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新生儿分娩之后的24h内出血量超过一定水平的症状,即顺产出血量大于500mL,剖宫产出血量大于1000mL,可对产妇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大量研究指出导致产后出血的诱因一般是子宫收缩乏力,本研究选取了68例宫综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深入分析了综合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15
0
羊水栓塞(amnioticfluidembolism,AFE)是妊娠女性发生的一种罕见但极其凶险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20%-60%,需要得到早期识别,及时启动危重病救治专家、产科医师、麻醉医师、新生儿学专家多学科联合救治,其中由产科医生负责的分娩方式的选择、产后出血处理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非常重要环节[1]。
117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分娩产妇数量明显增多,产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盆底功能受不同程度影响,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1]。女性子宫在妊娠期逐渐增大,对盆底造成直接压迫,经阴道分娩时由于盆底肌肉被极度牵拉,盆底肌肉组织、韧带、筋膜会发生不同程度损伤,甚至断裂,盆底功能明显降低,从而引起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对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14
分娩疼痛作为一种强烈应激反应,不仅影响产妇情绪和情感转变,致其难以正确面对分娩事件[1,2];同时疼痛还能导致产程延长,甚至产程停滞等,直接关系剖宫产或自然分娩方式的选取,增加胎儿窘迫、难产及产后出血等恶性事件发生率[3]。流行病调查资料[4,5]显示,国内剖宫产平均发生率高达46.20%,产妇自主要求的剖宫产可至11.70%。
94
近40年来,我国剖宫产率持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剖宫产率平均达到54%,其中无指征剖宫产率也达到13%,已远超各发达国家水平。剖宫产可带来母体及婴儿近远期不良结局,产妇对分娩疼痛的恐惧是导致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之一。剧烈的分娩疼痛也会增加产妇交感神经兴奋性,抑制子宫收缩,可能导致产程延长,增加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风险。
86
系统性生育舞蹈最初是由美国护理专家提出,将生育教育知识与舞蹈相结合,是一种形式新颖、方法简单、易于被孕产妇接受、轻松愉快的孕产期保健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根据孕产妇特殊的生理状况及分娩机制编制舞蹈,锻炼腹肌、腰背肌和盆底肌等与分娩相关肌肉的张力和弹性。
51
分娩是女性一生中的大事,对整个家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初产妇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在初次经历妊娠、分娩及角色转变时,常会出现巨大的情感变化及波动,在期待新生儿降生的同时还会产生对自然分娩疼痛、能否顺利分娩、胎儿是否健康等问题的担心与焦虑,甚至出现产前分娩恐惧。
101
以往产科接生时,为了方便婴儿快速娩出,不但不充分扩展会阴,反而在胎儿娩出时,用力托会阴而缩小出口,阻碍胎头下降,该类接生技术,可能会因长时间按压而引发局部组织缺血、水肿,引发会阴裂伤加重,进而导致缝合困难,甚而增加会阴侧切率。因会阴部组织的“一刀切”,引发裂伤会阴的伤口愈合时间加大,对产妇的损伤进一步加剧。
77
足月妊娠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如果宫缩不规律,则需要通过引产或剖宫产终止妊娠。但由于剖宫产会对女性二次生产及母婴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阴道分娩仍旧是妇产科提倡的首选分娩方式,因此,近年来临床通过采取多种手段提高足月妊娠孕妇催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COOK双球囊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催产方式之一,通过机械性的刺激宫颈,达到促进宫颈成熟。
73
肩难产(shoulder dystocia)指的是肩部受到梗阻而造成的难产,胎头娩出后,胎儿前肩被嵌顿在耻骨联合上方,如果用常规的会阴侧切及向下牵引助产方法也无法娩出胎儿双肩。肩难产是产科比较危急的一种分娩并发症,且很难进行预防如果处理不及时的话,会严重威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可能导致新生儿锁骨骨折、颅内出血、臂丛神经损伤、肺炎甚至死亡;
78
不完全性子宫破裂是指子宫肌层部分或全层破裂,但浆膜层完整,宫腔与腹腔不相通,胎儿及其附属物仍在宫腔内,多见于剖宫产切口瘢痕破裂[1]。因病情危急,随时会进展为完全性子宫破裂,危及母儿生命,胎儿死亡率高达42.9%[2]。孕中期不完全性子宫破裂传统处理原则为尽快剖宫产,但有生机儿常存活率低。有学者提出对该类病例使用子宫修补术可延长妊娠,至今国内外报道成功案例仅十几例[3],但多关注围产儿结局,未见母体并发症的报道。
64
产后疲乏是指产妇产后出现难以抵制、持续存在的疲乏感受,多伴有脑力与体力活动下降表现。研究表明,产后疲乏容易影响首次泌乳时间,影响母乳喂养,且持续的疲乏感还会影响产妇心理状况,增加产后抑郁发生风险。经阴道分娩作为临床推荐的主要分娩方式,产程耗时往往较长,加之分娩期间需要产妇配合宫缩使用腹压,全身肌肉高度紧张,从而在产后更容易出现疲乏感。
84
延迟断脐(delayed cord clamping,DCC)即在新生儿出生后至少30 s或等待脐带搏动消失后再行脐带结扎。研究发现,延迟断脐通过胎盘输血,可以提高新生儿血容量,增加血液灌注,从而预防或减少新生儿贫血、新生儿脑室出血等并发症。目前延迟断脐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2020年《正常分娩指南》中强调优化产程管理,让产妇获得高质量的分娩体验。自由体位和分娩镇痛都是改善分娩体验的重要举措。分娩镇痛可以缓解分娩痛,但是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宫缩、延长产程。产程异常是初产妇剖宫产因素的前3位。自由体位通过改变胎儿与骨盆的位置关系,可以减少异常产程,促进自然分娩。
83
分娩期间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称产时发热。目前大多数研究将产时温度≥38℃作为产时发热的标准,但也有研究将37.5℃≤产时温度<38℃视为亚热状态。因此,正常温度应<37.5℃,一旦产时温度持续≥37.5℃,可视为产时发热。产时发热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产时发热是由非感染性原因引起的。
63
影响因子:1.596
影响因子:1.420
影响因子:1.099
影响因子:1.50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353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