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小儿推拿学课程为示范,进行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寻求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优秀品质与德行的中医药专业人才。以2019级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授课中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结课后通过问卷调查及成绩考核评价课程思政效果。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建立了专业认同感及医者的大爱精神和专业素养,并将医者人文精神运用到日常诊疗过程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显著帮助。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在小儿推拿学教学中,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注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缜密细心、仁心妙术的职业态度和以人为本、敬畏生命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大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德育和教育的综合改革,我国各校开始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之中。目前,已有许多高校开始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例如中南大学将能源动力类专业课程融合思政教育,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延安大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舞蹈课程教育当中;华南师范大学通过武术项目,传递给学生民族文化及爱国主义情怀。从西方教育来看,美国大学贯彻“渗透性教育”,通过各门课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教育、道德教育、健全人格教育等;德国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中,也包含“把思想道德教育融于专业教育教学之中”[1]。目前,我国很多中医院校相关课程,如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等,也充分融入思政元素,但关于小儿推拿学课程的报道却相对较少。
2、小儿推拿学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
小儿推拿学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十分重要的临床课程,是继推拿功法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之后,必修的一门临床课程,是将来从事小儿推拿行业的理论基础。而将来从业后,学生面对的患者是更需要医者献出人文关怀,更需要诊疗时细心缜密对待的特殊人群。同时,小儿推拿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绿色疗法[2]。在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日益提高、对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不打针吃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解决孩子的常见问题。越来越多的临床案例证明了小儿推拿的优势。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童的后期康复中,小儿推拿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在小儿推拿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不但可突出其提高国人体质、富民强国的重大作用,更对学生树立中医文化自信有深远的意义。
3、小儿推拿学课程思政改革方案与途径
3.1 课前
以2019级针灸推拿专业普通班学生150人为研究对象,课前查阅文献,整理课程思路及要点。
3.2 课中
根据小儿推拿学课程特点,对思政目标、章节内容、切入点和实践路径进行整理。如讲授常用手法操作时,可结合现场演示,使学生增强人文关怀意识,树立人文主义精神;讲授常见疾病治疗时,以临床实际案例为切入点,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缜密细心、仁心仁术的职业态度,增强学生以人为本、敬畏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3.3 课后
结课后进行问卷调查及考核,对课程思政效果进行评价。问卷设计主要针对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对中医的文化自信,以及自身感触最大、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如:“你觉得当一名医生除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将来是否愿意推广小儿推拿技术,服务社会”“学习完本门课程,你感触最大或者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考核主要采取模拟诊疗的形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缜密细心、仁心妙术的职业态度,使学生将思想内化为素养,锻造内在的本质,使小儿推拿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3.4 总结经验 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在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发生不可预料的情况,或者有新的想法及案例可丰富教学。针对这些问题,课下应及时进行总结并及时修改教学设计,为今后的教学实施服务。
4、改革成效
到目前为止,已将全部理论学时课程思政元素整理完毕,共包含17条思政目标,蕴含在总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常见疾病的治疗等不同章节,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见表1。
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4份,问卷有效率为96.0%(144/150)。当问到作为一名医生,除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具备的素质时,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为“社会责任感”“共情能力”“人文精神”“缜密细心”“以人为本”“高尚医德”等,并有96.5%(139/144)的学生表示愿意将来从事小儿推拿,服务社会。以上均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课程思政效果。
5、结语
课程思政是基于“三全育人”理念,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3]。作为教师,要利用课程教学主渠道,深入挖掘中医药知识宝库中的“仁德之心、仁术之能、仁人之行”“中医药文化自信”等思想文化元素,通过课堂教学、临床实践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培养德才兼备、德技双馨的高素质中医药事业建设者、接班人。要时刻谨记教师使命,不忘初心,在知识传授的同时种下“真善美”的种子,使其在学生内心生根发芽,伴随学生一生。
表1小儿推拿学思政目标、章节内容、切入点和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1]柳逸青,王鑫,刘晓,等.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剖析与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18(6):141-143.
[2]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焦振廉,胡玲,张琳叶,等,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538.
[3]孙晓再.高职护理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初探:以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3):66-67.
基金资助: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No.JG21DB340】;辽宁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专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LNZYJGSZ2021001】;
文章来源:王列,王树东,卞镝,等.以小儿推拿学课程为示范的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9):23-25.
分享:
中医认为,颈性眩晕的出现多由于患者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外加颈椎退行性改变、颈部肌肉劳损等,从而出现颈部血液循环不畅,椎基底动脉血供不足,最终表现为颈部疼痛、头目晕眩和肢体功能障碍。龙氏正骨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主要从颈椎骨体、肌群等组织入手,以疏理颈部气血、舒筋活络、推经行气、化瘀消滞为治疗目的[3]。
2025-03-17推拿是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的中医外治疗法,通过特定技巧作用于患者体表,产生力、热,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掌擦法是温通类、循环往复类手法的典型代表。保持力量、热量的充足与稳定是掌擦法满足临床要求的前提[1],也是推拿初学者练习掌擦法时的重点、难点[2]。
2025-03-06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是指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均超过相应年龄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可分为行为(多动、攻击、偷窃、逃学、说谎等)和情绪(焦虑、抑郁、恐惧、人际关系困难等)两方面。儿童异常的心理行为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以及成年后的身心健康。学龄前是儿童行为发育的关键时期,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心理行为问题。
2025-02-20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长期、持续性疲劳为主要特征的复杂症候群,临床表现包括低热(体温略低)、全身疼痛(涉及咽喉、肌肉、关节等部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此类患者在临床检查中通常不会发现器质性病变[1-2]。根据中医理论,慢性疲劳综合征可归属“虚劳”“郁证”等范畴。
2025-01-25从中医角度出发,先天性肌性斜颈疾病属“筋结”“筋肿”范畴,病在头颈部,是由妊娠阶段孕妇体制失养、跌扑闪挫等导致胎儿颈部脉络受损、血行不畅或胎儿先天发育不足导致筋挛结聚所致。郭氏正骨手法作为具有特色性的中医疗法,在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的同时,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活动度等均得以有效恢复[2]。
2025-01-170~6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1],这个阶段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尤为重要。近年大量研究显示,胃肠道与大脑之间存在多样而复杂的双向信号调节系统“脑-肠轴”,即肠道微生物与神经系统、内分泌、免疫等系统之间可以相互发生作用,同时还可通过肠道菌群影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大脑的发育和功能等[2]。
2025-01-10推拿按动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医 患互动的形式,医者运用按压等手法作用在患者穴位、 经筋等特定部位,同时让其配合做主动或被动的关节 运动,边按边动、边动边按,动静结合,局部按动法与远 端按动法相结合、局部与整体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治疗 目的[1 - 2] 。
2024-12-26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指患者尽管有充 足的睡眠,却仍然在入睡、维持睡眠、巩固睡眠或睡 眠质量方面遇到困难,并因此引发日间功能障碍。 以往的分类标准根据是否伴随其他疾病或药物因 素,将失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失眠。 而根据当前 的指南,失眠可分为慢性失眠、短期失眠及其他类型 失眠,其中慢性失眠患者约占 56% 〔1,2〕 。
2024-12-24抑郁症属易复发的终身疾患,其发病存在不可预知性,因此早期防治尤为重要。阈下抑郁(Subthreshold Depression, SD)是指临床上具有显著抑郁症状,但不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一种不良情绪[4],是发展为抑郁症的前期阶段[5]。我国大学生阈下抑郁发病率达 36.5%,属高发人群[6],在长期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更易发展为抑郁症。
2024-12-19患儿在发病后,即使在静息下机体也会大量出汗,影响患儿正常生活。机体如长时间大量出汗,则会导致患儿身体虚弱,进而影响机体正常发育,且长时间大量出汗,不仅消耗机体水分,影响正常新陈代谢,还会由于汗未拭干、毛孔常开,外邪侵入引发外感。中医将汗证分为自汗和盗汗,认为与气阴亏虚有关。
2024-11-08人气:18466
人气:15453
人气:13012
人气:12885
人气:1101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医儿科杂志
期刊人气:3076
主管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甘肃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297
国内刊号:62-1176/R
邮发代号:54-164
创刊时间:200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