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对活血化瘀代表药物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二萜醌(diterpenoid tanshinones,DT)抗肺癌进行研究,验证DT的抗肺癌效能以及其对顺铂的增效作用,并探寻DT抗肺癌的相关机制。[方法]构建A549肺癌BALB/c-nu裸鼠模型56只,根据腹腔注射及灌胃药物不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顺铂组、DT低剂量组、DT中剂量组、DT高剂量组、顺铂+DT高剂量组,测量并记录各组肿瘤直径,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Ra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B(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B,CDKN1B)、Bcl-2关联X(Bcl-2 associated X,Bax)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qPCR)分析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etinoic acid receptor-related orphan receptor-γt,ROR-γt)和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P3(forkhead box protein P3,Foxp3)的变化。[结果] DT干预后的肺癌小鼠体质量上升,炎性细胞浸润好转,转移灶计数减少,瘤体积减小且抑瘤率升高,说明DT对肺癌移植瘤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肿瘤组织中VEGFA、R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CDKN1B、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DT低、中、高剂量组和顺铂+DT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VEGFA、Ras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CDKN1B、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其中顺铂+DT高剂量组致癌基因表达降低和抑癌基因表达升高程度最为明显(P<0.01)。与顺铂组比较,顺铂+DT高剂量组VEGFA、Ras表达有所降低,CDKN1B、Bax表达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T剂量越高,致癌基因的表达水平越低,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越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qPCR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肿瘤组织中ROR-γt和Foxp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DT低、中、高剂量组和顺铂+DT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ROR-γt和Foxp3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其中顺铂+DT高剂量组ROR-γt和Foxp3表达下降最明显(P<0.01)。DT剂量越高,ROR-γt和Foxp3的表达水平越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具有较为可靠的抗肺癌效能,且这种效能具备剂量依赖性;DT与顺铂联用有增强顺铂抗肿瘤疗效的趋势。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1],在诸多癌症中死亡率居于首位[2],目前临床上总体疗效欠佳,患者生存率较低且预后大多不良,因而是亟需攻克的难题。目前,中医将“瘀毒互结”视为肺癌最重要的致病特点之一[3]。中医理论认为“百病皆瘀”“久病多瘀”“瘀阻气血”,肺癌的产生与瘀血关系密切,瘀血是导致恶性肿瘤产生的重要因素[4]。临床已证实,中医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肺癌治疗方法之一[5]。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物有相当的抗肿瘤效能[6],此类药物对肺癌合并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疗效好,而且安全性较高[7]。药理学研究提示,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抗肿瘤的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为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酚酸类[8]。丹参二萜醌(diterpenoid tanshi⁃nones,DT)作为丹参酮类有效成分,在抗肿瘤和调节免疫平衡方面的作用也十分显著[9,10,11]。因此,笔者推测DT或能在中医“活血化瘀、抗癌解毒”思想指导下联合顺铂抗肿瘤,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
据此,本研究构建肺癌小鼠模型,通过观察小鼠体质量变化、肺组织病理变化、转移灶情况,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Ras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B(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B,CDKN1B)、Bcl-2关联X(Bcl-2 as⁃sociated X,Bax)蛋白表达,以及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s,Th17)相关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etinoic acid receptor-related orphan recep⁃tor-γt,ROR-γt)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相关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P3(forkhead box pro⁃tein P3,Foxp3)的表达,明确DT抗肺癌的相关机制;并进一步通过比较不同剂量DT以及DT与顺铂联用抗肺癌效能的差异,验明DT对顺铂的增效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细胞株
腺癌人类肺泡基底上皮细胞A549,购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1.1.2 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雄性BALB/c-nu裸鼠56只,4~5周龄,购于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沪)2022-0004],饲养于浙江鹰旸医药研发有限公司屏障系统内[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浙)2021-0003]。
1.1.3 药物与试剂
DT由浙江省中医“瘀毒”证重点实验室提供;顺铂购于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15663-27-1);VEGFA抗体、Ras抗体、p27 KIP 1抗体、Bax抗体均购于美国Abcam公司(批号:GR3217142-12、GR3375645-14、GR3395252-14、GR3368232-10);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抗体购于武汉三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00100134);EZ-10总RNA小量提取试剂盒购于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批号:I829KA6099);SYBR Green核酸凝胶染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qPCR)试剂盒购于上海翌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0108041);逆转录试剂盒购于泰州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36320)。
1.2 造模分组及干预
1.2.1 造模及分组
将8只小鼠设为空白组,不作处理;余下48只小鼠用于建模,将含有A549细胞2×107/mL的细胞悬液注射于建模小鼠腋部皮肤下,剂量为0.1 mL/只,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2.5 mg·kg-1)、DT低剂量组(DT-L,DT剂量为15 mg·kg-1)、DT中剂量组(DT-M,DT剂量为30mg·kg-1)、DT高剂量组(DT-H,DT剂量为60 mg·kg-1)、顺铂+DT高剂量组(顺铂2.5 mg·kg-1+DT 60 mg·kg-1),每组8只。
1.2.2 给药干预
各组成瘤后除正常喂水、给食以外,开始注射和灌胃给药,连续21 d。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予0.5%羧甲基纤维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Na)溶液0.1 mL/10 g灌胃,1次/d,同时腹腔注射无菌0.9%氯化钠溶液0.1 mL/10 g,1次/3 d;DT各组予相应药物0.1 mL/10 g灌胃,1次/d,同时腹腔注射无菌0.9%氯化钠溶液0.1 mL/10 g,1次/3d;顺铂组给予顺铂0.1mL/10 g注射,1次/3 d,同时予0.5%CMC-Na溶液0.1 mL/10 g灌胃,1次/d;顺铂+DT高剂量组给予顺铂0.1 mL/10 g注射,1次/3d,同时给予相应剂量DT 0.1mL/10 g灌胃,1次/d。
1.3 检测指标和方法
1.3.1 一般情况
每日定时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精神状态,进食、排便情况等,每周完成1次体质量测量,每隔3 d天测量肿瘤组织的长径和短径,计算肿瘤体积,体积(mm3)=长径×短径2/2。
1.3.2 抑瘤率
连续给药21 d后,脱颈处死小鼠,分离实体瘤组织,计算抑瘤率,抑瘤率(%)=(模型组平均瘤体质量-给药组平均瘤体质量)/模型组平均瘤体质量×100%。
1.3.3 肺组织病理
取各组小鼠肿瘤组织、肺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病理学变化,包括肺癌转移灶并拍照。
1.3.4 免疫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A、Ras和CDKN1B、Bax表达
收集各组小鼠肿瘤组织,裂解,提取总蛋白,使用二喹啉甲酸(bicinchonininc acid,BCA)法进行蛋白定量。经过电泳、转膜、封闭、一抗二抗孵育后,化学发光试剂法显影定影。采用Quan⁃tity One软件分析条带强度,以GAPDH为内参,检测VEGFA、Ras和CDKN1B、Bax的表达水平。
1.3.5 Real-time qPCR检测小鼠肿瘤组织ROR-γt和Foxp3表达
提取肿瘤组织总RNA,检测纯度后,根据试剂盒说明逆转录合成cDNA,并完成qPCR反应。反应条件:变性95℃,10 min;95℃,15 s;60℃,60 s,共40次循环。以GAPDH为内参,检测ROR-γt和Foxp3基因表达水平。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见表1。
表1 引物序列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若符合正态分布且满足方差齐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s T3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比较
造模前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进食和排便情况无差异。给药21 d后,与空白组比较,随着瘤体生长,各组小鼠都有不同程度的进食量减少、反应迟缓、体质量下降等现象。给药21 d后,模型组体质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DT中、高剂量组和顺铂+DT高剂量组体质量不同程度升高(P<0.01,P<0.05),但均低于空白组。与顺铂组比较,顺铂+DT高剂量组体质量略微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DT剂量越高,小鼠体质量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
2.2 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和抑瘤率比较
与模型组比较,给药6 d后,顺铂组、DT高剂量组和顺铂+DT高剂量组小鼠肿瘤体积显著降低(P<0.01,P<0.05);给药9 d后,顺铂组,DT中、高剂量组和顺铂+DT高剂量组肿瘤体积显著降低(P<0.01,P<0.05);给药21 d后,顺铂组,DT中、高剂量组和顺铂+DT高剂量组肿瘤体积显著降低(P<0.01)。与顺铂组比较,顺铂+DT高剂量组瘤体积进一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T剂量越高,瘤体积越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给药21 d后,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DT中、高剂量组和顺铂+DT高剂量组抑瘤率均显著升高(P<0.01)。与顺铂组比较,顺铂+DT高剂量组抑瘤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T剂量越高,抑瘤率越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2.3 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情况
空白组肺组织基本正常,无明显损伤,无转移灶。模型组肺组织损伤严重,肺泡间壁增宽,炎性细胞浸润,出现大量转移灶。顺铂组,DT低、中、高剂量组和顺铂+DT高剂量组肺组织损伤、炎性细胞浸润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顺铂+DT高剂量组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好转程度好于顺铂组。DT剂量越高,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好转程度越高。见图2。
表3 各组小鼠肿瘤体积比较
图1 各组小鼠抑瘤率变化情况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转移灶数量显著增加(P<0.01),各干预组有不同程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DT低剂量组转移灶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DT中、高剂量组和顺铂+DT高剂量组肺组织转移灶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P<0.01)。与顺铂组比较,顺铂+DT高剂量组转移灶数量更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T剂量升高,肺组织转移灶数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各组小鼠肺组织转移灶数
图2 各组小鼠肺组织转移灶(HE染色)
2.4 各组小鼠促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比较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肿瘤组织中VEGFA、R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CDKN1B、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DT低、中、高剂量组和顺铂+DT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VEGFA、Ras蛋白表达降低(P<0.01),CDKN1B、Bax蛋白表达上调(P<0.01,P<0.05)。与顺铂组比较,顺铂+DT高剂量组作用更为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T剂量越高,VEGFA、Ras表达水平越低,CDKN1B、Bax表达水平越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5。
图3 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VEGFA、Ras、CDKN1B、Bax蛋白表达条带
图4 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VEGFA、Ras、CDKN1B、Bax蛋白表达比较
图5 DT各剂量组VEGFA、Ras、CDKN1B、Bax表达水平比较
2.5 各组小鼠ROR-γt和Foxp3表达比较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肿瘤组织ROR-γt和Foxp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DT低、中、高剂量组和顺铂+DT高剂量组肿瘤组织ROR-γt和Foxp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与顺铂组比较,顺铂+DT高剂量比顺铂组降低为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T剂量越高,肿瘤组织中ROR-γt和Foxp3表达水平越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6。
图6 各组小鼠肿瘤组织ROR-γt和Foxp3 mRNA表达比较
3、讨论
丹参是活血化瘀代表药物之一,现代研究表明丹参对肺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具备“除寒热积聚、破癥除瘕”之能,针对肺癌之“瘀毒”,有很好的活血化瘀解毒和消聚散积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DT作为天然丹参中提取的重要脂溶性化合物,富含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等有效成分,具有较为可靠的抗肿瘤效能,因此尤其适合“瘀毒互结”型肺癌的治疗。
VEGFA能够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而癌基因Ras对细胞生长和分化有调控作用,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形成与发展,因此VEGFA、Ras都是重要的致癌基因,致癌基因表达水平和肿瘤生成呈正相关。CDKN1B即p27基因,是一种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基因,而Bax基因是人体最主要的促凋亡基因,可通过过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因此CDKN1B、Bax都是重要的抑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水平和肿瘤生成呈负相关。本研究发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肿瘤组织中促癌基因VEGFA、R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抗癌基因CDKN1B、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DT低、中、高剂量组和顺铂+DT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VEGFA、Ra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CDKN1B、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DT剂量越高,致癌基因的表达水平越低,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越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据此可以得出结论,DT在基因水平上发挥了抗肺癌作用,且此作用可能具有剂量依赖性。
对Treg和Th17细胞进行有效的调节,是逆转肿瘤转移过程中的炎性内环境的关键,同时也是逆转肿瘤转移过程中炎性内环境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12]。肠道具有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发挥着众多功能。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也是免疫器官,人体内七成以上的免疫细胞都存在于肠道内。Treg细胞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免疫调节细胞,而Th17是特异性存在并组成性表达于肠道固有层的免疫细胞[13],二者对于肠道免疫环境的稳定都至关重要。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Treg细胞可以调节免疫应答强度[14],所以能够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因而Treg细胞能够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免疫耐受,使肿瘤细胞不容易被效应性T细胞杀伤,最终导致肿瘤的进展和转移。Th17可诱导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产生,而IL-6又可以激活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通路,导致肿瘤血管形成基因上调,最终引发肿瘤转移[12]。Foxp3是Treg细胞免疫调节特异性表达的分子,同时对Treg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15],故Foxp3目前被公认为Treg细胞的敏感特异性标志[12]。RORγt是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能够特异性调节Th17细胞的功能。综上所述,通过观察Treg细胞特异性敏感因子Foxp3以及Th17细胞特异性敏感因子ROR-γt的表达变化,可以分析出DT对肺癌中肠道相关免疫机制的影响。Wu等[16]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转录因子Foxp3以及ROR-γt表达升高。本研究结果提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肿瘤组织ROR-γt和Foxp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DT各剂量组和顺铂+DT高剂量组肿瘤组织ROR-γt和Foxp3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DT三个剂量组间比较,DT剂量越高,ROR-γt和Foxp3的表达水平越低。说明DT可以抑制ROR-γt和Foxp3表达,进一步表明Th17和Treg细胞增殖受到了抑制,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DT能够抑制Th17细胞诱导的肿瘤血管生成以及Treg诱导的免疫耐受,最终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
进一步比较表明,与顺铂组比较,顺铂+DT高剂量组在体质量、炎性细胞浸润的好转程度、转移灶计数、瘤体积大小、抑瘤率,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调控,以及ROR-γt以及Foxp3表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由此推测,口服DT对顺铂抗肺癌可能起到了一定的增效作用。
综上所述,DT可能通过调节促癌(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在基因层面上发挥抗癌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降低ROR-γt和Foxp3的表达水平,说明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h17和Treg细胞增殖,以维持肠道免疫平衡,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起到抑制肿瘤免疫耐受和侵袭、转移的作用,DT与顺铂的联合用药结果说明了DT还可以增强顺铂抗肺癌的疗效。本研究立足中医“瘀毒”理论及课题组前期试验,创新性探讨了DT抗肺癌的相关机制以及DT与顺铂联合用药时DT对顺铂的“增效”趋势,为进一步发掘中医药防治肺癌的潜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尚雅仪,柏正平.柏正平辨治肺癌术后临证经验[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3,47(2):90-93.
[2]黄裕锋,向静,陈春源,等.铁死亡调控机制及其在肺癌治疗中的潜在价值[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23,41(4):444-455.
[3]陈凯莉.试用四种象思维析“瘀毒互结”致肺癌[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3):111-112.
[4]张光霁,徐楚韵.基于中医病机“瘀毒互结”致病理论的肿瘤“瘀毒同治”特色理论及抗肿瘤创新药物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0):1052-1057.
[5]王硕,廖文宇,程权,等.香草扶正合剂对Lewis肺癌模型小鼠癌细胞自噬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12):1152-1159.
[6]刘胜男,吴晨曦,吴范武.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存疑[J].中西医结合研究,2023,15(1):59-62.
[7]刘敏.肺癌合并血液高凝状态及中医活血化瘀法对其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36):77-81.
[8]贾静,单士刚,迟恒.丹参酮ⅡA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2,36(5):441-444.
[9]郁丹红,贾晓斌,宋捷,等.药效学筛选表征丹参二萜醌组分整体性质的代表性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2):1851-1855.
[10]楼招欢,夏榕蔓,李晓娟,等.丹参二萜醌活化ERS介导的凋亡通路抗肺癌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24):4900-4907.
[11]李晓娟,夏榕蔓,楼招欢,等.丹参二萜醌通过PERKEIF2α通路诱导肺癌PC9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5):1897-1902.
[12]蒋海燕,张士强,杨蕴,等.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研究健脾固肠方通过调节肠道免疫平衡抑制肺癌小鼠肿瘤转移的机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4(3):91-96.
基金资助: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中药创新药物研究项目(2019C03072)~~;
文章来源:秦逸杨,徐晓楠,张光霁.丹参二萜醌对顺铂的增效作用及抗肺癌相关机制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8(04):379-387.
分享:
肺癌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尤其是超过50岁的人群,近年来,肺癌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增加[5]。随着CT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多发肺结节患者的检出率也在增加。肺癌年轻化、多发肺结节患者比例增加和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大部分肺癌患者需要更快的回归社会角色。这对现代肺外科在微创、肺功能保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8]。
2025-04-23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会诱发咳嗽、咯血、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会累及其他组织器官,引发颅内压增高等症状,故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见治疗方案之一,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进展,有效延长生存时间。
2025-04-17目前,该疾病主要采用药物、化疗等方法治疗[2]。但是化疗治疗会引起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极易出现疼痛、癌因性疲乏等症状,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护理进行干预[3]。近年来,中医护理干预已被多种疾病广泛运用,主要包括艾灸、穴位贴敷等方法,且具有作用久、效果好的特征。
2025-04-16目前,低剂量螺旋CT(LDCT)是诊断早期肺癌的常用方法,其阳性检出率高,但误诊率仍相对较高,很难有效鉴别肺部肿瘤的良恶性,导致临床应用受限[4]。传统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病理学诊断虽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具有侵入性。因此,需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为肺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025-04-15NSCLC晚期首选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对改善症状有显著效果,能延缓生存期。不过化疗对正常组织也会造成损伤,许多患者不耐受,且尽管多数化疗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但5年生存期仍偏低。靶向治疗近些年的研究成果显著,且靶向药物已进入医保集采,患者医疗支出也大幅度降低。
2025-04-02研究显示,MIr-21可够通过调控pten、pdcd4、reck等多个关键靶基因表达,促进肺癌的恶性进程,但具体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4]。dna甲基化是较重要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其在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分化调控等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遗传学、肿瘤学研究的热点[5]。
2025-04-01肺癌为临床多发的恶性肿瘤,存在较高的患病率与致死率[1]。近年,伴随医疗手段的快速进步,胸腔镜根治术逐渐运用于临床,该术式在胸腔镜帮助下开展各项操作,存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2]。胸腔镜根治术可分为单孔与三孔,而临床关于单孔、三孔的选用并未形成统一标准。
2025-03-18近些年来中国癌症谱显示肺癌发病率较前提高[3],中晚期多会出现全身多处转移,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肺癌脑转移在颅内转移瘤中最多见。西医治疗肺癌脑转移多采用手术和放疗等治疗方法,虽然对脑瘤有效,但治疗后易复发,并且有一定毒副作用和后遗症,生存期短且预后极差。
2025-03-05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常用方法,指通过手术切除肺部肿瘤及其周围组织,达到彻底治愈肺癌的目的,其相比传统手术具有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拔管时间、切口美观等优势[1-2]。但部分患者由于生理功能与生活方式改变,给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研究发现[4],患者心理韧性较强,
2025-03-04肺癌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较为常见,且其病死率较高[1]。同步放化疗为临床治疗晚期NSCLC的主要方案,可在化疗的药物作用下,对放疗后仍可能修复的肿瘤细胞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增强放疗效果及放疗敏感性,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2]。
2025-02-20人气:18545
人气:16665
人气:15996
人气:15564
人气:1528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
期刊人气:1681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协会,中国防痨协会,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3419
国内刊号:12-1395/R
邮发代号:62-95
创刊时间:199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