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子宫腺肌病(AM)为妇科常见病,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激素水平失衡等因素有关[1,2]。研究[3]表明,子宫腺肌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痛经、子宫体积增大、月经紊乱等,临床中多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传统子宫切除术为开腹手术,经腹壁做切口,打开腹膜,切除子宫,具有暴露充分的优势,但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4]。
25
0
会阴裂伤是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的常见并发症,治疗不当会对产妇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影响。助产士是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会阴缝合修复的主要人员,要想熟练掌握会阴缝合修复技能,就需要经过大量实训操作练习[1]。参与式教学模式源自英国,强调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
32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胎儿丢失,包括生化妊娠,发生率约1%~5%,在育龄夫妇中的发生率约为3%,其复发风险随流产次数及女性生育年龄的增加而上升。RSA多次妊娠失败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及与生命后期的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29
胎膜早破是妊娠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生殖道感染是互为因果关系,抑制了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使生殖道组织的防御变差,大量潜在的病原菌入侵,导致感染的发生[1,2,3]。该病的发生会增加宫内感染、产褥感染以及胎儿感染的发生率,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预后,因此要加强孕期管理和积极预防。
21
产后抑郁是比较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往往在产后2周内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并伴随乏力、睡眠障碍、悲观情绪等,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和杀婴的倾向[1]。产后抑郁对母体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据报道,因产后抑郁导致的自杀约占产后死亡的20%[2]。产后抑郁不仅会影响母体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3
围绝经期综合征并不是指单一疾病,是女性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波动导致的一系列以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随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围绝经期综合征通常表现有记忆力下降、睡眠质量下降、潮热出汗、烦躁易怒等,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时间使用药效不稳定,整体疗效不是很理想。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妇在分娩后无法正常排尿或排尿困难的一种症状,会给产妇带来身心困扰和生理疼痛。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导尿管、药物及开塞露治疗等,但以上方法可能会导致感染、疼痛、影响子宫收缩等不良反应,而且难以根治。揿针疗法为中医针灸中的浅刺或浮刺,施针后会对机体产生刺激。
22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为1/1 000~2/1 000,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形成和肺栓塞。我国妇科术后VTE发病率为0.02%~2.26%,其中DVT发生率为0.08%~2.15%,肺栓塞发生率为0.02%~0.12%,是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0
目前,临床以止血、纠正贫血、预防感染、适时终止妊娠为治疗原则。硫酸镁可通过钙通道拮抗作用,抑制子宫收缩,从而防止早产[2-3]。盐酸利托君是一种β2受体激动剂,具有松弛子宫平滑肌、降低早产发生风险的作用,是妊娠中晚期常用的保胎药物[4]。
27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主要症状发生在40~60岁的女性群体中,其症状是由卵巢功能自然衰退和性激素水平波动引起的,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多种不适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围绝经期女性数量已超过1.6亿人,每年新增超过500万人。
31
恶露指产后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 若产后恶露持续时间超过4~6 周,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超过 10 d,且伴有明显气味改变、腹部胀痛或全身乏力等症状,则称为产后恶露不绝,属于产后常见并发症。 产后恶露不绝主要与胎盘、胎膜残留、子宫收缩乏力等因素有关,严重影响产妇产后子宫和身体恢复效果,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妇科恶性肿瘤占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 16% 以上,在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三大妇科癌症是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术中侵入性操作,加之手术麻醉、感染、术后疼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肠管受到激惹,极易影响到术后肠蠕动,使其胃肠功能障碍。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严重并发症,许多患者伴有其他器官损伤,若不及时控制血压,可引起子痫、心力衰竭、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给孕妇、胎儿造成健康威胁[1]。临床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常用药物包括抗凝药、解痉药、降压药等,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2]。
5
子痫前期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发病率约为2%~7%[1],并导致全球60000例孕产妇死亡[2]。子痫前期是全球孕产妇和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4%),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3]。虽然这种妊娠疾病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但提示母体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子痫前期临床症状的发生有关[4]。
3
影响因子:1.120
影响因子:2.646
影响因子:0.480
影响因子:1.133
影响因子:1.900
影响因子:1.099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