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介入治疗作为布加综合征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经查询万方医学数据库,1990年以来我国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文献超过110余篇,总例数超过12 600余例,其中单中心介入治疗超过千例的单位有5家,这表明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已是一项成熟和疗效肯定的技术,得到了广大患者接受和认可。
31
0
在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中,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的使用对治疗病情复杂的患者至关重要。虽然CVC可为患者带来潜在益处,但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LABSI)仍然是中心静脉通路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ICU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30
研究显示,全球80%的住院病人需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静脉炎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典型症状包括静脉条索状改变,周围皮肤红、肿、热、痛,严重情况下可导致皮肤坏死。静脉炎的发生可能由药物或非药物因素引起,而病人的年龄不受限制,该并发症会增加病人的不适感,延长住院时间,并且浪费医疗资源。
26
髋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髋、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数量显著增加。然而,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仍然是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VTE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还显著提高了术后死亡率和致残率。
34
下肢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病,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异常凝结、形成血栓、阻塞静脉管腔,致使静脉回流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易导致肺栓塞,严重者甚至出现咯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另外,肢体肿胀严重时,导致患肢动脉出现痉挛甚至闭塞,引起肢体缺血、坏死,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8
微血管损伤是指直径<1. 5 mm 的动脉或静脉损伤,常见于外伤、烧伤以及肿瘤切除、器官移植等外科手术中,可诱发局部缺血、坏死及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截肢[1⁃2]。 微血管吻合是修复微血管损伤的主要手段,其通过恢复血管的通畅性和血流量,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外周神经修复、断指再植、手指再造、游离组织转移等手术中。
54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s,PICC)是临床静脉治疗的重要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取得较好效果。但随着PICC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并发症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静脉血栓形成是PICC最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显示,约有2%-26%的PICC患者发生静脉血栓。
22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已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静脉营养治疗、化疗、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治疗等。但是由于患者自身疾病状态,如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外伤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所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加上护理不当等多种因素易导致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发生。
20
下肢动脉闭塞(lowerextremityarterialocclusion,LEAO)是一种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下肢血流供应受限甚至完全中断。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溃疡、坏疽等。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甚至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1-2]。
55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行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提高患者医疗质量和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面对疑难情况时,如患者血管条件差、反复穿刺失败等,超声引导技术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引导,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 。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此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外科手术、长时间卧床、缺乏适当运动等,其形成机制主要是因静脉内血液由流动状态转变为凝固状态,进而形成固体血栓,阻塞血液的正常流动。恶性肿瘤患者大多存在血栓并形成并发症,是由多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患者病情发展、肿瘤类型以及相关的治疗手段有密切联系。
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在临床表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是当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并具有严重的并发症、长期发病率和死亡性。一项针对 VTE 的流行病学显示,欧美国家的 VTE 发生率为 0. 1% ~ 0. 2%,而停止继续抗凝治疗后,VTE 的 5 年复发率高达 24. 9%。
61
中国成人大隐静脉曲张的患病率约为10%~40%,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显著增加[2]。高位结扎剥脱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传统方法之一[3-4],尽管该术式在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但其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且伴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和神经损伤等。
受长期高静脉压状态的影响,隐—股静脉瓣膜在发生损伤变性后会出现血流回流障碍,进而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该疾病作为临床常见四肢血管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中占15% ~ 25%。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则是目前医学界用于该类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其具有操作简单可靠、静脉壁损伤少的优势,可将大隐与股静脉交界处的反流彻底消除,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以肾功能严重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综合征等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ESRD 患者肾脏功能严重衰竭,无法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体内毒素大量聚积,会引发恶心、呕吐、乏力、肢体水肿等症状,若未及时干预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尿毒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6
影响因子:0.936
影响因子:0.203
影响因子:1.309
影响因子:0.750
影响因子:1.651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