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础,其内部纳税款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的控制,本文先简单分析了税务内控的意义,围绕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旨在强化国有企业税务内控质量,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新时期的影响下,国家的经济发生了改革和变化,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国有企业税务内控得到了高度关注。为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筹划改革等工作,提高利润空间,管理部门应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规划和部署,立足于税务内控等相关工作,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税务内控的意义
财务内控主要是指加强国有企业对内部财务相关活动的控制,避免企业的资产等出现安全问题,使财务活动能够更好地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设计方案。在进行管理时,一般有以下两种管控方式:
第一种是设置会计分部,使内部的会计单独负责企业税务内控方面的工作和活动,企业设定相应的工作制度,会计人员根据规章制度等来进行实际的管理和控制。
第二种是设计内控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对相关的财务和税收等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和制约,使其能够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税务的管理和控制,其实际含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降低税务发生的风险。按时、按规定的缴纳税费对于企业和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中出现差错时,会导致上缴的税费增多或减少。在缴费增多时,企业的实际利益被缩减,对后续的经营和发展都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在缴费欠缺时,企业违反了相关的纳税政策,不仅需要重新补缴,同时,对于企业也有一定的惩罚,更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股市行情等,对企业有更加不良的影响。因此,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应加强警惕,提高对税务的管理和控制,合理缴纳税费,并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合理避税,提高企业的实际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对税务的管理,能够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的控制。企业通过加强对税务工作的控制和管理,减小可能遇到的风险,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进而减少对资源的浪费等现象,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1]。
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对不同部门人员的实际工作和任务等进行合理地分配和调整,使员工的工作效率更高。同时,在对企业的税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时,能够对企业中流通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并及时地对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调整。
二、国企税务内控中的问题
(一)税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境内营业的企业都需要向国家政府部门缴纳相关的税费,辅助国家的运行和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其税务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国有企业中,一般由财务部门对企业的税务工作负责,对企业内部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调查了解,对企业的活动成本以及资金来往等活动等进行记录和管理,并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对企业的运营情况来编写财务报表。但企业每天都会有非常多的业务,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极大。同时,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日常的工作时,会缺少对税务工作的实际规划和管理,使得税务工作的风险不断增大。
(二)缺乏对税务控制管理的监督系统
目前,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尚不健全,其监督管理的意识也有所欠缺,导致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受到不良的影响。
一方面,企业内部的部分管理者具有较强的行政作风,很少采纳经过科学分析制定的合理策略,经常将自己的想法直接施加在企业的运行中,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屑一顾。或者在建立企业相关的税务内控管理部门后,其实际的税务管理工作仍然由其部下人员负责,不重视内控管理的实际作用和意义,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地对风险进行察觉和了解。企业缺乏相关的监督部门,在管理人员违反相关规定时,未及时地上报并处理,无法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
另一方面,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构成不明确,未进行合理的联动。为加强对企业税务的监督和管理,企业自身设有监督部门,同时,为保证企业的财务工作的准确性,政府部门在企业也设有监督管理的部门,为加强对监督管理的评价,平衡企业内监管机构的沟通和管理,需要设定第三方机构。而企业实际工作中,监督管理部门缺乏警戒性,其日常的监管工作难以发现企业税务内控中的问题和漏洞。在问题扩大后,发生较大的危机时,能够对危机进行化解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监督和控制的效率,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税务内控人员的个人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的国有企业中,其财务管理的岗位竞争加强,但在竞聘成功后,职位调整的概率较小,因此,实际参加工作的人员其竞争意识较弱,对于财务相关的工作内容,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同时,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较差,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但税务内控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全,同时,对于新产生的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也相对较差,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内控等难以实现快速发展。
三、加强国企税务内控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国企税务内控体系
加强对税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不仅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管理,同时,能够使企业的运行符合我国的法律的规定,进而保证企业能够顺利的发展。所以,为了加强对企业税务的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第一,管理人员应学习我国税务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法律条款来对本企业的税务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和建立,从而在符合国家情况的同时,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具有科学性的规章制度。另外,在建立科学的控制管理制度时,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允许下,开展合理的税务管理和控制,在合理避税的前提下,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和经营,避免企业的利益受损[2]。
第二,建立健全制度有利于识别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按照相关的规定和制度执行,能够在科学合法的角度上加深对企业的财政和税务情况的了解,使其能够发现潜藏的风险,使管理人员在进行监督控制时,能够发挥制度的作用,对风险进行规避或化解,加强对税务的监管和对企业的管理。税务人员按照执行标准和相关的制度进行工作时,能够将企业整体的税务信息串联起来,并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状况有一定的了解,管理人员通过对税务管控部门的监督和审查,能够发现企业内部是否出现不符合规定的活动或现象,加强对内部信息的了解和掌握。
(二)加强对税务工作的监督管理
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税务工作的落实和执行,通过完善的监督和管理,能够发现管理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税务内控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同时,约束管理人员的不良行为,避免企业的发展和财务的管理等工作受到不良的影响。监督管理制度中,对企业的管理人员的具体岗位职责有明确的规定,并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设置等进行重新分配,不仅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形成派系,同时,能够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及时对其下发的不合理政策进行控制和监督,减少管理人员利用自身的权力伪造财务情况进行逃税漏税等情况,避免对整体企业的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加强内部和外部的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企业内部的监管部门和政府的监督管理机构等应加强沟通与联合,对企业的税务管控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以及管理部门等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和考核管理。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主要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和质量、职业道德和素养以及工作态度和能力等进行考核与评价,了解工作人员对我国相关的法律了解状况和员工对企业制度和规定的执行情况。监管部门应定期或随机对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税务管控等进行检查,及时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和故障,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将其解决,避免企业受到较大的损失和影响[3]。
(三)提高税务工作者的工作水平
为使国企内部的税务内控管理效率更高,应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企业的税务管理控制情况与员工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等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企业应加强对人才的培养。管理部门应定期为财务人员和税务人员等组织培训,增加员工对专业知识和先进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际工作水平。同时,应根据现有的工作人员的实际状况,筛选出潜力较大的人才进行精准化培训,使其能够完全符合企业的需求,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管控的效率。
另外,企业可以根据其实际的需求来聘请专业性的人才,由擅长不同方向的人才共同进行工作,再根据税务内控的相关制度等进行结合,使工作效果更加完善,使员工的工作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地为企业注入动力。
四、结语
国有企业税务内控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增长都具有较大作用,为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内控效果,管理人员应建立健全的管理、监督制度,使工作人员按照制度进行工作,同时,受到严格的监督管理。此外,要加强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促进企业经济利益的不断提升,使企业能够平稳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涛.强化国有企业税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1):39-40.
[2]赵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J].商讯,2019(33):139-140.
[3]姜仁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9):183-184.
辛震.国企加强税务内控的策略探究[J].商讯,2021(04):100-101.
分享: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成效。但是,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在内部管理体系建设上较为落后,尤其是财务管理意识缺乏、管理手段不规范、管理效果较为局限,严重制约了建筑企业发展。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加强企业成本管控,提高企业效益。
2025-03-30近年来,财务共享中心逐渐在我国大中型集团企业中得到普及,但多数财务共享中心仍停留在财务核算层面。伴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改变及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早期建设的财务共享中心无法满足企业现阶段财务管理要求。财务共享中心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体系、考核制度和培训体系,从而保障共享中心运营效果。
2025-03-26在全球加速推进“双碳”目标大趋势下,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如何利用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的优化,企业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还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与策略。
2025-03-26目前,在日趋竞争、需求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零售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变动和竞争压力,市场环境要求企业迅速适应消费者偏好和市场趋势变化,坚持持续创新以维持和提升其市场地位。双元创新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应对机制,两种创新方式的结合有助于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快速适应和持续成长。
2025-03-25在当前全球化和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流通企业面临机遇和挑战。供应链作为流通企业运营的中枢,其运作的高效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协调困难、反应迟缓等问题,限制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2025-03-24绿色并购正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现有文献从多个角度揭示了绿色并购对企业创新、环境绩效及社会形象的影响(潘爱玲等,2019;章砚等,2023;吴烨伟等,2023;凌润泽等,2024)。然而,关于企业绿色并购的同行效应的研究并不多见。许多研究表明,企业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同行业企业行为的影响。
2025-03-23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esg被赋予核心地位。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2020年的报告指出,全球可持续投资规模已超3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资本市场在投资决策中对esg信息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2025-03-21作为公司关键决策人员的CEO对公司的创新决策发挥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决策会受到管理者个人特征的影响,CEO的“绿色”教育或工作经历可能会重塑其价值观,企业的创新战略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但仍然缺乏直接的证据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企业创新还会受到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在二者之间可能存在调节作用。
2025-03-21随着环境保护重要性的不断提升,环保企业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为此需要对环保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并且工期紧,资金压力大,很多环保公司采取BOT模式对环保设施进行改造,使其达到国家环保标准。BOT项目是为了缓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与投资资金紧张的矛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投资模式。
2025-03-20数字化转型是许多企业在目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亟须开展的一项工作,企业不仅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工作方法和策略,还要满足更高的工作要求及标准,才能减少其在实际发展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开展运营工作时应用了全新的业务模式和运营方式,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
2025-03-20人气:6795
人气:6620
人气:4803
人气:4502
人气:396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世界经济研究
期刊人气:1270
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7-6964
国内刊号:31-1048/F
邮发代号:4-544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49
影响因子:0.175
影响因子:0.37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01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