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课程思政视域下“食品保藏原理”课程教学的设计探索

  2024-06-14    1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立德树人是一个对学生积极态度形成、正确思想塑造,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就是将立德树人具象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如此,其目标方可达成。“食品保藏原理”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传授、素质提升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融入唯物主义相关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素,对学生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思政元素
  • 教学设计
  • 课程思政
  • 食品保藏原理
  • 食品科学
  • 加入收藏

“食品保藏原理”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不仅与食品科学有关,还与食品生产、食品加工和农业科学等密切相关,涉及到较多食品加工与制造过程的工艺原理和技术,而这些知识点大多数可以引申出思政元素,有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走进思政课智慧教室,观摩了思政课现场教学,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1]。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作为高校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理应深刻领悟,切实理解总书记这一宏论中的深刻要义,并将其作为日常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所谓“课程思政”,即以德为先、德育并举,将价值判断与价值内涵融入相关课程,促进学生在吸纳知识的同时,亦能发展其精神层面[2]。在日常课堂中,将知识传授、能力养成与价值引领三者顺利贯通并有机融合,注重对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德和综合素养等的培养,是实现这一价值的必由之路。因此,如何将该课程中所涵括的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其中,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1) 立足课程基本内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信仰、有责任感、有担当力的新时代大学生;2) 遵循客观现实和发展规律,批判地、理性地看待问题,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践行者;3)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3];4) 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和思想品德素养。


1、教学方法与手段


1.1 线上课堂设置课外资源模块

通过“学习通”平台,打造“食品保藏原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堂,将当前较为成熟的科技成果,譬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充分融入教学之中,坚持育人导向,准确把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任务要求。与此同时,借力网络素材、视频图片、跨学科成果与时下社会的关注热点内容等资源,促使学生形成思考“内驱力”,自发自觉深入思考。目前本课程除了教学大纲、教案、课程讲义PPT(12章理论课+5个实验)之外,还建立了完整的章节课程测试题目数据库、学习通在线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号学习平台、各章节知识点动画及实物视频演示40余个、实验演示视频8个等课程资源,其中测试题目数据库含选择题400道以上、填空题100道以上、判断题100道以上、问答论述题40道以上,形成了全方位、多维度的多媒体课程体系。

1.2 注重授课方式的转变

注重提升思政元素融入“食品保藏原理”的课堂效果。就指导思想而论,教学活动的组织除了常规的知识讲解,以及作为主客体的师生思想交流之外,授课教师还应注重授课形式的多元化,借以提升知识的融入效果。譬如,在课堂设计的前期预备阶段,理应在授课教材、专著和各级各类文献资料中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并将之设计成相关问题,为学生预留思考的问题域。就形式而言,主要有:1) 需要将常态化的课堂讨论规划成具有随机发言和互动交流性质的问题体系,即话题由专业课教师在当前可讨论的知识体系内引出,并初步形成基本的逻辑思考路径,随后学生基于该路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正式上课时发言发问,而教师则作出回应,同时引导学生依照该问题的基本逻辑作进一步思考与探索。2) 展开“微专题研讨”,亦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前就此问题收集的资料,在较短时间内,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交流和讨论,借此促进其自身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探求。3) 寻求“对话”机制,即聚焦本领域或本课程内某一尚未完善甚至存在研究空白的领域或专题,借由“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这一知识生成机制,自发自觉地阐析领域或专题背后潜藏的思想政治元素。4) 筹谋“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适合小班化或小组化的课程思政教学。具体实施方式为,教师提出明确的思政主题,同时将学生群体划分为不同小组,要求各小组通力合作,从不同维度对上述思政主题详加分析、仔细挖掘,最后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当然,因该组织形式需花费较多时间,故可将其置于专业课程的系列研讨之中。

1.3 注重考核方式的转变

当前课程普遍存在一种“过程化考核”倾向,此倾向的优势显而易见。因此,基于此,可进一步关注量化结果、实训实操、考试成绩和思维过程,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政表现、职业操守、品格养成、自发学习潜力、最终心得体会和团队配合度的考查。

1.4 注重课程思政效果的提高

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课程思政的最终价值旨归,也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问题[4]。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进课堂,教师队伍是重要主体,教学是途径,课堂是平台,因此,采用创新性手段与工具,着力打造、培育和推动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3个维度的机制构建[5],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水平与成效。

1.4.1 教材选用

专业课程教材选取理应以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为取向。通过线上线下不同方式,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支撑教学目标。

1.4.2 教学内容

应基于思政学科特有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组织教学内容,融入唯物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素[2],通过哲学层面的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觉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对于思政元素所占课程内容量的比例而言,应达到五分之一以上。

1.4.3 方法手段

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将思政内容潜移默化融入专业课中[3],即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科学正确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

1.4.4 教学考核

应创新考核评价方式,譬如结合案例讲解、内容分析、情境创设、互动问答、目标考核和影响评价等,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做到对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科学考核。与此同时,亦需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中所涵括的知识点相结合,借以将其落实到知识讲解、课间互动、课后归纳、作业布置以及实验实训中。

1.4.5 主体责任

组建多层次渐进式课程群[6],包含“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食品保藏原理实验”等专业课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思政课,形成由专业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集体备课、共同参与的优秀育人教师团队。


2、思政融入点与创新举措


2.1 思政融入点

本课程共12章,与行业及生活联系密切,由于可展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知识点较多,涉及到的自然科学知识点遍布生物学、基础化学、物理化学、力学、光谱学和电磁学等领域,因此能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全面挖掘思政元素。在具体的课程讲解中,每个章节可以选取一到两个最有代表性的知识点进行思政元素引申。主要切入点包括:1) 技术原理类,可引申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如食品发酵生产中关于我国历史悠久的酿酒技术,而中国的油炸技术世界领先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 技术应用类,可引申出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主义优势,如过热蒸汽干燥等技术对我国近年来在轻工设备发展方面的成就扩展;3) 冷冻真空干燥、微波技术中新型高品质食品生产则可例证小康生活内涵和形式,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各章节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如表1所示。

表1 各章节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

2.2 创新举措

将课程思政建设与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机融合,在这一“过程思想”下,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概念中所蕴藏的思想价值元素;与此相应,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7,8],筑牢育人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采取“三结合、三提升”的措施开展思政建设,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9]。持续强化对教师和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贯互通、同向同行[10],引领青年学生在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具体而言,首先,应将专业与道德理想相结合,提升所授课程的育人效果;其次,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提升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作用;再次,将评价机制与监督机制相结合,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动结合食品保藏原理课程特点与思政元素的特征,适当引入典型案例[11],录制教师教学课程典型视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视频,剪辑实训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互助讨论等的精彩花絮。

教师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方面:1) 熟稔各类线上教学平台及其上的各类媒体使用,结合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改善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另一主体即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与积极性,用以保障信息的有效传递。2) 做好教学设计、组织、评价与监督等工作,优化课前预习、课中提问与课后复习、辅导和答疑等环节的效果,特别是要针对线上“教学监督易缺位、学习气氛难形成”的通病顽疾,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自身的优势,进行优质互动,强化教师对课堂教学掌控。3)加强案例教学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通过生动典型的实际案例,加强思政元素的直观性,促进主体参与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政教学效果。譬如,在强化学生正确信仰的案例选取上,可将抗击疫情这个现实教材有机融入专业知识授课内容中,进一步开展坚定爱国力行的解读,同时教师应贯彻落实“四个引路人”要求,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加强日常指导,关注其各个方面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自觉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义务和责任,有方法、有能力、有成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3、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评价”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考核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评价方法应用是否得当直接关涉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对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时,可将量化方法与定性分析有机贯通[12],并借助“过程管理”的思想,强化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种种细节管理,譬如师生互动、学生表情等,由此将思政教学评价转化为动态评价体系,进而达到课程思政教学中知识讲解与思想引领的有机统一。

3.1 评价模式

评价主体不应只囿于专业课教师本身,从整体论的维度看,其理应涵括其他会影响思政教学效果的因素,如本班其他学生、班级导师、班级辅导员,甚至主管学生工作的院系领导等。当然,不同因素、不同主体的分工应有所区别,譬如,专业课教师应立足过程性因素,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表现;终结性或结果性材料则应综合评价,适当显示其内在区分度,同时,该终结评价还须指明这一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备后续可加以完善;而其他主体的评价则主要来自学生的表现,要有具体描述[12]。

3.2 评价方法

对于课程思政特有的学科特征,形成性评价的优势不言而喻,其蕴含的“过程性”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机制有内在的契合性。这种评价既能够从不同维度反映学生的知识吸收、思想变化等情况,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与专业思政课程内容相互重合。那么,在这一方法论指导下,作为授课主体的教师应基于学生多维度的学习表现,适时采取描述性评价,同时增强答疑解惑、思想交流和主题研讨等隐性教育[13],借以进一步提升课堂专业知识与思政教学的效果。

此外,也可适度采用阶段性评价的相关方法与手段,借以反映学生思想变化与发展的阶段性成果。那么,结合课程所撰写的学术作品等,均可作为此种评价的依据。同时,评价结果又可以与学生自身预期和教师课程设计预期相结合,进一步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为后续课程思政提供支持。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构成表


4、结论


随着社会快速转型,以及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不断随之而变,“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任务的主要价值指向之一,其重要性在当下时代和教育科研中愈加重要。需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一重要论断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并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中国梦成为现实。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课“食品保藏原理”中适时引入思政建设内容,将知识传授、素质提升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师生互动性持续性增强,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5年来授课团队不断进行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研究,不断改进讲授方式和授课手段,“食品保藏原理”这门课程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真正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3]李蕊.重视、适应、做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作用的基本遵循[J].思想教育研究,2022(7):9-13.

[4]郭溦.培养什么人:新时代的探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1):93-97.

[5]陈杰,林洁,顾容.教师思政赋能课程思政的底层逻辑与实践理路:基于党的二十大“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视角[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9-18.

[6]房丹丹,龙甜甜,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食品工艺学”课程群建设探索[J].发酵科技通讯,2023,52(1):57-62.

[7]张阳阳,付文军,王荣荣,等.“食品发酵工程”的“四资源、三融合”课程育人模式构建[J].发酵科技通讯,2022,51(4):236-239.

[8]刘琦,刘书来,郑增建.OBE理念下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路径探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18-323.

[9]王金玲,王萍,孟琳.“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元素与融入点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20(8):30-31.

[10]陈会方,秦桂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9(9):53-55.

[11]吴小雪,姜露熙,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完善:以“食品微生物学”为例[J].发酵科技通讯,2023,52(1):52-56.

[12]陆道坤.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16-22.

[13]董平.困境与出路: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传播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4):83-86.


基金资助:新乡学院2022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20180223056); 新乡学院2021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201821204);新乡学院2021年校级一流课程(1205522205);


文章来源:蔺芳,孙国鹏.课程思政视域下“食品保藏原理”课程教学设计探索[J].发酵科技通讯,2024,53(02):114-11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期刊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期刊人气:3017

期刊详情

主办单位: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2-9907

国内刊号:11-1496/D

邮发代号:2-378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