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片用药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片用药)和单独用药组(单独氯吡格雷片用药)各40例。统计分析两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炎症反应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用药后,联合用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S100B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欧洲卒中(ESS)评分、血栓素B2(TXB2)水平、GPⅡb/Ⅲa相对含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水平、纤维蛋白原(FIB)、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血管阻力指数(RI)低于单独用药组(P<0.05),E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一氧化氮(NO)、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舒张期末期血流速度(EDV)、峰值收缩期流速(PSV)、平均血流速度(Vmean)、搏动指数(PI)、总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片用药的效果较单独氯吡格雷片用药好。
进展性脑梗死的致残与致死率均较高,患者具有极差的预后,其主要诱发因素为血管结构在原位血栓或动脉栓塞情况下发生变化,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加重、脑血流障碍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分别呈阶梯式、局限性,在急性脑梗死各亚型中最为严重[1]。本研究主要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片用药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本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独用药组各 40 例。联 合 用 药 组 男 24例、女16例,年龄(53.23±8.68)岁,体重(65.32±9.85)kg,病程(27.75±4.30)h,合并症:糖尿病 6例、冠心病4例、高血压4例;单独用药组男23例、女17例,年 龄 (54.66±9.45)岁,体 重 (64.94±9.80)kg,病程(27.62±5.57)h,合并症:糖尿病 7例、冠心病4例、高血压3例。纳入患者均符合进展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起病时间均在2d内;均经头颅 CT 或 MRI检查确诊。已排除低血压、水电解质紊乱等 引 发 的 病 情 进 展;伴 脑 出 血、脑 肿 瘤 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单独用药组:患者首次口服3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之后让患者口服75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天1次,持续用药2周。联合用药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使用方法同单独用药组,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25mL丁苯酞注射液,每天2次,持续用药2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欧洲卒中评分(ESS)、蒙特利尔认知功能 评 估 量 表 (MoCA)、日 常 生 活 活 动 能 力 量 表(ADL)对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炎症反应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颅底动脉相关指标进行测量,观察指标包括S100B蛋白、神经特异性烯 醇 化 酶(NSE)、内 皮 素-1(ET-1)、一 氧 化 氮(NO)、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 期 峰 值 血 流 速 度 (PSV)、平 均 血 流 速 度(Vmean)、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指标、血 管 内 皮 功 能、血 小 板 功 能、凝 血 功 能 指标、炎症反应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用药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用药后,联合用药组 NIHSS 评分、S100B、NSE、TXB2 水 平、GPⅡb/Ⅲa相对含量、vWF、D-D 水平、FIB、ET-1、TNF-α、IL-1β 水 平、RI 低 于 单 独 用 药 组 (P <0.05),ESS 评 分、MoCA 评 分、ADL 评 分、NO、APTT、TT、PT、CBV、CBF、EDV、PSV、Vmean、PI均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炎症反应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2.2 临床疗效
两组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的情况分别为,联合用药组10例、15例、11例、4例;单独用药组5例、13例、10例、12例。联合用药组总有效 率 为 90.00%,高 于 单 独 用 药 组 的 70.00%(χ2=5.000,P<0.05)。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发生胃肠道不适、皮疹、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的情况分别为,联合用药组2例、1例、0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单独用药组1例、0例、1例、1例,不良反应发生 率 为 7.50%。两 组 比 较 无 显 著 差 异 (P>0.05)。
3、讨 论
进展性脑梗死指缺血性卒中发病2d或1周内加重,核心环节为血小板功能激活,患者具有较为严重的病 情,需 要 及 时 有 效 治 疗 才 能 将 死 亡 率 降低[3]。在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内科保守疗法是临床通常采用的传统方法,常规活血化瘀、对脑水肿进行改善的药物缺乏理想的效果[4]。氯吡格雷是常用药物,其能够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途径为对二磷酸腺苷激动进行抑制,对纤维蛋白原结合糖蛋白Ⅱb/Ⅲa受体造成阻碍[5]。但是,单独应用缺乏理想的疗效,因为其很难对机体高炎症反应进行缓解,也很难对脑部缺血进行显著改善,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6]。本研究结果表明,用药后,联合用药组 NIHSS评分、S100B、NSE、TXB2水平、GPⅡb/Ⅲa相对含量、vWF、D-D水平、FIB、ET-1、TNF-α、IL-1β水平、RI低于单独用药组,ESS 评分、MoCA 评分、ADL评分、NO、APTT、TT、PT、CBV、CBF、EDV、PSV、贵州医药2025年3月第49卷第3期 ·393·Vmean、PI、总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药组,原因为丁苯酞注射液抗脑缺血作用显著,能够对神经细胞凋亡进行抑制,将脑水肿减轻,途径为将缺血区毛细血管数量增加,从而对缺血脑区微循环进行改善[7]。同时,还能够对脑局部血流量进行改善,途径为将脑损伤进程中的多个病理环节阻断,从而一方面将自由基生成阻滞,另一方面将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此外对炎性因子表达进行抑制,最终切实有效保护神经,对神经与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进行改善[8]。
参考文献:
[1]赵秋艳,张璐,朱雪莲.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2):98,100.
[2]庄秀丽,江淑燕.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20,47(5):114-117.
[3]薛记红,陈敏,刘雷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3):2430-2434.
[4]刘相玉,梁彦启,贾晨雨,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22,49(6):93-96.
[5]林凯胜,林哲聪,林东,等.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J].右江医学,2020,48(8):596-601.
[6]李建甫.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评价[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3):96-97,109.
[7]秦皎娇.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中 外 医 药 研 究,2023,2(13):55-57.
[8]范彩芹,秦润祥,许海宁,等.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277-27
文章来源:董德晟,陈园园,闫向格.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J].贵州医药,2025,49(03):392-394.
分享:
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呼吸科常见的感染性肺实质炎性反应,主要症状表现为气短、胸闷、咳嗽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引起重症肺炎,严重损伤肺部,使得患者出现肺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还会攻击其他器官,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对于 CAP 患者临床首选抗菌药物治疗。
2025-04-02肺癌是世界上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约85%的肺 癌 病 例 是 非 小 细 胞 肺 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在NSCLC患者中,EGFR突变是最常见的突变,包括 3 种亚型:外显子 19 缺失(ex19del)、L858R 替代突变以及外显子 20 插入突变,其中 85%~90% 是外显子 19 缺失和 L858 替代突变。
2025-03-29现阶段,临床上对压疮的干预主要基于现代伤口护理的理论,创建湿性低氧环境,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速度加快,释放更多生长因子,加速血管形成,促进伤口愈合。湿润烧伤膏为中药膏剂,由黄连、黄柏、黄芩等中药组成,可清热解毒、生肌止痛,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修复,对压疮、烧伤、术后创面愈合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
2025-03-27依洛尤单抗是一种用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通过有效阻断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型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结合,减少脂质在冠状动脉血管壁沉积,能迅速且高效地调整血脂水平,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冠心病患者接受依洛尤单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2025-03-25进展性脑梗死的致残与致死率均较高,患者具有极差的预后,其主要诱发因素为血管结构在原位血栓或动脉栓塞情况下发生变化,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加重、脑血流障碍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分别呈阶梯式、局限性,在急性脑梗死各亚型中最为严。本研究主要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片用药的效果。
2025-03-22目前,临床针对风湿免疫疾病主要选择非甾体类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可是长时间应用这些药物,会出现风险和不良作用,比如免疫功能降低,加大感染率。近年,在风湿免疫病症治疗上选择益普赛药物,受到更多临床医生关注[3]。该药是一种主要针对特定免疫细胞医治的药物,经过对免疫系统调节,发挥医治风湿免疫病症作用。
2025-03-11重症肺炎是以感染导致一系列炎性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为主要病理基础的常见急危重症,发生后失控的全身炎性反应、血液内毒素水平升高会引发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最终可导致患者死亡[1]。重症肺炎患者在炎症、肺功能损害等情况影响下,呼吸道会堆积痰液致使气道发生阻塞,使感染、肺功能损伤加重,故重症肺炎的治疗上多采用抗炎、促排痰等药物[2]。
2025-02-27噪声性耳聋(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国内外听觉研究领域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可发生多种病理变化,如毛细胞凋亡 、耳蜗带状突触丢失 和听神经损伤 等,这些都与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聚集相关。
2025-02-12原发性肝癌是一种相对较为常见的癌症类型,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由于早期肝癌症状无特异性,随着疾病进展,晚期患者可出现肝区疼痛、腹胀、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作为针对血管生成过程及其调节因子的药物,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2025-02-08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该病的典型表现为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现阶段,针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治疗,临床尚无循证医学证据提出特效药物,主要是对心力衰竭的症状、心血管基础疾病、合并症等进行对症处理,并降低或消除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025-02-07人气:16538
人气:15462
人气:14569
人气:13892
人气:1278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贵州医药
期刊人气:6035
主管单位: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单位: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出版地方:贵州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0-744X
国内刊号:52-1062/R
邮发代号:66-8
创刊时间:197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