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采用不同引流管对比

  2024-02-26    3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引流管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28F胸腔闭氏引流管,观察组采用16F超细引流管,对比两组手术临床指标、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1 d、2 d、3 d时引流量、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 d、2 d、3 d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28F胸腔闭式引流管比较,16F超细引流管可减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 关键词:
  • 引流管
  • 电视胸腔镜
  • 肺叶切除术
  • 肺癌
  • 非小细胞肺癌
  • 加入收藏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类常见的肺癌类型,可对支气管内神经产生刺激,致使患者发生猛烈干咳,随肿瘤生长,可阻塞支气管,对肺泡囊腔产生压迫,影响患者呼吸功能[1]。既往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常规放置28F引流管,可帮助患者将积液引出体外,避免液体过度积存对周围组织、器官产生压迫,促进患者康复,但术中需留置预置线固定引流管,可引起患者不适,引发疼痛,限制患者术后活动,不利于引流管口快速愈合[2]。16F超细引流管质地柔软,无需留置预置线,仅使用缝线固定即可,有助于减轻患者不适感与疼痛感[3]。但16F超细引流管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仍需深入研究证实。鉴于此,本研究对比采用不同引流管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以期为引流管选择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拟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非小细胞癌符合《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病理专家共识》[4]中相关诊断标准;②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③身体状况良好,可耐受手术治疗;④凝血功能正常;⑤肝肾功能基本正常;⑥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双肺经通气试水检测发现明显肺漏气或活动性出血;②全胸膜腔存在严重广泛粘连;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合并免疫系统功能障碍;⑤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⑥合并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

采用抽签法将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例,%)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取腋前线第4肋间作为主操作口,取腋后线第9肋间作为辅助操作口,取腋前线第7肋间作为观察口。观察组术后采用16F超细聚氯乙烯引流管,于腋前线第4肋间进入胸顶,胸腔外接单瓶闭式水封瓶,于肩甲下角线、腋后线第7肋骨放置超细16F引流管,置入胸腔深度10~15 cm, 使用7号缝线将引流管固定于皮肤,外接抗反流引流袋。对照组常规留置预置线固定28F胸腔闭氏引流管,置管操作同观察组,胸腔外使用转接管连接单瓶闭式水封瓶。拔管指征:24 h引流液<150 ml, 引流液淡黄清亮,无皮下气肿、无漏气,经X线片检查显示肺叶膨胀良好。

1.3 观察指标

(1)手术临床指标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引流量及引流时间:记录两组术后1 d、2 d、3 d引流量及引流时间。(3)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 d、2 d、3 d时疼痛程度,评分范围0~10分,评分越高则疼痛程度越严重。(4)并发症:统计两组术后引流管切口愈合不良、肺漏气、胸腔积液、皮下气肿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临床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比较(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临床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引流量及引流时间比较

两组术后1 d、2 d、3 d时引流量及引流时间比较(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引流量及引流时间比较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疼痛比较

观察组术后1 d、2 d、3 d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2.4 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比较(例,%)


3、讨论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具有手术创伤小、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小、外形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故而临床应用广泛[6]。正常情况下,胸腔积液由壁层胸膜产生,由脏层胸膜吸收。但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可减少脏层胸膜面积,从而减少胸腔积液吸收量,易使患者出现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不利于患者预后[7]。因此,术后需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帮助胸腔内积液快速排出,维持正常胸腔负压,消灭因肺叶切除后留下的残腔,促进余肺复张,并维持正常纵膈位置。

常规28F胸腔闭氏引流管是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常用的引流管,但其内径较大、质地较硬,易引起患者术后胸部疼痛,影响患者正常咳嗽排痰,不利于早期下床活动,影响恢复进程[8]。本研究将超细引流管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结果显示,使用16F超细引流管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更短。与常规28F胸腔闭氏引流管相比,16F超细引流管不易脱落,仅需使用切口缝线固定即可,有助于减轻患者不适感,利于伤口快速愈合,便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利于术后余肺复张,促进机体恢复,缩短住院时间[9]。但16F超细引流管是否能够达到常规28F胸腔闭氏引流管引流效果临床仍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分别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使用16F和28F两种引流管的引流量发现,两组术后1 d、2 d、3 d时引流量及引流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超细引流管与常规胸腔闭氏引流管引流效果相当。由于超细引流管体积较小,在重力、肺挤压作用下处于胸膜最低点,可确保充分引流;此外,超细引流管内壁极为光滑,具有良好抗凝功能,可预防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堵管情况,确保引流效果[10]。

疼痛是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正常生理表现,包括手术切口疼痛、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导致的疼痛、内脏疼痛等,留置的引流管可对膈肌产生刺激、对肋间神经产生刺激,进而导致胸部疼痛[11]。本研究观察使用不同引流管的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疼痛状况发现,使用超细引流管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分析其原因,16F超细引流管质地柔软、材质细腻,与人体内皮组织具有更高亲和度,可减少对人体的刺激,减轻术后疼痛[12]。而常规28F胸腔闭氏引流管较粗管径可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刺激,引起疼痛症状;加之预置线结扎可进一步损伤皮肤组织,加重疼痛程度[13]。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使用超细引流管的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目前,临床常用的28F引流管管径较粗,不易进行有效密闭,引流管口周围易发生漏气、渗液,不利于封闭管理,致使气体渗入至皮下组织,引起皮下气肿,且感染风险更高,进而易引发引流管切口愈合不良[14];此外,常规胸腔闭氏引流管预置线结扎处理时可对患者皮肤产生损伤,局部组织坏死风险较高,使其形成瘢痕,进一步增加引流管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15]。而16F超细引流管管径较细,密闭性相对较高,漏气、渗液发生率较低,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此外,该引流管无需留置预置线,可缩短引流管口拆线时间,使其与其他切口同期愈合,有助于减少引流管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16]。

综上所述,16F超细引流管与常规28F胸腔闭氏引流管引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引流效果相当,其中16F超细引流管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因此临床可优先选择16F超细引流管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2]常秀军,段勇,王子彤,等.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型号选择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21,56(12):1350-1352.

[3]丁翔,王保明.超细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后放置位置的初步探讨[J].安徽医学,2021,42(8):896-899.

[4]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肺癌学组.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病理专家共识[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8,47(4):248-251.

[8]黄志刚.胸腔镜肺癌肺叶切除术后Foley导管与28 F胸腔引流管的疗效比较[J].临床肺科杂志,2019,24(9):1700-1704.

[9]王新连,俞峥,顾家榕,等.超细胸腔引流管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1):106-108.

[10]闵波,朱逸,王成祥,等.单根细管引流联合早期拔管在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9,45(11):1100-1104.

[12]刘守知,张富全.16F引流管在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中的应用效果[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5(10):918-920,924.

[13]张曙光,刘文科,朱沛姚,等.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切口原位留置粗管与细管引流的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9,25(8):1-4.

[14]曹纪伟,朱红军.单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不同胸腔引流方案对引流效果、疼痛程度及引流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8,23(1):44-47.

[15]卿松,李涛,郑中龙.普通胃管代替传统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5):245-247.

[16]曹雄,蔺瑞江,佘云浪,等.超细引流管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19(11):985-988.


文章来源:朱正帅,刘双双,杨子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采用不同引流管的效果对比[J].实用癌症杂志,2024,39(02):248-25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肺癌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

期刊人气:168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协会,中国防痨协会,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3419

国内刊号:12-1395/R

邮发代号:62-95

创刊时间:199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