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全球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1]。在我国,胃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排在第三位[2],其中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50%。胃癌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确诊困难,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为晚期[3]。近年来,胃癌的诊断技术及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胃癌患者的预后状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因此,进一步研究胃癌的发病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新型生物标志物对于胃癌的治疗显得尤为迫切。
77
0
胃癌约占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9%,仅低于肺癌、乳腺癌、肠癌[1]。手术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术后并发症、转移复发风险较高,特别是身体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2]。相关研究显示,TNM分期是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敏感度和特异度不够理想[3]。
83
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1]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已被证实与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一个复杂过程。故本研究对85例胃癌患者腹膜转移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血清NLR、CEA、AFP、CA125对腹膜转移的评估价值,以期为胃癌患者预测腹膜转移提供参考。
71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其早期临床症状隐匿,患者就诊时多为进展期胃癌,临床预后通常不佳[1]。淋巴结转移是胃癌常见转移途径,与患者治疗方案制定及临床预后有关[2]。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essel invasion,EMVI)是胃癌常见的转移方式,它是指肿瘤细胞侵入固有肌层外的静脉血管[3]。
52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确诊时多为进展期,治疗难度较大,根治术是临床现阶段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可延长患者生存期[1]。但临床实践中发现一部分患者术后会并发吻合口瘘,严重影响患者病情转归,也是导致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积极探寻有效的生物学指标实现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与预测,对确保手术疗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6
胃癌(gastric carcinoma, GC)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且死亡率居高不下,该病的发生与病菌感染、工作压力及生活压力增加、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免疫细胞浸润、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且近年来GC呈现年轻化倾向[1,2]。早期GC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多数GC患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仅出现腹部不适、上腹部疼痛等症状,易与胃炎、胃淋巴瘤等疾病相混淆,导致病情延误,加大临床治疗难度,不利于改善预后[3]。
70
胃癌是原发于胃部的恶性肿瘤,胃部黏膜因为遗传、饮食、外界因素等不断被破坏、修复,进而逐渐形成癌变。胃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当疾病进展至晚期时,肿瘤导致机体胃黏膜溃疡,引起出血等症状[1]。在胃癌的发展进程中,易发生淋巴道、血道的转移,也可能发生腹膜的种植性转移。早期胃癌可以采取手术治疗,晚期胃癌通常已经丧失手术机会,只能通过化疗控制病情[2]。
58
胃癌是常见的癌症之一[1]。研究表明,miRNA具有干预肿瘤发生发展的功能,可作为监测癌症的生物标志物[2,3]。研究证实,miRNA能够调控下游靶基因,从而在胃癌中发挥致癌或抑癌作用[4]。miR-181a是STAT3介导的TCRαβ+CD8+T淋巴细胞白血病生存网络中的新参与者[5]。miR-181a可作为治疗靶点和肿瘤标志物。靶向致癌miR-181a-2-3p可抑制胃癌的生长并降低顺铂耐药性[6]。
32
目前胃癌逐渐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调查结果显示,胃癌的发病率居世界第五位,在中国农村地区,胃癌更是成为了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多发于老年男性群体中,属于我国癌症防治的重点类型[1,2]。胃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较高,胃癌的预后效果较差,多数患者在得到明确诊断时,病情已达到中晚期阶段,此时病灶已出现局部转移,或是出现全身性转移,对其预后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45
胃癌作为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1]。胃癌发病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导致部分患者确诊时丧失手术治愈的机会[2]。安罗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药,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3],但单一用药疗效有限[4]。纳武利尤单抗是人免疫球蛋白4单克隆抗体,可增强细胞免疫中的T细胞活性,提高肿瘤杀伤作用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反应,发挥抗肿瘤作用[5]。
47
由于胃癌早期缺少典型症状,因而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为癌症中晚期,治疗以化疗为主,通常使用两种或三种药物联合治疗。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排名前列的肿瘤。近年来,免疫卡控点阻断(ICB)治疗在胃癌中取得重大突破,并于2017年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应用于胃癌临床治疗。该领域的两位重要研究者James P.Allison和Tasuku Honjo也因免疫治疗相关领域的研究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9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胃癌临床治疗方法具有多样化且患者生存率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流行病数据显示胃癌患者复发率较高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胃癌患者复发及转移对于提高预后有重要意义[1]。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胃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及认识,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合理的治疗策略。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组织内一类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可以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不对称分离,促使瘤体扩大[2]。
27
胃癌(gastric cancer, GC)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慢性胃炎等[1],治愈率低,死亡率高[2],手术是目前早期胃癌的根治手段。由于早期胃癌临床症状不典型,特异性差,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进展期胃癌,错失了手术根治时机[3]。多数进展期胃癌患者发生癌转移,可采用化疗、靶向和免疫等治疗延缓病情。
62
胃癌的形成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的过程,目前公认的发展流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1]。胃癌演变中的关键环节为胃黏膜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称为胃癌前病变。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种胞内转录因子,能异常激活肿瘤相关基因的转录,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影响因子:1.148
影响因子:1.046
影响因子:0.900
影响因子:0.654
影响因子:2.010
影响因子:1.047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