、抑郁情绪。
100
外泌体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话题,它是一种极微小的囊泡样物质,是由细胞分泌并帮助细胞与细胞之间传递生物信息的一种特殊物质。外泌体可携带肿瘤的遗传信息,向周围细胞组织,甚至远处细胞组织传递癌症信号,在肿瘤的发生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参与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耐药等多种环节当中。
125
结直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消化系统的恶性侵袭性肿瘤,其发病隐匿、恶变率高、病程速度快、复发率高[1]。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已超过17万,并且每年以4.2%的速度增长,远超2%的国际增长水平[2,3,4]。结直肠癌治疗手段主要以手术、放化疗及中草药抗肿瘤为主,但结直肠癌的治疗及预后并不理想,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是结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141
总结贾英杰教授论治肿瘤的临床经验。从浊邪致病角度提出癌浊理论,认为癌浊氤氲于癌前时期,贯穿于癌瘤始末,具有伏藏性、胶结性、恶耗性、流注性四大特点;依据癌浊不同的病理特点,以截浊来路、给浊出路为罢黜癌浊的基本思想,从芳香化浊、解毒清浊、化瘀散浊、通腑泄浊、淡渗利浊五个方面探讨罢黜癌浊法在肿瘤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106
中医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多角度辨治结直肠癌,包括从病因方面辨因论治、从病机方面辨机论治、从病性方面辨性论治、从病位方面辨位论治、从分期方面辨期论治、从疾病方面辨病论治、从证候方面辨证论治、从体质方面辨体论治、从经络方面辨经论治。通过对结直肠癌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方可精准找到疾病的切合点,更好地发挥临床疗效。
食管癌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7位和第6位,2018年全球新发病例约57.2万[2]。该病恶性程度高、扩散快、预后差,早期症状隐匿,发现时往往已处于癌症晚期,易错失最佳治疗时间,致死率高。全球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每20例癌症死亡病例中就有1例为食管癌。
267
影响因子:1.120
影响因子:0.679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0.33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419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