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血管造影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对老年脑桥梗死远期预后评估研究

  2025-04-1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对老年脑桥梗死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四川省广元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收治的老年脑桥梗死患者98例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1例和预后不良组37例。比较2组患者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参数,分析其与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并评估其预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基底动脉直径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弯曲指数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底动脉直径与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P<0.01),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弯曲指数与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0.01)。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弯曲指数是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基底动脉直径是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参数联合预测老年脑桥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38(95%CI:0.870~0.977),敏感性为94.59%,特异性为75.41%。结论CTA可评估基底动脉弯曲程度,直观反应基底动脉形态学特点,为预测老年脑桥梗死患者远期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 关键词:
  • 临床表现
  • 分支狭窄
  • 基底动脉
  • 脑桥
  •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 加入收藏

脑桥梗死发生病因主要为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狭窄、闭塞导致血流减少甚至中断,脑桥梗死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7%,是后循环卒中最常见亚型,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交叉感觉障碍、交叉运动障碍和四肢瘫痪[1]。长期随访显示,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发生风险较高。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临床对于急性脑桥梗死的诊治均取得极大进步,显著提高了脑桥梗死的救治成功率,但由于脑桥纤维传导束相对集中,很大一部分患者在疾病开始时已有严重的临床症状,通常此类患者预后较差,会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识别能够准确预测脑桥梗死患者预后的指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前循环脑卒中和后循环脑卒中的机制不同,后循环脑卒中与局部分支咬合密切相关。基底动脉是脑部血供的主要来源血管,基底动脉弯曲会牵拉、扭曲穿支动脉,导致血流阻力增大,可能引发血流低灌注,导致梗死发生及预后不良[3]。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是诊断评估血管相关疾病的主要手段,其分辨率高,且可多角度观察血管病变情况,且CTA为非介入性血管成像技术,具有无创优势[4-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对老年脑桥梗死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纳入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四川省广元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收治的老年脑桥梗死患者98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34例,年龄61~75(67.60±2.35)岁,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61例和预后不良组37例。纳入标准:经头颅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脑桥梗死;年龄>60岁;均完成CTA检查;发病时间≤3d;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烟雾病等其他颅内血管疾病;既往存在脑梗死病史;合并先天性血管瘤等疾病;合并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血液系统疾病等;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本研究获得四川省广元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所有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CTA扫描仪器为GEoptimaCT68064排CT扫描仪,经高压注射器经右前臂静脉注射对比剂,剂量为1.5ml/kg,速度4.0ml/s,以对比剂动态监测自动触发扫描,阈值设定为150HU,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至颅顶,采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从多角度观察基底动脉情况。使用工作站自带测量工具,由同一个医师测量,每处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检测基底动脉最粗处直径。检测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基底动脉标准线与最大弯曲处之间的垂直直线距离。测量血管实际长度,测量血管实际长度,基底动脉弯曲指数=(血管实际长度/血管理论长度-1)×100%[6]。远期预后情况评估:随访1年,评估患者出院1年后入院复查评估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以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7]。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通过正态分布检验后,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并读取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老年脑桥梗死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表1)。

2.2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老年脑桥梗死患者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参数比较

预后不良组基底动脉直径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弯曲指数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1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老年脑桥梗死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老年脑桥梗死患者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参数比较

2.3Spearman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基底动脉直径与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P<0.01),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弯曲指数与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0.01,表3)。

表3老年脑桥梗死患者CTA评估基底动脉弯曲参数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2.4logistic回归分析

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弯曲指数是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基底动脉直径是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1,表4)。

表4老年脑桥梗死患者CTA评估基底动脉弯曲参数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5ROC曲线分析

CTA评估基底动脉弯曲参数联合预测脑桥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AUC为0.938,敏感性为94.59%,特异性为75.41%(图1,表5)。

图1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参数预测老年脑桥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ROC曲线分析

表5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参数预测老年脑桥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ROC曲线参数


3、讨论


脑桥位于人体脑干位置,其血供主要来源于基底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这些血管一旦发生闭塞,则易引发脑桥梗死,产生眼球运动障碍、面瘫、眩晕等症状,多发生于老年人[8]。临床治疗脑桥梗死首选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再通堵塞的动脉血管,恢复脑桥组织血流灌注,但脑桥处于大脑深处,发生脑桥梗死后通常预后较差,病死率高[9-10]。虽然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研究发展,临床急诊救治脑桥梗死的成功率已提升,但仍有许多患者远期预后不良,因此需研究适当检查方法、观察指标用于评估预测老年脑桥梗死患者远期预后[11]。

大量研究发现,基底动脉弯曲是老年脑桥梗死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动脉弯曲后会增大血流阻力,影响血流动力学,提高原位血栓形成、栓塞风险,且机械压迫、牵拉等均可导致脑组织血液灌注降低,使动脉血关闭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损伤血管内膜,基底动脉穿孔缺血,从而易引发脑桥梗死发生[12-13]。本研究预后不良组基底动脉直径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弯曲指数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基底动脉直径与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弯曲指数与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说明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参数跟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分析原因:基底动脉直径反映基底动脉狭窄情况,直径越小说明狭窄程度越严重;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可反映基底动脉受扭曲影响的血管长度,其数值越高,基底动脉弯曲影响的范围越广;而弯曲指数可反映动脉扭曲程度,其水平越高,动脉血管扭曲程度越高,进而导致脑桥缺血区域仍持续处于低灌注状态,且动脉弯曲处血流阻力增大,出现血流冲击区和血流缓慢区,血流冲击区中血流冲击下易损伤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区会形成局部湍流,进而增加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风险,因此老年脑桥梗死患者治疗后仍可能再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4-15]。

此外,本研究ROC曲线分析显示,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参数联合预测老年脑桥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AUC为0.938,敏感性为94.59%,特异性为75.41%,提示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参数联合预测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具有极高价值。原因在于,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参数联合可综合评估基底动脉弯曲严重程度,基底动脉弯曲对脑桥供血血管造成牵拉,影响血流动力学,增加脑梗死复发风险。

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其次仅分析了基底动脉弯曲对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但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还受到治疗方案、患者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需进一步增加样本量以多中心分析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参数与老年脑桥梗死患者远期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基底动脉弯曲参数联合预测患者远期预后具有极高价值,临床需尽早完善颅内基底动脉评估,早期识别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7]赵焱,陈向东,张艳梅,等.和肽素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8):681-685.

[14]王爽,柴敏,杨密,等.基底动脉弯曲与脑干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5(5):489-492.

[15]韩新生,张高才,刘宁,等.基底动脉狭窄程度与孤立性脑桥梗死短期转归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3):315-318.


基金资助: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研究专项项目(2020ZD003);


文章来源:何长林,张静,张琼,等.基于血管造影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对老年脑桥梗死远期预后的评估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5,27(04):478-48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383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0126

国内刊号:11-4468/R

邮发代号:2-379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