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管理

  2024-03-05    26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管理具有高度一致性,可以形成互补合力。基于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公立医院应进一步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调整医院职权架构、拓宽内部审计对象范围、完善内部审计整改制度、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推动审计职能转型,保障医院安全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 关键词:
  • 公立医院
  • 内部审计
  • 内部控制
  • 工作效率
  • 管理合力
  • 加入收藏

在“健康中国”纲领指引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壮大,公立医院资金规模庞大、业务多样、流程复杂,其治理体系和内部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探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以下分别简称“内控”和“内审”)的本质,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谋求内控与内审在管理上的互补合力,提出完善公立医院内审管理的思考建议,助力公立医院安全运营、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1、公立医院内控和内审可以形成管理合力


关于公立医院的内控管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国卫财务发[2020]31号)作出了如下定义:在坚持公益性原则的前提下,为了实现合法合规、风险可控、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营目标,医院内部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的运营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管控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关于公立医院的内审管理,2017版《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和2018版《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提出: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是指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及业务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服务(建议和咨询),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实现经营目标的活动。

可见,公立医院的内控和内审,在职责要求、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目标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第一,在职责要求上,内控管理办法提出,可由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牵头负责本单位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内审工作规定也明确了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对本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及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职责。第二,在工作性质上,无论是内控还是内审,都从属于单位内部管理活动,都具备监督和评价属性。第三,在工作内容上,医院内部控制要求覆盖医疗教学科研等所有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内部审计工作也坚持全面覆盖、应审尽审。第四,在工作目标上,两者都有满足合法合规、防范风险、提升效益、完善管理的目标。由此,内控和内审管理有很多共同点———都以内部管理为基础,风险管控为抓手,提质增效为目标;同时,内审既是内控的重要环节,又是内控的有效保障。基于此,可以谋求内控和内审在管理上的互补合力,提高管理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遗漏和重复工作,从而推动建立权责明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2、公立医院内审管理的现状


2.1 内审部门地位不高

当前,大多数公立医院根据国家相关要求设立了内审部门,配置了审计人员,并接受医院主要负责人领导,在组织机构上与医院其他部门平行,需要参与院内考核,内审人员也要服从院内轮岗安排,因此,审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制衡力较弱,在开展工作时不得不考虑横向纵向关系,很难像外部审计那样相对独立。另外,相对于院内其他部门,内审人员资历较浅、专业背景单一,人员力量单薄,在内审“全覆盖”要求下,很难对院内所有领域作出精准判断。内审部门的地位不高,可能导致内审结论难以服众。

2.2 内审职能权限不明

公立医院设置内审部门起步较晚,已有的医院内部工作制度和流程中缺少内审部门参与的权限,导致实务中多数内审工作只能事后介入,只能关注“合规性”检查,评价、建议或咨询职能的发挥有限。大量审计资源集中于监督职能,这种事后监督又和医院财务监督、纪检监察等职能交叉,造成浪费。监督的立场,也容易使被审部门产生抵触情绪。在此情形下,内审部门很难去评价医院内部各项工作制度和流程,很难识别和规避风险并提出容易被采纳的建议。

2.3 内审范围不够全面

公立医院业务多样、流程复杂、风险频发,但是医院内审由于人手不足、技术方法落后等原因,主要精力仍停留在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上,局限于账项报表查阅、资产盘点、专项资金审查、基建审价、经济合同审阅等,审计范围不够全面,存在监管盲区,难以把控风险,也很难体现审计价值。

2.4 内审整改落实不到位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在经济业务领域的渗透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被审部门对内审价值认识不足,主观上影响了整改态度;内审整改规范不足,客观上使整改落实缺乏流程引领和制度遵循。实务中,公立医院内审整改往往流于形式,拖延、拒不合作现象常有发生,无法触及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根本利益,导致内审工作虎头蛇尾收场,既挫伤了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弱化了内审权威性,达不到内审促管理的目的。

2.5 内审质量考核评估缺失

内审质量包括审计结果质量和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工作质量是基础,审计结果质量由工作质量来保障。当前,对内审质量没有相关考核评估,内审人员失职和违规风险处于高位。内审过程中,对医院常规业务和重点任务分别审什么、如何审、审多深,都比较随机,多数凭借内审人员经验,审计质量参差不齐。已经实施绩效考核的医院,虽然设置了审计项目数、工程核减金额、查错纠偏数等定量指标,也只是对审计结果的局部考核,忽视内审对医院规范管理、风险防控、提质增效等方面作用的评估。


3、基于内控视角完善公立医院内审管理的思考建议


3.1 重视内审部门的独立性

医院自行设立的内审机构显然不符合“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内控管理要求,要保持医院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可以考虑“委派制”,由上级主管部门成立“内审总部”,统筹下属医院财税、法务、信息工程、政府采购、基建投资、医保物价、资产管理等领域专业力量,根据医院规模或专业类型,平行或交叉委派内审人员并安排定期轮岗,即使下属医院陷入专项审计困境,总部也能确保相应资源支持。只有内审人员的一切利益与本单位脱钩,才能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履行职责。“内审总部”既负责调配人力,实现资源互补,也肩负内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能交流职责,打造以优秀专业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赢得信赖和尊重的内审队伍。

3.2 调整医院职权架构

内控管理制度对单位层面的要求涉及“制度健全、机制有效、流程完整”等,内审部门作为医院的一个内部部门,要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应首先明确其“监督、评价和服务”的职能定位,并在医院内部各项制度和业务流程中嵌入内审职责和权限,推动审计关口前移。在此基础上,健全医院内审制度体系,强化内审服务职能,不仅要包括合法性监督、有效性评价,更要提出有效的整改建议或发展方案,为医院管理者出谋划策,彰显内审价值。

3.3 拓宽内审对象范围

内控管理制度中的“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管理”要求,与内审管理中的“全覆盖”要求不谋而合。内控建设和风险评估内容包括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其中,以业务层面的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基本建设、合同、医疗、科研、教学、互联网医疗、医联体、信息化建设12项为内审常规工作,制定内审年度计划;以单位层面的决策机制、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决策和执行的制衡机制、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关键岗位管理和信息化建设6个要素为内审重点工作,细化内审月度工作内容,实现内审对业务、制度和人员的全面监督。内审管理还需纵观全局,解读国家最新政策,关注医改热点,通过召开内部联席会议、借鉴标杆医院实践经验等,掌握问题多发环节,不断补充和完善审计计划,将内审工作重心从“财务导向”向“风险导向”和“效益导向”转型,实现规避风险、降低损失、改善管理、增加价值的管理价值。

3.4 完善内审整改制度

内部控制是对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的运营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管控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审计提出的整改问题就是内控的缺陷所在、风险的控制点。两者在风险管理层面和谐同步,因此内审整改同样遵循内控闭环管理的要求。首先要营造良好内审环境,对“内部审计发现且已经纠正的问题不再在审计报告中反映”等政策要达成共识,强化内审的服务职能,弱化被审部门的对立情绪,建立合作共赢关系。其次,修订内审整改制度和整改工作机制,确保整改工作有章可循。明确内审的职责是监督整改,包括提出要求、确定目标、限定期间、指导推进、核实结果;被审部门的职责是实施整改,包括认领问题、剖析原因、制定对策、实施改善、总结汇报、健全制度、完善流程、鉴前毖后。整改过程中,内审还要充分履行咨询服务职责,协助整改部门积极识别风险、审慎评估损失、分析风险成因、综合成本效益考量,提供“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风险保留”等可行性建议,保障整改方案落地。同时,健全问责机制,界定清楚审计责任和整改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压实直接责任人,必要时可以院内公示警醒,强化群众监督。最重要的是将整改结果和院内绩效考核挂钩,作为干部奖惩和任免,以及制定政策和完善制度的重要参考。内审的作用不仅是揭示问题,更是纠正和预防违规行为发生,促进审计成果转化运用,这也是审计服务医院治理的根本。

3.5 开展内审质量评估

内审是内控的组成部分,必然需要对内审质量进行评估。公立医院可以根据医院规模和业务特点,自行制定覆盖内审全过程的内审质量评估指标。一是业务维度指标,包括审计业务覆盖率、年度计划完成率、审计程序执行率、审计结论准确率、整改完成率等。二是财务维度指标,包括内审成本增长率、项目费用核减率、专项效益增长率等。三是客户维度指标,包括审计报告满意度、建议采纳率、制度流程修订率等。评价标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只有标准科学,评价才会客观公正。随着国家对医院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应将公立医院内审质量评估作为常规工作定期开展、不断优化,实现内审增值。


参考文献:

[1]党济深.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财会通讯,2021(13):133-137.

[2]肖文娟.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研究[J].现代医院,2022(03):420-424.

[3]卿妤婕.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责权限现状调查及优化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2021(07):81-86.

[4]崔伟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及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22(01):143-145.

[5]尹丽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优化路径[J].中国医院管理,2021(04):75-78.

[6]霍晓霞.构建医院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22(03):90-92.

[7]刘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及完善措施[J].财务与会计,2022(02):70-71.


文章来源:朱永丽,许晔.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管理[J].卫生经济研究,2024,41(03):91-9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审计研究

期刊名称:审计研究

期刊人气:264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主办单位:中国审计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2-4239

国内刊号:11-1024/F

邮发代号:80-269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