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BIM技术作为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具有可视化、高效化等优势,从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等方面,阐述了BIM技术在高校工程审计各阶段的作用,指出有效地运用好BIM技术,能够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建议、评价的职能定位。
1、概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的办学经费逐年增加,对于高校的建筑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高校标志性建筑在体量巨大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追求造型新颖、功能完善、让人过目不忘,这就对高校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中央提出了审计全覆盖的要求,高校的工程审计也不仅仅局限于以往工程结束后,对照图纸和工程结算文件进行审核,而是要在建筑工程的每个阶段发挥审计的作用。作为社会与科学信息化发展产物的BIM技术,在工程审计的各阶段,能够助力审计人员发挥更大的作用。
2、BIM技术在高校工程审计各阶段作用
2.1工程投资决策阶段
在投资决策阶段时,通过BIM结合可视化技术、模拟技术等形成一个模拟模型,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现实依据。通过BIM形成的3D模型,能够直观的让决策者对项目的外观、功能、实用性进行直观的认识和评价。与此同时,有关造价人员还可以通过BIM运算功能依据曾经的类似模型将工程有关数据信息迅速计算,然后再依据造价系统查询估价详细信息,由此快速进行资产估算[1]。当然,这个阶段的BIM只能提供粗略的估算控制。
2.2工程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是工程造价管理环节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据有关资料表明,其影响工程造价60%~70%以上。审计人员通过督促管理部门有效使用BIM技术,可以促进工程设计的质量和精度,对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控制设计质量、有效进行造价控制能起到非常良好的作用。
如以往的工程实践过程中,经常发现设计图纸对于各个专业的设计往往存在互相矛盾的地方,这就会形成施工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变更,给审计人员的造价控制带来很大的困扰。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建设主管部门督促设计人员建立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反映出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电气设计、给排水布置以及消防设施之间的碰撞冲突,提高了建筑工程图纸的审核效率,实现建筑工程中不同专业领域的协同工作[2]。在设计阶段通过BIM技术得到的模型转化为工程量后,设计概算的精度和准确度比投资阶段的准确性更高了(见图1)。
图1 BIM设计模型与建筑工程造价的数据交互
2.3工程招标投标阶段
在工程招标投标阶段,审计人员可以使用设计阶段建立的BIM成果,辅助以专业的工程算量软件,可以准确的得到工程的具体工作量,再按照国家的定额进行费用计算,得到比较精确的招标控制价。
如现在设计阶段经常会使用的BIM工具Revit,在Revit中,可以设置各楼层不同部位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软件可以统计出不同级别混凝土的总量。再通过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专业算量软件,如广联达的算量软件、鲁班的算量软件等,造价人员可以采取CAD建模的方式,构建项目的模型,这些软件可以方便的统计出项目所需的不同级别混凝土的总量。通过对比专业软件计算和设计BIM模型计算的工程量对比,可以清楚的发现工程量的误差,对比分析找出其中原因,达到清单工程量更加准确,招标控制价更加合理。
2.4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中,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使用在招标过程中建立的BIM模型,比以往更快速的测算出工程变更对于造价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正确决策的建议。
如某实验楼因为功能的变化,原先的实验室变化为具有抗震要求的实验室,相应的其基础部位、柱梁板等部位的钢筋要加密,这个就会涉及到工程整体的钢筋工程量的增加,从而影响工程造价的变化。在已经建立好的算量BIM模型软件中,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调整模型中的钢筋分布和配置,快速的计算该项变更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再如外立面施工过程中,关于大块铝板的分割定位方式问题,既要达到设计的效果,同时使用的材料也能够达到最优化,可以利用Revit平台的HiBIM软件土建深化功能,对铝板分割方式进行精准定位。通过应用BIM技术的可视化排版功能,设置不同样式的分割方式,供建设单位和设计人员直观的选择。
2.5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关键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是以往高校工程审计的工作重点。根据财政部的文件《关于加快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已使用在建工程转固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可投入使用或者试运行合格后,应当在3个月内编报竣工财务决算,特殊情况确需延长的,中小型项目不得超过2个月,大型项目不得超过6个月。”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意味着工程竣工结算必须提前完成,在通常的实践中,高校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过程的时间往往会长达1年~2年,有的甚至3年~5年也不能完全结束。这就导致了工程的竣工财务结算迟迟不能完成。
目前高校的建设工程合同,多数为固定单价合同,工程结算的价值由工程量和投标单价组成,再加上一些变更和签证。工程量的准确计算,成为影响工程结算准确的主要因素之一。审计部门可以采取两种方式:1)利用原有的算量软件建成的模型,结合最后的竣工图,如果有设计变更,在模型中也可以方便的调整,此种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快,缺点是不能互相检查;2)按照竣工图重新建算量模型,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和前期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互相检查其错误,缺点是速度较慢。
BIM技术在竣工验收阶段还有直观化和可视化的优点,无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还是审计人员都可以通过直观的模型,发现对方的错误,在核对完各自的模型和设置参数后,软件可以迅速的统计所有的工作量,减少了大量的计算工作。工程量确认后,根据投标文件、合同、招标文件和清单计价规范,套取相应的单价后,可以迅速的形成工程结算。总之,BIM技术可以大大加快工程竣工结算的速度,提高工程结算的准确率,降低工程结算过程中的争议和扯皮,为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供科学支持。
3、BIM技术在高校工程审计中应用的困难
既然BIM技术有这么多优点,在高校中的使用情况如何。经过相关调研,在高校中,BIM使用率并不高,在高校审计中的使用率更低。影响BIM技术在工程审计中应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设计单位因为成本和进度原因,对使用BIM有抵触情绪。
BIM技术的使用源头在设计单位,经过市场调研,使用BIM技术,在设计阶段每平方米设计费用要增加10元,这对于动辄十万甚至更大体量的建筑来说,BIM技术的采用,费用可能要百万以上。如果建设单位在设计费上不愿意支付相关费用,设计单位也没有动力采取BIM技术。
BIM技术的使用,需要设计单位投入大量的专业人员,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建模和检查,这中间需要大量的时间,而高校建设工程项目有时间紧、设计时间短的特点,客观上的时间要求不允许设计单位采用BIM技术。作为学校的内审机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学校发展这一中心目标而进行,如果使用了BIM技术,影响了工程的进度,作为内审部门也无法强行提出要求。
2)BIM软件与造价软件信息“不对称”。
现有的造价软件与BIM软件中对于各构件信息的要求不同,使得不同软件中模型存在差异。在造价软件如广联达、鲁班等软件中,模型的创建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同时根据施工部件、施工工艺等不同,按照我国清单计算规范扣减、增加有关工程量,而BIM软件中并不会考虑到这些问题,也不会按照材料、工艺对构件进行分类[3]。审计价人员利用BIM模型的信息编制造价,要对各种信息进行改造,得到满足编制不同精细程度造价需要的项目信息,使得设计提供信息和编制造价需要信息互相匹配。这也为BIM在高校工程审计的应用增加了难度。
3)高校建设部门人员的素质。
高校建设部门的人员不需要像设计人员一样可以独立的采用BIM技术进行建模和分析,但也需要对于有关软件的熟练使用、数据库的构建的掌握、建筑知识的了解,同时也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不断学习的热情,复合型人才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BIM技术的使用。
4)高校审计部门人员的素质。
BIM技术在工程审计的应用,同样也需要复合型人才。在国内各大高校中,审计部门中专业的工程管理、造价人员还是非常缺乏的,有的高校甚至是会计等专业的审计人员负责工程审计工作,平时日常开展工作只能依靠社会中介机构,更没有专业知识去学习和掌握BIM技术。BIM技术要求审计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各种专业的建模软件,多专业、多技能的要求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为BIM在工程审计中的推广带来挑战。
4、BIM技术在高校工程审计应用的建议
1)在设计阶段单独设置BIM技术的费用。
在一些体量大、造型新颖、设计复杂的标志性工程中,在可以满足工程建设时间要求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可以在设计阶段的招标时,建议要求设计单位使用BIM技术,同时也应增加相应的设计费用,鼓励设计单位采用BIM技术。可以采取方法有:a.在评分标准中,增加对于使用BIM技术的加分项,鼓励设计单位采用BIM技术;b.加强对于BIM技术使用的检查和管理,明确各种类型的处罚措施,如不进行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将处以设计费用一定比例的扣除等。
通过具体工程项目采用BIM技术,让学校领导层能感受到新技术的优势和魅力。
2)提高人员素质。
无论是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还是审计部门,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提升专业素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a.加强对于现有人员的培训,通过各种集中、网络学习,鼓励现有人员学习使用BIM技术、建模技术,做到可以针对建好的模型、发现问题、提出建议;b.招聘新鲜血液,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在招聘人员的时候,不应仅局限于工程管理、财会、审计类人才,可以选择设计类、计算机类的人才,并打通人才的上升通道,让招聘的新人能够留得下、有目标、愿意奋斗。
3)适时开展对于针对采用BIM技术的项目后评价审计。
高校审计部门可以针对已完工的工程项目,如果采用了BIM技术,聘请专业的机构,进行后评价分析,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价,分析使用BIM技术的优点、缺点,评价BIM技术的使用效果,用数据说话,也有利于高校建筑工程BIM技术的推广。
5、结语
BIM技术作为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认真学习新技术,发挥BIM在工程审计领域独特的优势,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监督、建议、评价的职能。
参考文献:
[1]张勇.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0):145-146.
[2]刘华,赵梦雪.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21,44(10):163-166.
[3]刘畅,郭婧娟.造价过程中的BIM应用障碍探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6(4):34-36.
文章来源:翁奇.BIM在高校工程审计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21,47(17):183-184+189.
分享:
为积极应对和治理全球气候问题,我国于2020年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党的二十大对实现双碳任务作了全面部署,强调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挥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能够促进双碳战略精准落实,实现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11-05会计审计信息化是时代的产物,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云存储技术构建起的新型会计审计工作体系。审计人员主要以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得审计数据,以智能化的软件进行自动化审计,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会计工作的深层次风险,并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办法。
2024-10-14审计是对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作出结论及报告的活动。审计可以获得客观的数据信息,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内部审计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以效益审计为重点开展的监督审查。外部审计区别于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单位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开展的监督审查。
2024-09-10数字化转型指的是企业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利用数字技术来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这是一个重新定义价值创造的过程。企业数字化转型涉及多项新技术,其变革具有系统性影响,转变了陈旧的经营发展理念。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当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组织管理架构。
2024-09-102014年,离任审计被首次提出试行,中央开始审查地方领导干部所辖区域自然资源资产利用情况。离任审计规定(试行)方案的颁布,明确我国将在2018年开始将该项审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对领导干部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终身追责,引导各地方领导提高对绿色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024-09-0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明确了五方面20项重点任务。
2024-06-1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全力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约资源有两种释义,一是减少资源的损失浪费,节约资源消耗的绝对量。二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循环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高校资产管理而言,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更能体现上述节约精神。
2024-06-1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全力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约资源有两种释义,一是减少资源的损失浪费,节约资源消耗的绝对量。二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循环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高校资产管理而言,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更能体现上述节约精神。
2024-06-13在“健康中国”纲领指引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壮大,公立医院资金规模庞大、业务多样、流程复杂,其治理体系和内部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探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以下分别简称“内控”和“内审”)的本质,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谋求内控与内审在管理上的互补合力,提出完善公立医院内审管理的思考建议,助力公立医院安全运营、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03-05ESG审计的发展能够强化国有企业ESG治理能力,而完善健全的审计协同机制可以提高国有企业ESG的绩效和水平。因此,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审计全覆盖和高质量审计的要求,突破传统审计模式,建立ESG审计协同机制,持续推动构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组织体系。
2024-01-17人气:4514
人气:4342
人气:3245
人气:3079
人气:299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内部审计
期刊人气:271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主办单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4-8278
国内刊号:11-4068/F
邮发代号:80-485
创刊时间:199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3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50
影响因子:0.14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