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86例肩周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上肢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肩关节活动度、肌力等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腋动脉、肩胛下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肩关节功能评分和上肢血流速度,以及降低疼痛程度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
肩周炎可导致患者出现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等,改善患侧上肢的血供,有助于提高肩周炎的治疗效果[1-2]。西医常采用常规训练联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肩周炎,但部分患者效果有限[3-4]。温针灸可发挥缓解局部寒凝及气滞的作用[5]。本文观察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肩周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肩周炎相关诊断标准[6];经临床症状及X线检查确诊;单侧发病。排除标准:合并肩部骨折;合并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沟通或认知障碍;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CSU-2021-0082)。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36~63岁,平均(53.72±7.01)岁;病程1.5~6.5个月,平均(3.31±1.03)个月;左侧23例,右侧20例。观察组:男18例,女25例;年龄35~63岁,平均(53.66±6.96)岁;病程1.5~7.0个月,平均(3.29±0.99)个月;左侧22例,右侧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1)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前屈训练(双手交叉,上举双肢,至最大程度,保持5 s后缓慢放下,3~5次/组,2组/d)、外展训练(双手交叉放置脑后,并将肘部尽量外展,至最大程度,保持5 s后缓慢放下,3~5次/组,2组/d)及外旋训练(双上肢肘关节呈现90°屈曲,上臂紧贴胸部,逐步打开上肢,至最大程度,保持5 s后缓慢放下,3~5次/组,2组/d)。(2)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辽源市百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2021039,25 mg),50 mg/次,3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取肩贞、肩髃、肩髎、臂臑及阿是穴,常规消毒后,针刺入皮下,提插捻转,5 min行1次针,将清艾条套至针柄,长度为2.5 cm,点燃,控制火力,直至燃烬,1次/d。
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7]。治疗后,患者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不影响日常活动为治愈;患者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基本正常,不影响大部分的日常活动为显效;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日常活动受限明显为有效;上述方面未见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0~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重[8]。(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估,包括疼痛程度(15分)、日常生活(20分)、肩关节活动度(40分)及肌力(25分)4个维度,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9]。(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血流速度。采用彩色超声检测腋动脉、肩胛下动脉血流速度。(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肩关节活动度、肌力等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肩关节活动度、肌力等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腋动脉、肩胛下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腋动脉、肩胛下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已知肩周炎可导致肩关节不适感及功能障碍,局部血供相对较差,非甾体抗炎药为常规治疗药物,但改善患者血供状态的效果有限[10]。
温针灸治疗可起到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功效,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疼痛[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肩关节活动度、肌力等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腋动脉、肩胛下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双氯芬酸钠片可抑制环氧合酶合成炎性介质,从而减轻临床症状。肩髃穴可散寒止痛、通经活络;肩贞穴可通络散结﹑舒筋利节;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气;且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可达到疏通经络、散寒、理气血、止痛的功效,提升对肩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12-13]。二者联合应用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肩关节功能,降低疼痛程度。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血流速度比较(cm/s,)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肩关节功能评分和上肢血流速度,以及降低疼痛程度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1]鲍金英.牵拉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1):78.
[2]王秋花.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应用与症状改善情况分析[J].系统医学,2021,6(16):35-37.
[3]刘侃,林章彩,陈永忠,等.推拿联合温针灸对肩周炎(冻结期)患者疼痛程度及活动度的影响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15):101-103.
[4]张明.中药洗剂结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1):25-26.
[5]徐震球,杜国庆,张明才,等.瘀血痹片联合温针灸对肩周炎患者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8):1659-1662.
[6]陈滢如,杨金生,王亮,等.《循肩周炎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针灸,2017,37(9):991-994.
[7]谭婵模.温针灸配合推拿对急性肩周炎患者的症状控制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0):72-74.
[8]陈奕雄,陈为坚,汤晓.中医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效果及VAS评分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7):3-5.
[9]田子睿,姚敏,王拥军,等.中文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的研制与应用[J].中医正骨,2019,31(5):20-21.
[10]李佳丽,王雅岚,蒋学余.针刺三阳输穴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21,17(5):53-55.
[11]郭明,钟田.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对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11):1929-1930.
[12]许清朗,吴盛荣,李长城,等.肩三针温针灸配合寒痹散穴位贴敷在风寒湿痹型肩周炎中的应用及对ADL评分的影响分析[J].北方药学,2023,20(5):34-36.
[13]蔡昱.肩三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对老年肩周炎肩关节功能以及疼痛情况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3):23-25.
文章来源:陈祖伟,陈燕南,庄小宁.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4,36(21):61-63.
分享:
肩周炎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该病的发生多是因腱周关节附近软组织病变所致,患者伴有肩部酸胀、疼痛、肩关节强直、活动受限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医上将肩周炎归为“痹症”的范畴,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肩周炎的治疗与护理方法逐渐趋于完善,干预方法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2025-04-07肩周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为经筋病变,故可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动筋针疗法是基于经筋理论的针刺方法,留针过程中带针做主动、被动和负荷运动[2],遵循“以痛为腧”的原则选取靶点筋穴,通过浅刺皮下,无感得气,以导气布津、调畅经筋,从而解除“结筋病灶点”[3]。
2025-03-31最近的研究表明,肩周炎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而且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年轻人群[2]。肩周炎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诱因包括长期肩部劳损、外伤、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长期伏案工作、运动损伤以及不良姿势也是年轻人群肩周炎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5-03-03肩周炎是导致肩周围关节囊及软组织出现退行性病变及无菌性炎症的常见肩部疾病[1],而在中医学里肩周炎属于“筋伤”范畴,其病位在经筋,肝肾不足、筋脉失养为其内因,慢性劳损、外感风邪、外伤后遗为其主要外因[2],而无论内外因均可导致经筋损伤,形成“横络”。
2025-02-13肩周炎易发于50岁左右人群,因而又有“五十肩”之称,临床一般分为疼痛期、冻结期和恢复期,全人群发病率为3%~5%。肩周炎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其包含了冻结肩、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锁关节炎、喙突炎以及冈上肌腱炎等。临床冻结期患者就诊率较高,患者就诊时以肩周疼痛及活动受限为典型特征。
2025-01-20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肩周炎是一种利用特定的仪器刺激经络和穴位,将中药直接渗透患处皮肤,从而起到促进血液循环、解痉止痛、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的治疗方法,对肩周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4]。董氏奇穴是中医针灸中的一种独特疗法,以穴位奇特、疗效显著而著称[5]。
2025-01-07肩周炎,又称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一种可能致残且有时伴有严重疼痛的疾病,盂肱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均受限。尽管许多学者认为肩周炎具有自限性,大概 1 年左右可自行缓解,但在临床中不少患者在发病期间需忍受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特别是一些难治性肩周炎,长期疼痛和反复治疗引发了患者一系列心理和生理问题。
2024-12-24肩周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早期通常表现为肩部僵硬、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后期会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肩部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1]。本病治疗方法较多,如中医采用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西医采用解热镇痛药治疗。
2024-11-29肩周炎属于炎症病变(无菌性),多发生于肩关节及软组织,病程较长,呈现出进行性发展特点,肩部活动受限、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病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将会引起肩部肌肉痉挛,甚至出现肌肉萎缩、肩周严重粘连等状况,限制患者日常活动,降低其生活质量。
2024-11-27肩周炎可导致患者出现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等,改善患侧上肢的血供,有助于提高肩周炎的治疗效果[1-2]。西医常采用常规训练联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肩周炎,但部分患者效果有限[3-4]。温针灸可发挥缓解局部寒凝及气滞的作用[5]。本文观察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
2024-11-27人气:18552
人气:15573
人气:15086
人气:14844
人气:1304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针灸
期刊人气:5473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255-2930
国内刊号:11-2024/R
邮发代号:2-53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