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2]。前列腺癌早期发病隐匿,几乎没有症状,等到发现时往往已处于中晚期。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前列腺癌的方式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这些手段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延长生存期,但同时也产生各种不良反应[3]。
153
0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多酚化合物,1997年有研究首次发现了白藜芦醇具有在不同阶段抑制肿瘤的作用,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证实了白藜芦醇能直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活性,并且通过线粒体途径、Caspase依赖或非依赖途径等介导癌细胞凋亡,白藜芦醇还可通过调控表观遗传学、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上皮间质转化等途径抑制癌细胞的迁移[7,8,9],许多报道表明白藜芦醇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发挥抗癌作用。
359
近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逐渐增长,在全世界的男性所患恶性肿瘤中位列第2位[1]。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美国居于首位,病死率位于第2位,仅次于肺癌[2]。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前列腺癌在男性肿瘤中发病率位于第6位,超过膀胱恶性肿瘤成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3]。
119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3位的肿瘤致死病因[1],由于它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中晚期肝癌患者,往往已无手术指征,西医以放化疗、靶向等治疗为主,毒副反应较大。中医药治疗在减轻其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优势。
463
连建伟教授系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首届国医名师,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工作,精于脉理、辨证入细,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临床上擅长运用经方及古方,对脾胃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315
1、徐景藩运用“五通法”论治食管癌术后经验2、论晚期肿瘤扶正治疗中的“温化”与“疏通”3、补土伏火法治疗肾癌4、运用“引阳入阴,破阴通阳”法治疗肿瘤5、中医外治法治疗食管癌评述6、芪杉方对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免疫能影响的回顾性分析7、基于基因调控探讨胃癌前病变中医药治疗进展
319
1、运用伏邪理论治疗肝癌浅析2、查名宝治疗肿瘤患者便秘经验3、王晞星运用补中益气汤临证经验4、中药热奄包结合艾灸对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5、自拟养血通络方外洗治疗紫杉类药物所致神经毒性临床心得6、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吴煜教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用药规律7、苗药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
989
按病理类型,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而NSCLC约占肺癌患者的85%,五年生存率仅为16%[2]。针对NSCLC的西医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但由于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中晚期,错失手术及放疗、化疗的最佳时机,且难以耐受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预后极差[3]。
341
本研究试图探索中医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化疗失败患者的ctDNA状态,为晚期结直肠癌精准治疗提供新方向、新思路。但其尚处于探索阶段,样本量较小,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病情复杂,中医辨证标准还需进一步细化,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未来还需更大样本进行验证与探索。
125
发明专利文献是行业核心技术信息载体,是科研活动过程中技术成果最直接的体现[4],通过对专利信息分析,能为中药治疗胃癌的后续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专利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对我国治疗胃癌中药发明专利发展中存在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归纳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策略建议,以期为我国治疗胃癌中药的专利研发和布局提供参考。
126
癌细胞增长消耗营养物质,侵占正常细胞营养,可能会引起贫血[2]。放疗、化疗、手术等会消耗正常的造血干细胞,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引起贫血。现代医学多采用输血,补充维生素B12、叶酸和铁剂等治疗[3,4],但不良反应较多[5,6]。癌性贫血属中医“虚劳”“血虚”“亡血”“血枯”等范畴[7]。笔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从血虚补肾角度辨治癌性贫血有确切疗效,介绍如下。
本次临床研究发现,酸枣仁汤治疗肝癌肝血不足型失眠,可以有效降低PSQI指数,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与睡眠效率,减轻日间功能障碍。并能改善肝癌肝血不足型失眠患者睡眠情况以及肝血不足相关中医证候,改善入睡困难、多梦、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早醒等睡眠障碍。
826
徐教授认为,“格物致知、灵活全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他在临证中,主张应根据肿瘤分期、治疗周期、患者当前个体情况互参分析,抓主要矛盾,兼顾次症,才能药到病缓;对于中晚期、尤其重症肿瘤的患者,应以中医药疗法合理联合现代医学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进行干预,方能取得良效。
411
癌性发热是指由肿瘤本身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常表现为间歇热或者不规则热,体温多在38℃左右,亦可达到40℃,下午及夜间热甚,多不伴有恶寒及畏寒,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多在正常范围,抗生素治疗无效。现代医学尚未完全认识其发病机制,治疗多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及激素类药物,治疗方法局限。
290
中医药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优势表现在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4],但一直以来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的不足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我们认为,症状群在肿瘤疗效评价中潜力的挖掘,可能会成为中医药优势被客观评价的重要突破点,而中医特色症状群研究的开展,可能是认知复杂“证候群”及构建完整辨证体系的有效途径。
212
影响因子:1.120
影响因子:1.207
影响因子:1.203
影响因子:0.858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811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