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早期症状有反酸、嗳气或轻微上腹痛等,与胃溃疡和胃炎的症状非常相似,导致大多数胃癌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1,2]。手术加化疗是临床上治疗胃癌的常用手段,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作为胃癌化疗的一线药物,在广泛使用后出现了耐药性问题。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是导致肿瘤复发及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探索和发现可用于治疗胃癌的新化疗药物是目前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JAK2/STAT3通路 SGC-7901/5-FU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胃癌 隐丹参酮胃癌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基因表达异常有关,包括miRNA等均参与其发生、发展及转归,在胃癌病情及预后评估方面的临床价值高于传统的影像学分期及肿瘤标志物[1]。miR-96可通过多个靶基因调控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2,3]。研究发现miR-96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为潜在的胃癌病情及预后评估标志物[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 1,HMGB1)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等功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且与生存期相关[5,6]。
关键词: HMGB1 miR-96 miRNA 临床价值 胃癌影响因子:1.148
影响因子:1.046
影响因子:0.900
影响因子:0.828
影响因子:0.654
影响因子:2.01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