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术在治疗子宫腺肌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瘤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术后当天、3、6、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超声造影评价患者的腺肌瘤消融率及瘤体缩小率;术后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经超声造影显示,术后当天3例患者共5个腺肌瘤消融不完全,予补充消融,再次行超声造影检查提示消融完全;与术前比较,治疗后3、6、12个月患者缩瘤率分别为(48.67±10.87)%、(68.52±9.63)%、(81.41±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患者术后12个月,消融总有效率为91.43%(32/35)。所有患者伴有贫血、痛经、月经失调等临床症状,术后有明显改善;1例患者(1/28)成功受孕,随访至胎儿娩出,患者未见异常;术后患者出现低热、腹痛、阴道排液等并发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能明显缓解;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肠道损伤,膀胱损伤,急腹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瘤患者,能明显减小瘤体面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有望成为治疗子宫腺肌瘤患者的新手段。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异位到肌层并受泌乳素、雌激素等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引起子宫体积增大、痛经、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等临床表现的良性病变[1]。当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肌层时,引起肌层的平滑肌细胞形成球体增生称为子宫腺肌瘤,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腺肌瘤主要采用微创或无创等保守治疗,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可明显缩小病灶体积,缓解或消除患者临床症状。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瘤近年来被应用于临床,具有操作方便、微创、省时、安全、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2,3]。本研究旨在探讨微波消融术在治疗子宫腺肌瘤中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到本院就诊28例子宫腺肌瘤患者,年龄28~49岁,平均年龄(38.9±6.1)岁,共消融35个腺肌瘤,腺肌瘤直径3.0~7.2cm,平均直径(4.9±1.0)cm,体积12.4~102.3cm3,平均体积(31.9±21.3)cm3。所有患者伴有痛经、月经过多、贫血、自觉下腹有包块等症状,经妇科和阴道腔内超声诊断为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腺肌瘤患者。CDFI显示:35例瘤体内为点状或点条状血流信号,3例瘤体周边可见半环状或环状血流信号。纳入标准:有明显痛经、经期延长、月经量过多、贫血、自觉下腹有包块等临床症状;为单发或者多发病灶;有安全的经腹壁穿刺路径;无围绝经期征象。排除标准:月经期、怀孕期或哺乳期;患有重要脏器疾病、恶性肿瘤及凝血功能障碍;急性盆腔炎[4]。术前所有患者均告知并签署科研伦理知情同意书,自愿行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瘤术。
1.2仪器与试剂
1.2.1仪器
采用南京康友KY-2000型微波治疗仪及微波消融针。采用SiemensAcusonS3000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和超声造影技术,4C1凸阵探头,频率3.0~4.5MHz。所有患者先行经阴道腔内超声检查,描述及测量腺肌瘤的位置、大小、边界、回声及血流,并记录数据。
1.2.2试剂
采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声诺维(SonoVue),主要成分为六氟化硫。
1.3方法
1.3.1术前准备
患者于月经干净后3~5d内接受微波消融术。术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术前1d晚上进行灌肠,减少肠气干扰,利于术中操作。
1.3.2操作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两名相同操作经验丰富的医师施行消融术,术中应避开子宫内膜及周边重要脏器。微波输出能量:50W/60W,术前测量瘤体大小(见图1);在超声引导下微波针穿刺进入靶瘤内,计算最佳穿刺进针路径,采用一次多点凝固、由深入浅的方法,当靶瘤整个被强回声覆盖时停止消融,当穿刺针未达到预定部位或偏离预定部位时,可先采用40W能力短时间辐射后重新择穿刺点,以预防有活性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沿穿刺针道种植;术后常规行超声造影检查,确定消融后组织坏死范围(见图2),观察有无造影剂进入消融区,若仍有大量造影剂残留,需补充消融;最后观察消融区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
图1二维超声
1.4观察指标
术前常规超声测量记录子宫腺肌瘤体积大小,术后超声造影测量无灌注区。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分别常规超声测量瘤体大小。计算消融率及瘤体缩小率并统计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瘤体体积计算方法:V(cm3)=abc/6(a、b、c分别表示瘤体长、宽、高的最长径)[5]。瘤体缩小率=(治疗前瘤体体积-术后当次检查瘤体体积)/治疗前瘤体体积×100%。
图2术后超声造影检查
图3术后立即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瘤体内部未见血流信号
1.5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瘤体积缩小<20%或瘤体增大,术后超声造影仍有增强则为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检查结果显示瘤体积缩小20%~59%,则为有效;经治疗,各项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子宫肌瘤体积缩小>59%,则为显效[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中及术后
所有入选患者手术治疗过程顺利,生命体征稳定。
2.2术后瘤体变化
经微波消融术后子宫腺肌瘤体积明显缩小(见表1、表2),治疗后3个月,瘤体消融区表现为非均质偏高回声,边界尙清楚,未见血流信号,瘤体平均体积(16.45±10.54)cm3,20%<缩瘤率48.6%。治疗后6个月,消融区呈混合高回声,高于周边正常组织,瘤体平均体积(10.04±6.71)cm3。无血流信号。治疗12个月较6个月复查消融区回声略减低,呈非均质偏高回声,无血流信号,瘤体平均体积(5.33±3.49)cm3。上述数据显示,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瘤后,随访术后3、6、12个月消融区域经超声造影观察,无造影剂进入区逐渐缩小。
2.3临床结果
贫血改善率73.3%(11/15),痛经改善率61.1%(11/18),月经失调显著改善,改善率39.1%(9/23)。术后通过超声造影显示,有4例子宫腺肌瘤消融不完全,补充消融后再次行超声造影,造影剂并未进入,提示消融成功。综合瘤体缩小率、彩色血流信号变化情况、超声造影瘤体内强化情况、临床症状评价,35个腺肌瘤,显效28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32例,总有效率91.43%;1例患者自然受孕(1/28),2例患者瘤体紧贴肠道及膀胱(2/28)。
表1消融前、消融后3、6、12个月瘤体体积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评定
表2消融前、消融后3、6、12个月体积比较
2.4不良反应
手术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道损伤,膀胱损伤,急腹症等严重并发症。但所有患者均出现下腹疼痛,术后第2天4例出现明显疼痛(4/28),4例出现明显疼痛(4/28),经对症治疗,临床观察2d疼痛明显缓解;6例出现低热症状(6/28),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2例出现阴道流液(2/28),对症治疗3d后患者明显改善。
3、讨论
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肿瘤已成为最新热微创手段之一,并且在肝脏、肾脏、甲状腺、乳腺等肿块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原理是利用微波对生物组织的离子加热,使靶向组织局部温度升高而发生蛋白质凝固坏死[7],具有方便、出血少、热效率高、可使消融区内组织坏死彻底等优点。2011年,张晶等[8]报道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随后该团队将该技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应用。
随访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缩瘤率达到48.6%、68.5%、83.4%;子宫腺肌瘤患者在微波消融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1.43%;贫血改善率73.3%(11/15),痛经改善率61.1%(11/18),月经失调显著改善,改善率39.1%(9/23),临床疗效显著。有研究[9]报道,子宫腺肌瘤组织硬度小于子宫正常组织,因此,在实际手术过程中,采取缓慢进针,从肿块边缘开始消融,边消融边拔针,确保整个肿块完全消融,减少复发率。术后立即行超声造影检查,有4例子宫腺肌瘤消融不完全,补充消融后再次行造影检查,提示消融完全,这可能跟子宫腺肌瘤瘤体较大且成类圆形有关,而消融针的辐射范围接近圆形,消融范围抵达不了瘤体边界,可再次补充消融;人工腹水的应用可以清晰的显示子宫腺肌瘤与肠道的毗邻位置[10],提高消融治疗的安全性。研究中2例患者瘤体紧邻肠道和膀胱,通过注入人工腹液,避免了肠瘘及膀胱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声诺维具有良好组织灌注显像能力,可以很好的观察瘤体边界与子宫内膜的距离,尽量避免子宫内膜的损伤,1例患者术后自然受孕,随访至胎儿娩出,均未见明显异常。该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样本量少,大部分样本均为对生育无要求,有研究报道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腺肌瘤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11],但是否有显著改善患者生育能力的作用及对妊娠预后的影响,需在今后的实验中扩大样本的数据对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做进一步研究。
所有患者均出现下腹疼痛,4例患者出现下腹明显疼痛,予口服止疼药1次,观察2d后缓解,其余患者疼痛于术后次日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出现低热症状(6/28),经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2例出现阴道流液(2/28),予患者口服常规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8],患者3d后阴道流液明显减少;其他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提示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瘤安全性较高,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瘤具有可以精准灭活,不开腹、美观、恢复快,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有望成为治疗子宫腺肌瘤患者的新手段。
参考文献:
[1]李丽,冷平,张慧,等.经阴道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当代医学,2019,25(5):63-64.
[3]张冰松,张晶,韩治宇,等.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良性病变后自然妊娠情况[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5,26(3):29-33.
[4]赵莹莹,李永杰,李东,等.超声造影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观察局限性子宫腺肌病微波消融治疗效果及分析[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7,14(4):314-318.
[5]张晶,关铮,钱林学,等.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应用的指南建议[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5,12(5):353-356.
[6]李玲,田瑞霞,李茉,等.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14(3):147-150.
[8]张晶,关铮,张冰松,等.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及建议[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6,13(2):96-100.
[9]杨磊.点定量弹性成像技术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广西医学,2019,41(15):1983-1985.
[10]乔强,李海莹,吴佳恒,等.人工腹水下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治疗毗邻重要器官的肝癌[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8):724-727.
[11]徐彬,顾姝嫣,曹伟田,等.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疗效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10):929-931.
刘蕊,金泽宏,朱凌源,毕方平.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对子宫腺肌瘤的疗效与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34):75-78.
分享:
近年来,我国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并且患者年龄层逐渐年轻化,这一现象对广大妇女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根据相关医学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范围内,宫颈癌的新发病例数量高达57万例,而因宫颈癌导致的死亡病例更是超过了31万例[2,3]。
2025-04-03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大部分宫颈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早期或局部晚期阶段。早期宫颈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放疗,手术治疗通常为首选,尤其是在疾病局限在宫颈的情况下。由于局部晚期和晚期的宫颈癌患者的癌细胞可能已经扩散到盆腔或身体其他部位,放疗、化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卡铂等。
2025-03-21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全球范围内约有10%~20%的癌症患者死于营养不良,而不是癌症本身。癌症患者有潜在疾病和癌症治疗导致营养不良的风险。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患病率达70%[2],有20%的死亡病例与营养不良有关[3]。
2025-03-03卵巢瘤样病变以良性为主,恶性病变在临床上相对少见,由于该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典型,一般仅表现为轻微腹部不适,但随着病程的延长瘤体体积不断增大,会对邻近器官组织产生压迫,对膀胱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等一系列泌尿系统症状。
2025-02-18妇科肿瘤作为女性高发疾病,常见的有卵巢肿瘤、子宫肿瘤。妇科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不仅对病人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给对病人家庭带来沉重 负 担。目 前,随 着 临 床 医 学 及 技 术 的 发 展 与 进步,手术治疗妇科肿瘤的效果明显提升,病人术后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且生存时间延长。
2025-02-07下肢淋巴水肿不可治愈,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睡眠和性生活,严重者甚至残疾[3]。自我倡权指病人在疾病自我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力[4],病人不再被动接受治疗,而是积极参与决策,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并为自己的治疗寻找有效的社会支持。这不仅有利于激发病人的健康促进行为,还能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5‐6]。
2025-01-24卵巢囊肿属于女性常见疾病,形态多样,多为良性,但随着肿瘤进展存在一定恶变比例,因此临床对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推荐及时进行手术治疗[1]。腹腔镜手术由于其微创、恢复快等优势在卵巢囊肿手术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可有效剥离病变组织,防止囊肿恶化,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2-3]。
2025-01-15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宫颈癌早期无典型症状,很容易被患者所忽视,导致患者延误了诊断,并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随着病情进展,宫颈癌常见症状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性交出血、盆腔疼痛等。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球形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
2024-12-17恶性肿瘤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首要因素,也是世界公共卫生事业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如子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给女性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当下,临床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为手术。
2024-12-14肿瘤相关抗原CA242是一种新的含唾液酶的碳水化合物,以糖蛋白/糖脂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表面,或以富含O-连接糖蛋白(粘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清中。由于与正常组织相比,CA242在恶性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因此认为血清CA242是癌细胞的产物。长期以来,血清CA242是检测消化道癌症(包括胰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和食管癌)的重要临床生物标志物。
2024-11-29人气:18516
人气:16602
人气:15952
人气:15530
人气:1524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
期刊人气:160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0-8578
国内刊号:42-1241/R
邮发代号:38-70
创刊时间:197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