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CE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该院眼科确诊的白内障术后CED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玻璃酸钠组、自体血清组和小牛血组,分别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自体血清滴眼液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和视觉质量的改善。结果:治疗前3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3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多重比较显示,治疗后小牛血组和自体血清组的以上3项指标均显著优于玻璃酸钠组(P<0.05),自体血清组与小牛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最佳质量分析系统(OQAS)各参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各参数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参数组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多重比较显示,自体血清组和小牛血组的OQAS各参数与玻璃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清组和小牛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能够有效改善白内障术后CED患者的干眼症状体症(OSDI、BUT、FL)并提高视觉质量(OQAS),其效果与自体血清滴眼液相当。
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是指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细胞的增殖、移行、黏附、连接等功能受到损害,是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1]。若不能及时有效控制,可增加患者眼表感染的风险,甚至发展成为角膜溃疡,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恢复[2]。目前,自体血清滴眼液在各种病情较重的CED治疗上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能促进组织及细胞对葡萄糖和氧的摄取与利用,可促进细胞能量代谢,改善组织营养,刺激细胞再生和加速组织修复,并能使过度增生的肉芽组织蜕变,胶原组织重组,减少或避免瘢痕形成[3,4],近年来其在眼表疾病中的应用愈发广泛。有研究指出,在中重度干眼的治疗中,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与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效果相当[5]。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二者对白内障术后CED的治疗效果的比较报道。本研究拟对此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参考。现将本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眼科确诊的白内障术后CED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术前角膜上皮无异常,荧光素染色阴性;(2)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禁忌;(3)术后1周至1个月角膜上皮出现浅点状荧光素钠染色、点片状缺损(上皮缺损面积小于或等于3mm2)、粗糙糜烂;(4)患者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上皮缺损面积大于3mm2,出现角膜溃疡;(2)合并其他眼球器质性疾病;(3)有创伤及其他眼部手术史;(4)可引起眼干燥综合征的全身性疾病;(5)有各种认知行为障碍;(6)合并糖尿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进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玻璃酸钠组、自体血清组和小牛血组,每组30例(30眼)。玻璃酸钠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58±7.61)岁,平均白内障病程(2.16±0.68)年;自体血清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41±8.53)岁,平均白内障病程(2.19±0.58)年;小牛血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94±7.52)岁,平均白内障病程(2.17±0.61)年。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治疗
玻璃酸钠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德国EU-SANGmbH公司,海露滴眼液,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50150,每天6~8次,1次1~2滴。自体血清组采用20%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6]: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20mL,室温下静置0.5h后3000r/min离心15min,取血清,血清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乐必妥)按1∶4混合,每天4~6次,1次1~2滴。小牛血组采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治疗: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293,每天4~6次,1次1~2滴。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停用白内障术后常规使用的激素、抗菌药物及非甾体抗炎药,如合并睑缘炎患者同时积极治疗睑缘炎。
1.2.2检查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对观察指标进行采集。眼表疾病指数(ocularsurfacediseaseindex,OSDI)量表评分:内容包括病史与诱因、眼部症状,共12条,每个条目0~4分,问卷总分48分,得分越高表明干眼症状越严重。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oftearfilm,BUT):使用德国Oculus公司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获取平均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cornealstaining,FL)评分:将湿润的荧光素染色试纸接触患眼下睑结膜囊,裂隙灯蓝光下进行评分:着色呈片记3分、着色呈弥漫点状记2分、着色呈散在点状记1分、无着色记0分。视觉质量分析:采用西班牙VisiometricsSL公司最佳质量分析系统(optimalqualityanalysiscystem,OQAS)进行检测,测量时只需使用仪器检查患眼屈光度,仪器可自动捕捉视网膜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得出相应参数,检查参数包括: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scatterindex,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transferfunctioncut-off,MTFcut-off)及斯特列尔比(Strehlrati,SR)。
1.3观察指标
(1)3组治疗前、后的OSDI量表评分、BUT及FL评分;(2)3组治疗前、后的OQAS视觉质量分析参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两两比较选用SNK多重比较;检验水准均选取双侧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3组治疗前、后的OSDI量表评分、BUT及FL评分比较
表23组治疗前、后的OQAS各参数比较
2、结果
2.13组治疗前、后的OSDI量表评分、BUT及FL评分比较
治疗前OSDI量表评分、BUT及FL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以上3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玻璃酸钠组OSDIt=6.599,P<0.001;BUTt=7.185,P<0.001;FLt=15.837,P<0.001;自体血清组OSDIt=13.327,P<0.001;BUTt=13.111,P<0.001;FLt=22.706,P<0.001;小牛血组OSDIt=12.838,P<0.001;BUTt=13.907,P<0.001;FLt=18.951,P<0.001),且3项指标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事后SNK多重比较显示,治疗后小牛血组和自体血清组的以上3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玻璃酸钠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体血清组与小牛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3组治疗前、后的OQAS视觉质量分析参数比较
治疗前OQAS各参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OQAS各参数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玻璃酸钠组OSIt=6.359,P<0.001;MTFcut-offt=2.034,P=0.047;SRt=7.596,P<0.001;自体血清组OSIt=6.795,P<0.001;MTFcut-offt=5.937,P<0.001;SRt=15.191,P<0.001;小牛血组OSIt=7.740,P<0.001;MTFcut-offt=8.150,P<0.001;SRt=9.859,P<0.001),且以上3个参数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事后SNK多重比较显示,自体血清组和小牛血组的OQAS各参数与玻璃酸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清组和小牛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CED被定义为在角膜缘干细胞功能未出现失代偿的条件下,角膜上皮细胞的细胞学行为及功能异常[6,7]。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划分为创伤性、干眼相关性、药物毒性、眼前段手术及神经营养性5大类[8]。白内障手术是临床常见的眼前段手术,干眼是其常见的术后并发症[9]。故白内障术后患者的CED发生原因主要包括干眼和眼前段手术损伤。
干眼指因泪液的质、量或泪液动力学异常引起眼表不适和泪膜不稳定,从而导致的眼不适症状及视觉功能障碍。严重的干眼症可导致角膜上皮点片状剥脱、甚至形成角膜溃疡,从而导致CED[10]。OSDI量表评分与BUT均是临床评价干眼的常用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在治疗后的OSDI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BUT均显著延长,说明3组患者的干眼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而治疗后的OSDI量表评分与BUT在3组间的差异性说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和自体血清滴眼液在改善干眼方面效果相当,且均显著优于玻璃酸钠。FL评分是反映角膜上皮有无缺损的有效指标,同时也可以反映干眼对眼表损伤的程度。本次研究结果中,小牛血组和自体血清组的FL评分改善均显著优于玻璃酸钠组,小牛血组和自体血清组无明显差异,说明小牛血组和自体血清组中角膜上皮的修复效果要优于玻璃酸钠组。玻璃酸钠属于人工泪液的一种,其分子内可保有众多的水分子,具有优异的保水性,有助于泪膜的稳定和眼表上皮细胞的稳定[11],但其本身并不能直接帮助损伤的角膜上皮组织进行修复。包括双盲实验在内的临床试验显示玻璃酸钠对角结膜上皮损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仅为67.5%。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和自体血清滴眼液均含能够直接促进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成分。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所含有的氨基酸和小分子肽等成分能够调节细胞的能量代谢,改善细胞的营养状态,从而促进细胞组织的修复[12,13]。自体血清滴眼液中富含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均能直接促进细胞组织的修复,自体血清中富含的纤维连接蛋白还有助于角膜上皮细胞的移行和黏附[14,15]。此外,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补体、溶菌酶等还有助于缓解局部炎症[16]。有研究报道,即使在泪液不足的情况下,单独应用自体血清也能有效维持角膜上皮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形态[17]。眼前段手术所致CED的主要机制是角膜上皮损伤,只是较干眼所致损伤更为直接,包括机械性损伤、化学损伤、术后角膜组织水肿、创口与瘢痕形成等[18,19]。因此,相较于玻璃酸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自体血清能够从根本上直接对损伤的角膜上皮进行修复,同时改善干眼症状和体征。玻璃酸钠组针对该机制并不能直接发挥有效作用,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自体血清却可以直接促进相关损伤的修复。OQAS是目前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评估的重要工具,从视觉质量的恢复效果来看,小牛血组和自体血清组也显著优于玻璃酸钠组,小牛血组和自体血清组效果相当,这对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的应用价值提供了有力支持。0.4mL小支包装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同自体血清滴眼液均不含防腐剂,避免了防腐剂对眼表的损害,但自体血清滴眼液均为医院眼科自行配置,配置后需冷藏或冷冻保存,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有药物污染风险。故对于白内障术后CED的治疗,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治疗效果理想,且使用保存更为方便。
综上所述,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能够快速促进损伤角膜上皮的修复,有效改善白内障术后CED患者症状体征,并能快速恢复患者的视觉质量,其疗效不压于自体血清滴眼液,作为不含防腐剂的商品化药物保存使用更为方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4]张春刚,韦明霞.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8,5(2):7-10.
[5]陈元,赵敏,石韵洁,等.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5):502-506.
[6]林莉,杨旭.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治疗的疗效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6,30(2):84-86,90.
[7]马成霞,陈刚,袁超峰,等.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6,38(11):831-833.
[8]曲景灏,孙旭光.角膜上皮层基底细胞及其基底膜的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16,52(9):703-707.
[18]胡欢,韩玲玲,张明昌.角膜上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CD].中华眼科医学杂志,2019,9(2):124-128.
郑霄,刘莛,陈侠,叶剑.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20,49(18):2975-2978+2983.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00836);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金项目(W2017MGD08).
分享: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主要的诱发因素有老化、代谢异常、外伤、辐射、局部营养障碍、中毒、免疫异常,早期症状是视力模糊,随着病情的发展,视力会进一步下降,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视力完全丧失,已成为致盲率最高的眼科疾病[1-2]。目前,使得白内障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3]。
2025-04-07白内障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可能具有视觉破坏性的并发症。 白内障经过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能恢复视力,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后并发症不断增加,其中眼内炎最为严重。因此,寻找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的标志物对于疾病防治非常重要。
2025-04-02白内障的发生对患者眼部视物功能存在极大影响,中老年人群发病概率较高,发病时,以晶状体浑浊为主要特征,随病情进展,患者视力将逐渐下降,对其生活及自理能力等均可造成严重影响。当前临床治疗白内障以手术为首选方式,经由手术方式治疗,可使患者眼部视物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维护患者预后生活质量[1]。
2025-03-10超声乳化术作为当前临床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手段,该技术可通过超声波将混浊的晶状体乳化并吸出,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进而达到恢复患者视力的目的[2]。目前,1.8mm和3mm切口超声乳化术在临床应用中较常见。3mm切口的超声乳化术的优势在于手术的操作性更强,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白内障病例时,3mm的切口可提供更好的视野和手术空间,但可能会使患者术后恢复较慢[3]。
2025-02-20白内障是眼科多发疾病,该病症是由于晶状体混浊,使光线难以进入眼球导致的,会引起患者视力下降、出现重影、视物模糊等情况,从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目前,临床去除白内障普遍采用手术治疗,虽效果显著,但会导致患者围术期发生各种不良事件,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
2025-02-07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世界范围 的主要健康问题[1],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哮喘的发病 率迅速增加[2],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生 活质量。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GBD) 报告,全球 约有 2.6241 亿人患有哮喘,其中大多数为儿童和青 少年[3]。
2025-01-21目前已经发现至少300种与白内障相关的基因与突变相关,包括晶状体蛋白质基因、膜蛋白质基因、细胞骨架蛋白质基因以及调节蛋白质基因等,其中晶状体蛋白质基因突变占迄今为止报告的家族性白内障突变的45%[4]。晶状体蛋白质是存在于眼睛晶状体中的一类特殊蛋白质,主要功能是维持晶状体的透明度和结构稳定性。
2024-12-30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是由晶状体混浊致使视觉障碍,需积极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超声乳化手术应用较多,该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为了促进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更好恢复,改善患者视功能,需积极对患者进行干预,从而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2024-12-23白内障是由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内分泌等原因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发生混浊的疾病,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是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手术为老年性白内障的主流治疗策略,超声乳化手术具有较好的白内障治疗效果,利于恢复或者改善患者视力,有效降低致盲风险。
2024-12-10随着麻醉方式和手术技术的进步,表面麻醉下进行白内障手术已经成为主流。这大大降低了全身麻醉可能伴随的风险,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的白内障患者会在术中感知到疼痛。术中疼痛可影响患者的配合度及手术满意度,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分析白内障术中感知疼痛的相关因素至关重要。
2024-11-30人气:4453
人气:3324
人气:3272
人气:3244
人气:318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眼科纵览
期刊人气:187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和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5803
国内刊号:11-5500/R
邮发代号:2-609
创刊时间:196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255
影响因子:1.553
影响因子:0.873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5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