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优化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的处方,研究其释放度。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种类和用量、增塑剂的种类和用量、载药量和成膜溶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的处方。结果 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的最佳处方为:PLGA85/15(特性黏数0.65~0.75 dL•g-1)用量为17.62 mg•cm-2,丙酸氟替卡松的载药量4.75 mg•cm-2,增塑剂PEG400的用量0.78 mg•cm-2,溶剂为丙酮。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可缓慢释放丙酸氟替卡松12周,具备良好的长效缓释性能。
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一线药物为皮质类固醇,若药物治疗无效则需手术控制,术后恢复期用药时间长[1]。鼻-鼻窦内特殊的生理机制限制了传统剂型药物(如鼻喷雾剂、滴剂和冲洗剂)在治疗部位的沉积和滞留,故急需研究药物的控释系统。Propel系列和Sinuva是美国FDA唯一批准的鼻窦控释植入物,已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LYR-210正在临床试验中取得进展[2]。但每种植入物都有特定的形状和植入位置,不正确的放置可能导致失败。膜剂的生产工艺简单,形状适合不同鼻窦,调整剂量方便。现选择丙酸氟替卡松作为模型药物,制备具有合适降解性能的载药缓释膜剂。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药
紫外分光光度仪(美国赛默飞)。丙酸氟替卡松原料药(博诺康源北京药业科技有限公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济南罡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1.2方法与结果
1.2.1丙酸氟替卡松缓释膜的制备及体外长期释放试验
称取处方量的PLGA于5 mL EP管中,加入处方量的增塑剂和溶剂,待完全溶解后,加入处方量的丙酸氟替卡松,于涡旋震荡器中混匀,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于生物安全柜中挥干48 h,脱模,真空干燥24 h,即得。将膜剂剪成一定大小,置50 mL具塞锥形瓶,释放介质为20 mL 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含2%十二烷基硫酸钠),于100 r·min-1、37℃恒温振荡器中定时(1、3、5、7、14、21、28…、91 d)取样,完全更换释放介质,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丙酸氟替卡松的含量,计算膜剂的累积释放度。
1.2.2单因素实验
根据前期空白膜剂试验结果,特性黏数为0.65~0.75 dL·g-1的PLGA制备的膜剂柔韧性较好。不同LA/GA比例PLGA的降解速率不同,LA/GA为85:15的PLGA降解速率接近3个月。固定丙酸氟替卡松投药量为4.5 mg·cm-2,PEG400用量为PLGA重量的10%,成膜溶液为二氯甲烷,按17.62 mg·cm-2分别以PLGA85/15、PLGA85/15-PLGA75/25(80:20)、PLGA85/15-PLGA50/50(80:20)为载体,按“1.2.1”项方法制备缓释膜剂并检测其释放度。由图1A可知:以PLGA85/15为膜材的膜剂,易成膜脱模,外观均匀柔软,91 d释放完全;以PLGA85/15-PLGA75/25(80:20)和PLGA85/15-PLGA50/50(80:20)为膜材的膜剂在91 d时释放不完全,且以PLGA85/15-PLGA75/25(80:20)为膜材制备的膜剂有断层。因此,膜材选择PLGA85/15。固定丙酸氟替卡松投药量为4.5 mg·cm-2,PEG400用量为1.76 mg·cm-2,成膜溶液为二氯甲烷,分别考察PLGA85/15投料量为14.32、17.62、21.25 mg·cm-2时的释放度。由图1B可知:PLGA投料量为14.32 mg·cm-2时,膜剂均匀性差,释放较快;投料量为17.62 mg·cm-2时,膜剂易成模脱模,均匀性较好;当投料量为21.25 mg·cm-2时,膜剂较粗糙,有断层。当PLGA用量从14.32 mg·cm-2增至21.25 mg·cm-2,丙酸氟替卡松的释放减慢。因此,PLGA的适宜范围为17.62~21.25 mg·cm-2。固定丙酸氟替卡松投药量为4.5 mg·cm-2,PLGA85/15投料量为17.62 mg·cm-2,成膜溶液为二氯甲烷,分别考察PEG400、PEG1000作为增塑剂时的释放速率,用量为PLGA重量的10%。由图1C可知:二者的均匀性、外观都较好;与PEG400制备的膜剂比较,增塑剂为PEG1000时,膜剂释放较慢;故选择PEG400为增塑剂。固定丙酸氟替卡松投药量为4.5 mg·cm-2,PLGA85/15的投料量为17.62 mg·cm-2,成膜溶液为二氯甲烷,PEG400为增塑剂,考察增塑剂用量分别为PLGA重量的4.42%、10.13%、14.73%时的释放度。由图1D可知:PEG400用量为PLGA重量的4.42%时释放最慢;随着PEG400用量的增加,释放度增加趋势变缓。如果缓释12周,增塑剂用量为PLGA重量的4.42%时,膜剂外观、均匀性良好,且释放符合需求。固定PLGA85/15投料量为17.62 mg·cm-2,增塑剂PEG400的用量为PLGA重量的10%,成膜溶液为二氯甲烷,考察丙酸氟替卡松投药量分别为3.50、4.02、4.51、4.98 mg·cm-2时的释放度。由图1E可知:当丙酸氟替卡松投药量为3.50 mg·cm-2时,制备的膜剂难揭膜,外观有断层,均匀性较差,且丙酸氟替卡松的释放较快;投药量为4.02 mg·cm-2时,膜剂外观有断层,均匀性较差;投药量为4.51、4.98 mg·cm-2时,膜剂的外观和均匀性都较好,且随着载药量的增加,膜剂的释放减慢。因此,膜剂的载药量范围为4.51~4.98 mg·cm-2。固定PLGA85/15的投料量为17.62 mg·cm-2,增塑剂PEG400的用量为PLGA重量的10%,丙酸氟替卡松载药量为4.51 mg·cm-2,分别考察二氯甲烷和丙酮作为成膜溶液时的释放度。由图1F可知:二氯甲烷和丙酮作成膜溶剂时,膜剂的释放相似;但二氯甲烷作成膜溶剂时,缓释膜的外观更均匀。根据《ICH Q3C杂质: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二氯甲烷是第二类溶剂,属应限制使用的溶剂;丙酮属第三类溶剂。综合考虑,选择丙酮作为成膜溶剂。
图1丙酸氟替卡松缓释膜在不同PLGA种类及用量(A、B)、增塑剂种类及用量(C、D)、载药量(E)、成膜溶剂(F)下的释放曲线
1.2.3正交试验
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成膜材料选择PLGA85/15,成膜溶剂选择丙酮溶液,增塑剂的用量为PLGA重量的4.42%,进一步对PLGA用量、载药量、增塑剂种类进行考察,每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正交试验的因素水平见表1。按正交试验设计安排制备9批丙酸氟替卡松缓释膜,并按“1.2.1”项方法测定其释放度,结果见图2。
表1正交试验的因素水平
图2丙酸氟替卡松缓释膜的释放度(n=3)
1.2.4缓释膜的评价及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
对缓释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项目为外观、均匀性和释放度,分别占比10%、20%、70%,均匀性和外观的评分标准见表2。其中,释放度评价以3个时间点的累积释放进行评分(7、42、84 d的黑松释放度标准分别为16%、50%、80%),3个时间点的初始分值一样,通过每个时间点释放度的偏移绝对值百分比计算实际得分。9批缓释膜的外观均为白色、均匀、无气泡,平均厚度分别为0.223、0.249、0.245、0.241、0.229、0.222、0.253、0.280、0.279 mm, RSD分别为12.51%、17.06%、13.57%、13.81%、9.24%、13.95%、9.81%、11.77%、6.18%。成膜性及柔软性评价见表3。由表4可知:缓释膜的最优处方为A1B2C1,即PLGA85/15用量为17.62 mg·cm-2,丙酸氟替卡松的载药量为4.75 mg·cm-2,增塑剂为PEG400。
表2均匀性和外观的评分标准
1.2.5最优处方的验证
按“1.2.4”项筛选出的最优处方制备3批丙酸氟替卡松缓释膜,结果3批丙酸氟替卡松缓释膜均呈白色,均匀无气泡,较柔软,易成模且易脱模。3批缓释膜的平均厚度分别为0.268、0.258、0.262 mm, RSD分别为8.04%、9.23%、8.69%(n=3),释放度评价见图3。
表3缓释膜的外观评价
表4正交试验的结果
2、讨论
文中选择长期实时释放实验,释放介质为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含2%十二烷基硫酸钠),丙酸氟替卡松在该释放介质中的释放符合漏槽条件。包封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中的药物通常通过多种机制从制剂中释放,包括通过聚合物基质或充满水的孔扩散、渗透诱导(膨胀和孔形成)或聚合物本身的侵蚀。药物释放始于最初的吸水,随后是聚合物降解,或聚合物分子量下降;最终,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到足够小(至约1 kDa或更低),变成水溶性低聚物和单体,从而导致质量损失并扩散出聚合物载体[3]。PLGA制剂的药物释放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PLGA组成、不同剂型、形状、药物类型和药物释放介质等。药物的亲水性/疏水性对药物递送起重要作用,一些方法可以加快疏水性药物的释放速率,如致孔剂和赋形剂的使用[4]。在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中,PEG400既是增塑剂,也是致孔剂。
图3按最优处方所制备缓释膜的释放度(n=3)
文章来源:陶婉君,尹善美,王胜杰,等.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的处方筛选和体外释放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24,39(03):255-258.
分享:
目前,临床对CRS首选保守方案,旨在解除鼻腔引流及通气障碍,减轻疾病症状。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与桉柠蒎肠溶胶囊为CRS常用治疗药物,可减轻鼻腔内炎性反应,促进黏膜水肿消退,并加快鼻内分泌物排出,以利于缓解疾病症状[3-4]。但常规西药治疗后整体效果欠佳,在临床症状及嗅觉功能改善方面均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025-04-14慢性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itis,CRS)是一种以慢性鼻窦黏膜炎症、症状复杂多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据研究[2]报道,CRS影响全球约10%的人口,其患病率美国13%,中国8%,韩国7%。目前,CRS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生物疗法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endoscopicsinussurgery,FESS)。
2025-04-03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itis,CRS)为鼻腔和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面部压力感等不适症状[1]。该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CRS的治疗,常规疗法通常包括抗生素、鼻腔冲洗和口服药物等,但效果有限,易产生抗药性,并且不良反应较大[2]。
2025-03-24鼻窦炎,是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常常伴随黏膜增厚和分泌物积聚,临床表现为鼻塞、鼻涕、嗅觉减退、面部压力或疼痛等症状,可对患者的日常产生影响[2]。鼻息肉,是指鼻腔或鼻窦黏膜的息肉样增生物,多数呈灰白色质地软、光滑的肿块,可阻塞鼻腔通气,进而引起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
2025-02-17鼻窦炎是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达 10%,并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仍有逐年升高趋势。 患者常常表现为脓涕鼻涕增多、鼻塞严重、嗅觉明显减退;而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眼部压迫感、视觉障碍等症状,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他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还可能对工作和社交活动造成困扰。
2025-02-13鼻窦炎是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达10%,并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仍有逐年升高趋势[1]。患者常常表现为脓涕鼻涕增多、鼻塞严重、嗅觉明显减退;而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眼部压迫感、视觉障碍等症状,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他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还可能对工作和社交活动造成困扰[2]。
2025-02-11目前,针对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CRS患者,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鼻内镜手术主要聚焦于解决鼻腔和鼻窦的结构性问题及清除病灶,但慢性鼻窦炎的成因复杂,可能涉及炎症的持续存在、免疫反应异常、黏膜纤毛清除功能障碍等多个方面,因此,单一依赖手术治疗,可能无法全面解决所有导致鼻窦炎的因素,从而影响了疗效的全面性和持久性[1]。
2025-01-09真菌球型鼻窦炎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类型之一,占所有慢性鼻窦炎发病率的6%~13%,其发病可能与环境、抗菌药物的使用及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有关,患者通常因为鼻腔异味、头痛、涕中带血等症状就诊,而部分发病隐匿的患者则无任何典型的临床症状,通常在临床辅助检查中发现,其临床治疗通常以鼻内镜手术为主[1-2]。
2024-12-16鼻窦炎与鼻息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鼻窦炎会导致黏膜萎缩,鼻窦排通受阻,从而提高鼻息肉的风险;鼻窦炎所致的鼻腔黏膜炎症及浸润也会为鼻息肉的发生提供一定的条件[2]。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其能控制疾病发展,改善鼻窦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4-12-11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患者有明显的头痛、流涕、鼻塞等症状表现,对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鼻内镜手术可改善患者不适症状。为确保手术结果的合理有效,协调主客观结局之间的一致性,本文分析手术前后主客观评价情况,了解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2024-12-05人气:22455
人气:16670
人气:15567
人气:14841
人气:1401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华西医学
期刊人气:2585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2-0179
国内刊号:51-1356/R
邮发代号:62-70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