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要想提高武术文化的传播效率,就必须主动适应以新媒体为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文化在新媒体中的传播现状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对武术文化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研究认为,虽然新媒体为武术文化的传播拓宽了渠道、提高了传播效率、搭建了传播平台,但是也出现了传播信息真假难辨、利用新媒体进行炒作、传播者专业化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媒体官方提高监管能力、政府部门及时进行政策性引导、提高传播者专业化程度等应对策略。
1、新媒体对武术文化传播产生的有利影响
1.1新媒体的普及化拓宽了武术文化的传播渠道
在新媒体没有走进大众的生活之前,武术文化的传播渠道大多是通过举办赛事,依靠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的媒体进行对外传播。传播的内容通常多为传统武术文化的介绍,信息量比较有限,传播的方式也比较单一。[1]而新媒体主要是运用网络、计算机等一些高新技术,通过电脑、手机等一些电子传播媒介,推送到受众端。同时,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人们可以获得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截至2020年3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5%,互联网用户人数达到9.04亿,网民总人数占了全国人数的一半以上,并且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2]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通过新媒体这一有效途径的传播,使得武术文化的传播更生动形象,有利于武术文化从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展示其魅力和内涵。
1.2新媒体的时效性提高了武术文化的传播效率
新媒体,本身就占有着即时性较强的互联网平台,且掌握着更为广阔的资源。当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发生以后,人们能够第一时间将事件通过移动终端以新闻的形式及时发布,不仅使信息的时效性增强,也大大的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3]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武术文化的传播可以利用新媒体“视频+直播”的全方位解读与示范,改变了武术传统的传播模式,极大提高了传播效率。传统的传播模式大多是由师徒面授,比较单调乏味,缺乏趣味性,传播的范围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不能留下很好的视频资料,供学习者模仿参考。但在新媒体的视频解读,直播展示甚至音乐的渲染中,使受众不但能看到精彩的招式,同时也受到了武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样无疑会使中国武术文化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1.3新媒体为武术爱好者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在以往传统媒体发展的过程中,在信息传递方面主要是以单项的形式向人们传递一些信息,人们的整个信息收取过程是非常被动和机械的,即使是一些群众想要在传统媒体上进行互动,那么所耗费的时间也比较久。[4]由于新媒体门槛低的特点,使得原来的专业团队,权威的新闻监督权瞬间转变为全民皆是媒体人大趋势,只要你有一部移动终端,都能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言论,晒出你的图片和视频。例如,清华大学乔凤杰教授利用抖音平台,发布自己对武术的见解以及武术的一些技法,武术爱好者可以观看视频下方的留言,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整个互动过程是比较直接的。新媒体给武术家或是武术爱好者构建了平等的交流平台,提供了武术爱好者为武术发展献言献策的机会,促进了更多的武术爱好者能参与到武术的传播与发展。
2、武术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2.1武术文化传播信息真伪难辨
由于众多自媒体人想要用自己的媒体账号在短时间内吸引众多的粉丝围观,再加上围观受众的浮躁,猎奇心理的驱使,一些标题党也应运而生。[5]导致衍生出很多没有价值的垃圾信息。其基本特征是,标题粗俗,内容空泛,不懂装懂,错字连篇,文不对题。但往往这样的信息却在大数据分流中,总是占据我们的手机屏幕,读完之后仿佛如鲠在喉,不是滋味。武术早期作为一种格杀技能,具有较强的技击性,这也是武术的本质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人们对武术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它的健身价值、观赏价值以及竞技价值,对于武术的本源知之甚少。再加上,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如果不是专门研究武术文化的人,很难理清武术的发展脉络。因此,网络上有些关于武术的信息,存在本质上的错误,很容易误导人们武术的价值观。
2.2利用新媒体进行炒作
近几年,有很多视频刻意夸大传统武术,并通过决斗的形式对中华武术进行恶意炒作的人员;也有人冒充门派掌门人、大师,通过虚假视频招摇撞骗,抹黑传统武术在国人心中的形象。比如,在抖音短视频让人议论纷纷的一段视频,混元太极掌门人马保国,江湖上享誉盛名的“太极至尊”,被一名五十多岁的搏击爱好者,不到三十秒打的沉睡不醒,播放量竟达几千万次,这种视频误导人们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认识,给传统武术抹黑。而精心拍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项目“通背拳”最高的播放量才达到几百万次。每一个拳种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不能以出名为目的进行炒作,误导人们对武术文化的认识,在内容上扰乱了武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种将武术置于舆论之中的现象,对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但武术作为中国传承上千年的文化精髓,有着自己的深厚底蕴,是不会轻易的被某些人和事件所打倒。
2.3武术传播者对新媒体的利用不够专业
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的传播者,往往是没有经过专门短视频制作培训的武术传承人。在其以往漫长的传播过程中,习惯了面对面、手把手的传统教授方式,较少运用其他传播和继承方式来开展。在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新媒体传播特点的把握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他们发布的作品,没有通过专业的制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导致受众看起来比较乏味,甚至没有人观看,刺激不到受众的眼球,引不起受众对武术的兴趣,也会对传播者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3、新媒体视阈下武术文化传播的策略
3.1官方媒体需履行“把关者”职责,提高信息监控能力
新媒体是现代社会传播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是把双刃剑。如果对它进行合理的利用能对武术的传播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如果让它随意发展只能让武术走向一条“不归路”。媒体官方要提高对传播信息的监管力度,对传播渠道要有明确的分层与把控,从官方渠道发表权威信息到传统媒体跟进发表追踪内容,再到自媒体人的二次创作,最后到官方媒体的自发宣传,都应当有相对应的方案。“传播什么内容”和“如何进行传播”这两个重点应当严格把控,避免出现传播内容不清,传播渠道不畅等状况。[6]新媒体官方通过专业人士筛选出有价值、有营养的视频信息推送热门等形式,进行充分的网络铺盖宣传。营造一种良好的武术文化氛围,使传统武术文化朝着良性发展。对于一些恶意炒作,弄虚作假,误导受众者,不利于武术文化传播发展的账号给予及时的惩罚,把影响范围降到最低。媒体官方不能只为了提高点击量带来的经济效益,而让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蒙上一层灰色的面纱。
3.2政府部门要发挥宏观把控,及时进行政策引领
第一,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内涵,如“武德”思想等来推动武术文化的发展。具体来说,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武术文化的学者和传承人,通过新媒体从受众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着手,加强对受众者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帮助受众者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武术的目的是强身健体、保卫国家,而不是为了欺凌弱小、逞凶斗狠或者为了谋取自己的私利;第二,政府要通过政策引领鼓励新媒体官方进行技术开发和利用。通过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开发出新颖的有利于武术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吸引更多的大众参与到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3改变传统传播方式,学会用新媒体手段传播武术文化
做为武术文化的传播者,不管是武术文化内容,还是传播的方法与方式,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品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传播媒介如雨后春笋,口传身授、耳提面命的传统传播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在人们对学习文化知识的需求。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要不断学习武术的技术理论,还要根据时代背景掌握并利用好传播工具的使用,成为既懂武术也懂新媒体使用的武术传播者。武术传播者需要转换传播思路,不断学习掌握新媒体使用技术,让武术文化通过新媒体手段以多元化的形式传达给观众,打破时间、空间壁垒。这样才能在传播的领域大显身手,去引领新媒体舆论导向。
4、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人们只需要通过一部手机和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武术知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武术不再拘泥于“耳提面授”的学习模式,像以前那种师生相传,门户之见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新媒体的到来丰富了武术文化的传播途径,使更多的人认识武术并加以学习,为武术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新时代,新媒体,新思路,不忘初心,开拓传统武术文化的美好未来。当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多年的文化与新媒体相遇时,我们相信,必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展现中华传统武术文明的大美与自信。使中华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文化战略的大融合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影响世界,引领未来,永远屹立世界之东方。
参考文献:
[1]田小秋.新媒体与我国的跨文化传播[J].传媒,2013(04):59-60.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4-28).
[3]李斌.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采编创新研究[J].中国报业,2020(18):102-103.
[4]陈汝辉.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创作对文化传播的影响[J].传媒论坛,2020(3:)69,49-50.
文章来源:陈阳,刘存忠.新媒体视阈下武术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武术研究,2021,6(08):32-33+41.
分享:
南岭走廊是我国三大民族走廊之一,横亘在湘、粤、赣、桂之间,长度达数千里,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走廊在历史发展中,成为少数民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其中传统体育文化是其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23-10-07武术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源远流长不断发展,在不同时代照映出不同光芒。从远古与兽斗动作的积累,到战争军事对练的发展至隋唐武举的开创,武术记录了各个时代的繁华与落寞。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武术传播的不竭动力,回顾历史,夏‘校’、商‘庠’、乡学以及封建科举制度无疑都包含了国粹-武术。
2021-08-30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大国崛起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软实力。作为凝聚优秀民族文化与精神的文化复合体,传统射箭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与大国崛起伟大征程中的重要文化支持。
2021-08-30文章以金庸武侠小说对峨眉武术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方法,阐述和分析金庸武侠小说对峨眉武术性别的"建塑",以及对峨眉武术精神文化和技术文化方面产生的作用;分析金庸武侠小说对峨眉武术传播的正面影响及反面影响等。带动了峨眉武术产业发展,使峨眉武术成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名片走向世界。
2021-08-30近年来,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对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地进行挖掘复兴,中国武术文化得到了众多武术爱好者以及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者的青睐;但是,中国武术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且包含科目众多所以也成为了武术文化发展的阻碍;由于过去不合理的传承导致不少的武术拳种的缺失,急需更多的专家以及爱好者的挖掘整理。
2021-08-30博物馆是一个面向大众开放、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博物馆是传播文明成果的使者,是发展人类文明的窗口,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域文化积淀的载体与标志。
2021-08-30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了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底蕴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当今全球化时代,由于自身发展与外来冲击,很多传统淡出人们视线,传承民族文化备受重视。中华民族向来开放、包容,中华文化从最早的“天人合一”发展为现在的“万物合一”,如今传统武术正面临来自西方体育文化的侵袭。
2021-08-30约瑟夫•奈明确提出了“软实力”概念,文化软实力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国政府和文化学界也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从把“加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明确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到“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等理论的阐释,文化保护越来越具体。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加强对文化的保护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021-08-30中华图腾文化历经风雨沧桑千万年而不泯,其文化印记早已渗透中华大地,为后世文化奠基。以中华文化为养料的中国武术在形成、传承的过程中便自然而然地吸收融合了各族各地的图腾文化基因。通过跨文化比较法分析中国武术的图腾文化遗留,发现图腾文化既为武术技术和器物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与素材又为武术传承提供了记忆与表达。
2021-08-30在信息化时代,要想提高武术文化的传播效率,就必须主动适应以新媒体为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文化在新媒体中的传播现状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对武术文化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研究认为,虽然新媒体为武术文化的传播拓宽了渠道、提高了传播效率、搭建了传播平台。
2021-08-30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武术研究
期刊人气:2812
主管单位:山西省体育局
主办单位:山西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体育
国际刊号:2096-1839
国内刊号:14-1387/G8
邮发代号:22-86
创刊时间:200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9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