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肺癌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作为放射性肺炎早期预测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5例放射性肺炎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6例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CRT水平及阳性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CRP诊断放射性肺炎的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观察组PCT、CR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0.25)ng/mlvs.(0.86±0.12)ng/ml,(9.11±1.03)ng/mlvs.(5.76±2.47)ng/ml,P<0.05]。观察组PCT及CR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56%vs.34.78%,66.67%vs.43.48%,P<0.05)。PCT相应的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85%,而CRP分别为40%和60%。结论血清PCT和CRT对放射性肺炎可能有预测价值,PCT诊断价值更为突出。
放射治疗是肺癌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带来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加,随着放疗技术改进,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正常肺组织的损伤。轻度肺部炎症可以自行消退,但是严重的放射性肺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治疗中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是肺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因此寻找预测放射性肺炎的指标,对于提高肺癌患者放疗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治疗后同时间段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的肺癌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探讨这两项炎症指标预测放射性肺炎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肿瘤医院收治的45例放射性肺炎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中位年龄56岁;肺癌第8版临床分期ⅢA期10例,ⅢB期12例,ⅢC期14例,ⅣA期9例;其中放射性肺炎Ⅰ级15例,Ⅱ级27例,Ⅲ级3例。另选取46例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0例,女16例;中位年龄58岁;肺癌第8版临床分期ⅢA期11例,ⅢB期13例,ⅢC期12例,ⅣA期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本研究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
所有肺癌患者完成放疗前相关准备后,均进行根治性放疗。
1.3观察指标
抽取所有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ml,自然放置30min,离心处理后留取血清-60℃保存。利用电化学方法测试两组患者血清PCT的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试血清CRP的含量。定义PCT>0.5ng/ml阳性、CRP>8ng/ml阳性,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CRT水平及阳性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绘制,以对PCT与CRT诊断放射性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敏感度、最佳临界值进行确定。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PCT、CR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比较
2.2两组患者血清PCT和CRP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PCT及CR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血清PCT和CRP阳性率比较
2.3ROC曲线分析
PCT的AUC明显大于CRP,且按照ROC曲线得出PCT诊断放射性肺炎的最佳阈值为0.61ng/ml,CRP为8.98ng/ml,PCT相应的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85%,而CRP分别为40%和60%。见图1。
图1PCT和CRP诊断放射性肺炎的ROC曲线
3、讨论
放疗在肺癌治疗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放射性肺炎是肺癌放疗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既往文献报道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在17%~47%[1,2],差异较大原因考虑与诊断标准不一致,治疗方案不同及放疗技术的差异有关。严重的放射性肺炎可以加速患者死亡,严重限制肺癌患者治疗疗效。既往探讨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因素的研究不少见[3],但缺少有效的预测因子。Lee等[4]研究显示物理剂量参数与放射性肺炎密切相关,但有些患者尽管肺部剂量控制很好但仍发生症状性放射性肺炎。还有研究显示,肺部疾病、年龄、肺功能、吸烟、化疗等因素可能与放射性肺炎有关。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主要治疗方式,且早期用药可显著提高疗效。现阶段临床上诊断放射性肺炎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等,缺乏快速、敏感的血清学检测指标协助预测和诊断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因此,如何找到高效准确的预测因子来诊断放射性肺炎,是许多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努力工作的方向。
炎症细胞局灶性浸润肺间质是放射性肺炎的主要病理特征,但其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RILI细胞因子学说认为由于辐射引起局部肺泡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肺间质成纤维细胞及淋巴细胞激活,产生和分泌大量细胞因子,介导间质细胞炎症反应[5,6]。文献报道,细胞炎症因子持续生成,可导致肺组织持续急性或延迟性的损伤[7]。这些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等。
CRP被认为第一个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死中均明显升高,既往研究报道肺癌患者放疗前CRP高的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概率高[8,9,10],但一些学者研究发现,血清CRP与放射性肺炎并无相关性。而hs-CRP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检测CRP含量的技术,大大提高了血清CRP的检测价值[6,11]。PCT是包括降钙蛋白、降钙素和N端三部分的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可被蛋白水解酶切割成活性激素。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血清中PCT的含量很少。细菌感染时体内PCT明显升高,并且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有研究发现在感染时,肺、肾上腺、肝脏、脂肪和肌肉均可释放降钙素,使得CRP水平显著升高。PCT被认为是有价值的炎症标志物,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为了一步准确判断PCT及CRP对于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本研究绘制ROC曲线,对两项指标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ROC曲线中的AUC多被临床视作诊断价值的有效评估指标,一般如果AUC不足0.5,表明没有诊断价值,AUC在0.5~0.7时提示诊断价值一般,AUC在0.7~0.9时,提示诊断价值较高,AUC超过0.9时,提示诊断价值良好[12]。
本研究通过检测放射性肺炎和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的肺癌患者血清中PCT和CRP的水平,发现放射性肺炎患者中CRP和PCT的水平会升高,并且PCT较CRP更加敏感。这两项炎症指标作为放射性肺炎的血清标志物可能有一定价值。但本研究观察病例较少,入院患者存在分期和放疗剂量的异质性,仍有待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
参考文献:
[12]徐亚静.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在成人细菌性肺炎诊疗中的反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1):48-49.
余一锋,邓翀,李夷民,林勤.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对放射性肺炎的预测[J].慢性病学杂志,2021,22(01):16-18.
基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肿瘤医院院内课题(ZLYYB201704)
分享:
根据2024年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8.7%),其次为结直肠癌(9.3%)、肝癌(7.8%)、女性乳腺癌(6.9%)和胃癌(6.8%)。中国2022年癌症新增病例约480万(占全球总数的24%),癌症死亡病例约260万(占全球总数的26.7%),其中肺癌新发病例106.06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
2025-04-12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常见的类型,疾病发展早期均无明显症状,待患者确诊时往往处于错失手术最佳治疗时间的中晚期。 化疗是此阶段首要选择,但实际应用中存在化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化疗敏感性不高等问题,且对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缺乏理想的靶向性,虽可杀灭肿瘤细胞,但正常组织细胞也会被化疗药物所杀伤,进而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力。
2025-04-03近年来,随着肿瘤学的发展,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及生物疗法等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有效延长了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与此同时,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的检出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综合治疗进程,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多发生在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导致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显著升高。
2025-03-19对于晚期肺癌患者,CRF具有更强的破坏性和更长的持续时间,其疲乏感无法通过简单的休息得到缓解。相关研究显示,CRF可能造成患者减少治疗剂量,削弱患者抗癌自信心乃至放弃治疗,进一步对其生存时间产生不利影响〔4〕。CRF作为一种长期伴随的症状,在疾病发展、治疗及预后等过程中起重要参与作用。
2025-02-24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目前位居全球首位,通常早期可不伴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当病情逐步进展至中晚期,患者会伴有持续不断的、无法缓解的刺激性咳嗽,咯血,肺部反复感染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肺腺癌最主要的病因是长期主动或被动吸入香烟烟雾。肺腺癌常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
2025-01-13近年来,中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这种现象在45岁以上人群中更加明显。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更常见的类型,占比可达85%。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多伴随器官功能衰退,免疫低下,术后容易感染[2]。术后感染提高患者的生存难度和经济成本,加剧心理负担。
2025-01-09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其致病因素包括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和遗传因素等。近年,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手术是治疗肺癌的常见方式,其中,右上肺叶切除术对右上肺叶局部恶性病变患者具有良好疗效,该术式通过切除患者的右上肺叶及清扫肺门纵隔淋巴结,达到治疗右上肺癌的目的。
2025-01-03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多数为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奥希替尼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 EGFR) T790M 突变阳性 NSCLC 患者的一线用药方案。
2024-12-28肺癌是发生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疾病, 在临床 极为常见。 近年来, 临床对于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已获得较好的 发展, 多层螺旋 CT (MSCT) 扫描可观察肺部病变的形态、 大 小、 范围等信息, 并可显示肺部病灶之间的血供特点, 为临床 诊疗提供有效参考 [1] 。
2024-12-25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其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80%~85%[1]。随着分子医学的发展,肺癌治疗逐渐由传统的放化疗向特异性高、副作用小的靶向药物治疗转变,尤其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药物的应用使肺癌治疗进入一个新时代[1-2]。
2024-11-15人气:18514
人气:16600
人气:15950
人气:15528
人气:1524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
期刊人气:1672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协会,中国防痨协会,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3419
国内刊号:12-1395/R
邮发代号:62-95
创刊时间:199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