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来,我国已经迈入数字经济时代,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企业应当重视数字化转型,改变落后的商业模式,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份额。本文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审计风险,提出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旨在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趋势,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赋能升级的同时,降低企业审计风险,为企业提供全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审计风险,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然无法规避审计风险,需要通过有效措施来加以防范,将审计风险的危害降到最小,以免影响企业的稳定经营。
一、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审计风险的相关概念
(一)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指的是企业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利用数字技术来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这是一个重新定义价值创造的过程。企业数字化转型涉及多项新技术,其变革具有系统性影响,转变了陈旧的经营发展理念。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当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组织管理架构,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体现在客户导向、数据驱动、创新实验、企业文化转型和企业生态整合等方面。
企业数字化转型包括四种类型。第一,业务流程转型。企业使用全新的方法和技术来重塑企业流程,通过智能分析、业务自动化技术来升级业务流程,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节约资源。第二,业务模式转型。数字技术颠覆了传统业务模式,强调创新,其改变了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开辟了新渠道。第三,行业领域转型。对产品、服务进行重新定义,获取新的业务机会,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四,组织文化转型。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引入数字化思维,将数字技术和组织文化相匹配和融合,有利于企业实现战略转型。
(二)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指的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审计人员给出不恰当的建议,致使信息使用者做出不恰当的决策。审计风险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重大错报风险,指的是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受审计单位影响,可能是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也可能是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二是检测风险,指的是可能存在某种类型的错报,而且连同其他重大错报,受审计主体影响。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较多,无法完全消除,但可进行科学评估,开展高效的审计工作,加强风险防范。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潜在性和普遍性,能够进行有效控制。
二、现阶段数字化转型对审计风险影响的文献研究内容
目前,许多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数字化转型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上,通过文献资料可发现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企业数字化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审计风险的外部体现的是审计定价,部分学者从两方面研究了这一影响,分别是审计成本和信息披露。从审计成本方面来看,有学者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有效采集、储存和分析企业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审计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而且审计师可获取更多的内部信息数据,降低审计成本,这也会减少审计定价。有的学者则认为,数字化转型增加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定价,这是因为当被审计单位的信息水平提高时,审计单位所需要面临的审计环境更加复杂,需要更多人员辅助开展审计工作,而且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增加了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的审计流程更加烦琐,所需成本更高,定价也随之增高。从信息披露方面来看,部分学者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转变传统的信息披露类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将减少,审计费用也会有所降低。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当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其运营管理效率更高,生产信息也逐渐走向透明化,这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目前关于这部分的研究内容并不多,有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审计单位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并不会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也有学者认为,企业在运用数字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的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风险,使信息更加透明,有利于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
三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行为的影响。对于审计人员来说,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也有弊,会影响审计行为。部分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审计模式,规范了审计程序,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也有部分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当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越高时,其建设的数字信息系统也就更加复杂,这给审计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可能致使其无法获取准确信息,不仅难以保证审计质量,还要求审计人员耗费更多精力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增加了审计成本。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审计风险
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审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从外部市场环境来看,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着极大的经营压力,想要守住市场份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寻求业务上的创新。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的业务受到冲击,运营成本逐渐增加,经营风险较大。当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时,容易引发重大错报风险。与此同时,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存在市场拓展风险,数字化基础建设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一旦达不到预期利润,企业就可能产生粉饰年报的动机,致使审计出现重大错报风险。从内部经营战略风险来看,当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预估不准确,或是数字化转型并未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升盈利能力时,容易引发潜在的重大错报风险;从企业内部监管风险来看,若企业内部监管部门并未发现数字化转型中的异常,如费用资产损失、会计差错等,则可能引发重大错报风险。
二是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一方面,并购企业的商誉减值风险可能引发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起步时,为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数字能力,会通过并购的方式来扩大规模,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如果并购方的商誉出现问题,那么企业将连带受影响。另一方面,企业盈余操纵风险会引发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企业可能有着良好的经营状态,但是利润方面的波动较大。当企业净利润高时,企业会多计提商誉减值,用于稳定企业盈利状况;当企业出现亏损的时,可能会通过计提大额商誉减值来保证年度的盈利。这两种情况都难以展现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存在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三是检查风险。检查风险的发生与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着密切关系。若审计人员不具备良好的数字化审计能力,对新兴技术和知识的了解不够,则难以胜任对数字化转型企业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或是缺乏长期连续审计时,审计质量难以保证。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流程不能与数字化转型企业相匹配,容易产生审计检查风险。
四、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防范企业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巨大压力,而且数字化转型环境容易发生变化,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这不利于企业成功转型,实现战略目标。在高经营风险环境下,企业管理层想要稳定股价、增长业绩,可能出现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这会损伤各方利益。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应当关注同类型数字化转型企业,基于同行业市场变化情况,全面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制定的措施,明确企业转型期间的综合竞争力。审计人员必须加深对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认知,以免审计过程中出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要根据企业的行业类型及市场环境情况,科学评估企业的市场压力,以便于制定合理的审计策略,规范审计程序,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报错风险。与此同时,对企业进行审计评估时,还要看其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通过问询调查等方式来掌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真实情况,了解企业管理层的看法,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降低审计风险。
为防范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企业还应当有效调整经营战略。审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要先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模式和策略,这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模式和策略的转型都会对企业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引发审计风险。企业在应用数字技术时,新技术和传统技术之间可能出现冲突,已有的制度不再适用于当下,这也容易引发审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长期运营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战略必然会发生变化,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可照搬模板,需要根据各阶段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审计策略。如了解企业经营战略调整前后的运营风险,分析战略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判断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是否存在经营业务和模式上的漏洞等。审计人员还应当观察经营战略调整前后的数据变化,若发现异常点则要识别审计风险类型。
另外,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管体系,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维持日常经营工作。如果企业缺乏内部监管,那么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运营风险会增大,这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审计效率和质量得不到提升,容易引发审计风险。受成本效益影响,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候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出现微小错报,累积后会转变为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评价企业内部监管体系时,应当考虑以下方面。首先,了解企业建设内部监管体系的依据和设计方案,看是否和企业的管理结构、人事关系相匹配,是否能够发现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企业的内审部门是否具有强大的监督功能。审计人员应当重点检查企业的内部监督建设情况,通过相关程序来判断内部监督体系的健全程度,科学评估企业的监管风险。其次,判断企业高层是否具备健全内部监督体系的意识。高层的态度和行为影响了企业内部监督执行效果,也关系着造假风险发生概率。审计人员要合理分析企业的股权架构,发现内部监督执行中的问题。最后,协助企业创建数字化内审平台。在创建数字化内审平台时,应当科学分析精准定位,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进行调研,了解系统和数据现状;研判风险,锁定领域,分析信息和匹配业务数据,梳理系统保证评估数据质量,开展可行性评估,确定试点领域;挖掘数据,搭建模型,进行风险因子拆解,优化设计风险模型,准确模型数据设备,制定数据清洗规则;化虚为实,全景展示,设计可视化展示架构,实现模型可视化;测试验证,强健系统,优化模型评价和验证,进行系统测试。每一个步骤,审计人员都要协助企业进行层层把关。
(二)防范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为防范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数字化并购的财务尽调。从自身利益出发,企业双方达成并购交易时,如果并购方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那么并购价格会提高,但存在粉饰财务报表误导并购企业的情况。完成并购之后,若并购企业无法完成对赌承诺,也可能出现合同造假和利润的违法违规行为。此时的并购方已经是并购企业的一部分,如果不对这一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不良风气,产生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为防范这一问题的发生,审计人员要在企业并购之前,做好财务尽调工作,端正审计态度,审计工作不可流于形式,以发现舞弊行为。
第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当重视应收账款相关科目的联动分析,避免企业出现坏账损失,提高审计风险。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审计流程来执行作业,联合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准确鉴别是否存在舞弊行为。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监管问询函中的相关信息,审计人员应当结合监管问询中的外部预警信息,快速识别企业中的财务舞弊行为,利用数字技术提取问询函中的各项信息,找出问题所在,促进审计效率的提升。
(三)防范检查风险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为防范检查风险,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数字人才的培养,提升专业能力。由于审计技术的发展滞后,审计人员之间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风险。基于此,应当储备数字技术人才,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引导其掌握基础的数字技术相关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新的审计方法,强化审计人员的思想水平。相较于传统企业来说,正在数字化转型的企业采用的审计方式有所不同,获取审计证据的手段也有一定的差异性,需要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灵活应用数字技术创建数字化平台,制定完善的跟踪审计计划,控制好审计进度,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从而降低审计检查风险。
二是规范审计流程,有效应用数字技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审计人员需要及时发现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隐藏信息,突破信息壁垒,保证审计报告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充分应用数字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风险导向审计思维,不仅要识别出单一风险,还要能够识别关联性风险,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宜的审计方案,规范审计流程,做好风险预警工作。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采集企业相关的各类信息,科学分析和处理关联数据,快速识别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异常情况,准确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要创建年报分析系统,查询相关检测,定位专题,确定信息搜寻范围,做好年报分析工作,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风险,以便于实施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三是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的独立性应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形式上的独立性,二是实质上的独立性。编制的审计报告要合理,遵循客观性原则,不可完全依靠审计人员的主观意识来进行评估,以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审计风险有一定的影响。为防范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应当实时关注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状况,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经营战略,建立健全内部监管体系;为防范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应当做好数字化并购财务尽调工作,关注监管问询函;为防范检查风险,应当加强对数字人才的培育,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保证审计的独立性,进一步优化审计流程,灵活应用数字技术。对于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来说,其应当进一步了解行业环境,基于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科学的数字化转型策略,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自查审计风险,做好风险预警工作。
参考文献:
[1]暴圆,张梦可,乔书涵,等.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审计风险的影响研究[J].河北企业,2024(03):9-12.
[2]刘晋佳.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策略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4(04):29-32.
[3]耀友福.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师配置决策——来自信息技术型审计师的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4(01):19-31+95.
[4]李瑛玫,焦婉茹,杨忠海.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师风险决策[J].财会月刊, 2023,44(19):111-119.
[5]郭馨欣.浅析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控制策略[J].财会学习,2020(04):151-152.
[6]郭晶晶.数字化转型、战略偏好与审计风险研究[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3.
[7]王茜.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23.
[8]张兴.基于研究型审计的企业集团信息科技审计框架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4(08):135-137.
文章来源:王黎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审计风险的影响分析[J].现代营销(上旬刊),2024,(09):70-72.
分享:
为积极应对和治理全球气候问题,我国于2020年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党的二十大对实现双碳任务作了全面部署,强调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挥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能够促进双碳战略精准落实,实现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11-05会计审计信息化是时代的产物,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云存储技术构建起的新型会计审计工作体系。审计人员主要以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得审计数据,以智能化的软件进行自动化审计,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会计工作的深层次风险,并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办法。
2024-10-14审计是对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作出结论及报告的活动。审计可以获得客观的数据信息,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内部审计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以效益审计为重点开展的监督审查。外部审计区别于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单位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开展的监督审查。
2024-09-10数字化转型指的是企业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利用数字技术来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这是一个重新定义价值创造的过程。企业数字化转型涉及多项新技术,其变革具有系统性影响,转变了陈旧的经营发展理念。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当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组织管理架构。
2024-09-102014年,离任审计被首次提出试行,中央开始审查地方领导干部所辖区域自然资源资产利用情况。离任审计规定(试行)方案的颁布,明确我国将在2018年开始将该项审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对领导干部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终身追责,引导各地方领导提高对绿色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024-09-0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明确了五方面20项重点任务。
2024-06-1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全力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约资源有两种释义,一是减少资源的损失浪费,节约资源消耗的绝对量。二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循环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高校资产管理而言,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更能体现上述节约精神。
2024-06-1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全力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约资源有两种释义,一是减少资源的损失浪费,节约资源消耗的绝对量。二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循环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高校资产管理而言,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更能体现上述节约精神。
2024-06-13在“健康中国”纲领指引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壮大,公立医院资金规模庞大、业务多样、流程复杂,其治理体系和内部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探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以下分别简称“内控”和“内审”)的本质,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谋求内控与内审在管理上的互补合力,提出完善公立医院内审管理的思考建议,助力公立医院安全运营、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03-05ESG审计的发展能够强化国有企业ESG治理能力,而完善健全的审计协同机制可以提高国有企业ESG的绩效和水平。因此,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审计全覆盖和高质量审计的要求,突破传统审计模式,建立ESG审计协同机制,持续推动构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组织体系。
2024-01-17人气:6638
人气:6115
人气:4225
人气:3748
人气:362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营销(学苑版)
期刊人气:1093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期刊工作者协会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9-2994
国内刊号:22-1256/F
邮发代号:12-535
创刊时间:200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3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77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