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90例肺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皮下水肿、动脉血栓、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情感角色、社交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HAMA量表评分及MUIS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肺癌为我国高发肿瘤,起病隐匿,待临床确诊时多为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时机。介入治疗通过对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使局部靶器官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1]。本方法相较于手术,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好,恢复快,被认为是较为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由于肺癌患者普遍年龄较大,身体机能较差,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介入治疗后可能并发多种并发症,且化疗对机体刺激较大,使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情况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阻碍疗效的正常发挥。循证护理改革了常规护理的单一模式,将科学依据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90例肺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47-87岁,平均年龄(64.1+3.7)岁,病程1-5个月;对照组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49-84岁,平均年龄(63.6+3.5)岁,病程1-7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癌诊断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均采用介入治疗术,处于术后康复过程中;按病理类型分类,未分化癌36例、腺癌28例、鳞癌26例;排除发生转移患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治疗方法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分析研究。
1.2 询证护理方法:(1)基础护理。营造良好病房环境,常规病情及治疗方法宣教。(2)并发症预防性护理。①术后皮下血肿、动脉血栓护理。术前全面详细检查体格状况,观察有无浅表静脉曲张,行双下肢动静脉彩超了解血管情况;术后要求患者提高下肢20-30°,膝关节屈10-20°,加快静脉回流,减轻局部血瘀;术后拔除介入管路后,纱布压迫穿刺点10-15min,后加压包扎,并用盐袋压迫8h,穿刺侧上肢平直制动,绝对卧床12-24h,保持穿刺点的干燥、清洁,并观察有无渗出、出血,穿刺侧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存在,皮肤颜色、温度是否正常,以尽早发生动脉栓塞[2]。②肾功能损害护理。由于化疗药物以及介入治疗的显影剂对肾脏有毒性作用,加之化疗后肿瘤组织在短期内崩解,产生大量尿酸,易在输尿管内结晶,对肾功能也是种损害。因此,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及时清除外阴部的分泌物,每日对尿道口进行清洁;术前留置导尿管,保持尿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肾脏排泄,并于术后当日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0-1500ml促进血液中造影剂排出,以及呋塞米20-40mg静脉滴注加速尿液排出;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电解质变化,密切监测尿液的颜色、性质、酸碱度,防止低血钾症出现,并严格记录患者24h液体出入量,保证尿量不少于3000mL/d、PH≥6.5[3]。(3)生活护理。护理人员于术后给予患者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神志变化,确保吸氧管、引流管、导尿管等各个管道的通畅。术后24h严格禁食,次日待患者排气后可给予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高精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纤维饮食;预防性应用止吐药物,若发生呕吐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需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给予翻身、按摩受压肢体,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褥疮发生[4]。(4)心理护理。本病患者一般心理负担较重,对疾病的恐惧以及治疗中的各种不适会加重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态度亲切热情,使患者对其产生信赖感,增强对治疗的信心[5]。
1.3 观察指标:采用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情感角色、社交功能等,每项总分1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采用HAMA量表评分及MUIS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状态。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见表1。观察组皮下血肿、动脉血栓、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见表2。观察组护理后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情感角色、社交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分,x+s)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理状态比较,见表3。观察组护理后的HAMA量表评分及MUIS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理状态比较(分,x+s)
3、讨论
询证护理着眼于临床特定的问题,通过临床实践,总结护理经验,以评判性的眼光审视其能否达到最佳效果,如此循环往复,持续改进护理方法[6]。询证护理将传统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跳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升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丹,黄东,陈艳等.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124-129.
[2]严珠,郑雪芬,麦苗.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2):231-233.
[3]胡亚会.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225-226.
[4]米艳芝,陈珂.对接受介入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9):47-49.
[5]陆月兰,高文君,李彬.肺癌介入治疗现状与护理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3,13(1):64-69.
[6]李莲,李美萍,陈建明.协同护理模式在肺癌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0,30(19):3148-3150.
郑丽洁.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18):150-151.
分享:
根据2024年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8.7%),其次为结直肠癌(9.3%)、肝癌(7.8%)、女性乳腺癌(6.9%)和胃癌(6.8%)。中国2022年癌症新增病例约480万(占全球总数的24%),癌症死亡病例约260万(占全球总数的26.7%),其中肺癌新发病例106.06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
2025-04-12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常见的类型,疾病发展早期均无明显症状,待患者确诊时往往处于错失手术最佳治疗时间的中晚期。 化疗是此阶段首要选择,但实际应用中存在化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化疗敏感性不高等问题,且对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缺乏理想的靶向性,虽可杀灭肿瘤细胞,但正常组织细胞也会被化疗药物所杀伤,进而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力。
2025-04-03近年来,随着肿瘤学的发展,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及生物疗法等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有效延长了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与此同时,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的检出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综合治疗进程,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多发生在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导致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显著升高。
2025-03-19对于晚期肺癌患者,CRF具有更强的破坏性和更长的持续时间,其疲乏感无法通过简单的休息得到缓解。相关研究显示,CRF可能造成患者减少治疗剂量,削弱患者抗癌自信心乃至放弃治疗,进一步对其生存时间产生不利影响〔4〕。CRF作为一种长期伴随的症状,在疾病发展、治疗及预后等过程中起重要参与作用。
2025-02-24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目前位居全球首位,通常早期可不伴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当病情逐步进展至中晚期,患者会伴有持续不断的、无法缓解的刺激性咳嗽,咯血,肺部反复感染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肺腺癌最主要的病因是长期主动或被动吸入香烟烟雾。肺腺癌常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
2025-01-13近年来,中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这种现象在45岁以上人群中更加明显。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更常见的类型,占比可达85%。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多伴随器官功能衰退,免疫低下,术后容易感染[2]。术后感染提高患者的生存难度和经济成本,加剧心理负担。
2025-01-09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其致病因素包括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和遗传因素等。近年,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手术是治疗肺癌的常见方式,其中,右上肺叶切除术对右上肺叶局部恶性病变患者具有良好疗效,该术式通过切除患者的右上肺叶及清扫肺门纵隔淋巴结,达到治疗右上肺癌的目的。
2025-01-03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多数为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奥希替尼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 EGFR) T790M 突变阳性 NSCLC 患者的一线用药方案。
2024-12-28肺癌是发生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疾病, 在临床 极为常见。 近年来, 临床对于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已获得较好的 发展, 多层螺旋 CT (MSCT) 扫描可观察肺部病变的形态、 大 小、 范围等信息, 并可显示肺部病灶之间的血供特点, 为临床 诊疗提供有效参考 [1] 。
2024-12-25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其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80%~85%[1]。随着分子医学的发展,肺癌治疗逐渐由传统的放化疗向特异性高、副作用小的靶向药物治疗转变,尤其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药物的应用使肺癌治疗进入一个新时代[1-2]。
2024-11-15人气:16658
人气:15991
人气:15559
人气:15283
人气:1482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
期刊人气:4501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
出版地方:安徽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6663
国内刊号:34-1230/R
邮发代号:26-174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939
影响因子:0.996
影响因子:0.767
影响因子:0.45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