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现状调查及分析

  2023-10-31    8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近年来,课程思政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各高校在课程思政改革方面做出一些探索,并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学科属性差异,工科专业在课程思政整体设计、路径与载体、效果评价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建设和制度支撑相对薄弱。该文以五邑大学为例,开展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问题研究,探寻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以便高校制定相应策略,提升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为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关键词:
  • 工作建议
  • 工科专业
  • 课程思政
  • 问卷调查
  • 问题分析
  • 加入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1],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共同助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课程思政不是“专业课+思政”,而是促使各专业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教育教学[2],即在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使得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课程思政既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也是一项综合的人才培养教改实践[3],高校应不断总结课程改革实践经验,梳理课程思政建设顺利推进存在的制约与阻碍,以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和立德树人成效。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课程思政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各高校在课程思政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形成了一系列代表性课程。但由于学科属性差异,工科专业在课程思政整体设计、路径与载体、效果评价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建设和制度支撑相对薄弱,导致课程思政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不足、教学效果良莠不齐等情况。在当前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克服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融入难、成效差问题,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标,是高校要面对的现实问题[4]。

五邑大学构建了“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本文以五邑大学为例,开展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问题研究,探寻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实施路径,以便高校制定相应策略,提升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为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更好地了解工科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论文针对高等院校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分别开展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情况问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据此提出相应工作建议。


二、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并根据不同研究对象及调查目标编制相应的调查问卷,分别为《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调查问卷(教学管理人员)》《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调查问卷(教师)》《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调查问卷(学生)》。在内容设计上,主要包括“对课程思政的认识、课程思政融入现状、对课程思政的态度”等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一共设置了16道题目,包括13道封闭性问题和3道半开放性问题,主要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及其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度、所学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学生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内容的看法及满意度、期望采取的形式和相关建议等。

(二)教师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一共设置了26道题目,包括16道封闭性问题、9道半开放性问题和1道开放性问题,主要了解教师的基本信息及其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度、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内容的现状、课程思政实施过程存在的困难、课程思政未来建设规划及期望获得的帮助与支撑等。

(三)教学管理人员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一共设置了16道题目,包括12道封闭性问题、3道半开放性问题和1道开放性问题,主要了解教学管理人员的基本信息及其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度、所在部门开展课程思政的现状、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推进活动情况及对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议等。

(四)问卷发放及回收

本次调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调查对象分别为五邑大学教学管理人员及工科专业学生、教师。学生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2 469份,其中有效问卷2 415份,有效率97.81%;教师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168份,有效率100%;教学管理人员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29份,有效率100%。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量表题进行可靠性分析,可知3份调查问卷的信度良好,可靠性较高。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1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显著提升

参与调研的教师对课程思政概念、提出背景和意义了解比例较高,98.8%的教师表示了解,其中表示“很了解”及“比较理解”的教师占比76.8%。关于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认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同等重要”,其占比为65.5%。关于教学实践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99.4%的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调查数据表明,课程思政理念已在教师中形成广泛共识,绝大部分教师能充分认识专业教育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教师课程思政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为提升课程思政实施成效,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与交流,包括自学网络平台资源(82.14%)、参加主题培训和研讨会及学习学校课程思政参考资料(74.4%)等,有51.19%的教师已着手开展课程思政教改研究,另有38.69%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准备工作。同时,大部分教师表示会从进一步收集课程思政资源(76.69%)、挖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75%)、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70.83%)等方面持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调查数据表明,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培训及研讨,并结合自身实际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准备及建设规划。

3课程思政教学符合工科专业育人目标

梳理各门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是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前提。调查数据显示,80.24%的教师主要通过行业典型人物及案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其原因是课程思政主要基于专业课程开展,专业课教师更容易从行业发展历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此外,部分教师以国际国内时事(77.84%)、相关专题记录片和影视片(58.68%)等素材为载体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纲要》指出,应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所融入的思政内涵主要包括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83.83%)、探索创新精神(74.25%)、科学思维方法与科学伦理(73.05%)、大国工匠精神(68.86%)、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58.08%)、工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53.89%)、工程伦理意识(44.31%)和人文素养与传统文化(40.72%)等。可见,该校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充分体现理学、工学类专业特色,符合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4学生、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满意度较高

根据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学生对于课程思政教育认可度较高,63.77%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很有必要,给予我积极的思想指导,使我正确待人处事”,32.96%的学生对课程思政持中立态度,认为“听听无妨”。此外,80.83%的学生对任课教师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情况感到满意。这表明学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课程思政已取得一定的基础。关于教师对课程思政满意度的调查数据显示,62.5%的教师对自己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方式、方法表示满意,58.33%的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效果表示满意,表明学校组织的课程思政教学培训、研讨等活动初见成效,教师有一定获得感与成就感,有效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可持续发展。学生、教师课程思政满意度调查数据见表1。 

表1 学生、教师课程思政满意度调查数据 

(二)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不足

1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

由调查数据可知,大部分教师能在课程教学中结合专业知识点自然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但仍有24.42%的教师不能自然融入课程思政或无深入开展。此外,关于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中所遇困难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主要面临自身思政教育的经验和能力不足(46.43%)、教学过程中难以找到切入点(35.12%)、缺乏相关资源(34.52%)和课程本身难以挖掘思政元素(27.38%)等困难。面对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教师目前最需要课程思政指南、教学案例等参考资料(63.1%),并希望学校能评选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在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内容形式及方法手段等方面为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另有近半数的教师希望有机会观摩示范课程获得建设经验,并期望学校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拔及搭建课程思政学习交流平台,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支持。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希望通过课程思政专题研究立项、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应根据教师实际需求开展课程思政专项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和能力。

2课程思政融入方式有待完善

作为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课堂讲授仍是教师现阶段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调查结果显示,97%的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融入思政元素。另有大部分教师在教案课件(67.1%)、课程教学大纲(66.4%)中体现思政元素,少部分教师在课堂研讨(46.7%)、作业论文(29.3%)、实验实训(25.2%)等环节加入了课程思政。随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在教学活动全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教学实践各环节的育人功能[5],将成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必然趋势。

关于学生喜欢的课程思政教育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更倾向于教师采取实践教学(69.98%)、邀请专家或先进人物等进行讲座或宣讲(64.31%)、开展课堂互动讨论(54.29%)等形式开展课程思政,另有40%左右的学生选择集中理论授课及微信、微博平台互动等形式。此外,有约半数的学生认为教师应当丰富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并增强课堂师生互动和课堂讨论,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趣味性。由此可知,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教学融合设计仍存在不足,学生希望教师能采用灵活、丰富的形式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3课程思政培训形式及内容单一

调查数据显示,64.28%的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存在不同程度的顾虑,主要体现在担心课程思政会占用传授专业知识的时间,以及教学科研压力大,没时间开展课程思政等,为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带来困难。此外,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还面临思政教育经验和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围绕课程思政具体内涵、实施路径等内容开展专项培训。近年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主要组织举办了院、系、教研室的课程思政培训或研讨会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80%的教师表示,学校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对自己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有一定帮助。关于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培训或研讨会积极性调查数据显示,仅有55.18%的教师能积极参与相关培训研讨,44.83%的教师参与积极性一般。由此可知,课程思政作为培训工作具有现实意义,组织者应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和内容,提升教师课程思政主观意识及知识技能,引导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系统规划与积极探索,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4课程思政评价及激励机制不全

由问卷开放性问题调查数据可知,现阶段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但学校及学院层面尚未建立完整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无法实现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系统综合评价,导致“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差一个样”,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可出台学校层面课程思政建设及考核指导性意见,各二级学院据此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协同推进课程思政成效评价机制基本健全。此外,虽然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示范课程选拔、推广和课程思政专题研究立项等举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但教学管理人员仍建议在教师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环节加大奖励力度,充分激发和调动专业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良好氛围,保障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四、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工作建议


(一)健全课程思政育人体制机制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高校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工程,也是高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6]。如何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健全思政育人体制机制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时代课题。高校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发挥好相关部门督查、评估、培训、示范、指导和引领等作用,全方位保障课程思政建设。

健全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将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纳入学院和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中,奖励课程思政教学育人方面的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促进形成担当作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增强课程思政工作实效。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从对课程思政“学”的评价、对课程思政“教”的评价、以“课程”为单元的课程思政评价三方面综合评价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为强化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强课程思政专项培训交流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针对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分类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项目,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线上、线下课程思政专题讲座培训,通过培训引导教师主动挖掘学科知识传授中的思政元素,使教师积极主动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同时,加快建设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的引领辐射作用,宣传好、推广好、应用好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成果,促使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

各院系(部)可分别组织课程思政说课比赛、课程思政教学研讨等各类交流活动,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点评、指导,为教师提供观摩学习机会。专业教研室或课程组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积极打造专业特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不断开拓教师视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所有院系(部)、所有学科专业的全面推进,全面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三)构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系统规划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突出工科专业特点和育人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从专业层面完善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及实施方案和策略。精准提炼行业建设与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整体设计本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有利于各门课程在思政方面协作和配合,形成网络,提升融合高度,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并为课程进一步制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指引。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面向新工科建设,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学资源,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7];完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团体力量推动专业层面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促进行业特色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工程基础扎实,综合能力突出,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创新课程思政融入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和思想动态,贴近社会的客观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以此产生教与学双方的心理共振,才能催发学生良好的接受效果[8]。因此,需遴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符合课程育人目标、贴近学生思想特点的育人素材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梳理课程教学知识单元,在构建课程思政知识图谱的基础上,详细绘制“课程思政元素地图”,明确课程中每个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厘清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之间的关系,梳理各思政元素之间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有迹可循。

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明确课程思政融入方式,精心设计专业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适时联系行业动态、国家需求,紧扣学生思想实际,灵活选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和总结报告等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


五、结束语


作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深化了我们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认识,回答了“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工作建议。由调查问卷数据可知,五邑大学近年来课程思政研究及实践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师参与度及学生认可度均较高。但大部分教师对于所讲授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缺乏系统规划,思政教学融入专业课程的形式和方法单一,在课程思政授课能力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学校、院系层面需整体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明确专业总体思政目标及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课程思政研讨、观摩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平台,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构建相互联系、目标统一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促使专业课程、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真正解决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融入难、成效差问题,不断提高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6-01).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庞岚.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困境与路径优化[J].高教学刊,2022,8(26):182-185.

[4]汪利,周达勇.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财会通讯,2022(14):24-27.

[5]周融,刘登峰,黄强.高校专任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认知的现状分析与思考———以某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2,8(27):37-40.

[6]戎华刚.健全高校思政育人体制机制[EB/OL].(2022-04-27).

[7]富海鹰,杨成,李丹妮,等.“三全育人”视角下工科课程思政实践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94-99,165.

[8]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发展中心.课程思政的策略与方法[EB/OL].(2021-04-08).


基金资助: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高校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1GZD08);2021年度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认定项目“线路与站场设计第三章第二节”(粤教高函[2021]21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基于SPOC+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设计——以《线路与站场设计》课程为例”(GDJX2020022);


文章来源:王敏容,程碧荣,黄钢等.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现状调查及分析[J].高教学刊,2023,9(30):172-17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思想政治课研究

期刊名称:思想政治课研究

期刊人气:126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4-0505

国内刊号:31-1771/G4

邮发代号:4-902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