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发生干眼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32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发生干眼症将其分为发生组(n=62)和未发生组(n=258)。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发生干眼症的影响因素。结果:3320例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中,发生干眼症62例,占19.38%,未发生258例,占80.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超声累积释放能量、晶状体核硬度、眼部过敏史、眼底病变史、翼状胬肉、白内障类型等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糖尿病、超声乳化时间≥20 s、每天视觉显示终端(VDT)使用时间≥2 h、透明角膜切口、切口≥2.8 mm等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超声乳化时间≥20 s、每天VDT使用时间≥2 h、透明角膜切口、切口≥2.8 mm等均为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发生干眼症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糖尿病、超声乳化时间≥20 s、每天VDT使用时间≥2 h、透明角膜切口、切口≥2.8 mm等均为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发生干眼症的危险因素。
白内障是老年人群常见病和多发病,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生命质量的疾病之一[1]。目前,临床治疗白内障患者以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但手术为创伤性操作,能够致使患者眼表结构性受损,引发功能性损害,增加干眼症发生风险[2-3]。干眼症严重时能够导致患者眼部感染,甚至角膜溶解[4]。本文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发生干眼症的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32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纳入标准:符合《眼科学》中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标准[5];经裂隙灯检查确诊;符合超声乳化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指征并接受手术治疗;年龄>60岁。排除标准:术前合并干眼症;存在眼部手术史。32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男170例,女150例;年龄60~85岁,平均(72.36±8.48)岁;病程1~12个月,平均(8.69±1.50)个月。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量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有、无)、饮酒史(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有、无)、术中超声累积释放能量(≥15 J、<15 J)、乳化时间(≥20 s、<20 s)、晶状体核硬度(Ⅰ~Ⅲ级、Ⅳ~Ⅴ级)、视觉显示终端(VDT)使用时间(≥2 h、<2 h)、眼部过敏史(有、无)、眼底病变史(有、无)、翼状胬肉(有、无)、切口位置(透明角膜切口、角膜缘后切口)、切口大小(≥2.8 mm、<2.8 mm)、白内障类型(核性白内障、皮质型白内障、后囊下白内障)。
1.3 观察指标
(1)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干眼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对患者干眼症情况进行诊断,诊断标准[6]:测定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当BUT≤5 s或SchirmerI试验≤5 mm/5 min,且有视疲劳、干燥、灼烧、异物感等症状之一者;5 s<BUT≤10 s,或SchirmerI试验>5 mm/5 min且<10 mm/5 min,角结膜荧光素染色结果显示阳性,符合以上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为干眼症。(2)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发生干眼症的单因素分析。(3)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发生干眼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干眼症发生情况
320例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中,发生干眼症62例,占19.38%(62/320),未发生258例,占80.63%(258/320)。
2.2 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发生干眼症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超声累积释放能量、晶状体核硬度、眼部过敏史、眼底病变史、翼状胬肉、白内障类型等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糖尿病、超声乳化时间≥20 s、每天VDT使用时间≥2 h、透明角膜切口、切口≥2.8 mm等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发生干眼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是否发生干眼症作为因变量(发生=1,未发生=0),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超声乳化时间≥20 s、每天VDT使用时间≥2 h、透明角膜切口、切口≥2.8 mm等均为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发生干眼症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3、讨论
老年人群的白内障是由多重因素导致的,目前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已经成为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手术过程中对角结膜的有创操作能够破坏泪膜的稳定平衡状态,导致患者出现术后干眼症[7]。本研究结果显示,320例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中,发生干眼症62例,占19.38%,未发生258例,占80.63%。提示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发生干眼症的风险较高。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超声累积释放能量、晶状体核硬度、眼部过敏史、眼底病变史、翼状胬肉、白内障类型等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超声乳化时间≥20 s、每天VDT使用时间≥2 h、透明角膜切口、切口≥2.8 mm等均为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发生干眼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引起眼表上皮细胞代谢紊乱,导致眼部感觉神经功能减退,致使患者对眼表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影响副泪腺功能,泪液分泌减少,破坏泪膜稳定性;且手术会对患者眼部组织造成创伤,在糖尿病慢性炎症状态的影响下,炎性介质加速释放,会加剧眼表组织充血水肿,影响泪液分泌、排出,增加干眼症发生风险[8]。(2)超声乳化时间≥20 s。超声乳化术手术时间较长可能导致眼表环境改变,可能影响泪腺和泪液分泌,同时诱发眼内炎症反应,破坏眼表环境和泪液稳定性,增加干眼症的发生风险[9]。(3)每天VDT使用时间≥2 h。长时间使用VDT会导致眨眼频率降低,进而降低泪液的分泌和涂布眼表的频率,导致眼部干燥和干眼症的发生[10]。(4)透明角膜切口。透明角膜神经丰富,手术切口会损伤角膜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受损,影响泪液分泌和角膜知觉,角膜知觉减退后,瞬目反射减少,泪液不能均匀分布在眼表,容易引起干眼症[11];且术后透明角膜切口水肿和渗出物会影响泪膜分布,泪膜无法正常附着在眼表,导致眼表干涩,增加干眼症的发生风险[12]。(5)切口≥2.8 mm。手术中切口较长会导致更多的角膜神经纤维损伤,神经纤维的损伤可以减弱角膜对刺激的感应能力,进而减轻泪液的分泌反应,还可能影响角膜的整体结构和稳定性,进一步影响泪液的均匀分布,导致干眼症状[13]。
表1 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发生干眼症的单因素分析[n(%)]
表2 赋值说明
综上所述,糖尿病、超声乳化时间≥20 s、每天VDT使用时间≥2 h、透明角膜切口、切口≥2.8 mm等均为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发生干眼症的危险因素。
表3 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发生干眼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参考文献:
[1]高立,祁涛,许文彬,等.润房镜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3,33(1):95-98.
[2]周文熙,姜静,林冰.地夸磷索钠联合清润养目口服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J].国际眼科杂志,2023,23(8):1352-1356.
[3]李妍,刘海,戴敏,等.云南省多民族人群白内障术后干眼发病因素分析[J].眼科新进展,2022,42(5):386-389.
[4]孔云龙,冯小丹.糖尿病及超声乳化时间对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症风险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3):3177-3180.
[5]葛坚,王宁利.眼科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33.
[6]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73-75.
[7]孙小凤,杜海英,吴垠.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估养血润目方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144-147.
[8]杨军,魏瑞华,田芳.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机制研究进展[J].天津医药,2021,49(9):1000-1004.
[9]陈娟,李爽乐.玻璃酸钠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4):3006-3009.
[10]文中华,李元芳,张玉明,等.术前应用人工泪液联合rb FGF对白内障合并干眼患者术后眼表功能及泪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21,21(9):1529-1534.
[11]朱嘉丽,刘钊,付金京.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23,34(12):1745-1748.
[12]张洁,赵勇,王雁.白内障术后发生干眼的影响因素[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7):1171-1174.
[13]许荣,赵少贞,曾庆延,等.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的危险因素分析[J].眼科新进展,2021,41(12):1149-1153.
文章来源:王爱君.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发生干眼症的影响因素[J].中国民康医学,2024,36(19):4-7.
分享:
白内障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致盲眼病,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据统计,全球有大约2亿人口患有白内障。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白内障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白内障手术是目前主要治疗白内障的方法,而日间手术则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手术方式。日间手术通常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医生通过超声技术将混浊的晶状体组织分解成小碎片。
2024-11-19白内障是老年人群常见病和多发病,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生命质量的疾病之一[1]。目前,临床治疗白内障患者以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但手术为创伤性操作,能够致使患者眼表结构性受损,引发功能性损害,增加干眼症发生风险[2-3]。
2024-10-12中医认为,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患者肝肾功能亏虚,精血不足,风热上扰等有关,障眼明胶囊是由多味中药精制而成,具有补益肝肾、退翳明目等功效。我院采用障眼明胶囊联合氨碘肽滴眼液治疗初发期老年性白内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024-09-25白内障已成为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手术是临床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主要手段,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为此前常用术式,但术后并发症较多,长期预后不佳。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以其术后视力恢复快、对角膜内皮无损伤等优点受到医师及患者青睐[2]。
2024-09-25糖尿病性白内障(DC)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1],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视力下降[2~5],裂隙灯下出现进行性晶状体混浊[6]。DC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其中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7,8]。
2024-08-08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浑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一种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疾病,高发于中老年群体[1,2]。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70岁及以上群体白内障发生率达到29%,而80岁及以上群体发生率则达48%,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3]。
2024-07-23目前白内障仍然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可治性致盲眼病之一,全球视障患者中白内障患者占33%[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最常见的类型[2]。中老年白内障患者对术后用眼舒适度要求提高,使白内障手术向屈光性手术发展。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能同时提高多个距离下的视力,逐渐成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首选[3]。
2024-07-05近年来,随着近视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角膜屈光手术更加安全、有效,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摘镜而选择了角膜屈光手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早期选择准分子角膜切削术(PRK)或者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患者,如今也面临着白内障手术。角膜屈光手术改变了角膜原有的光学特性及生物学特性。
2024-07-02在全球,约21%的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大于1.25 D[1],散光可对视觉质量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视疲劳、视物模糊、视物重影、眩光等不适,并且在白内障术后可能出现视力和对比敏度的下降、视网膜成像的清晰度下降以及影响脱镜率,建议对术前散光超过0.75 D的患者进行散光矫正[2]。
2024-06-07白内障在全球致盲眼病中占首位,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PCO)是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据有关文献报道,成人在接受白内障术后治疗后2年内,有20%~30%的患者因PCO再次出现视力明显下降[2],35%的患者在5年内因发生PCO需要再次干预。在儿童白内障中,由于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 LECs)增生活跃,发病率接近100%[3]。
2024-05-29人气:17931
人气:14822
人气:14689
人气:14624
人气:1319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
期刊人气:4354
主管单位:中国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123
国内刊号:61-1419/R
邮发代号:52-239
创刊时间:200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255
影响因子:1.553
影响因子:0.873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5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