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还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大学生通过相关的培训,其知识体系与知识结构基本满足创业对人员知识素养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既能够确保我国经济发展不会出现人才凋敝的情况,还可以缓解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大、人民内卷化的现状。但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出现,极大地阻碍了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的工作开展,极大程度地加大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难度。因此,本文从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出发,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路上遇到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办法,提出解决对策。
■前言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反复,在全国各地采取了相应措施。2020年上半年我国的经济活动几乎停滞,GDP同比增长-1.6%,导致我国上半年就业压力大、招生压力大。
与此同时,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调整,整个教育工作几乎陷入停滞,难以为继,迫使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转型升级,增加线上教育,拓展实训实践课程。
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也能随之展开,但恢复到以前的教育模式是否合理又成为了另一个困境。本文基于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的特点进行系统性分析,将当前特殊时期的高校创新创业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参考。
■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
(一)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增加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部分行业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企业的招聘计划趋于保守,大部分企业不仅不再对外招聘新员工,对在职人员还要采取降薪留职来降低成本,更有甚者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裁员,整个劳动力市场需求急剧降低。
然而,2021年高校毕业生比2020年高校毕业生增长35万,达到909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加之2020年还有大量毕业生没有找到适合工作,导致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非常严峻,就业压力持续增大,不少人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局面,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同时,升学考研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在激增,但招生人数增加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就业缺口,在大量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成功升学。因此,创业成为了大量高校毕业生的出口。
(二)高校学生创业难度增加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大量企业面临生存问题,许多企业不得不申请破产,初步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注销企业超过80万家,绝大部分企业是由于缺乏市场需求、资金链断裂等原因而破产倒闭,我国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较为艰难。大学生创业本就不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创业环境更加困难。据统计,2015届大学生创业企业存活超过3年的存活率仅为44.8%,比2014届下降1.4个百分点。
高校大学生创业主要依托于大城市营造的良好创业氛围、实质便捷服务以及当地给予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只有大城市才能给予创业者相应的实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创业孵化等。创业孵化基地配套设施也能够提供非常便利的服务,包括场地租金减免,政策对接,免费法律咨询,创业服务培训等。然而,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反复,人员流动受到了较大限制,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团队难以抱团进入到适合的城市进行创业,缺少优良的创业环境和优质服务,大学生创业难度进一步提高。
(三)创业培训教育规模缩小、质量降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人社部组织的马兰花中国创业培训开班数量急剧下滑,线下创业培训规模大幅度缩小,不得不逐步转型线上,开展了网络创业培训班,试图以此来弥补线下SYB培训班数量上的不足。其次,各高校开展的创业培训线下课时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许多环节不得不转移到线上课程。这些线上培训虽然从数量上弥补了线下培训数量上的减少,但培训效果以及培训影响力大不如前。
再者,各高校教育复课时间严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然而创业培训教育更多地注重线下教育,注重思维培养和实践操作,线上课程更多是一个引导,对于不太有兴趣创业的同学而言就像任务一般,上完课代表任务结束。线上课程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用说激发学生创业的兴趣。最为关键的是大学生难以全面的吸收创业知识,很难合理利用创业知识到创业实践当中,创业培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对大学生创业而言,创业的系统性风险将大大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遇到的问题、面临的困难
(一)高校毕业生对创业认知不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多,短期内劳动力市场需求减少,加之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将“打工人”这个称呼来形容工薪阶层,体现了年轻人陷入对现状不满但又无法改变现状的窘境当中。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会使大量应届毕业生走上创业的道路,既能减小招聘压力,又能迅速实现“财务自由”。
创业本身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足的准备才可能会取得成绩。无论是创业知识储备,还是市场调研,创业人员都需要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盲目创业,结局只有失败。
最为关键的,高校毕业生对创业的认知存在误区。抱着赚钱的目的去创业,以期实现财务自由和人身自由,从根本的目的性上来讲,就很难取得成就。拥有比所有员工更多加班、更晚回家的觉悟,才能够在创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市场消费能力下降,人民趋于偏防守型消费
根据2020年胡润百富榜数据显示,以20亿元为上榜门槛,我国上榜人数同2019年比增长579人,达2398人,创下历史新高,上榜企业家总财富比去年的17.9万亿增长54%,达到27.5万亿。但我国2020年GDP增长为2.3%,意味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普遍下降。从宏观经济学理论来讲,高收入人群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对于高收入人群而言大幅提高收入也不会同比例增加到消费当中,使得市场消费能力下降。人民消费水平有较大幅度下降,消费习惯趋于防守,更注重保值与增值。
在市场整体消费能力下降的时期,创业的风口也会趋于紧缩状态。除市场消费能力不佳外,各大风投公司会加大风控评估权重,让初创企业获得投资的可能更加渺茫。结合市场消费能力减弱,初创企业想在当前市场中生存下来,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三)线下经济严重下滑,线上经济
受人员流动限制以及个人防护意识的提高,我国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尽量少去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消费、娱乐,更多的在线上进行消费。使得线下门店客流量大减,线下经济下滑严重,大量门店关门歇业,对餐饮行业、服务行业以及旅游行业影响很大,只有部分大型公司坚持营业。
大学生创业特点是短平快,在低成本、见效快的行业更具有优势。这些行业主要包含当地导游、小型餐饮等,一般是依托人力成本较低作为主要竞争力。现如今这些方面都受到了一定限制,弱化了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而线上经济拥有天然的垄断属性,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所有消费者都愿意去大公司、大平台进行消费。大学生创业团队无法和大型资本团队竞争,想要从中脱颖而出,必须要结合线下服务。而线下服务又受到较大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优势顿时荡然无存。
■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形势严峻,但同样蕴含着机会。首先,我国各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特殊补贴。以德州市为例,2020年6月公布数据,首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符合享受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运营补贴的创业平台和减免企业租金金额及补贴金额,拨付金额为50.76万元,减免租金101.52万元。其次,线下门店服务优势弱化,消费者却依旧希望得到高品质服务,线上竞争核心点逐步向服务质量转移,大学生创业以人力成本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专业培训保障服务质量,使得整体运营成本会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再次,出现了大量新兴产业兼并旧产业,以猫咖狗咖形式出现休闲场所,逐渐代替传统休闲咖啡厅等快餐厅。新兴产业起步门槛低,适合大学生创业。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影响较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产生不可避免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众多行业产生影响,也给创业者带来了难得一遇的机会。拥有政府扶持、高校鼓励的外部助力,也有行业转型、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只要能从中蹚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创业道路,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将迎来新的格局。
参考文献:
[1]陈荣桂,陶林.重大疫情下高校就业工作创新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20(07):60-65.
[2]李方瑞.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下高校创新教育的方法研究[J].智库时代,2019(48);280-281.
[3]马世洪.以供给侧改革破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J].中国高等教育,2016(10):15-18.
文章来源:马天行.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及问题研究[J].营销界,2021(31):36-37.
分享:
高校理学类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数学类课程的学习中,主要教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运筹、质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特点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024-12-20财经素养作为学生必备的基础素质之一,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特别是在创新创业日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的今天,提升中职学生的财经素养教育,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市场意识和风险判断能力,还能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2024-11-19当代医学高校将中医药文化与创新创业精神相结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应用。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社会活动中所塑造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道德表述和叙事结构,它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兼容的,并带有一定的时代特色[1]。
2024-11-06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区块链等数智技术兴起,推进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加速转型,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以数字化为契机,世界各国纷纷发布国家层面教育数字化战略,培养具有数字思维、数字素养和数智技能的数字人才成为全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潮流。
2024-11-05当下,国际背景“双创”教育反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引领下意义深远。笔者拟结合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众创空间运行发展情况,深入分析新工科背景下国际化“双创”人才育人模式变革路径。
2024-11-04大专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人才储备,也是潜在的创业主体。大专医学生的创业决心表现为他们在毕业后有创业的意向和计划,以及对创业的动机、能力、困难和支持等方面有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态度。大专医学生的创业决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创新创业类竞赛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2024-10-12早在1912年,经济学家Schumpeter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理论”,该理论主张创新是通过重新整合各类生产要素,以不同的方式创造全新的或基于原有模式的新内容[1]。1993年,Chandler和Hanks提出了创业能力的概念,并将它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被视为创业的核心[2]。
2024-09-302021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024-09-23现阶段,我国高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高等教育体系中,借此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大学生可以将在校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创业项目中,实现自我价值和创业梦想。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加速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服务平台。
2024-09-20大赛作为大学生重要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承载着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任务。该赛事可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认知、激发学生创造力、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意义深远[1,2]。
2024-09-19人气:5926
人气:3923
人气:3863
人气:2738
人气:261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创新与创业教育
期刊人气:164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4-893X
国内刊号:43-1503/G4
邮发代号:42-374
创刊时间:201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371
影响因子:0.323
影响因子:0.30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43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