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两大重要因素,而且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占据引导地位。学生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受众,教师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方向和呈现的方式,所以,一堂课的好坏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是分不开的。下文就主要从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有效结合的价值和提升教师与学生有效结合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
教师和学生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于教学中,通过教师有质量的“教”,实现学生高效率的“学”,最终达到建设高质量数学课堂的目标。教师和学生的有效结合,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当的改动,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为将教师和学生结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便需要教师从观察学生入手,和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学生密切配合教师对各项环节的落实,真正实现教学生所需要的,学学生所理解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有效结合的价值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教学中我们倡导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受初中数学抽象性、逻辑性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较大难度,这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质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初中数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有效结合能够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的有效结合,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出发,形成良性的互动,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开展探究活动,不再是单一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而是一种“你来我往”的方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知识架构。另外,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补救,使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求。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提升教师与学生有效结合的策略
1. 摆正教师地位,创设互动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关系中,为了维护教师的权威,教师始终处于学生之上,当教师抛出问题的时候,学生也是一言不发,死气沉沉。因为在他们的传统认知里,上课应该保持绝对的安静,认真听老师讲课。促进师生有效结合的策略之一,便是教师摆正自身的地位,和学生处在同等的地位,围绕同样的问题展开探讨。例如,在上课之初讲个小故事或小幽默,调节课堂紧张的氛围。其次,便是课堂外多和学生聊聊天,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生聊天不仅仅是为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做准备,同时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为教学切入点提供方向。例如教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中,教师便可以脱离课本,以学生所关心的明星、电视剧等为样本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兴趣。
2. 从学生生活出发,创设互动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什么时候开口说话掌握在教师手上。因此,教师和学生有效结合,便是让教师创设互动平台,让学生能够说、让学生喜欢说。首先,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转换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产生共鸣。其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探究数学问题。例如在“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一课中,教师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生活中的多边形引入课堂中。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最后将探究的结果进行交流,创设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环境。建立在主动性上的学习,可以使教师清晰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效果,接下来便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3. 连续发问,引导学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节奏是由教师把控的,通过连续的发问,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互动,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让每一个问题不再是割裂开的。例如在“圆的有关性质”中,教师通过连续发问,进一步升华学生的认识:(1)经过一点可以画几个圆?圆心在哪里?半径是多少?(2)经过两点可以画几个圆?圆心在哪里?半径是多少?(3)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几个圆?圆心在哪里?半径是多少?通过连续发问,引导学生不断展开探究,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深化,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不断思考。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教师不断发问,引导学生系统性、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连续发问一定要逐层深入、递进,让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否则便失去了意义。
三、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结合是当前比较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将教师和学生放在同样的地位,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将重难点问题拿出来一起探讨,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构建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和学生有效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训练思维方式和培养学习习惯,让当前课堂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蒋雪莲.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56-157.
[2]赵敏.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周刊,2019(29):58.
幸艳柳.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有效结合[J].新课程·中学,2019,(11):17.
分享:
职业教育的基本特质即职业性与实践性,而职业院校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所占时长需超过总课时的一半。“双师型”教师,即集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于一体的教师,其占比应是专业课教师数量的一倍。2019年年初,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计划当中,提出了一项改革发展任务——打造更高水平的双师队伍。
2023-12-18当前,层出不穷的考试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对于考试,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
2023-11-2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努力使团组织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成长成才需要,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在高校党委领导和团委指导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通过开展方向正确、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为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搭建平台。
2023-11-14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深入推进,对艺术类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学科研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艺术类高校建立健全教师发展制度,建设教师发展平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一流师资队伍。同时,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对艺术类高校健全教师发展体系也提出了制度要求。
2023-11-10在数字经济大潮的引导下,迫切需要为社会提供能够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数字技术人才,而高校更应该肩负这样的重任。作为学校发展的骨干,高校青年教师数字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数字化”发展。在对高校青年教师数字素质的价值内涵和组成因素进行探究的基础上,针对如何进行高校青年教师数字素质意识培养展开了一定的讨论。
2023-11-09立德树人作为当前高校的主要任务和价值诉求,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培养人、造就人的重要供给主体,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正逢其时,肩负重任。
2023-07-10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也是党支部建设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全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功,成功最为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自始至终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不断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强化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023-07-10考试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生考试作弊是影响考风建设的关键,可能导致考试成绩丧失应有的公正和有效,严重影响高校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建设。高校考风体现着现代教育治理水平的高低,其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2023-07-06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具有基础性、关键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角色。教师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师发展密切相关,亦对教师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首次将教育评价改革提高到国家层面的高度,也对新时代改革教师评价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2023-07-06在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而师生互动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突显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形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顺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者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内心情感,从而可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2021-11-26人气:5259
人气:5155
人气:5001
人气:4916
人气:488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数学版)
期刊人气:1413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南教育报刊社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4-277X
国内刊号:41-1394/G4
邮发代号:36-307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12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