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肩周炎,也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为慢性无菌性炎症,主要影响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1]。肩周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尤其在50岁左右的人群中更为常见,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2]。现代医学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但长期的药物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物理干预收效一般,手术干预对患者创伤性过大同时还有复发风险[3]。以往认为肩周炎具有自限性,症状在1~2年后会自然消失。
肩周炎,也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为慢性无菌性炎症,主要影响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1]。肩周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尤其在50岁左右的人群中更为常见,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2]。现代医学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但长期的药物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物理干预收效一般,手术干预对患者创伤性过大同时还有复发风险[3]。以往认为肩周炎具有自限性,症状在1~2 年后会自然消失。目前临床中多采用中医特色疗法干预。中医将肩周炎称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肩周炎是一种利用特定的仪器刺激经络和穴位,将中药直接渗透患处皮肤,从而起到促进血液循环、解痉止痛、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的治疗方法,对肩周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4]。董氏奇穴是中医针灸中的一种独特疗法,以穴位奇特、疗效显著而著称[5]。在治疗肩周炎方面,董氏奇穴也有其独特的穴位和方法。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董氏奇穴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接受诊疗的9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余数法分为3组,其中董氏奇穴组(针刺组)30例患者,男性10例,女20例;年龄41~72 岁,平均年龄(48.16±6.14)岁;病程1~6 个月,平均病程(3.15±0.68)月。中医定向透药组(透药组)30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0.09±6.28)岁;病程1~6 个月,平均病程(3.23±0.72)月。联合组30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40~73 岁,平均年龄(50.16±7.05)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3.42±0.80)月。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肩关节周围炎(ZYYXH/T378-2012)》[6]中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为瘀血痹阻证[7];3)年龄40~75岁;4)无针灸治疗禁忌;5)所有纳入研究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针刺、透药部位存在皮肤破损或溃疡者;2)近1 周内接受过针对肩周炎相关治疗者;3)由骨性关节炎、风湿病或类风湿引起肩部疼痛者;4)合并骨质疏松、颈椎病、肩部骨折、关节脱位、骨结核等疾病者;5)存在肩袖损伤、三角肌损伤、肩峰撞击综合征者;6)患者有严重认知障碍和精神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7)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针刺组采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透药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联合组采用针刺董氏奇穴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治疗时间均为2周。1)针刺方法:在健侧选取灵骨穴与大白穴,常规消毒后,应用安迪牌针灸针(贵州安迪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黔械注准20202270002)施术,直刺进针30~50 mm, 采用泻法施针,当患者感受到针下有明显得气感后,嘱咐患者开始活动患侧的肩关节,持续活动约5 min, 留针20 min。2)中医定向透药方法:选取大椎、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等,将浸泡于中药汤剂(羌活20 g、防风30 g、荆芥15 g、当归20 g、川芎15 g、红花30 g、赤芍15 g、威灵仙10 g、伸筋草10 g、透骨草10 g、桑枝10 g、丝瓜络10 g)里的药垫(待药垫温度适宜时)置于各穴,选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南京炮苑电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产品批准文号为20152260569)将电极片放置于药垫上,调节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治疗时间20~30 min, 每日1次。
2.2 疗效标准
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前屈>150°,外展>120°,后伸>45°,内外旋>60°;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前屈120°~150°,外展90°~120°,后伸35°~45°;有效: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大,但仍有活动受限;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2.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于治疗前、治疗1 周、治疗2周时评估下列指标。
2.3.1 疼痛VAS评分[8]
要求患者根据自身患侧肩部疼痛情况在0~10 cm选择疼痛程度,其中0代表无任何疼痛,根据疼痛程度加重,分数逐渐升高,10代表疼痛无法忍受。评价者在对应的刻度进行标记,并注明读数。评价时间点包括针刺治疗前和针刺治疗后。
2.3.2 肩关节活动度
采用Melle法[9]对患者肩关节的活动程度进行测评。测评主要分为5 个方面:(1)患者能够进行肩外展超过120°者评为0分。患者肩中立位外旋范围0°者评为3分,外旋范围1°~20°者评为2分,外旋范围>20°者评为1分。(2)患者用手触摸颈项,触摸无异常者评为0 分,触摸容易者评为1 分,触摸困难者评为2 分,不能触摸者评为3 分。(3)患者用手触摸脊柱,可以触摸于第12胸椎位置以上者评为0 分,触摸于第1骶椎位置与第12胸椎之间者评为1 分,触摸于第1骶椎位置者评为2 分;触摸不到脊柱者评为3 分。(4)患者用手触摸嘴,呈现为完全喇叭征者评为3 分,呈现为部分喇叭征者评为2分。(5)患者肩部内收程度于0°~40°范围内者评为1分,肩内收0°者评为0分。
2.3.3 中医证候积分
参照《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10]中对瘀血痹阻证进行评定,主症(肩部疼痛、夜间加重或活动受限)按照无、轻、中和重,分别计 0、2、4、6 分,次症(局部刺痛,固定不移,肩关节功能障碍,典型“扛肩”现象,肩部肌肉萎缩)按照无、轻、中和重,分别计 0、1、2、3 分,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脉弦涩)根据有无分别计 1、0 分;各项得分总和为中医证候积分。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3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透药组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 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活动度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活动度评分比较
3.3 3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3。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4、讨论
肩周炎是临床门诊常见病,主要是由于肩关节韧带、关节囊、肌腱等周围组织发生慢性特异性炎症而引起,急性期会出现肩关节部位疼痛、活动障碍[11]。肩周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一般认为其发生与肩关节周围组织的劳损、肌肉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引起非细菌性炎症,造成患者出现肩关节疼痛、活动/运动功能障碍,最终出现肩部肌肉粘连和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12-14]。现代医学治疗本病缺乏特效手段,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患者肩关节疼痛进行干预,部分患者疼痛明显者可以使用长效糖皮质激素或玻璃酸钠等药物进行局部封闭干预,能够缓解疼痛,短期内恢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15-16];但药物的长期应用容易导致消化性溃疡、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者可发生胃肠道出血、肩关节骨头坏死、库欣综合征及神经纤维萎缩等[17];另外麻醉下松解术、针刀、运动疗法等,虽有一定干预效果,但此类疗法在施行的过程中会对患者施术部位造成较强的疼痛刺激,且具有一定创伤性[18-19]。故寻求一种安全性较高、近期和远期效果均显著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肩周炎属“痹证”范畴,又称“肩痹”“漏肩风”“肩凝证”,认为经筋结聚、外伤后遗、积累劳损、气血不足等导致卫气不足;或腠理空虛、风寒湿邪兼夹、入腠袭筋进而影响经筋的功能,使肩关节运动受限制,经络堵塞,筋肉失去濡养而发病[20-23]。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肩周炎主要是通过独创的非对称中频电流产生的电场,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的推动力,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更深入、更有效地透过皮肤和黏膜,快速进入人体,靶向作用患部病灶。定向透药治疗能够促进皮肤电阻下降,从而促进药物离子渗透。在治疗过程中,药物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较高的浓度聚集在患部,从而达到靶向给药的目的。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口服或注射给药方式带来的全身性副作用,并且能够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24-25]。选用的中药方剂中羌活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痹证、肩背疼痛等症状。防风能够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对于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疼痛有良好效果。荆芥具有祛风解表的作用,常用于肩背疼痛等症状。当归和川芎两者都是活血化瘀的常用药物,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因血瘀引起的疼痛。红花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瘀引起的症状。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减轻肩部疼痛和炎症。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桑枝、丝瓜络都具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的功效,能够缓解肩部肌肉的紧张、僵硬和疼痛。全方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可改善肩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肩部疼痛和僵硬,促进肩部功能的恢复。董氏奇穴治疗肩周炎的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26-27]。针对血瘀型肩周炎,选择灵骨穴和大白穴都属于十四经以外的奇穴,灵骨穴位于手背侧,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的功效,通过刺激灵骨穴,可以促进肩部气血的流通,缓解肩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大白穴位于手掌侧,第一掌骨中点桡侧凹陷处,穴位具有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刺激大白穴可以舒缓肩部肌肉,减轻肩部疼痛和僵硬感。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董氏奇穴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纯应用针刺或中药定向透药疗法。治疗2周后联合组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显著优于针刺组和透药组,说明针刺董氏奇穴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肩周炎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增加患者肩关节活动度。
综上所述,针刺董氏奇穴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或定向透药治疗,两者联用可协同增效。
参考文献:
[3]梁倩倩,张霆.肩周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世界中医药,2023,18(7):911-917.
[4]徐春琼,普天强,严定丰,等.中医定向透药联合浮针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40(6):1215-1217.
[5]郭林生,邱晓虎,刘雅玲.董氏奇穴“调气针法”治疗失眠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24,21(25):20-24.
[6]中华中医药学会.肩关节周围炎(ZYYXH/T378-2012)[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2):73-75.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90-191.
[8]邹业彬,卢猷花.温针灸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气滞血瘀型肩周炎30例[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21):69-71.
[10]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关节周围炎:T/ CACM 1179—2019[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2,56(3):1-5.
[11]郑州铭.针灸、推拿联合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30):95-97.
[12]朱烈,张向阳,鄢路洲.近5年粘连性肩周炎常见治疗方案的优势与局限[J].中国民间疗法,2023,31(20):121-124.
[13]李林智,张花,韩红伟,等.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43例[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21):62-65
[14]董雪,王明洁,张蕾,等.散寒祛痰膏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19):68-71.
[15]赵文君,周黎.针灸治疗与消炎镇痛药物对不同疼痛程度肩周炎的疗效比较[J].科技导报,2022,40(23):37-42.
[16]王进.玻璃酸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2):134.
[18]侯骁丹,陈智.运动针刀结合拉伸疗法治疗肩周炎冻结期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2):292-294.
[19]陈建颖,欧荣福,郑显达.小针刀配合推拿按摩干预对肩周炎的康复效果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12):2413-2416.
[20]李胜利,刘洋.肩三针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3,29(20):2864-2868.
[21]黄颜颜,敖华成,林碧娟.针灸治疗肩周炎症状改善的临床价值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11):89-91.
[22]吴鹏飞.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26):101-103.
[23]钟琳,林栋.基于局部反应点分布特征对肩周炎施针布局的思考[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3,14(9):66-68,72.
[24]赵振强.董氏奇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3):116-117.
[25]李芳,王莉莉.中药定向透药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9):123-124.
[26]雷濡萌,谢心军,张雄.三痹汤加减合中药离子定向导入治疗肩周炎急性期3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2):75-77.
[27]彭文琦.董氏奇穴治疗颈肩臂痛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4):143-145.
文章来源:崔立建,周长春,王浩.针刺董氏奇穴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5,32(01):180-182.
分享:
肩周炎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该病的发生多是因腱周关节附近软组织病变所致,患者伴有肩部酸胀、疼痛、肩关节强直、活动受限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医上将肩周炎归为“痹症”的范畴,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肩周炎的治疗与护理方法逐渐趋于完善,干预方法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2025-04-07肩周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为经筋病变,故可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动筋针疗法是基于经筋理论的针刺方法,留针过程中带针做主动、被动和负荷运动[2],遵循“以痛为腧”的原则选取靶点筋穴,通过浅刺皮下,无感得气,以导气布津、调畅经筋,从而解除“结筋病灶点”[3]。
2025-03-31最近的研究表明,肩周炎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而且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年轻人群[2]。肩周炎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诱因包括长期肩部劳损、外伤、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长期伏案工作、运动损伤以及不良姿势也是年轻人群肩周炎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5-03-03肩周炎是导致肩周围关节囊及软组织出现退行性病变及无菌性炎症的常见肩部疾病[1],而在中医学里肩周炎属于“筋伤”范畴,其病位在经筋,肝肾不足、筋脉失养为其内因,慢性劳损、外感风邪、外伤后遗为其主要外因[2],而无论内外因均可导致经筋损伤,形成“横络”。
2025-02-13肩周炎易发于50岁左右人群,因而又有“五十肩”之称,临床一般分为疼痛期、冻结期和恢复期,全人群发病率为3%~5%。肩周炎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其包含了冻结肩、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锁关节炎、喙突炎以及冈上肌腱炎等。临床冻结期患者就诊率较高,患者就诊时以肩周疼痛及活动受限为典型特征。
2025-01-20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肩周炎是一种利用特定的仪器刺激经络和穴位,将中药直接渗透患处皮肤,从而起到促进血液循环、解痉止痛、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的治疗方法,对肩周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4]。董氏奇穴是中医针灸中的一种独特疗法,以穴位奇特、疗效显著而著称[5]。
2025-01-07肩周炎,又称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一种可能致残且有时伴有严重疼痛的疾病,盂肱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均受限。尽管许多学者认为肩周炎具有自限性,大概 1 年左右可自行缓解,但在临床中不少患者在发病期间需忍受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特别是一些难治性肩周炎,长期疼痛和反复治疗引发了患者一系列心理和生理问题。
2024-12-24肩周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早期通常表现为肩部僵硬、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后期会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肩部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1]。本病治疗方法较多,如中医采用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西医采用解热镇痛药治疗。
2024-11-29肩周炎属于炎症病变(无菌性),多发生于肩关节及软组织,病程较长,呈现出进行性发展特点,肩部活动受限、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病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将会引起肩部肌肉痉挛,甚至出现肌肉萎缩、肩周严重粘连等状况,限制患者日常活动,降低其生活质量。
2024-11-27肩周炎可导致患者出现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等,改善患侧上肢的血供,有助于提高肩周炎的治疗效果[1-2]。西医常采用常规训练联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肩周炎,但部分患者效果有限[3-4]。温针灸可发挥缓解局部寒凝及气滞的作用[5]。本文观察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
2024-11-27人气:18552
人气:15574
人气:15087
人气:14844
人气:1304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期刊人气:5006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出版地方:重庆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2814
国内刊号:50-1056/R
邮发代号:78-100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