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究麻杏石甘汤通过调节Notch1/Jagged1信号通路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通过卵清蛋白+氢氧化铝致敏法建立CVA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4%卵清蛋白0.5 mL+2%氢氧化铝0.2 mL)、联合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分别加16 g·kg-1麻杏石甘汤和200 mg·kg-1 Jagged1)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分别加4、8和16 g·kg-1麻杏石甘汤),每组15只。观察大鼠的咳嗽次数及肺部组织病理学变化,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otch1、Jagge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中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和联合组大鼠的咳嗽次数分别为(2.04±0.08)、(9.21±0.82)、(7.38±0.60)、(5.44±0.42)、(3.14±0.32)和(7.88±0.65)次,肺组织杯状细胞个数分别为(13.65±1.24)、(59.66±5.54)、(47.21±4.12)、(34.58±3.01)、(23.54±2.06)和(39.25±3.68)个,Notch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2±0.03、1.16±0.09、0.97±0.09、0.76±0.07、0.59±0.05和0.89±0.07,Jagged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6±0.03、1.09±0.04、0.92±0.09、0.70±0.07、0.46±0.04和0.79±0.07。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比较,联合组的上述指标与高剂量实验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麻杏石甘汤可能通过抑制Notch1/Jagged1信号通路激活,改善CVA大鼠肺组织损伤。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与哮喘密切相关,多发于儿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西医主张用抗炎药物,但CVA病程较长,西医治疗往往忽略患者整体,其预后及长期治疗效果尚难确定[2]。中医认为CVA属咳嗽范畴,本病在肺,与肝、脾、肾相关,主要因风、痰、火、瘀、虚引起,应以化痰止咳、润肺健脾、扶正固本为主。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3],由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4味中药组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病毒、解热抗炎、解痉平喘等[4]。据报道,麻杏石甘汤可以缓解重症肺炎大鼠肺部炎症[5];并可改善哮喘小鼠肺组织的炎症状态[6]。Notch通路存在于机体多种组织中,抑制Notch通路可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7]。本研究旨在探究麻杏石甘汤对CVA及Notch通路的影响,以期为CVA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一、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动物SPF级雄性成年SD大鼠,鼠龄7~8周,体质量200~220 g, 湖北贝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鄂)2021-0027。本实验经武汉华联科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HLK-2022174903)。
药品与试剂麻黄,批号:20220115,产地:河南,杏仁,批号:20220306,产地:河北,石膏,批号:20220129,产地:山西,炙甘草,批号:20220614,产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均购自武汉市第三医院中药房,由武汉市第三医院陈灵副主任药师鉴定为正品。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试剂盒、过碘酸希夫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PAS)染色试剂盒、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液(Wright-Giemsa)、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试剂盒,均为北京索莱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IL-5、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ELISA试剂盒,均由上海碧云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Notch1、Jagged1抗体,均由英国Abcam生产。
仪器PFT小动物肺功能测定仪,美国Buxco公司产品;iMark680多功能酶标仪,美国Bio-Rad公司产品;BX61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产品。
2 实验方法
2.1 药物配制
麻杏石甘汤由麻黄12 g、杏仁9 g、石膏18 g、炙甘草6 g 4味药组成,共计45 g。麻黄、甘草加入蒸馏水1 000 mL浸泡0.5 h, 再煎煮1 h; 将杏仁、石膏用纱布包裹与麻黄、炙甘草同煮0.5 h; 过滤,药渣加入蒸馏水1 000 mL继续煎煮0.5 h; 过滤,合并滤液,继续浓缩至4 g·mL-1;5 ℃储存,备用。
2.2 模型构建
大鼠肌内注射卵清蛋白溶液(4%,每只0.5 mL)联合腹腔注射2%氢氧化铝溶液(每只0.2 mL)致敏,每周1次,连续2周[8];雾化吸入辣椒素溶液后,以大鼠咳嗽次数是否显著增加,判断造模是否成功。
2.3 动物分组与处置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联合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取未进行致敏处理的大鼠为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每2 d雾化吸入1%卵清蛋白溶液激发,连续28 d, 其中,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根据文献[9]中关于人与动物等效剂量换算,每次激发前1 h, 分别灌胃给予4、8和16 g·kg-1麻杏石甘汤,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倍、2倍、4倍。联合组每次激发前1 h, 灌胃给予16 g·kg-1麻杏石甘汤和腹腔注射200 mg·kg-1Jagged1[10]。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与腹腔注射等量的0.9%NaCl。
2.4 辣椒素引咳法检测咳嗽次数[8]
将大鼠放于密闭玻璃罩中,以雾化吸入辣椒素溶液(1×104mol·L-1)的方式引咳1 min, 停止雾化,1 min后打开玻璃罩,用专业录音设备记录5 min内大鼠咳嗽次数。
2.5 肺功能仪检测气道高反应[11]
于末次激发后,各组大鼠进行麻醉,切开大鼠气管进行插管,将气管留置导管连接大鼠肺功能仪,以通气平衡后阻力作为基值,按照0、3.125、6.250、12.500、25.000 mg·mL-1依次雾化吸入乙酰胆碱,每次3 min, 间隔2 min, 记录气道阻力值。
2.6 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检测肺泡灌洗液各炎症细胞比例[11]
肺功能检测完成后,处死大鼠,75%乙醇浸泡2 min后,行气管插管,迅速结扎左侧主支气管,经气管导管向右肺灌注0.9%NaCl 10 mL,共灌注3次,收集灌洗液,离心弃上清液;沉淀细胞加入0.9%NaCl 800 μL混匀,制备细胞悬液,进行涂片,用瑞氏-吉姆萨染液染色后,对炎性细胞进行分类并计数。
2.7 HE和PAS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杯状细胞计数[8]
取出右肺上叶组织,在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分别用70%、80%、90%、100%乙醇进行梯度脱水,脱水后浸入二甲苯中透明处理30 min, 经过石蜡包埋、切片、烤片、脱蜡、脱水,制备石蜡切片。取石蜡切片,经过HE和PAS染色分别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组织变化和杯状细胞数目。
2.8 ELISA法检测IL-4、IL-5和TNF-α的水平[8]
取剩余右肺组织,一部分冻存备用,另一部分在冰上研磨,以4 000 r·min-1离心20 min, 取上清液,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检测肺组织中IL-4、IL-5和TNF-α水平。
2.9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Notch1和Jagged1蛋白的表达水平
取“2.8”中冻存肺组织,用蛋白裂解液提取蛋白,用BCA法对蛋白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按文献[8]的方法进行操作,显影曝光处理,以β-actin为内参,用Image J软件分析Notch1和Jagged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
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
表示,方差齐者用F检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者用秩和检验,2组间比较用LSD检验。
二、结果
1 各组大鼠一般行为观察与咳嗽次数的比较
对照组给予等量0.9%NaCl, 模型组给予1%卵清蛋白,低剂量实验组给予4 g·kg-1麻杏石甘汤,中剂量实验组给予8 g·kg-1麻杏石甘汤,高剂量实验组给予16 g·kg-1麻杏石甘汤,联合组给予16 g·kg-1麻杏石甘汤+200 mg·kg-1Jagged1。
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中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和联合组的咳嗽次数分别为(2.04±0.08)、(9.21±0.82)、(7.38±0.60)、(5.44±0.42)、(3.14±0.32)和(7.88±0.65)次。对照组大鼠行为正常,气息平稳,毛发有光泽,无明显咳嗽现象;模型组相比于对照组,大鼠呼吸急促,出现流涕现象,毛发枯槁无光,咳嗽次数明显增多(P<0.05);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呼吸相对平稳,咳嗽次数依次减少(均P<0.05);联合组相比于高剂量实验组,大鼠咳嗽次数明显增多(P<0.05)。
2 各组大鼠气道高反应的比较
如表1所示,各组大鼠的气道阻力基值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入乙酰胆碱后,各组大鼠气道阻力逐渐增加;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吸入乙酰胆碱后,大鼠气道阻力显著升高,乙酰胆碱浓度越高,阻力值越高(均P<0.05);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气道阻力逐渐降低(均P<0.05);联合组与高剂量实验组比较,大鼠气道阻力均显著升高(P<0.05)。
3 各组大鼠组织病理学比较
HE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细胞排列整齐、支气管结构正常,肺泡内无充血、水肿现象,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出现肺泡塌陷、间质变宽,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脱落,管腔黏液增多,出现水肿及纤维化,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大鼠肺泡形态逐渐恢复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脱落、管腔黏液、炎症细胞依次减少,水肿及纤维化减轻;联合组大鼠相对于高剂量实验组肺组织损伤严重。结果见图1。
表1各组大鼠气道阻力的比较
如图2所示,经PAS染色后,大鼠气道黏膜杯状细胞呈现紫红色。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中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和联合组大鼠肺组织的杯状细胞个数分别为(13.65±1.24)、(59.66±5.54)、(47.21±4.12)、(34.58±3.01)、(23.54±2.06)和(39.25±3.68)个。模型组相较于对照组,杯状细胞个数显著增多(P<0.05);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的杯状细胞个数依次减少(均P<0.05);联合组与高剂量实验组相比,杯状细胞个数显著增多(P<0.05)。
4 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比例的比较
如表2所示: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加(均P<0.05);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泡灌洗液炎性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均显著减少(均P<0.05);联合组与高剂量实验组相比,大鼠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均显著升高(均P<0.05)。
5 各组大鼠肺组织中IL-4、IL-5和TNF-α水平的比较
如表3所示,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肺组织中IL-4、IL-5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肺组织中IL-4、IL-5和TNF-α水平均依次降低(均P<0.05);联合组与高剂量实验组相比,大鼠肺组织中IL-4、IL-5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
图1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100)
图2各组大鼠肺组织过碘酸希夫染色(PAS)染色(×200)
6 各组大鼠肺组织中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的比较
如图3所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中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和联合组大鼠肺组织中Notch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2±0.03、1.16±0.09、0.97±0.09、0.76±0.07、0.59±0.05和0.89±0.07,Jagged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6±0.03、1.09±0.04、0.92±0.09、0.70±0.07、0.46±0.04和0.79±0.07。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肺组织中Notch1、Jagged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肺组织中Notch1、Jagged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联合组与高剂量实验组相比,大鼠肺组织中Notch1、Jagged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
表2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各炎性细胞比例的比较
表3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4、IL-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比较
图3各组大鼠肺组织中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的比较
三、讨论
CVA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由于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喘息、胸闷等症状,易被误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进而进一步发展为典型的哮喘。CVA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免疫细胞分化的失衡,表现症状为气道炎症,气道壁结构改变,气道阻力增加,大量促炎因子,如IL-4、IL-5、TNF-α等在气道过表达,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在肺部积累[12],炎症细胞浸润,免疫调节失衡。缓解炎症反应是治疗CVA的主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卵清蛋白致敏建立CVA模型大鼠,结果发现,造模大鼠咳嗽次数增多,气道阻力增高,肺部发生明显病变,炎症细胞数量减少,促炎因子水平下降,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3-14],符合CVA临床特征,提示CVA模型复制成功。麻杏石甘汤以麻黄为主(发汗宣肺),石膏为辅(清泻肺热),杏仁为佐(宣利肺气),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药理成分复杂,主要活性成分为麻黄碱及黄酮类化合物(麻黄)、D-苦杏仁苷(杏仁)、含水硫酸钙(石膏)、甘草酸(炙甘草),具有宣肺平喘、镇咳清痰、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4]。已有研究证明,麻杏石甘汤可以降低哮喘小鼠吸入乙酰胆碱后气道阻力值,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缓解哮喘以及CVA疾病引起的气道炎症[15-18]。本研究结果表明,麻杏石甘汤可以改善大鼠肺部病理损伤减少杯状细胞增生,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肺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吸入乙酰胆碱后,气道阻力下降,提示麻杏石甘汤可以改善CVA导致的肺部损伤。
Notch信号通路是由表面受体(Notch1、Notch2、Notch3、Notch4)、配体(Jagged1、Jagged2、Delta1、Delta3、Delta4)以及DNA结合蛋白构成,参与多种系统相关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凋亡,在肺部组织细胞的发育、损伤及修复过程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19]。CVA引起的气道炎症导致酸性粒细胞在肺部大量募集,有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参与炎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的增殖、分化[20]。HUA等[21]研究表明,大黄素可以通过调节Notch信号通路减轻小鼠CVA的气道炎症。王坤等[22]研究发现,抑制Notch1/Jagged1通路,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进而改善哮喘。本研究结果显示:CVA大鼠肺组织中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上调,表明Notch1/Jagged1通路可能参与介导CVA致肺损伤进展;麻杏石甘汤可以明显降低肺CVA大鼠肺组织中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以及肺泡灌洗液中各种炎性细胞的数量,肺组织中IL-4、IL-5、TNF-α水平随之降低;Notch信号通路激活剂Jagged1可以逆转麻杏石甘汤对大鼠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提示麻杏石甘汤可能通过抑制Notch1/Jagged1通路,减轻CVA大鼠肺组织损伤。
本研究提示,麻杏石甘汤可以缓解CVA大鼠肺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otch1/Jagged1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参考文献:
[1]刘琳砚,闫军,周霞,等.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37(3):238—240,245.
[2]袁阳,袁芳,郑权,等.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机制及中西药疗效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8):135—140.
[3]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22:5,12.
[4]荆瑶瑶,邢龄艺,李想,等.麻杏石甘汤现代研究概述[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2(2):264—272.
[5]文杨,张军,王毅.麻杏石甘汤对重症肺炎大鼠肺组织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J].安徽医药,2020,24(9):1725—1728.
[6]王思源,韩波,南春红,等.麻杏石甘汤对RSV诱导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J].山东医药,2020,60(1):48—51.
[8]孟庆玲,姜京植,李良昌,等.麻黄定喘汤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豚鼠气道炎症[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39(3):566—571.
[9]黄继汉,黄晓晖,陈志扬,等.药理试验中动物间和动物与人体间的等效剂量换算[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1(9):1069—1072.
[10]吴琳琳,梁东阁,何倩倩,等.黄芩苷通过Notch通路纠正细支气管炎模型小鼠Th17/Treg失衡[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21,37(9):1673—1678.
[11]谢军,龙晓茹,车思艺,等.地塞米松促进RSV感染早期Ⅰ型干扰素分泌但不能抑制炎症反应[J].免疫学杂志,2021,37(9):773—777.
[12]孙洮玉,任军华,杨斌.川芎嗪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37(23):3266—3268,3278.
[15] 仇志锴,王春莲,尤士军,等.麻杏石甘汤合过敏煎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症状改善及诱导痰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8):214—219.
[16] 王雪梅,梁志庆,王蓓蓓,等.麻杏止嗽散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模型小鼠IFN-γ、IL-8水平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22,45(6):82—86.
[17] 杨倩,江波,孙勤国,等.麻杏石甘汤对咳嗽变异型哮喘大鼠IL-6/STAT3信号通路及TRPV1感受器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1(3):729—735.
[18] 付智慧,周霖,聂安政.基于TLR4/MyD88/NF-κB与p38 MAPK信号通路研究麻杏石甘汤减轻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24,49(4):1000—1006.
[22]王坤,朱慧志,杨磊,等.抑制Notch1/Jagged1通路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并改善哮喘[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1,41(10):1464—1472.
基金资助:武汉市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WZ22Q11);
文章来源:杨倩,孙勤国,江波,等.麻杏石甘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4,40(21):3130-3135.
分享:
哮喘是以多种细胞反应引发气道慢性炎症为病因所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具发病时患者可见呼吸困难、胸闷、咳嗽、持续性喘息。此病有反复发作特点,因此患病后患者生活质量、工作生活等均将受到干扰,疾病影响、危害明显[1]。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哮喘将累及呼吸系统功能,诱发感染性疾病,严重可导致休克,危及患者生命[2]。
2025-04-07哮喘是常见的儿童慢性肺系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1]。该病归属中医“哮病”范畴,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表现,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剧[2]。治未病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独特贡献。胡晋婷基于治未病理论采用“冬病夏治”联合穴位贴敷控制哮喘发作,取得了很好疗效[3]。
2025-04-02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疾病,通常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导致胸闷气促及咳嗽反复发作。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其中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率或不同程度地出现气喘、胸闷、咳嗽等症状,伴或不伴有肺通气功能下降。
2025-03-31布地奈德为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有效减轻气道炎性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而改善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2]。多索茶碱为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具有松弛气道平滑肌、抗炎和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可增强β2受体激动剂的疗效,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3]。
2025-03-21肺功能检查具有重要的病情和疗效评估作用,由于哮喘患儿年纪较小,认知能力和依从性较差,加之检查过程中可能产生焦虑和不适感,常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甚至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1]。因此,如何在肺功能检查中提升哮喘患儿舒适度,减少其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2]。
2025-03-19在过去的10年中,癌症免疫治疗的蓬勃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为许多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是肿瘤免疫治疗中一类创新性的药物,其能通过阻断抑制免疫反应的关键调节信号,抵消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从而使肿瘤反应性T细胞产生有效的抗癌反应。
2025-02-15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哮喘是以持续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为基本病理改变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时喉间哮鸣、喘促气急、咳嗽胸闷、呼气延长,严重者出现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口唇青紫、烦躁不安等症状[1]。
2025-02-13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婴幼儿是其高发群体。患儿患病后常表现出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需要及时给予对症治疗。雾化吸入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但是在患儿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时,如果护理不到位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
2025-02-08支气管哮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数量较多,而且患病率在不断提升。支气管哮喘根治难度较高且易反复发作,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会导致患者出现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增加疾病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对病情进行分析并对症治疗,以控制疾病的进展。
2025-02-08难治性哮喘患儿占支气管哮喘患儿的5%,但急诊就诊率是支气管哮喘患儿的20倍[2],其病程长、易复发,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且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中断学校生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难治性哮喘患儿的生存率和缓解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儿得以进入长期缓解状态,有机会重返学校[3]。
2025-01-27人气:13037
人气:12922
人气:11088
人气:10975
人气:1071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3352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云南中医学院
出版地方:云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0-2723
国内刊号:53-1048/R
邮发代号:64-43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