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为当今先进的养殖技术代表的循环水养殖,是国内水产养殖升级换代及绿色发展重要方向,自上世纪末,国内开始使用外国的技术和设备养殖,好多企业终因资金及周期问题导致不能继续,因此我国的养殖业迫切需要适合我国发展的循环水养殖技术来发展自身的水产业,本文就此以国际前沿技术为主,围绕高效养殖和节能减排,经过十多年的攻关和创新,研发出系列水处理的关键工程设备,也构建了节能环保循环水养殖系统,做到了海水鱼循环水养殖产业化。
1、主要技术创新内容
(1)研制出循环水水处理关键
工程装备发明和研制了固液分离、杀菌消毒、高效增氧、重金属去除等水处理装置与设备12项,颗粒悬浮物(SS)<10,mg/L、杀菌效果>99%、纯氧利用率>90%、重金属去除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研制出自动控制微滤机、全自动彗星式纤维滤料过滤器、中大型蛋白质分离器、中频臭氧发生器、多点在线自动水质监测系统等水处理装备,实现了我国循环水水处理关键装备的国产化;发明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生物膜负荷培养方法,突破了关键水处理设施设备的节能环保优化技术。研制的工程装备具有造价低、能耗低、效率高等特点,摆脱了对国外循环水水处理装备的依赖,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2)构建了鱼类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体系
采用自主研发设施设备,构建的节能环保型循环
水养殖系统具有造价低、运行能耗低、运行平稳等显著特点,水质指标达到:DO≥6,mg/L,NH4-N≤0.15,mg/L,NO2-N<0.02,mg/L,COD<2,mg/L;水循环频次1次/小时,水循环利用率95%;养殖鱼类单产40,kg/m3,养殖成活率96%;运行能耗仅为国内同类产品1/2,国外2/5;集成创新了养殖源水的预处理工艺,水质指标达到:SS<5,mg/L,COD<0.15,mg/L,大肠菌群<1,000,cell/mL,DO>5,mg/L,重金属、硫化氢等指标均满足养殖要求;研发出鱼类循环水养殖专用饲料,制定了精准饲喂策略,集成创新了鱼类循环水健康养殖技术体系。
(3)创建了多种养殖排放水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
创建了海水养殖外排水人工湿地循环利用技术,氨氮、磷酸盐去除率88%以上,水质达到《海水水质标准》II类;建立的50,m3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日处理养殖用水400,m3,出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构建的“一级筛滤+四级藻贝参”系统实现海参年产量达每亩800斤,水质优良,实现了养殖排放水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
(4)探明了循环水养殖环境调控的基本原理
建立了海水生物滤器硝化反应动力学模型,探明了其环境精准调控机制;明确了氨氮、溶解氧、养殖密度等关键因子与鱼类生长的关系,揭示了循环水养殖环境优化的调控原理;构建了基于物质平衡原理的碳、氮、磷收支模型,揭示了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重要营养元素的收支机制;分析了海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氮去除与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的关系,揭示了不同形态氮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
2、所取得的具体成果
发表论文160篇,其中SCI33篇、EI6篇,出版专著5部,获软件著作权3项,制订标准、规范18项(行业标准3项)。培养硕博研究生142名,培训技术人员1,000余名、管理人员300余名。
3、应用情况及贡献
从“十五”开始,突破了循环水高效养殖、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瓶颈,研发了系列水处理关键工程装备,实现了循环水养殖设备国产化;构建了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的节能环保型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循环水养殖系统从初步构建、高效生产到节能环保的更新换代,彻底摆脱了“建不起、用不起、用不住”的尴尬局面;实施了节能环保型循环水养殖推广应用。自2011年开始,在12个省份建立推广基地25家,推广面积37.61万m2,20162017年新增销售额6.69亿元,新增利润2.45亿元。应用项目成果企业数占全国循环水养殖企业总数的16%,建设面积的33%,运行面积的59%,引领了我国循环水养殖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海水鱼循环水养殖产业化。
海水鱼循环水养殖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J].中国科技成果,2019,20(22):27-28.
分享:
渔业科技是实现我国渔业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重要驱动力,渔业科技创新是实现渔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而生产经营主体是渔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体实施者,他们对渔业技术的实际需求和应用体验是科技成果能否有效转化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结合实地调研,对不同类型渔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用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2020-12-14作为全世界领先的渔业管理国家,新西兰一直是国内渔业相关研究比较与借鉴的对象。生态管理机制这一概念可以追溯至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地球峰会(UNCED),并在之后短短数年内被众多国家与国际公约所采纳(例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
2020-12-12随着中国渔业科技能力的不断提升,现代化渔业船舶和捕捞设备不断更新并装备,渔民在生产过程中的工作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保障,捕捞量和渔民的实际收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北斗导航技术作为中国自主研发和使用的现代化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020-12-12水利工程的修建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影响了鱼的日常行为,比如鱼类洄游繁殖。鱼类的水域生态环境改变也对渔业产业不利,而我国重视水生动物的保护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并修建了不同类型的过鱼设施。比如鱼道是让鱼类在水道中逆流而上或者顺水而下游而修建的,它的最终目的与升鱼机、鱼闸、拦鱼坝等装置一样,是使鱼能够保持正常的生理行为,而保障水域的生态环境。
2020-06-20饲料占水产养殖总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而蛋白质是影响鱼类生长性能和饲料成本的最重要也是最昂贵的营养素,肉食性鱼类倾向于把蛋白质作为供能物质,而不是脂质和碳水化合物。因此,为了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并节约成本,必须要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效率。有研究表明,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效率与蛋白质水平和非蛋白质水平(糖和脂质等)的可用性有关。
2020-05-23大菱鲆属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俗称欧洲比目鱼,在中国又被称为“多宝鱼“。自1992年被引入我国以来,因其生长速度快、易于进行大面积工厂化养殖等特点深受我国北方沿海养殖者的喜爱,并迅速成为主要海水养殖品种。近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其病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更准确地监测鱼类的健康状况,对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2020-05-23左旋肉碱(L-carnitine)是一种促使脂肪转化为能量的类氨基酸,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其中肉类和乳制品中左旋肉碱的含量最高,而蔬菜和水果类左旋肉碱的含量最低。水产动物自身能在肝脏和组织中合成左旋肉碱,但在幼体时期,体内合成的肉碱远远不能满足水产动物快速生长的需要,此时其饲料中必须添加一定量的左旋肉碱。
2020-05-23我国现有的水库大坝,具备防洪发电功能的同时,还应合理利用河道水流的连通能力,减少对河道的破坏,使水库范围内的河道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尤其是为洄游鱼类提供繁殖路径,避免影响到洄游鱼类的生长过程。所以保持河流的连通性,是水库大坝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
2020-05-19在实践生产中,应合理安排好茬口。第一茬龙虾养殖苗种放养越早越好,不仅可提高产量,并且上市早,保证水稻能及时种植。第二茬虾在水稻保持良好长势时投放,不影响水稻生长,若放苗过早,由于气温过高,导致虾成活率较低[4]。二茬虾产量有待提高。由于投放苗种时天气炎热,虾苗应激反应较大,死亡率高,总体产量不高。
2020-05-19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突破,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快速增加,北方、南方地区形成了刺参养殖的一个新的高潮。但是,由于2013年、2016年受到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造成我国山东、辽宁、河北、天津等省市沿海池塘养殖的刺参大面积死亡,有的甚至绝产现象,使刺参养殖这一兴旺产业遭到毁灭性重创。
2020-04-30人气:7377
人气:5877
人气:5228
人气:4951
人气:471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水产学报
期刊人气:3254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0-0615
国内刊号:31-1283/S
邮发代号:4-297
创刊时间:196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698
影响因子:0.77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