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口腔健康教育方式对学龄儿童口腔知识、行为及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2022年10月~2023年4月期间,选取恩施城区两所学校二、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医师组和教师组,医师组由恩施州中心医院儿童口腔医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教育讲座,同时一次性发放口腔健康学习资料;教师组由各班班主任进行相同口腔健康知识教育讲座,持续6个月发放口腔健康学习资料及牙牙精灵视频学习。通过调查问卷评估1个月及6个月的口腔健康知识和口腔健康行为掌握情况,同时随机抽取110名学生采用改良Quigley-Hein菌斑指数评价龈上菌斑,以观察不同教育方式对口腔卫生的影响。结果:在口腔健康教育后6个月口腔健康知识方面,教师组问卷正确率均高于医师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口腔健康教育后1个月和6个月口腔健康行为方面,教师组问卷正确率呈现上升趋势,较医师组效果明显;在口腔健康教育后1个月的菌斑检查方面,教师组菌斑指数低于医师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教师组和医师组的口腔健康教育措施均有效改善了口腔健康知识行为,菌斑控制效果明显,但教师组的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效果优于医师组。
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2005相比,2015年12岁年龄组恒牙患龋率从28.9%上升至38.5%,龋均从0.50上升至0.86,牙龈出血检出率从33.4%上升至58.4%,我国口腔保健任务十分艰巨[1,2]。儿童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5%的儿童每天刷牙1次或更少,78.2%的儿童口腔卫生一般或较差,41.5%的儿童患有牙龈炎[3,4],儿童口腔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儿童时期口腔保健知识的获得和口腔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针对学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了解学龄儿童口腔保健现状,为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5,6]。
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旨在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的认识,从而改变行为习惯,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传统的口腔健康教育大部分由医生主导实施[7],但其成本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值得探讨。某些情况下由于学龄儿童从心理上对老师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和信任,教师主导的口腔健康教育能让孩子更好地吸收口腔健康知识,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但时间短缺和学校繁重的课业也被认为是影响教师作为口腔健康教育者的不利因素[8],所以口腔医师应和学校教师共同制定高效的预防性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本研究旨在探讨医师指导下教师主导的口腔宣教方法是否更利于学龄儿童的口腔健康,从而进一步完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1、资料和方法
1确定样本量
本研究最小样本量的确定依据公式
,其中允许误差为3%,置信水平为95%,Z统计量为1.96,标准差为0.5,则N=1067.11,研究所需的最小样本量为每组1068人。
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具有相似社会人口特征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恩施城区学校,以前没有在学校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的二、三年级学生。根据教育局提供的学校名单,选出满足要求的两所城区学校。学生纳入标准包括没有学习障碍,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于2021年10月~2022年4月选取恩施城区实验小学和硒都小学的2200名二、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学校20个班级,每个班级55个学生,年龄8~10岁。硒都小学老师自愿参加口腔健康教育知识培训,该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即为教师组;实验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即为医师组,各1100名。最终2177名受试者完成调查,医师组1087名(男/女:531/556,平均年龄9.5±0.99岁),教师组1090名(男/女:552/538,平均年龄9.5±0.85岁);23名受试者中途退出,其数据未纳入统计分析。
3口腔健康教育知识与行为问卷
医师组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教育讲座,一次性发放口腔健康知识学习资料,口腔健康教育内容:由儿童口腔医生向二、三年级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讲解口腔健康的相关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牙齿的基本结构、牙菌斑的基本概念、预防龋齿的措施以及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清洁的作用、如何正确的刷牙等。
教师组进行相同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讲座,且发放口腔健康知识学习资料及牙牙精灵播放视频。口腔健康教育内容:儿童口腔医师给各班班主任老师讲解口腔健康知识,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检验教师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后由老师向二、三年级学生通过多媒体方式讲解口腔健康的相关知识,内容与医师组相同,每2个月讲解1次,每次讲解2 h,共讲解2次(每次学习相同内容)。研究期间2个月发放一次学习资料,共发放3次(每次学习资料相同),牙牙精灵动画1周播放2次,共20集循环播放。
通过调查问卷中(每项问题)回答问题正确率评估受试者口腔健康知识和口腔健康行为掌握情况。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行为问卷内容参考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问卷[1]。
4菌斑检查
教师组与医师组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各随机抽取55名受试者进行菌斑检查,记录龈上菌斑评估口腔卫生情况,并于口腔健康教育结束后1个月复查菌斑指数。口内检查使用常规口镜在光照下进行,检查医师不知情学校班级分组情况,由1名检查医师进行标准的口腔检查。
菌斑指数及检查方法:运用改良的Quigley-Hein菌斑指数来评价龈上菌斑。滴5滴染色剂(Carisolv伢典即用型0.18 mL/支,武汉伢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牙菌斑染色,嘱受试者用舌头将染色剂布满整个牙面(30 s),含小口水再嘱咐受试者含漱30 s,使染色剂能够充分与牙面接触,最后清水漱口。菌斑染色剂染色后,如下记录:0=无菌斑;1=牙颈部边缘存在散在的菌斑;2=牙颈边缘可见连续、薄菌斑带宽度达到l mm; 3=牙颈部菌斑带>l mm,且少于牙面的1/3;4=菌斑覆盖牙面的1/3~2/3;5=菌斑覆盖牙面2/3以上。检查每颗牙齿的颊/舌面(近中、中央、远中)6个位点,每颗牙最大记数为30;每位受试者的菌斑指数即受检牙记数值总和除以受检牙总测量面数(每颗牙6面)。除第三磨牙、有颈部修复体和假牙,其余牙均在记数之列。每位受试者的菌斑指数均数即该受试者所有受检牙的菌斑指数总和除以该受试者的总受检牙数。
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描述统计
对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行为问卷调查结果、菌斑指数进行正态性检验,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口腔健康教育行为问卷调查结果3个时间点间的比较首先采用方差分析(ANOVA),继续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检验两两比较,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1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行为问卷
口腔健康教育后6个月,教师组组内比较,口腔健康知识问卷正确率均提高,问题②③④⑤⑦⑧⑨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师组组内比较,口腔健康知识问卷正确率均降低,问题②③⑤⑥⑦⑧有统计学差异(P<0.05)。口腔健康教育即刻组间比较,医师组口腔健康知识问卷正确率均高于教师组,但仅问题④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健康教育结束后6个月组间比较,医师组口腔健康知识问卷正确率均低于教师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口腔健康教育知识问卷正确率分析
教师组组内比较:与口腔健康教育即刻比较,教育后1个月及6个月,行为问卷调查正确率均提高,1个月时问题③⑥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教育后1个月与6个月比较,问题②③⑤⑥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组组内比较:与口腔健康教育即刻比较,教育后1个月问题③④⑤正确率提高(P<0.05);教育后6个月问题②③④⑤正确率提高(P<0.05);教育后1个月与6个月比较,问题①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口腔健康教育即刻组间比较,行为问卷调查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口腔健康教育结束后1个月组间比较,问题①②⑤教师组正确率高于医师组(P<0.05);口腔健康教育结束后6个月组间比较,问题①②③⑥教师组正确率高于医师组(P<0.05)(表2)。
2菌斑检查
基线检查(口腔健康教育前)时,两组菌斑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114);与基线相比,口腔健康教育结束后1个月时,两组菌斑指数均低于基线(P<0.05),教师组菌斑指数低于医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表3)。
注:教师组组内:与教育后即刻比较,a1P<0.05,6个月与1个月比较,a2P<0.05;医师组组内:与教育后即刻比较,a3P<0.05,6个月与1个月比较,a4P<0.05;相同时间组间有统计学差异,bP<0.05。
表2口腔健康教育行为问卷正确率分析
表3两组受试者口腔健康教育前后菌斑指数比较
3、讨 论
2015~2016年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口腔健康状况形势不容乐观,口腔保健任务艰巨[2]。石兴莲等[9]对我国近2万名小学生调查中发现,存在68.82%的儿童在刷牙中从未接受到家长的帮助,其中每天刷牙次数2次的儿童,仅占比29.90%[10],由此可见学龄期儿童对自身口腔保健意识薄弱。本研究旨在通过改善学龄儿童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和行为习惯来影响其口腔健康。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行为问卷结果显示教师组1、6个月大多数问题正确率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较医师组效果明显。菌斑检查基线时两组菌斑指数间无统计学差异;1个月时教师组菌斑指数低于医师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与很多研究结论一致,认为学校教师主导的口腔健康教育效果明显[4,8,11-14],刷牙次数、饭后漱口等口腔行为执行能力更强,知识掌握情况更好。Yazdani等[13]研究也表明利用学校场所及教师主导的课堂课后教育理念是最佳的口腔健康教育方式。
12岁儿童的龋病、牙龈炎发病率均很高,早期加强口腔健康教育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儿童年龄越小口腔健康知识越容易被吸收[15-17],但由于本研究中口腔健康问卷需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及逻辑能力有一定要求,年龄太小的孩子可能无法完成,导致健康知识学习无效[14,15],所以选择8~10岁二、三年级学生作为口腔健康教育计划的目标群体。口腔健康促进能有效的提升学龄儿童的口腔知识水平,改善口腔知识行为习惯,对菌斑控制也起到很大的作用[4,13-18],很多口腔健康教育促进方法都是有效的,但小学生在信息处理方面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书面和视听方法是主要方法[19],故在本研究中采取书面和视听方法相结合的形式来评价口腔健康促进的有效性。
学校是实施健康教育方案的最适当场所,以极低成本在广大儿童群体中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保健,在学校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帮助孩子改变口腔卫生行为习惯,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学校教师实施的口腔健康教育能让孩子更好地吸收,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学龄儿童患龋风险很高[20,21],口腔健康教育应作为学校疾病预防方案的主要目标。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恩施城区多所学校进行窝沟封闭项目有口腔健康教育经历,未被纳入研究,口腔健康教育方向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研究共同论证教育干预的长期效益,进一步确定出最佳的口腔健康教育方式。
本研究中教师组和医师组的口腔健康教育措施均有效改善了口腔健康知识行为,菌斑控制效果明显,但教师组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效果优于医师组。所以医师和教师共同制定正确的口腔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7-21.
[2]陆海霞,陶丹英,卢展民,等.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背景和方法[C]//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八次口腔预防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23.
[3]张丽丽,李慧,包文雅.北京市6~12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23,49(4):427-431.
[9]石兴莲,程华刚,杨德琴,等.健康教育对遵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5):757-759.
[10]何冰冰.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594-1595.
基金资助: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健康教育创新•闪耀计划项目(CSA-OHE2021-10);
文章来源:皮小琴,杨再波,高桂林,等.不同口腔健康教育方式对学龄儿童口腔知识行为效果评估[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4,40(07):415-419.
分享:
传染性疾病一般是指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所引起,且可以在动物与人、动物之间或人群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总称。传染病不仅涵盖的种类较为多样,同时传播途径也较为复杂,且部分传染病还会有极高的致死风险,因此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对维护个人的身体健康及社会层面的公众卫生安全皆具有积极意义。
2025-04-01待短时间内血压水平骤升时,颅内小血管则会出现破裂出血情况,继而发展为脑实质内出血。手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手术存在风险高、病情复杂和预见性差等情况,因此对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模式下若发生护理突发事件,部分经验欠缺的护理人员易出现恐慌,从而降低了安全性,增加了护患矛盾[1]。
2025-04-01不孕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该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还常常引发严重的心理困扰,如焦虑、抑郁、希望水平较低等,进一步影响婚姻关系和家庭稳定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不孕症患者得以实现生育梦想。
2025-03-22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食欲降低、肠胃功能紊乱、排空延迟等症状,胃黏膜糜烂严重者还会伴有呕血、黑便等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2-3]。糜烂性胃炎病程较长,且具有反复发作性特点,需长期使用药物治疗,患者容易出现不配合治疗情况,治疗效果不佳。
2025-03-21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通过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的方式来救治患者疾病的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上的使用率逐渐上升,例如患有尿毒症、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针对人群,并且均取得了良好效果[1]。对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2025-03-13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推动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主要策略和优先措施,并在芬兰等国取得成功经验[1-2]。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生活行为方式,是活的健康、减少疾病最经济的有效途径[3]。
2025-03-07临床上对脊柱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受到疼痛感及恐惧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极易造成应激状况的发生,阻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效果。据相关文献查证了解到,于脊柱骨折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2],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从而提高依从性及治愈信心,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实现治疗效果。
2025-02-18过敏性紫癜属于过敏性血管炎,一般发生于学龄期儿童,此疾病可导致头痛、关节疼痛、发热等症状表现,临床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改善患儿的预后[1]。但患儿年龄较小,依从性不佳,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需要在治疗的同时为患儿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
2025-02-08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遇阻,造成脑组织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而引发的一种疾病。虽然,在急性期及时的医疗干预能提升病人的生存机会,但许多病人在康复阶段仍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造成病人日常活动能力不足,降低生活参与度和生存满意度。
2025-02-07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病症,患病比率日益攀升,正逐渐成为全球健康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该疾病不仅对个体的生理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亦对其心理状态和社会互动产生负面效应。现阶段,针对糖尿病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依然未被发现,医疗实践广泛采用药物来调节血糖,并建议患者合理饮食与规律运动,以缓解相关症状。
2025-01-16人气:18479
人气:15479
人气:14988
人气:14592
人气:1301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人气:2765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1634
国内刊号:42-1182/R
邮发代号:38-117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940
影响因子:0.980
影响因子:0.786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85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