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下肢动脉闭塞症(LEASO)是动脉闭塞症主要类型,多发于老年人,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溃疡、坏疽。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老年LEASO重要手段,可有效开通狭窄或闭塞动脉,改善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有关本病手术治疗后下肢血管功能评估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39
0
随着人们生活和饮食习惯改变,慢性肾脏疾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关研究显示,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与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压等疾病有着一定的关系。慢性肾脏病进展,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需要采取肾脏替代性治疗。目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手术。
42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多发生于下肢血管的闭塞性炎症性疾病,受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患肢局部血供不足,致使其出现静息痛、皮肤溃疡、间歇性跛行等症状[1]。若下肢TAO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疾病持续进展常易导致局部坏死、坏疽,严重者甚至因此而截肢,导致患者残疾[2]。
33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血液内科化疗患者常用的给药途径,其中贵要静脉是PICC置管首选血管,临床上约90%的PICC放置于此。随着可视化技术的进展,超声平面穿刺技术逐渐应用于PICC置管中,可由超声引导进行血管穿刺,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损伤,有利于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
50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具有长期性、无痛性、安全性的优点,能为需要中、长期静脉治疗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治疗、肿瘤治疗、肠外高营养的病人建立安全、有效的输液通道[3],现在已广泛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闲置静脉导管是指治疗结束临床使用指征消失后仍留在病人体内的静脉导管。
97
下肢动脉栓塞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开放手术取栓、经皮导管接触性溶栓、经皮机械吸栓等,经皮腔内血运重建术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且术后血管通畅率不低于开放手术,逐渐成为下肢动脉栓塞的一线推荐治疗方法[4]。手术取栓主要使用Fogarty球囊进行血栓拖拽,取栓效率较高,但会损伤动脉内膜,导致血栓复发[5]。
138
卒中是一种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疾病,约80%的患者为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其中28%~46%为合并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的AIS(AIS-LVO)。研究表明,约20%的AIS-LVO患者存在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加重的风险。
77
出血性脑卒中(hemorrhagic stroke, HS)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5%,发病30 d的病死率高达35%~52%,是最致命的急性卒中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肢体瘫痪、长期卧床、凝血功能异常、抗凝禁忌,加之脱水、止血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的使用,高达18%~50%的患者容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27
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下肢深静脉为主,其发生率在不使用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高达40%~60%。间歇性充气加压(IPC)是骨科术后预防DVT常用的物理预防措施之一。热疗能够增加局部血流量和扩张血管,从而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而预防DVT的发生。
47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1]。血栓脱落引起致命性肺动脉栓塞(PE)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据相关报道3个月内PE的死亡率为8.7%~17.4%[2-3]。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VCF)植入是预防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发生致命性肺栓塞的有效措施之一。
63
40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在发达国家,产科VTE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至2019年间,我国由于VTE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占比逐年升高,产科VTE的评估及预防越来越受到重视。
99
角膜新生血管(CNV)是指在某些不良因素刺激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度表达或血管生成调控机制紊乱,导致角膜缘的血管侵入角膜的一种眼表病理现象。目前,针对CNV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抗炎药物、抗VEGF药物和手术等。但这些治疗策略存在局限性,譬如药物治疗常受限于非特异性及显著的副反应,单独使用时难以充分抑制血管生长;
8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下肢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管腔逐渐狭窄甚至闭塞引发下肢慢性缺血的疾病,该病初期症状轻微,但无法及时有效控制病情者会因下肢供血不足而影响肢体功能,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受不良饮食生活习惯、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断升高,患者一般预后较差,已经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重视。
51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股骨颈骨折已位居导致老年人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十大原因之首。研究表明,围术期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很高。预计至2050年,我国老年股骨颈骨折人群将达到450万人,该类骨折多为低能量损伤类型,且与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因素有关,其治疗给临床医生带来了很大挑战。
35
影响因子:1.099
影响因子:0.830
影响因子:0.982
影响因子:0.325
影响因子:1.270
影响因子:0.601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