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因此,着力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前沿与热点[1]。
60
0
大数据时代下的公司治理课程需要整合数据分析和治理知识。然而,目前一些课程在教授过程中,往往将数据技能和公司治理知识分开讲解,缺乏两者的有效融合[2]。这导致学生难以将大数据技能与治理理论相结合,无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治理问题中。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间的沟通与互动明显缺乏。
37
校园贷,一般指校园网络贷款,学术界对校园贷暂未形成统一的定义[1]。但是,绝大多数学者均认为,现阶段的校园贷是指主要依托民间资本,面向在校大学生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平台,涵盖了线下的现金形式消费和线上的分期形式付款两种模式,其主要特征是门槛较低、风险较高、种类繁多、高利率与高违约金等。
38
2021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1],首次明确提出“开展终身数字教育”,并从基础设施、数字资源、教学变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教育教学变革”,这势必需要利用技术赋能,全面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和评价方式改革。
36
监听攻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ARP欺骗,实际上是一种中间人攻击,其中之一主要的实现方式是ARP欺骗。其核心思想是将监听主机插入到被监听主机和其他网络主机之间,使其成为被监听主机与其他网络主机通信的中间节点。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传输到被监听主机的信息以及被监听主机发送到其他网络主机的信息都必须经过监听主机。
29
随着传媒行业日益专业化、精细化,传统型媒体人才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复合型、创新型新媒体专业人才成为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鉴于此,亟须对现有的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度改革,使其专业的发展在新质生产力的目标指引下不断实现转型升级,进而为未来传媒行业的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30
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教育模式和沟通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泛滥、虚假信息、隐私泄露等问题。辅导员需要在这个数字化、虚拟化的环境中保持专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在信息丰富的背景下判断信息真实性,如何在网络空间保护学生的隐私,如何避免可能产生的道德冲突和利益冲突,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党和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总体布局的重要战略地位,而野生动物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林业主管部门加强了对野生动物的管理工作,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野生动物影响评价也越来越规范。
23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传统中药学实验教学体系逐渐显露出弊端,其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的存在,使高等院校很难培养满足现代中药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在此困境之下,校企合作模式的引入则为中药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12年10月,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等30个机构为“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标志着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支持体系走向了组织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教发中心”)的建立,完善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支持体系,推动了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
52
当前,应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整体框架中,其中人才振兴是关键[1]。同时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多年聚焦“三农”,说明我国农业处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农业科技和人才也极为关键。但是,在高等教育办学过程中,农学专业长期面临第一志愿报考率低,同批录取分数不高,转专业率高的尴尬现状。
43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高校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提升迫在眉睫。“生活力是适应、改造现代社会生活该有的力量”[3],是一种强大的个人和社会发展力,包括甚至超越了新时代对劳动者素养的要求,可以说是新时代劳动者所必需之力。
45
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替代传统师范类高校,而是发挥“鲇鱼效应”[1]针对性、特色性地培养一部分高质量中小学师资队伍,最终指向教师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有学者提出师范类院校综合化道路并没有达到质量提升的目的,反而失去了传统“中师”教师培养的特色,因此应当着力恢复师范院校的“师范性”[2]。
随着我国自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多变的网络时代下,高校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应的处理机制,但是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多数高校网络舆情处理机制的成效不够理想[1]。因此在此背景下,高校在深化改革重视教育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其校内舆情的管控。
73
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教育系统逐步形成“五育并举”提法,将其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指导理念。“五育并举”是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制胜之举,对全面培养与塑造学生的人格起到关键性作用。
影响因子:1.143
影响因子:0.216
影响因子:0.232
影响因子:2.087
影响因子:0.181
影响因子:0.33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