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95例老年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表(G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进行调查,分析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得分为(41.81±3.58)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得分与社会支持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与自我感受负担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性格类型、居住状况、社会支持和自我感受负担是影响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的主要因素(P<0.05),可共同解释社会疏离得分总变异的39.7%。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老年肺癌病人的社会疏离,尤其是文化程度低、性格内向、独居者,通过提高其社会支持及改善自我感受负担,降低社会疏离水平,促进其融入社会。
随着老龄化日益加速,癌症疾病负担随之上升。对此,促进老年人特别是老年癌症病人的社会参与,提高健康水平是重要应对策略[1-2]。肺癌是严重危害我国公民健康的“头号杀手”,65岁以上者占比高达68%[3-4]。老年肺癌病人因疾病和治疗副作用出现病耻感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社交退缩倾向[5];伴随病人体力、脑力下降或亲朋好友离世等原因,社会关系减弱,社会疏离的风险逐渐增强[6],呈现出主动或被动与社会脱节的状态,既包含个体主观感受,如社交焦虑,也包含客观行为改变,如社交回避[7-8],不仅加重病人心理压力,而且影响复发率及长期存活率,成为回归社会的最大障碍[9-10]。老年肺癌病人兼有老年人群与癌症病人的双重身份,社会疏离问题更应引起重视。研究显示,癌症病人的社会疏离与社会支持及自我感受负担密切相关[11-12],而目前国内外未见有关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与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的关系,旨在正确识别和减少社会疏离的发生,以期为开展临床干预工作、改善社会疏离水平,帮助病人融入社会提供实证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老年肺癌病人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5岁;2)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癌;3)已完成手术或化疗、放疗等初步治疗;4)思维清晰、视力、听力、理解能力正常;5)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或癌症;2)患精神障碍性疾病或存在沟通障碍、认知障碍;3)身体极度虚弱无法完成调查。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资料调查表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病人(人口学信息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性格类型、居住情况)及病情信息[身体机能,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制定的标准评定[13],得分越高表明病人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越低。0分表示活动能力基本正常;1分表示能自由走动及从事轻体力活动;2分表示能自由走动及生活自理,但已丧失工作能力;3分表示生活仅能部分自理,日间一半以上时间需卧床或坐轮椅;4分表示生活无法自理,须卧床或使用轮椅;5分表示死亡]。
1.2.2一般疏离感量表(General Alienation Scale, GAS)
由Jessor等[14]开发、吴霜等[15]汉化修订,用于测量个体的社会疏离状况。量表共4个维度、15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总分15~60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社会疏离感程度越高。本研究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86。
1.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 SSRS)
由肖水源[16]编制,用于测量个体社会支持水平。量表共3个维度、10个条目,总分12~66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本研究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96。
1.2.4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 SPBS)
由Cousineau等[17]研发、武燕燕等[18]汉化修订,用来测量个体自我负担感知的频率和水平。量表共3个维度、1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从不”到“总是”计1~5分,除第8条目反向计分外,其余条目均正向计分,总分10~50分,总分越高表明病人自我感受负担越重。本研究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35。
1.3资料收集及质量控制方法
调查员统一培训,使用统一指导语说明问卷填写方法,时间控制在20~30 min,填写后当场收回并检查。对阅读困难的老年人,可由调查员询问后代填。问卷收集后剔除无效问卷,无效问卷剔除标准:问卷漏填≥3项或选项有明显规律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为97.5%。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双人录入Excel软件并核对,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定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得分情况(见表1)
表1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得分情况
2.2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的单因素分析(见表2)
表2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的单因素分析
2.3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与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与社会支持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83,-0.348,-0.467,-0.362,均P<0.01),与自我感受负担及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3个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6,0.461,0.542,0.329,均P<0.01)。见表3。
表3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与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分析(r值)
2.4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社会疏离得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模型,自变量赋值: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初中、高中=2,专科=3,本科及以上=4;性格类型外向型=1,内向型=2,混合型=3;居住状况独居=0,非独居=1;ECOG评分、社会支持及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原值输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性格类型、居住状况、社会支持和自我感受负担是病人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9.7%,见表4。
表4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讨论
3.1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得分为(41.81±3.58)分,与吕妃等[19-21]对健康老年人的研究结果相比,处中等偏上水平,表明老年肺癌病人的社会疏离问题需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可能原因为:疾病带来的躯体痛苦、心理困扰及环境限制,令肺癌病人更容易出现疏离感,不愿与他人互动,社交活动减少[22]。另外,老年肺癌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或居家休养,比健康老年人的社交活动频率低,社会接触减少。本研究中老年肺癌病人的社会疏离得分要低于中青年肺癌病人和肺癌幸存者(中青年占比大),这与Chang等[23]的调查结果相符。社会疏离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8],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的重视,及早进行相关筛查,分析影响因素,以便有效干预,降低社会疏离水平,更好维护病人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3.2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文化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水平越低,这与Cudjoe等[24]的研究结果一致。文化程度越高的病人,认知水平越高,这类病人通常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和广泛的社会资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减少社会疏离的风险。相比之下,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疾病认知差,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可能更容易引发孤独感,难以融入社会[25]。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着重关注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运用多元化易懂的健康教育方式,如科普视频、宣教手册等手段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引导病人学会利用电子设备等工具,提高信息获取能力,进而降低其社会疏离水平。
3.2.2性格类型
本研究结果显示,外向型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水平低于内向型病人,这与Feng等[26]的研究结果一致。外向型者性格开朗、善于交际,患病后会更倾向于寻求外界支持和帮助,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内向性格的人偏好安静和独处,患病后可能会由于病耻感和心理压力而表现出更多的自我封闭和社交回避行为,导致他们在面对疾病时孤独加剧,难以融入社会,进而增加社会疏离的风险[27]。因此,对于性格内向的老年肺癌病人,医护人员要格外关注其心理健康,可通过开展多种心理干预方式,如叙事疗法、正念训练,并鼓励其与他人多沟通,增加社交联系。
3.2.3居住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非独居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水平低于独居病人,这与臧玉洁等[28]的研究结果一致。Finlay等[29]指出,独居状态与社会疏离存在密切关系。与非独居的病人相比,独居病人平常缺乏子女或亲属、朋友的照顾和陪伴,同时也缺少情感交流途径,容易感到孤独;而孤独感加重又会令病人变得更加沉默、自闭,进而影响人际交往能力,不愿与社会接触。医护人员应对独居的老年肺癌病人多加关注,可鼓励其子女、亲属对病人多加陪伴和照护,给予情感支持;鼓励病人参加感兴趣的社交活动,如老年合唱团、广场舞[30],丰富日常生活,促进融入社会。
3.2.4社会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肺癌病人社会支持与社会疏离呈负相关,与梁亚清等[31]的研究结果一致。Liu等[32]的研究也指出,良好的社会关系及社会支持可以改善癌症病人的社会疏离状况。分析原因可能为老年肺癌病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表明其在社会和家庭中被理解、被支持的程度越高,可得到更多的情感安慰和社交机会,增强了生活满意度和对生命的信心,从而推动病人走向社会。医护人员可协助调动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朋友支持、医源性支持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3.2.5自我感受负担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肺癌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社会疏离呈正相关,这与周溢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老年肺癌病人自我感受负担越重,担心自身给他人带来负担的思想包袱越大,内疚感和负罪感较高,更不愿主动与外界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长此以往,病人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容易沉溺于悲观、抑郁等负性情绪和产生消极的疾病应对方式,以至于展现出较高水平的社会疏离。医护人员要重视老年肺癌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并及时评估,对自我感受负担重的病人,给予积极疏导,降低社会疏离水平。
4、小结
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性格类型、居住状况、社会支持和自我感受负担。医护人员应多加关注文化程度低、内向性格、独居、社会支持程度低和自我感受负担重的老年肺癌病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他们的社会疏离水平,促进融入社会。然而,本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作为单中心横断面调查,样本量及调查时间有限,未来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并可通过纵向研究了解病人社会疏离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更全面的策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夏昌发,陈万青.中国恶性肿瘤负担归因于人口老龄化的比例及趋势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22,44(1):79-85.
[2]和红,闫辰聿,王鑫,等.社会参与对中国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3,16(2):1-8.
[8]杨昕宇,吕利明,王硕,等.癌症幸存者社会疏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8):1270-1275.
[11]郝丽敏,韩文萍,韩慧琴,等.卵巢癌术后化疗病人社会疏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23,37(10):1713-1718.
[12]周溢,杨丽,梁秋婷,等.鼻咽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3,39(1):59-64.
[15]吴霜,李彦章,赵小淋,等.一般疏离感量表在老年人中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6):751-754.
[16]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18]武燕燕,姜亚芳.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05-407.
[19]吕妃,魏兰芝,柳晓姝,等.老年人一般疏离感和关爱需求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3):2877-2880.
[20]武士宝,贾婷.中青年肺癌病人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循证护理,2022,8(19):2659-2662.
[21]刘玉瑶,翁劳燕,张晓芳.肺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22,36(15):63-66.
[25]张妍欣,杨丽,李家燕,等.鼻咽癌病人疾病心理社会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22,36(05):896-901.
文章来源:范娜,闫蕊,任芬,等.老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24,22(21):4146-4149.
分享:
NSCLC晚期首选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对改善症状有显著效果,能延缓生存期。不过化疗对正常组织也会造成损伤,许多患者不耐受,且尽管多数化疗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但5年生存期仍偏低。靶向治疗近些年的研究成果显著,且靶向药物已进入医保集采,患者医疗支出也大幅度降低。
2025-04-02研究显示,MIr-21可够通过调控pten、pdcd4、reck等多个关键靶基因表达,促进肺癌的恶性进程,但具体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4]。dna甲基化是较重要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其在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分化调控等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遗传学、肿瘤学研究的热点[5]。
2025-04-01肺癌为临床多发的恶性肿瘤,存在较高的患病率与致死率[1]。近年,伴随医疗手段的快速进步,胸腔镜根治术逐渐运用于临床,该术式在胸腔镜帮助下开展各项操作,存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2]。胸腔镜根治术可分为单孔与三孔,而临床关于单孔、三孔的选用并未形成统一标准。
2025-03-18近些年来中国癌症谱显示肺癌发病率较前提高[3],中晚期多会出现全身多处转移,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肺癌脑转移在颅内转移瘤中最多见。西医治疗肺癌脑转移多采用手术和放疗等治疗方法,虽然对脑瘤有效,但治疗后易复发,并且有一定毒副作用和后遗症,生存期短且预后极差。
2025-03-05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常用方法,指通过手术切除肺部肿瘤及其周围组织,达到彻底治愈肺癌的目的,其相比传统手术具有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拔管时间、切口美观等优势[1-2]。但部分患者由于生理功能与生活方式改变,给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研究发现[4],患者心理韧性较强,
2025-03-04肺癌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较为常见,且其病死率较高[1]。同步放化疗为临床治疗晚期NSCLC的主要方案,可在化疗的药物作用下,对放疗后仍可能修复的肿瘤细胞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增强放疗效果及放疗敏感性,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2]。
2025-02-20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率占肺癌的80%~85%,相比于小细胞癌,其扩散转移相对较晚、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不易被发现,因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进展至晚期,预后较差[1-2]。随着肿瘤生物学、人类基因组学等不断发展,免疫抑制剂和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选择性,其虽能改善患者病情,但仍有部分患者预后不理想[3]。
2025-02-20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易引起患者或临床重视,但肺癌进展速度快,一旦治疗不及时,肿瘤细胞可迅速生长并扩散,增加临床治疗难度[1-2]。晚期患者大多丧失手术机会,需靠常规化疗延长生存时间。顺铂、培美曲塞为晚期肺癌常用化疗药,在给药后可通过多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增长,缩小病灶,达到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3-4]。
2025-02-20非小细胞肺癌是根据瘤体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治疗的敏感性进行分化,与小细胞肺癌相比,非小细胞肺癌对于治疗药物不敏感,生长速度也相对较慢,通过手术和其他放射免疫法可对其进行控制。然而,由于非小细胞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的不全,导致一半以上的患者在晚期才被发现,导致患者生存率低下[2]。
2025-02-20肺癌是全球公共卫生负担最重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新发肺癌患者约22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1.4%,病死约180万,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18.0%[1]。其中,小细胞肺癌在肺癌患者中占比15%~20%[2]。肺癌诊治方案发展迅速,近年来中医药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肺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3⁃4]。
2025-02-13人气:18516
人气:16602
人气:15952
人气:15530
人气:1524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期刊人气:3906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护理学会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4748
国内刊号:14-1349/R
邮发代号:22-118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