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术后性激素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4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209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49例和开腹组160例,分析手术前、后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变化,并观察患者术后36个月内复发情况。将患者依据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术后性激素LH、FSH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性激素E2、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性激素LH、FSH水平低于开腹组,E2、P水平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内复发率为25.36%,肌瘤平均直径(2.78±0.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年龄、肌瘤数目、肌瘤直径、术后药物治疗、随访时间、是否为肌壁间肌瘤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多发肌瘤、肌瘤直径≤5cm、随访时间>24个月、肌壁间肌瘤为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子宫肌瘤手术会对患者的性激素水平造成影响,腹腔镜手术影响较小。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很多,其中年龄、多发肌瘤、小肌瘤、肌瘤位于肌壁间与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相关,术前评估危险因素采用药物干预可预防子宫肌瘤复发。
子宫肌瘤发生于子宫平滑与纤维结缔组织,为妇科常见良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育龄妇女,相关数据显示[1]我国子宫肌瘤发病率高达20%,且呈逐年升高趋势。子宫肌瘤患者多无疼痛感,部分患者会伴随白带增多、阴道不规则流血。目前,该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手术方式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全切除术及次全切除术等。子宫与卵巢为女性重要生殖器官,能够分泌多种因子调节机体内分泌,因此应选择对患者影响最小的手术方案。临床调查显示[2],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甚至需要再次进行手术。子宫肌瘤手术虽然切除病灶,但致病因素仍然存在。本研究中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并探讨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4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215例,3例未完成36个月的随访而剔除,1例未按照要求参与研究,2例失访,共纳入患者209例。患者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9.84±4.35)岁;单发肌瘤73例,多发肌瘤136例;160例采用开腹手术为开腹组,49例采用腹腔镜手术为腹腔镜组。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月经改变、白带异常、下腹部包块等,均符合子宫肌瘤诊断,并经病理诊断确诊[3];(2)均具备子宫肌瘤手术指征;(3)无神经系统疾病或意识障碍性疾病;(4)符合家庭伦理道德。
1.2.2排除标准
(1)处于妊娠期;(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疾病;(3)有子宫肌瘤手术史;(4)不依从、不配合研究。
1.3方法
(1)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患者基础资料,制定基础资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民族、体质指数(BMI)、文化程度、月经周期、分娩史、流产史等内容。(2)测定患者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手术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3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3)术后对患者进行36个月随访,评定复发情况,并记录患者复发子宫肌瘤数目、位置、大小等,收集数据并将其导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
1.4复发标准
对患者实施36个月随访,随访时采用妇科超声或相关检查证实有新的子宫肌瘤,以术后B超或宫腔镜检查发现直径≥1cm子宫肌瘤作为复发的标准。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呈偏态分布以M(Q1,Q3)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术后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性激素LH、FSH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性激素E2、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性激素LH、FSH水平低于开腹组,E2、P水平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
2.2两组患者36个月随访期间复发情况
209例患者中,复发53例,复发率为25.36%,复发1~9个,平均(5.43±1.62)个;其中单发9例,构成比16.98%(9/53),多发44例,构成比83.02%(44/53)。肌瘤直径为0.5~5.0cm,平均(2.78±0.87)cm;其中有6例行2次手术治疗,24例给予药物处理,其余患者未做特殊处理,仅随访观察。
2.3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年龄、肌瘤数目、肌瘤直径、术后药物治疗、随访时间、是否为肌壁间肌瘤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式、是否术后妊娠、手术时的BMI、经期、分娩史、术前临床症状、民族、家族史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例(%)]
2.4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单发肌瘤、肌瘤直径≤5cm、随访时间>24个月、肌壁间肌瘤为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P<0.05);术后药物治疗无明显相关性(P>0.05)。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3。
表3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子宫肌瘤可导致女性不孕或流产,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卵巢为女性内分泌器官,子宫肌瘤剔除术相对于子宫全切术能够降低卵巢损伤程度,保留机体内分泌功能,对机体损伤轻,对性激素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患者术后性激素LH、FSH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E2、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提示手术创伤会对子宫肌瘤患者性激素产生影响。临床研究指出[4],不同手术方式由于切除面积、部位损伤不同,对机体影响也不同。腹腔镜组术后LH、FSH水平低于开腹组,E2、P水平高于开腹组,原因可能在于开腹手术会对卵巢血供产生严重影响,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从而阻碍卵泡与黄体发育,使E2分泌减少,进而反馈性影响LH、FSH、P的释放,相比较腹腔镜手术对内分泌过程的抑制性更强[5]。
子宫肌瘤手术后具有一定复发率,复发后需再次行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对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文献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周燕飞研究指出[6],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为20.93%,手术至发现患者出现子宫肌瘤复发的平均时间为(24.56±2.34)个月,且多发性肌瘤复发率相对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6个月内复发率为25.36%,多发肌瘤复发率显著高于单发,与临床相关研究具有一致性[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患者复发率高于年龄≤45岁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子宫肌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体内激素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女性进入围绝经期易出现内分泌紊乱而引发疾病。临床研究表明[8],子宫肌瘤具有激素依赖性,年龄超过35岁女性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风险显著升高,原因可能在于年龄增长的同时体内激素逐渐减少有关。缪文莉[9]研究指出年龄与术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Vitagliano[10]指出妊娠的发生与子宫肌瘤复发呈负相关,妊娠能够抑制子宫肌瘤复发。本研究结果显示,是否妊娠与子宫肌瘤复发无明显相关性。
子宫肌瘤数目越多,手术时难度越大,当子宫肌瘤直径不足0.5cm时肉眼辨认难度大,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术后复发率。此外,肌瘤数目与肌层疾病严重性和广泛性呈正相关,手术可切除病变处改善症状,但并不能抑制子宫肌层疾病进展[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发肌瘤、肌瘤直径≤5cm是影响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随访时间是子宫肌瘤复发的因素之一,术后时间越长子宫肌瘤复发的可能性越大。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时间>24个月复发率明显高于≤24个月,经多因素分析显示随访时间是影响子宫肌瘤复发的因素之一。原因可能无论是术中遗留的小肌瘤或是新发肌瘤,术后会在多种因素下缓慢成长,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随访时间越长可能发现的复发患者越多,与临床研究具有一致性[13]。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用药复发率明显低于未用药患者(P<0.05),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是否用药与子宫肌瘤复发无明显相关性。原因可能在于,多发肌瘤或肌瘤位置特殊患者术后会给予药物治疗增强效果,抑制复发,术后用药的患者更易复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患者病情。肌壁间肌瘤复发率较高,表明肌瘤位置对术后复发具有一定影响,与临床研究相似[14]。有研究[15]指出,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复发产生影响,腹腔镜缺少触觉,对于位置较深的小肌瘤无法有效清除,术后残留率与复发率较高。本研究显示,手术方式与术后是否复发无明显相关性,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针对45岁以下患者应增加体检次数,加强关注,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率。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手术会对患者性激素水平产生影响,腹腔镜手术对激素的影响更小。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较多,年龄、多发肌瘤、肌瘤位置、肌瘤直径、随访时间可影响复发率,而手术方式、术后是否妊娠、术后是否采用药物治疗等因素对复发无明显影响。因此,术前应加强高危因素的评价,术后给予这些患者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任江虹,王丽.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5):837-840.
[5]楼云霞,吴萍.不同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5,24(4):21-24.
[6]周燕飞.子宫肌瘤剔除后残留、复发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5,20(6):401-402.
[7]蔡兴苑,卢丹,魏薇,等.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5):358-360.
[8]刘巍,彭静,余水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136-138.
[9]缪文莉,王丽.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11-13.
[11]江飞云,倪观太.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6,37(8):1002-1005.
[12]张桂英.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及Logistic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0):2083-2085.
[13]刘娟,唐妮,雷盼盼.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7,28(23):3927-3928.
[14]旷文佳,陈爱月,董晨,等.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新医学,2015,46(5):316-319.
[15]包丹丹,温如意,朱雪琼,等.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7):48-51.
臧丽娟.子宫肌瘤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04):887-890.
分享:
近年来,我国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并且患者年龄层逐渐年轻化,这一现象对广大妇女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根据相关医学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范围内,宫颈癌的新发病例数量高达57万例,而因宫颈癌导致的死亡病例更是超过了31万例[2,3]。
2025-04-03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大部分宫颈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早期或局部晚期阶段。早期宫颈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放疗,手术治疗通常为首选,尤其是在疾病局限在宫颈的情况下。由于局部晚期和晚期的宫颈癌患者的癌细胞可能已经扩散到盆腔或身体其他部位,放疗、化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卡铂等。
2025-03-21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全球范围内约有10%~20%的癌症患者死于营养不良,而不是癌症本身。癌症患者有潜在疾病和癌症治疗导致营养不良的风险。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患病率达70%[2],有20%的死亡病例与营养不良有关[3]。
2025-03-03卵巢瘤样病变以良性为主,恶性病变在临床上相对少见,由于该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典型,一般仅表现为轻微腹部不适,但随着病程的延长瘤体体积不断增大,会对邻近器官组织产生压迫,对膀胱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等一系列泌尿系统症状。
2025-02-18妇科肿瘤作为女性高发疾病,常见的有卵巢肿瘤、子宫肿瘤。妇科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不仅对病人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给对病人家庭带来沉重 负 担。目 前,随 着 临 床 医 学 及 技 术 的 发 展 与 进步,手术治疗妇科肿瘤的效果明显提升,病人术后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且生存时间延长。
2025-02-07下肢淋巴水肿不可治愈,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睡眠和性生活,严重者甚至残疾[3]。自我倡权指病人在疾病自我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力[4],病人不再被动接受治疗,而是积极参与决策,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并为自己的治疗寻找有效的社会支持。这不仅有利于激发病人的健康促进行为,还能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5‐6]。
2025-01-24卵巢囊肿属于女性常见疾病,形态多样,多为良性,但随着肿瘤进展存在一定恶变比例,因此临床对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推荐及时进行手术治疗[1]。腹腔镜手术由于其微创、恢复快等优势在卵巢囊肿手术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可有效剥离病变组织,防止囊肿恶化,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2-3]。
2025-01-15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宫颈癌早期无典型症状,很容易被患者所忽视,导致患者延误了诊断,并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随着病情进展,宫颈癌常见症状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性交出血、盆腔疼痛等。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球形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
2024-12-17恶性肿瘤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首要因素,也是世界公共卫生事业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如子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给女性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当下,临床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为手术。
2024-12-14肿瘤相关抗原CA242是一种新的含唾液酶的碳水化合物,以糖蛋白/糖脂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表面,或以富含O-连接糖蛋白(粘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清中。由于与正常组织相比,CA242在恶性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因此认为血清CA242是癌细胞的产物。长期以来,血清CA242是检测消化道癌症(包括胰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和食管癌)的重要临床生物标志物。
2024-11-29人气:16602
人气:15952
人气:15530
人气:14741
人气:1396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肿瘤学杂志
期刊人气:5389
主管单位: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卫勤处
主办单位: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0460
国内刊号:32-1577/R
邮发代号:28-267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