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索慢性疾病轨迹护理应用于肺癌手术患者后对生活质量、自我管理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一、二病区已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抛硬币法将就诊于胸外科一病区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49),胸外科二病区的患者为对照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慢性疾病轨迹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5个方面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5个方面的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减压评分、正性态度评分、自我决策评分及自我管理效能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减压评分、正性态度评分、自我决策评分及自我管理效能总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明显高于观察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5,P<0.05)。结论慢性疾病的轨迹护理干预在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可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自我管理水平,促进心理健康,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与抽烟、熬夜等不良行为生活,环境改变,饮食结构变化等因素有关[1,2]。早期肺癌由于病灶小,临床症状多与呼吸道感染相似,容易被忽视,确诊时已进展为晚期[3,4]。肺癌患者目前采用手术治疗联合放化疗、靶向药物等治疗,但由于晚期患者病灶大,手术创伤大,存在远端转移,患者体质弱,合并基础疾病等原因,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差,自我管理能力差。想要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通过改善护理模式实现。慢性疾病轨迹模式(CITF)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5],该模式模式强调患者患有慢性疾病是一个过程,其病程或疾病轨迹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该模式在其他疾病护理中的应用已取得较好效果。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本研究,探索慢性疾病轨迹护理干预模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现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胸外科一、二病区已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抛硬币法将就诊于胸外科一病区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49),胸外科二病区的患者为对照组(n=40)。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29~72岁,平均(52.13±8.19)岁;病理淋巴结和转移(TNM)分期[6]Ⅰ~Ⅳ期分别为:Ⅰ期7例、Ⅱ期12例,Ⅲ期23例,Ⅳ期7例;病理类型:非小细胞癌30例、小细胞癌19例;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1例、小学14例、初中9例、高中或中专10例、大专及以上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3~69岁,平均(53.75±9.56)岁;TNM分期Ⅰ~Ⅳ期分别为:Ⅰ期6例、Ⅱ期12例,Ⅲ期17例,Ⅳ期5例;病理类型:非小细胞癌23例、小细胞癌17例;文化程度:小学以下7例、小学13例、初中8例、高中或中专8例、大专及以上4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7],且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
纳入标准:初次发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8];年龄>18岁,未接受过其他抗癌治疗;精神状态正常,能配合完成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存在手术禁忌症或身体无法耐受手术者;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肺结核等其他严重肺部疾病者;预计生存期低于3个月;合并其他原发肿瘤或瘫痪无法正常活动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详情如下: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饮食管理,康复训练,遵医嘱用药,辅助患者完成检查和治疗,心理疏导,监测各项生理指标,预防和处置各项并发症等。干预实施至患者出院。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慢性疾病轨迹护理干预。慢性疾病轨迹护理干预如下:(1)组建慢性疾病轨迹护理干预小组,成员包括8名本科室的专科护士及2名中级以上职称医生组成,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由小组成员完成护理工作,实施慢性疾病轨迹护理干预。(2)发病诊断期为采用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和PPT讲座的形式向患者普及肺癌相关的诊治、预后及其他基础知识,每天干预时间约15 min。责任护士负责告知当前自我概念行为,使患者了解正确的行为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时间为5 min,此外还需在家属的配合下由责任护士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和预防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时间为5~10 min,护士不在时则由家属完成。(3)围术期是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护士床旁PPT宣教的方法使患者掌握围手术期配合及注意事项,介绍手术方案,时间为10~15 min。依靠家属同伴支持及护士指导的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疾病相关健康行为,提高患者依从性,掌握护理干预及手术治疗中的正确配合方法,使用情景模拟的方法引导患者提前体验手术及疾病可能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减少手术可能带来的不适,每次干预时间为5~10 min。采用家属协同参与围手术期准备、病友圆桌会议及护士床旁指导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帮助其正确面对疾病,积极进行围手术期准备,为后续康复提供很好的社会支持系统。(4)放化疗期是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护士指导的方法使患者了解放化疗的方法及相关知识,掌握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置方法,每次为10~15 min;采用家属协同学习、同伴互助支持及护士指导的方式使患者逐渐形成放化疗期间的适应行为,形成自我疾病管理规划,每次干预时间5~10 min;通过同伴家属支持、团体互助及护士指导的方法培养患者希望水平,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指导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每次干预时间为5~10 min。(5)稳定期为添加患者及其照顾者微信,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的方式,定期推送复查管理、并发症预防、康复指导、遵医用药的指导、运动管理、饮食管理及心理调理等内容,并定期分享治疗、康复效果良好的病友案例,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树立康复信心。干预实施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自我管理效能、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是于干预前(入院时)及干预后(出院6个月)进行资料收集。
生活质量采用癌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ROTC-QLQ-C30)[9]中的功能性量表评估,共包含5个方面,15个条目,具体为社会功能(2个条目)、认知功能(2个条目)、情感功能(4个条目)、角色功能(2个条目)、躯体功能(5个条目),每个维度分值均为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自我管理效能采用自我管理效能量表(SUPPH)[10]评价,内容包括自我减压、正性态度及自我决策3个方面,评分范围28~140分,自我管理效能越高,评分越高。
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11]完成,以52分为分界,评分越高,心理状况越差。
并发症包括神经系统损伤、骨髓抑制、肠道反应。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各组神经系统损伤例数+各组骨髓抑制例数+各组肠道反应例数)/各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为t检验,采用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统计分析方法为χ2检验,采用%的形式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5个方面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5个方面的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2.2 两组自我管理效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减压评分、正性态度评分、自我决策评分及自我管理效能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减压评分、正性态度评分、自我决策评分及自我管理效能总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管理效能比较
2.3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SDS评分、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高于观察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5,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肺癌是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已进展为世界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2],对患者生命健康影响巨大,无论是早期肺癌还是晚期肺癌患者治疗时都离不开放化疗,特别是早期肺癌患者根治术后联合放化疗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13,14],能大幅度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本身会给患者带来一定创伤,长期化疗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损伤,例如过敏、皮肤黏膜损伤、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等[15,16]。这些临床治疗的并发症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痛苦,因而需要给患者实施适当的干预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由于肺癌患者死亡率较高,晚期症状严重,患者长期经受病痛的折磨,对死亡产生恐惧,这些都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伤害,极易导致各种不良心理反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这些都是临床治疗中需要注意的,也是必须要处置的问题。
护理干预是临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目前对肺癌的临床治疗已经取得较好的发展,但要想进一步提高疗效,取得突破性进展较为困难。基于慢性疾病的轨迹护理干预是近年临床兴起的一种护理干预模式,该模式在临床多种疾病中都有应用,且已取得不错效果,但是在肺癌患者中应用较少,应用效果尚不明确,因此本院开展本研究,探索慢性疾病轨迹护理干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慢性疾病轨迹护理是根据患者需求及病情的发生发展为基础而制订得来,更加贴合患者实际,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针对性,能从各个维度实施护理干预,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本次研究组建了护理干预小组来实施慢性疾病轨迹护理,护理干预分为4个时期,分别为发病诊断期,围手术期,放化疗期和稳定期。每个时期出现的问题及护理重点不同,所实施的护理方案也有不同。发病诊断期患者尚未确诊,患者对未知病情容易出现担心、紧张、焦虑情绪,对肺癌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因此护理重点为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帮助患者完相关检查,普及相关知识。围手术期患者已经确诊,也掌握了一些疾病知识,护理重点为帮助患者了解手术,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放化疗期患者已经完成手术,此时患者需要定期到院进行放化疗,依从性容易降低,并发症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此时护理重点为提高患者依从性,缓解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稳定期患者生理、心理及临床治疗都会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需要注意保证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注意观察患者各方面的变化并灵活处置。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接受慢性疾病的轨迹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自我管理效能、心理健康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得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慢性疾病的轨迹护理干预在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可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自我管理水平,促进心理健康,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开红,王亚军,练剑锋等.扶正解毒汤联合督脉灸对肺脾气虚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免疫炎症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2):128-131.
[2]齐艳春,陈玲玲,全勍等. P r o G R P、 C E A、 N S E、CYFRA21-1、CA125、SCC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3,44(03):62-66.
[3]李彬.256层极速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17):94-96.
[4]朱超男,王帅,王文博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miR-31-5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3,16(04):508-510.
[5]陈君.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09):93-96.
[6]杨永波翻译,李志刚翻译,周清华校对.国际肺癌研究会分期项目——采用外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和病理TNM分期[J].中国肺癌杂志,2010(1):9-18.
[7]赵博.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以人类为对象的医学研究的伦理学准则[J].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2001(5):215-216.
[8]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 0 2 2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23):1706-1740.
[9]王建平,陈仲庚,林文娟,等.中国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测定──EORTC QLQ—C30在中国的试用[J].心理学报,2000,32(4):438-442.
[10]周英华,钱会娟,袁长蓉.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量表在肺癌人群中的信、效度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7):31-33.
[11]张明园,何燕玲.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35-39.
[12]胡一凡,黄修明,肖莎等.肺癌手术后在院患者生命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3,29(12):922-927.
基金资助:LINC01833/miR-519e-3p/S100A4/ASAP1促进肺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22A320072);
文章来源:李亚萍,苌静,杨洋,等.慢性疾病轨迹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4,32(05):179-182.
分享:
肺癌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尤其是超过50岁的人群,近年来,肺癌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增加[5]。随着CT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多发肺结节患者的检出率也在增加。肺癌年轻化、多发肺结节患者比例增加和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大部分肺癌患者需要更快的回归社会角色。这对现代肺外科在微创、肺功能保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8]。
2025-04-23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会诱发咳嗽、咯血、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会累及其他组织器官,引发颅内压增高等症状,故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见治疗方案之一,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进展,有效延长生存时间。
2025-04-17目前,该疾病主要采用药物、化疗等方法治疗[2]。但是化疗治疗会引起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极易出现疼痛、癌因性疲乏等症状,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护理进行干预[3]。近年来,中医护理干预已被多种疾病广泛运用,主要包括艾灸、穴位贴敷等方法,且具有作用久、效果好的特征。
2025-04-16目前,低剂量螺旋CT(LDCT)是诊断早期肺癌的常用方法,其阳性检出率高,但误诊率仍相对较高,很难有效鉴别肺部肿瘤的良恶性,导致临床应用受限[4]。传统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病理学诊断虽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具有侵入性。因此,需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为肺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025-04-15NSCLC晚期首选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对改善症状有显著效果,能延缓生存期。不过化疗对正常组织也会造成损伤,许多患者不耐受,且尽管多数化疗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但5年生存期仍偏低。靶向治疗近些年的研究成果显著,且靶向药物已进入医保集采,患者医疗支出也大幅度降低。
2025-04-02研究显示,MIr-21可够通过调控pten、pdcd4、reck等多个关键靶基因表达,促进肺癌的恶性进程,但具体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4]。dna甲基化是较重要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其在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分化调控等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遗传学、肿瘤学研究的热点[5]。
2025-04-01肺癌为临床多发的恶性肿瘤,存在较高的患病率与致死率[1]。近年,伴随医疗手段的快速进步,胸腔镜根治术逐渐运用于临床,该术式在胸腔镜帮助下开展各项操作,存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2]。胸腔镜根治术可分为单孔与三孔,而临床关于单孔、三孔的选用并未形成统一标准。
2025-03-18近些年来中国癌症谱显示肺癌发病率较前提高[3],中晚期多会出现全身多处转移,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肺癌脑转移在颅内转移瘤中最多见。西医治疗肺癌脑转移多采用手术和放疗等治疗方法,虽然对脑瘤有效,但治疗后易复发,并且有一定毒副作用和后遗症,生存期短且预后极差。
2025-03-05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常用方法,指通过手术切除肺部肿瘤及其周围组织,达到彻底治愈肺癌的目的,其相比传统手术具有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拔管时间、切口美观等优势[1-2]。但部分患者由于生理功能与生活方式改变,给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研究发现[4],患者心理韧性较强,
2025-03-04肺癌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较为常见,且其病死率较高[1]。同步放化疗为临床治疗晚期NSCLC的主要方案,可在化疗的药物作用下,对放疗后仍可能修复的肿瘤细胞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增强放疗效果及放疗敏感性,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2]。
2025-02-20人气:18545
人气:16665
人气:15996
人气:15564
人气:1528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
期刊人气:1681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协会,中国防痨协会,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3419
国内刊号:12-1395/R
邮发代号:62-95
创刊时间:199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