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判断冠心病患者病变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9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入选者斑块进展情况分组,将入选者分为冠心病进展期组(n=58)及冠心病稳定期组(n=39),所有入选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组重构指数(RI)、斑块负荷、高危斑块(HRP)占比、斑块体积等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分析上述参数与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约登指数、最佳阈值。结果 冠心病进展期组RI及斑块负荷水平、HRP占比、斑块体积均高于冠心病稳定期组(P<0.05)。上述参数与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r=0.758、0.620、0.611、0.616,P<0.05),且RI、斑块负荷、HRP占比、斑块体积的AUC值分别为0.958、0.870、0.811、0.873,AUC值均>0.6。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RI、斑块负荷、HRP占比、斑块体积)与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呈正性相关,上述参数对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的诊断价值优良。
冠心病作为急性发作最凶险的常见慢性病之一,动脉粥样斑块是此疾病病情进展的病理学基础[1]。经景梦园等[2]学者研究总结,做好早期检查可改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预后。且汤德[3]等学者研究发现,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能够监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体积、位置,确定冠脉狭窄程度,评估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特点。另外,冠心病斑块进展期与稳定期患者血流动力学、脂质代谢能力、冠脉重构等均存在差异,且均会影响患者CT检查参数水平[4]。因此,借助影像学检查参数或可评估患者冠脉斑块进展程度,实现病情病变情况的早期诊断。然而,近几年鲜少有权威医学刊物对CT检查参数与冠心病进展程度进行联合、深层次报道。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深度探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下,对比冠心病不同斑块进展程度患者检查参数及参数与斑块进展程度的相关性、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97例冠心病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依据入选者斑块进展情况分组,即冠心病进展期组(n=58)、冠心病稳定期组(n=39)。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本研究为回顾性,无需患者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冠心病进展期组符合专家共识[5]的诊断,表现为持续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冠心病稳定期组患者符合指南[6]的诊断,存在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病史;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在医院系统中保留较为完整的病历资料、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影像资料。排除标准:留存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影像学图像残缺、模糊;缺乏入院诊断数据;非入院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罹患结构性心脏病。
1.2方法
两组均已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具体如下:患者取平卧位,经肘前静脉注射碘对比剂,CT机(生产厂家:西门子医疗有限公司;型号:VB40)参数设置为管电流380-420mA/转,管电压120kV,旋转时间0.33s,层厚0.6mm,准直器宽度64mm×0.625mm,扫描范围自主动脉根部至心脏隔面下约1cm,利用迭代重塑技术及Siemens MMWP处理扫描图像,完成冠脉及其分支图像重建。对比两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重构指数(RI)、斑块负荷、高危斑块(HRP)占比、斑块体积]。计算两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与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约登指数、最佳阈值,统计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对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的诊断价值。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n(%)]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取Spearman相关分析法;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计算AUC、约登指数、最佳阈值,观察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对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的诊断价值。
2、结果
2.1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冠心病家族遗传史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水平对比
冠心病进展期组RI、斑块负荷、HRP占比、斑块体积水平均高于冠心病稳定期组(P<0.05),见表2。
2.3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与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RI、斑块负荷、HRP占比、斑块体积与冠心病进展程度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r=0.758、0.620、0.611、0.616,P<0.05),见表3。
2.4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对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的诊断价值
如表4及图1所示:RI、斑块负荷、HRP占比、斑块体积的AUC值分别为0.958、0.870、0.811、0.873,AUC值均>0.6。
表1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表2两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水平对比
表4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对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的诊断价值
3、讨论
冠状动脉分支较多,大部分冠脉管腔细小,且心脏持续处于运动状态,导致冠脉成像难度较大。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属介入性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通过向冠脉内注射含碘造影剂,使X射线透过患者组织后形成对比的X射线影像,监测冠脉血管的动态情况,还可根据CT血管造影参数评估患者病情进展[7]。因此,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与冠心病斑块进展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对于提高临床诊断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表3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与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图1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对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的诊断价值
本次研究中,冠心病进展期组RI及斑块负荷水平、HRP占比、斑块体积均高于冠心病稳定期组(P<0.05),且RI、斑块负荷、HRP占比、斑块体积与冠心病进展期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r=0.758、0.620、0.611、0.616,P<0.05),这表示,冠心病进展期与稳定期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存在较大差异,上述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与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性相关,王琼等[8]学者亦对冠心病患者采取类似研究,研究表明,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存在明显差异,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而包振明等[9]学者研究发现,高Gensini评分是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故冠心病进展期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水平会出现更为显著的波动,且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与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之间为正相关关系。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佐证了本研究,分析产生此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血管重构是冠脉狭窄血管的重要代偿方式,RI是最狭窄层面血管面积与参考层面血管面积的比值,反映责任血管重构风险,数值与责任血管正性重构呈正比;斑块负荷为斑块体积与斑块处血管体积的比值,反映该冠脉狭窄程度;HRP是具有管腔表面破裂、富脂质坏死核>40%或斑块内出血的斑块,炎症细胞聚集、炎性因子释放、新生血管、胆固醇结晶等均为HRP形成的重要因素[10]。且冠心病进展期患者多合并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使得流至患者心脏冠脉血液中的脂质物含量偏高,另外,冠心病患者机体长期处于微炎症状态[11]。由此可见,较高的脂质物含量致使脂质物在冠心病斑块进展期冠脉壁上的沉积速度加快,沉积量及冠脉中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增加,导致冠脉狭窄、阻塞,加之持续偏高的血压水平使得心脏泵血阻力增大,冠脉壁受到的冲击力随之提高,冠脉在脂质物沉积、血流动力学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冠脉重构,而微炎症状态使得冠脉中聚集炎症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结合斑块进展期患者血液中脂质物含量及冠脉重构风险均较高的特点,进展期患者形成HRP的概率较稳定期更高。因此,冠心病斑块进展期患者RI、斑块负荷水平及HRP占比更高。
本次研究还发现,RI、斑块负荷、HRP占比、斑块体积的AUC值分别为0.958、0.870、0.811、0.873,AUC值均>0.6,这表明,上述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对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具有较强的诊断价值,薛松等[12]学者亦实施相似临床调研,研究表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对于预测病变进展具有重要价值。学者的研究结论验证了本研究,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借助碘对比剂及各项先进的检查技术。而肘静脉输入碘对比剂能够利用碘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差,使CT血管造影检查射出的X射线透过率与周围组织形成差异[13]。此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是集心电门控(前瞻性、回顾性)、多扇区重建(不同心跳周期数据合成后得到完整心脏数据)、心电图编辑(同一张横断位像上的图像来自多个心动周期相同时像的原始数据)、多层面重组(计算机将不同层面的像素重新排列)、容积再现技术(设定阈值,将此阈值内全部像素总和以不同灰阶形式表示)、仿真内窥镜(重建管道三维立体图像)等数种技术为一体,心脏扫描的同时,利用心电信号触发扫描或根据心电标记后的心动周期时相重建图像,且通过提取心脏运动度最小的心脏收缩中晚期数据重建图像,可有效避免心脏运动伪影[14]。由此可见,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可使碘对比剂在患者体内冠状动脉及周边组织器官的分布产生对比效果,提高靶冠脉的信号强化程度;另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融合多种先进技术,使呈现的冠状动脉图像更为直观,立体感强,呈现的冠脉解剖结构图像伪影少、分辨率高,对冠脉狭窄面积、冠脉面积、斑块面积、血栓、冠脉重构、易损斑块等病变进行全面、客观的展示。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稳定期、进展期斑块RI、斑块负荷、HRP占比等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水平本身差异较大,配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RI、斑块负荷异常及HRP的检出率及对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的诊断准确性,有助于冠心病患者斑块进展程度的早期筛查、诊断,诊断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不同冠心病斑块进展时期患者RI、斑块负荷、HRP占比、斑块体积等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进展期患者上述参数水平显著更高,且上述参数与冠心病斑块进展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对于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对比不同斑块进展程度的冠心病患者各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通过严谨、专业的统计学技术计算参数与其斑块进展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最终得出诊断价值,研究逻辑清晰。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符合要求的样本数量有限,可能会对本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尚存局限性,为此,笔者将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收集多个中心的研究样本,增加样本量、样本类型,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准确的理论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晶,王全帮,杨艳,等.冠脉CT血管造影对冠心病患者MACE的预测价值[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2,31(4):418-423.
[2]景梦园,孙建清,周青,等.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在不同斑块类型中的差异[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31(4):344-348.
[3]汤德,胡春峰,王元伟,等.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测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及其与冠心病相关性[J].临床军医杂志,2022,50(11):1147-1150,1154.
[4]王宪莉,肖新广,谷梅兰,等.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结构组成的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8):80-82.
[5]颜红兵,向定成,刘红梅,等.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8,26(4):181-190.
[6]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3):265-273.
[7]尹小花,徐荣,郭鑫,等.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脉斑块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临床价值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2):192-196,200.
[8]王琼,胡子恒.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测量心脏外膜脂肪厚度与冠心病患者血清SFRP-5、PAPP-A的相关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23):3223-3226,3230.
[9]包振明,林衔亮,张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营养状态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2,14(8):959-962,966.
[10]牛福英,郑朝霞,罗静慧,等.sdLDLC、SAA、PAF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易损斑块的关系[J].广东医学,2024,45(5):626-630.
[11]黄烈,刁明锐,吕志民,等.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及B型脑钠肽在评估冠状动脉硬化狭窄中的临床价值[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2,45(3):394-399.
[12]薛松,王岩,黄兵,等.冠状动脉CTA的斑块特征预测病变进展的临床研究[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1(6):448-452.
[14]邓星星.分析与探讨GE Revolution CT胸腹联合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CTA)扫描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9):1699-1700,1718.
文章来源:吴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判断冠心病病变情况的价值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25,32(01):74-76.
脑桥梗死发生病因主要为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狭窄、闭塞导致血流减少甚至中断,脑桥梗死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7%,是后循环卒中最常见亚型,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交叉感觉障碍、交叉运动障碍和四肢瘫痪。长期随访显示,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发生风险较高。
2025-04-12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极大增加了全球疾病负担,同时因伴随多种心身后遗症,造成了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 PSD)是一种在脑卒中患者中普遍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约占三分之一,特别容易出现在脑卒中后的早期阶段 。
2025-03-25房颤(atrial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征为心房电活动紊乱,可以不同比例下传至心室[1-5]。研究显示,AF人群发病率达1.6%,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6-9]。AF易导致血栓形成,其中左心耳血栓是主要的血栓形成部位之一[10-12]。
2025-02-24主动脉夹层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的主动脉壁各层分离,从而产生假腔,压迫真正的主动脉腔,若发现不及时则会增加患者病死风险。据报道,美国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从 3/100 000 增长到 1/10 000,还有部分患者在入院确诊前已经死亡。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累及范围仅限于胸降主动脉及其远端,占所有主动脉夹层的25%~40%。
2025-01-21冠心病作为急性发作最凶险的常见慢性病之一,动脉粥样斑块是此疾病病情进展的病理学基础。经景梦园等[2]学者研究总结,做好早期检查可改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预后。且汤德等学者研究发现,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能够监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体积、位置,确定冠脉狭窄程度,评估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特点。
2025-01-13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狭窄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血管腔狭窄或堵塞,造成心肌缺氧缺血,从而引起的疾病。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金标准为冠脉造影,但是其费用较高,且属于有创检查,在临床应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2025-01-02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快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明显,随之而来的脑血管疾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近些年来,收治入院的患者中因头颈部血管病变日渐增多,很多患者病情来势凶猛,即便抢救及时也难免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2024-12-13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严重消瘦、腹胀腹痛、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我国公民的生命安。手术是结肠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改善其生活质量。
2024-11-25血管源性眩晕(Vascular vertigo)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以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 AVS)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症状。血管源性眩晕最常见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TIA)、后循环性缺血性脑梗死,AVS表现为急性发作眩晕并持续时间在24 h以上,若为后循环TIA发作可持续时间小于24 h。
2024-11-22作为冠心病临床诊断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检查过程中,会因为其存在创伤性,而可能增加患者血管内膜损伤、动静脉瘘及血管痉挛的潜在的操作风险,也正因其创伤性操作,因此可重复度不高。临床上希望能够采取操作更为简便,且具有无创伤特点的诊断方式。
2024-10-31人气:18552
人气:15574
人气:10366
人气:10002
人气:969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罕少疾病杂志
期刊人气:2691
主管单位: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深洲市卫生局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3257
国内刊号:44-1497/R
邮发代号:46-207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