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2021-08-18    52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研究数据表明,全球的失明人数约0.4亿,致盲疾病中白内障发病率为46%,我国发病率超过50%。白内障主要为晶状体发生病变所导致,先天性白内障多发生于儿童,其与染色体遗传方式有关,越来越多的遗传位点被确定;后天白内障主要受年龄因素和内分泌因素影响。晶状体由多种蛋白组成,其中以晶状体蛋白含量最高,受10个基因控制,当发生基因突变时,基因排序改变,降低了蛋白的可溶性。目前白内障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虽然目前手术技术比较成熟,但仍会给患者带来一定并发症。白内障可降低患者视力,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易引起患者心理和身体发生应激反应,出现抑郁、焦虑、暴躁等症状,甚至拒绝治疗。相关研究证实,有效的护理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对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早期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 关键词:
  • 手术
  • 护理干预
  • 白内障
  • 研究进展
  • 加入收藏

白内障发病部位在晶状体,可分为先天发病和后天发病[1],遗传是导致先天白内障的主要因素,可达50%,其次与早产、妊娠时用药、感染等有关;内分泌紊乱是导致后天白内障的主要因素,其次与外伤、放射、中毒有关。年龄>50岁,晶状体蛋白开始不稳定,患者可感觉眼前总有黑点出现,当蛋白开始变性后患者视力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目前治疗白内障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手术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手术为超声乳化术[2]。虽然此手术临床效果明显,但是仍会对部分患者心理及身体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本文对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和护理干预方法进行了综述。


1、发病机制


白内障发生的原因为晶状体囊膜损伤,可引发晶状体发生不同程度的浑浊,其透明程度与囊膜蛋白质有关。晶体蛋白依据结构及质量主要分为3种,分别为α、β、γ蛋白,也属于水溶性蛋白。α-晶体蛋白可将损伤蛋白捕获,与其结合,形成复合体,阻止损伤蛋白聚集[3]。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蛋白代谢增加,蛋白交换作用减弱,经转录后形成高分子片段,当与α-晶体蛋白结合后达到饱和,从可溶性变为非可溶性,形成不可逆沉积,最终引发白内障。β-晶体蛋白属于结构蛋白,其中以βB2-晶体蛋白最为重要,存在于晶状体基因表达的各个阶段,具有可溶性高、变异性少等优点。βB2-晶体蛋白对热变适应性较强,可与βA3相结合,增加热稳定性,防止高温聚集,抑制变性[4],βB2-晶体蛋白依靠动态寡聚平衡性来维持其稳定性和可溶性,此平衡状态受基因编码序列的影响。R188H基因突变可使βB2-晶体蛋白二聚体和四聚体发生解聚,破坏此平衡,导致先天性白内障。γ-晶状体蛋白也属于结构蛋白,具有丢失和独立募集作用,在环境变化时使晶状体尽快适应。同时γ-晶状体蛋白具有很好的抗热性和紫外线辐射性,在自身没有降解、折叠的同时还与α-晶体蛋白相结合,保证稳定性。基因突变也是引起γ-晶状体蛋白作用消失的主要原因[5]。γD-R37S基因突变可增加γ-晶状体蛋白的疏水性,降低溶解数量等级;γD-R59H基因突变可改变γ-晶状体蛋白结构,增加不稳定性;γD-P24H基因突变可增加γ-晶状体蛋白对热度的敏感性[6]。


2、护理干预


2.1早期护理

早期护理是在患者入院确诊后,预约手术时采取的措施[7]。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其病情并进行登记。详细介绍白内障的发病原因、形成机制、并发症等,使用通俗易懂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制作白内障的宣传手册,使患者在术前进一步了解白内障。详细查看患者临床资料,重点关注基础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嘱其积极治疗,对有吸烟史患者嘱近期戒烟,禁酒。告知患者近期饮食,多食用高纤维防止便秘;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糖、低脂饮食;高血压患者近期按时服用药物并采取低盐饮食,控制摄入量[8]。李慧姣等[9]对200例白内障患者研究发现,早期护理干预,能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2.2术前护理

在患者手术前3 d内给予术前护理。白内障患者可出现烦躁、抑郁、失明等情况,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为此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成立心理护理小组,由高年资护士为组长,可请心理科医生进行培训。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白内障困扰,心理产生恐惧和敌意情绪,在与其沟通时需要态度和蔼、眼光坚定、语气平和,向其介绍手术目的及效果。可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通过听些轻松的音乐、看些自己喜欢的书,缓解患者情绪。针对睡眠质量欠佳的患者,采用家人支持的方式,午睡时间≤1 h,晚饭吃些清淡的食物,饭后散步行走,睡前可进行身体穴位按摩,如压涌泉穴,增加血液循环,充分放松肌肉[10]。术前优质的临床护理也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11]。做到全身清洁,术前备皮、修剪头发、指甲,术前3 d开始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3次/d,0.5 ml/次。护理路径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和自身特殊性制订详细计划,通过术前培训,提升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规范护理措施可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效果[12]。

2.3术中护理

手术当日提前2 h将手术安排告知患者,接患者时间、手术预计开始时间、预计结束时间[13]。手术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细心地向患者讲解,安抚患者情绪,将医院的资源优势告知患者,提升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同时详细介绍手术医生,使患者充分了解,使其坚定信心;向患者介绍技术优势,此手术为常规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视力恢复好等特点,消除患者心理压力。目前白内障手术麻醉方式由球后麻醉转变为表面麻醉。表面麻醉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适应性广,但其对眼部肌肉药物作用较小,无法限制眼球运动[14]。眼球的自主转动可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术中要求患者眼睛注视前方显微镜,眼球固定不动[15]。固视训练可加强眼部肌肉的协调性,增加眼球固定效果,可成立固视小组,对患者进行专项指导;使用固视设备,在手术床头架横杆部位,与双眼水平一致,距离患眼20 cm处固定一红点,嘱患者注视3 min,休息1 min,循环练习至20 min。此训练是手术的模拟体验,能够及时发现眼位移动频繁的患者,通过专项护士的现场指导,患者在感官上直接体验,进行自主调节。同时此训练是为手术准备的适应性训练,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在手术中能更好地配合[16]。专项护士还要对突发情况,如打喷嚏、哈欠、咳嗽等,进行减震训练,通过用舌尖抵住上颚的方式,避免眼内压瞬间增高的危险。

2.4术后护理

患者做完手术后,需要充分休息,头枕需要松软,休息体位无特殊要求。活动时要慢起慢动,注意保护患眼,如出现不适时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禁止用手揉搓。同时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眼内高压[17]。白内障手术虽然效果良好,但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加强护理巡视,对有症状的患者及时处理。

2.4.1角膜水肿护理

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浑浊程度越高,其硬核化程度越高,易引发水肿。饮食方面嘱患者避免吃辛辣食物,多食高纤维、高蛋白食物[18]。对角膜进行吹氧治疗,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活性,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提升供氧效率,促进角膜内皮细胞新陈代谢,消除水肿。对于水肿严重患者可给予20%甘露醇静脉点滴,1~2次/d。

2.4.2眼内炎护理

与传统手术相比,现代手术眼内炎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有一定比例[19]。护理人员在巡视时发现患者突发患眼疼痛、胀痛、惧光等情况时需要考虑此病。可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炎药,同时注意无菌操作。术前规范手术操作,使用聚维酮碘对结膜囊消毒可有效降低感染。

2.4.3前房出血护理

护理人员术前仔细询问是否有服用抗凝药物病史,通常停药7 d方可手术。发现前房出血应嘱患者多休息,腹腔及胸腔避免过度用力,积极稳定高血压,严重者可静脉点滴凝血酶进行止血治疗。术中合理用药也可降低房内出血发生率[20]。


3、结语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白内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及后天因素均密切相关,为预防患者发生白内障起到了更好地指导作用。白内障患者增多,不仅对手术提出了挑战,同时对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疾病早期给予白内障手术患者宣传及饮食护理,术前给予心理及临床路径护理,术中给予安抚及固视护理,术后给予并发症的护理。这些护理措施能有效调节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提高手术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冯晶晶,么莉,安磊,等.我国白内障摘除手术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63-70.

[2]罗康,张吉,孔霓露.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远期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4):822-824.

[3]季亚男,赵军,张娟美,等.后极性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筛查及表型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0,28(1):77-78,112,130.

[4]施展,王超,王峰.miR-211抑制剂靶向上调Notch22介导β-晶体蛋白B2表达参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进程研究[U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9(5):449-455.

[5]徐佳薇,孙露,杜持新.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主要内源性蛋白基因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20(5):386-392.

[6]张茹.氧化型密度脂蛋白对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及钙信号的影响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20.

[7]庞莉.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预后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284-285.

[8]王春凤.预见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4):766-768.

[9]李慧姣,史静华,郭丽霞,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行日间手术的老年白内障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5):928-930.

[10]利娇,侯婷婷,汪梦园,等.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5):1075-1078.

[11]章立华,张海燕.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与研究[J].系统医学,2021,6(3):184-186.

[12]黄淑红.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1):100-102.

[13]王丽莉,刘丽萍,陈梅兰.人文关怀护理在高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0,31(4):105-108.

[14]曹靖华,史小丽,叶丹.情绪安抚护理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及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3):.78-80.

[15]林慧,黄小芳,胡少惠,等.日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延续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3):78-80.

[16]施娟,徐永红,陶敏,等.固视训练应用于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手术患者防止术中眼位移动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2):62-64.


文章来源:马颖.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8):83-8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临床眼科杂志

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

期刊人气:300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和安徽眼科研究所

主办单位:安微医科大学和安徽眼科研究所

出版地方:安徽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8422

国内刊号:34-1149/R

邮发代号:26-110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