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02月-2024年02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CTA检查,并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诊断结果及效能。结果 CTA检查正确检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14例,中度狭窄42例,重度狭窄27例,单支病变44例,多支病变36例,右冠脉病变21例,左前降支病变33例,左回旋支病变16例,与CAG检查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病支数及右冠脉、左前降支病变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均很强,Kappa:0.847 4、0.931 8、0.922 2、0.817 0、0.828 8、0.928 5,P<0.001,与CAG检查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病变结果之间的相关程度较强,Kappa:0.642 5,P<0.001。CTA诊断冠脉不同狭窄程度、不同病变支数及不同病变部位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均在88.00%以上,甚至多数准确度和敏感度超过90.00%;特异度则均在84.00%以上,且大部分病变超过92.00%。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CTA诊断可精准判断其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不同病变支数及不同病变部位,这一诊断方式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为该疾病患者可提高重要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数据支持。
冠心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损伤或坏死的缺血性心脏病,其致病机制除不可控遗传因素外,还与吸烟、肥胖、高血压等可控因素有关,早防可控因素对该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冠心病早期无任何症状,冠状动脉狭窄后才经常出现胸闷或胸痛等典型冠心病表现,且随冠状动脉狭窄加重,临床症状越发明显。尽早识别、诊断冠心病并开展有效防控措施是改善患者病情的关键。有研究指出,冠心病患者仅凭临床体征及症状虽可建立初步诊断,但不足以排除其他病因,冠状动脉造影(CAG)则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直接证据,但该方式属于创伤性检查,临床诊断成本大,不受患者青睐[2]。相比之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作为一种微创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临床诊断成本相对较低[3]。本研究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诊断冠心病冠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旨在为该疾病患者临床诊疗提供有力支持。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02月-2024年02月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50-72岁,平均(61.92±5.24)岁。纳入标准:(1)均伴有胸闷气短等典型冠心病症状,并有CAG、CTA检查指征,于入院7 d内自愿接受这两项检查;(2)确诊前未接受任何治疗;(3)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缺失或所涉及检查影像图像质量不佳;(2)不耐受CAG或(和)CTA检查操作;(3)合并脏器组织恶性病变。
1.2方法
CTA诊断:检查前1 h告知患者禁食6 h,检查前需保持心率稳定,必要时可口服β-受体阻滞剂以控制心率约为70次/min,检查时取平卧位,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128层CT从气管分叉平扫至心底横截膈面下方,其后在确定患者对所使用药物或造影剂无禁忌证后舌下含硝酸甘油片(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022),并注射90 mL碘海醇注射液(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95)预埋肘正中静脉通路,注射速率为4 mL/s,其后再次注射40 mL生理盐水以维持渗透压,再次增强扫描平扫范围,扫描触发平面设置升主动脉起始部,触发阈值为100 HU,扫描时患者需屏气,扫描在1次屏气时间内完成,参数设置:层厚及层间距均为2.5 mm,管电流400 mAs,管电压100 kV,旋转时间0.28 s,时间分辨力29 ms,扫描结束后上传原始数据至工作站,采取75%、40%、30%横断截面重建R-R间期(两次心跳的完整波形之间的时间间隔)图像,其后容积再现重组。CAG诊断:均取仰卧位,根据手术既定方案消毒穿刺部位(右侧桡动脉),并在局部麻醉后于右侧桡动脉插入5F桡动脉鞘管,注射3 000 u肝素钠注射液(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851)和200μg硝酸甘油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216),其后将导管置入左右冠脉口,并指导患者取投影体位,使用西门子C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完成两侧CAG。
1.3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冠脉狭窄、病支数量及病变部位等检查结果,明确CTA诊断不同狭窄程度、病支数量及病变部位的效能,如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等。根据冠心病冠状动脉管腔被栓塞后的现有面积与原管腔面积的百分比值评估其狭窄程度,具体分级标准如下:(1)轻度狭窄:冠心病冠状动脉管腔被栓塞后的现有面积与原管腔面积的百分比值在26%-50%之间;(2)中度狭窄:冠心病冠状动脉管腔被栓塞后的现有面积与原管腔面积的百分比值在51%-75%之间;(3)重度狭窄:冠心病冠状动脉管腔被栓塞后的现有面积与原管腔面积的百分比值在76%-100%之间[4]。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分析与处理。其中计数数据[n(%)]、计量数据
分别行χ2、t检验,一致性分析行Kappa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A冠脉狭窄检查结果
88例冠心病患者经CAG检查检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43例,重度狭窄28例;CTA检查正确检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14例,中度狭窄42例,重度狭窄27例,与CAG检查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均很强,Kappa: 0.847 4、0.931 8、0.922 2,P<0.001,见表1-3。
表1 CTA冠脉轻度狭窄检查结果(例)
表2 CTA冠脉中度狭窄检查结果(例)
表3 CTA冠脉重度狭窄检查结果(例)
2.2 CTA冠脉病支数检查结果
88例冠心病患者经CAG检查检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50例,多支病变38例;CTA检查正确检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44例,多支病变36例,与CAG检查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很强,Kappa: 0.817 0,P<0.001,见表4。
2.3 CTA冠脉病变部位检查结果
88例冠心病患者经CAG检查检出冠状动脉右冠脉病变22例,左前降支病变34例,左回旋支病变17例;CTA检查正确检出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右冠脉病变21例,左前降支病变33例,左回旋支病变16例,与CAG检查右冠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很强、很强、较强,Kappa: 0.828 8、0.928 5、0.642 5,P<0.001,见表5-7。
表4 CTA冠脉病支数检查结果(例)
表5 CTA冠脉右冠脉检查结果(例)
表6 CTA冠脉左前降支检查结果(例)
表7 CTA冠脉左回旋支检查结果(例)
2.4 CTA冠脉诊断效能
CTA诊断冠脉不同狭窄程度、不同病变支数及不同病变部位的敏感度,除单支病变仅为88.00%以外,其余病变敏感度均在90.00%以上;特异度则除轻度狭窄为89.13%、多支病变为88.00%、左回旋支病变为84.51%以外,其余病变特异度均在92.00%以上;其准确度除轻度狭窄为88.64%以外,其余准确度均在90.00%以上,见表8。
表8 CTA冠脉诊断效能(%)
3、讨论
冠心病是心内科和急诊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可出现心肌梗死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早期大多无明显症状,即便在剧烈运动时出现明显胸闷等症状也大多被忽略,以致部分由吸烟、肥胖等可控因素造成的冠脉病变也错失最佳干预时机,最终患者在心绞痛频繁发作或心肌梗死后才就诊,此时虽能通过治疗手段延缓病情,但心肌损伤无法逆转[5-7]。尽早诊断冠脉病变并在疾病出现早期开展有效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CAG是以往临床诊断冠心病、分析患者冠脉病变状况的重要手段,其诊断准确性高,不过因检查操作有创,且检查费用较高,并不适合普及应用[8]。随着临床CT技术的不断进步,组织空间分辨率获得了较大的提高,计算机处理、重建图像功能也得到了明显增强。CTA检查已逐渐成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检查常规手段,它具有多视角观察优势,可清晰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可直观了解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数量,其诊断准确性高,操作也较为方便[9,10]。
研究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CTA检查正确检出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14例、42例、27例,相比CAG检查检出的17例、43例、28例,CTA与CAG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均很强,Kappa: 0.847 4、0.931 8、0.922 2,P<0.001,提示CTA检查可较为准确的判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有研究表示,CTA在增强扫描后可较为直观的显示冠状动脉钙化状况,并在计算机成像处理后较为清晰呈现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11]。而且CTA还能通过扫描参数利用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模拟冠状动脉生理状态,有效评估患者冠脉动脉病变状况,了解其狭窄程度及病变数量等信息[12,13]。研究分析CTA检查检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支数的价值,结果也显示,CTA检查正确检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44例,多支病变36例,相比CAG检查检出的50例、38例;CTA与CAG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也很强,Kappa: 0.817 0,P<0.001,提示CTA检查可较为全面的检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支。CTA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除增强扫描外,还可辨别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造影剂无法通过或通过速度较为缓慢的冠状动脉,以了解冠状病变程度及范围,同时还能掌握不被造影剂充盈的病变部位[14,15]。研究进一步验证了CTA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CTA检查正确检出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右冠脉病变21例,左前降支病变33例,左回旋支病变16例,相比CAG检查检出的22例、34例、17例,CTA与CAG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很强、很强、较强,Kappa: 0.828 8、0.928 5、0.642 5,P<0.001,提示CTA检查可较为精准的判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以往研究也曾指出,CTA具有非选择性,部分患者冠脉近端狭窄或闭塞以致造影剂无法通过出现近端不显现以致漏诊,不过相对而言,这一检查方式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判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16,17]。研究统计分析CTA诊断冠脉不同狭窄程度、不同病变支数及不同病变部位的效能,结果显示,除单支病变诊断敏感度为88.00%、轻度狭窄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9.13%、88.64%、多支病变特异度为88.00%、左回旋支病变特异度为84.51%以外,CTA诊断冠脉不同狭窄程度、不同病变支数及不同病变部位的敏感度及准确度均在90.00%以上,特异度则均在92.00%以上,提示CTA诊断冠心病冠脉病变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总体而言,CTA诊断冠心病冠脉病变不仅诊断价值较高,还可精准评估其病情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支持,与熊青峰等[18]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CTA诊断冠心病冠脉病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尤其在不同狭窄程度、不同病变支数及不同病变部位判断方面诊断效能较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郑杰,段王栋.CT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的准确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0):1226-1227.
[2]徐伟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评价[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0,38(3):491-495.
[3]李卓,张磊.CT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在评估病变特异性缺血中的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22):4012-4016.
[4]鞠斌,孙敏,罗彩华,等.基于冠状动脉CT造影的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33(12):2191-2195.
[5]刘帅,林闽江,许亚飞.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8):1320-1322.
[6]李建宜,许琰,王俊鹏,刘振国.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患者斑块定量评估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9):30-32,36.
[7]苗珂,葛洪,夏蕾,等.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斑块类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2):116-119.
[8]赵一,鲍海华.不同海拔地区冠心病患者CT血管造影的冠脉病变特点和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J].心脏杂志,2020,32(6):603-606.
[9]粟丽,余建群,张丽芝.改良的校正性腔内密度衰减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不同性质斑块在CT血管成像中的初步研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20,41(8):863-867.
[10]王新斌,刘芳,姜海兵,葛振嵘.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及其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J].安徽医药,2021,25(4):718-721.
[11]李占鲁,黄翯,张文斌,等.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提示临界病变有易损斑块患者预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9(1):76-81.
[12]杨琳,徐磊,何继强,等.基于CT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对冠状动脉含钙化病变的诊断评价[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9,53(8):668-674.
[13]于方方,李文欢,李娜,等.第3代双源CT对青年疑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2):118-121.
[14]崔楚坤,李家欢,曾鹏程,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9,30(7):875-877.
[15]武瑞凤.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7):1094-1095.
[16]张瑜,王晓慧,王莹.256排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管病变程度及心功能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69-71,148.
[17]徐利军,魏雪,刘娇,张光勇,孙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病变程度及部位的诊断价值[J].西部医学,2020,32(3):456-459.
文章来源:李腾飞.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中的意义[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4,35(09):1048-1050.
分享:
脑桥梗死发生病因主要为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狭窄、闭塞导致血流减少甚至中断,脑桥梗死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7%,是后循环卒中最常见亚型,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交叉感觉障碍、交叉运动障碍和四肢瘫痪。长期随访显示,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发生风险较高。
2025-04-12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极大增加了全球疾病负担,同时因伴随多种心身后遗症,造成了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 PSD)是一种在脑卒中患者中普遍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约占三分之一,特别容易出现在脑卒中后的早期阶段 。
2025-03-25房颤(atrial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征为心房电活动紊乱,可以不同比例下传至心室[1-5]。研究显示,AF人群发病率达1.6%,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6-9]。AF易导致血栓形成,其中左心耳血栓是主要的血栓形成部位之一[10-12]。
2025-02-24主动脉夹层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的主动脉壁各层分离,从而产生假腔,压迫真正的主动脉腔,若发现不及时则会增加患者病死风险。据报道,美国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从 3/100 000 增长到 1/10 000,还有部分患者在入院确诊前已经死亡。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累及范围仅限于胸降主动脉及其远端,占所有主动脉夹层的25%~40%。
2025-01-21冠心病作为急性发作最凶险的常见慢性病之一,动脉粥样斑块是此疾病病情进展的病理学基础。经景梦园等[2]学者研究总结,做好早期检查可改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预后。且汤德等学者研究发现,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能够监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体积、位置,确定冠脉狭窄程度,评估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特点。
2025-01-13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狭窄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血管腔狭窄或堵塞,造成心肌缺氧缺血,从而引起的疾病。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金标准为冠脉造影,但是其费用较高,且属于有创检查,在临床应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2025-01-02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快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明显,随之而来的脑血管疾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近些年来,收治入院的患者中因头颈部血管病变日渐增多,很多患者病情来势凶猛,即便抢救及时也难免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2024-12-13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严重消瘦、腹胀腹痛、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我国公民的生命安。手术是结肠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改善其生活质量。
2024-11-25血管源性眩晕(Vascular vertigo)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以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 AVS)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症状。血管源性眩晕最常见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TIA)、后循环性缺血性脑梗死,AVS表现为急性发作眩晕并持续时间在24 h以上,若为后循环TIA发作可持续时间小于24 h。
2024-11-22作为冠心病临床诊断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检查过程中,会因为其存在创伤性,而可能增加患者血管内膜损伤、动静脉瘘及血管痉挛的潜在的操作风险,也正因其创伤性操作,因此可重复度不高。临床上希望能够采取操作更为简便,且具有无创伤特点的诊断方式。
2024-10-31人气:22458
人气:18552
人气:16674
人气:16005
人气:1557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期刊人气:2323
主管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航工业公司哈尔滨二四二医院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1434
国内刊号:23-1571/R
邮发代号:14-8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923
影响因子:1.022
影响因子:1.831
影响因子:0.793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