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吸附侵染人类下呼吸道,从而引起的肺炎。遗体解剖病理研究发现2019新冠病毒损害了肺、免疫系统以及其他器官;切片结果显示,新冠患者肺泡功能可能受到损伤,气道被黏液堵住,而出现临床上缺氧低氧状态;黏液未被化解,单纯给气给氧,有时候达不到目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这次传染病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西医没有能杀死病毒的特效药。而在此次疫情防治中中医发挥了主力作用。然当前中医治疗瘟疫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中医在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时,着眼于提升人体免疫系统,把“寒湿”病毒排出体外,从而恢复人体正气,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除了中药方剂之外,中医还有砭、针、灸、按跷、导引等治疗方法。其中,中医砭法刮痧在历史上也是治疗瘟疫的重要方法。故本文从文献角度梳理了历代刮痧治疫专著,从历史角度证明刮痧是中医临床治疗瘟疫的重要方法之一。结合现代研究成果,从刮痧如何有效驱除邪毒、刮拭胸腺以恢复正气等角度阐明中医刮痧治疫的原理,充分发挥中医“杂合以治”的思想,不拘一格,以期增加战胜疫情新手段。希望居家隔离群众或一线抗疫的医务工作者能够应用刮痧等方法,提高自身免疫能力,阻击疫情蔓延。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暴发,适逢春节,人口流动骤增,导致疫情呈快速蔓延之势。中医在此疫情抗击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彰显中医的临床效果和价值。从目前中医临床治疗方法来看,仍以中药治疗为主。但历史上中医治疫多是杂合以治,将中医治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本文梳理了涉及刮痧治疗瘟疫的著作,结合现代研究成果,阐明中医刮痧治疫的独特作用,期增加战胜疫情新手段。
1、刮痧源流简述
刮痧疗法属于中医的外治疗法。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就记载了砭法。据《内经·异法方宜论》中载:“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1]。此文明确记载中医砭法、毒药、灸焫、九针、按蹻五种治疗大法,并提出“杂合以治”的临床治疗思想,可惜没有刮痧技法记载。
西汉名医太仓公传授的医学还包括砭石疗法。东汉后,砭法逐步失去正统地位而流落民间。至唐颜师古曾云:“古者攻病则有砭,今其术绝矣”。直到清代名医郭志邃基于治疗瘟疫实践,总结民间刮痧经验,著成《痧胀玉衡》,成为我国第一部刮痧专著。此后砭法才为医家所重视。
2、历代刮痧治疫专著
2.1 《痧胀玉衡》
《痧胀玉衡》载:“时逢痧胀流行猖獗,……顷之,症变而为嗽,嗽甚轻,不半日遂毙”[2]。名医郭志邃动员百姓“利用钱物蘸油而刮,及此多用挑”,竟平息了一场瘟疫。郭氏认为“痧者天地间之厉气也。入于气分,则毒中于气而作肿作胀。入于血分,则毒中于血而为蓄,为淤。”肌肤痧“用油盐刮之,则痧毒不内攻”,而血肉之痧则“看青紫筋刺之,则痧毒有所泄”,成为后世刮痧之宗。
2.2 《松峰说疫》
清代刘奎医家撰写《松峰说疫》。此书不仅论瘟疫,且论杂疫与寒疫,将解毒、针刮、涌吐、髦熨、助汗、除秽、宜忌、符咒等融为一体。刘氏[3]用针刮治法治疗多种杂疫,其方法来源于《痧胀玉衡》。
2.3 《鼠疫抉微》
清代余伯陶[4]著《鼠疫抉微》探讨了鼠疫起源、传染、避疫及治疗方法等内容。在治疗方法上,除药物治疗外,亦论及刮法与刺法治疗鼠疫。
2.4 《随息居霍乱论》
清代王世雄[5]著《随息居霍乱论》是论治霍乱的专著。在治法上,王氏提出多种治法同用的思路。如取嚏用皂角末或通关散吹鼻、刮法、刺法放毒血等多种疗法。
2.5 《羊毛瘟论》
清代隋万宁[6]的著《羊毛瘟论》探讨了“羊毛瘟”疫病,创制了“挑治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指出以“针刺皮肤,绝无点血,剔出羊毛……或发痧块而愈”。
综上所述,历史证明刮痧是中医临床治疗瘟疫的重要方法。所治之疾鼠疫、疟疾、霍乱等也是西医感染病的名称。
3、刮痧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7]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从中医角度,恩师顾植山教授认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的发生,燥、湿、火、寒、风都有,六淫杂陈,错综复杂。……“伏燥”和“木疬”之气是贯穿始终的病机之本,随时变化的火、湿、寒等是病机之标。……尤其新冠肺炎的重症,都是内燥较甚者。……因此,把新冠病毒感染一概称为“肺炎”值得商榷。
在治疗上,除了中药之法外,中医六术之首的刮痧,具疏通经络,驱邪外出之功,还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效。且刮痧方便易学,取材亦相当容易,易于推广。
3.1 疏通经络,驱邪外出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波讲,新冠病毒引发炎症风暴,继而损伤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严重时大量血管液体进入到肺泡,在影像中表现为白肺。遗体解剖病理研究发现,2019新冠病毒不仅损害了肺,还包括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切片结果显示,新冠患者肺泡功能可能受到损伤,气道被黏液堵住,而出现临床上缺氧低氧状态;年液未被化解,单纯给气给氧,有时候达不到目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在中医理论这是典型的痰瘀之邪,而“刮痧”可将存在于组织之间、皮肤之下的带有体内毒素的离经之血透到皮下形成“痧”。使秽浊之毒排出体外,从而实现疏通气血,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的功能。据王莹莹[8]实验发现,刮痧局部皮肤组中MC颗粒及GCS、SOD等多种化学物质表达可能形成效应联系。李文[9]研究认为,刮痧通过调节神经、调整激素水平、提高机体免疫、改善血管及血流量来改善睡眠障碍。因此刮痧可以使病变脏腑器官细胞得到营养和氧气的补充,提高机体细胞排毒和抗毒的能力。
李旭芳[10]认为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危重型患者为症状符合以下情况之一:(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2)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说明新冠危重症患者病位涉及肺、脾、肝、肾等多个脏腑,影响多个系统,符合中医“凡五脏不通者,多属疑、难、重、危之症”之说。清·鲍相傲在《验方新编》中云:“今有于项背刮痧者,亦能治病。然五脏之系,咸附于背,向下刮之,邪气随降,故毒深病重,非刮骨不可也,此为痧症起死回生之良方,最实最稳也。”郭志邃云:“用铜钱沾香油刮之,……红者为热,紫者为热盛,使痧症热毒随淤而解。
恩师李道政先生潜心研究砭法四十余年,创立“八大核心理论”,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李氏砭法”,提出“以通为补、以通为泻、以通为治、以通为健”的治疗原则,通过虎符铜砭刮痧工具进行“四井”排毒,可迅速排除毒素,期待能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作用。
3.2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内经·刺法论》载:“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梁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据《柳叶刀》在线发表研究论文[11]统计了截至2020年1月2日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41例患者的信息。……患者平均年龄49岁。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曹彬教授分析认为,72%的感染者是超过40岁的人群,男性感染者占64%,40%的感染者本身还有其他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故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可感染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其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因此,提高群众与患者的正气是防治病毒感染的根本。
据陈锋[12]临床发现,儿童患者免疫功能检测显示入院第1天CD3+T细胞明显降低,说明表明尽管患儿体内T细胞活化功能受到抑制……患儿外周血IgM水平虽在正常范围,但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提示急性感染期患儿体液免疫可能被激活,产生抗体中和病毒。……该患儿补体C3、C4水平在疾病急性期明显降低,提示C3、C4可能通过补体激活途径参与免疫调节、介导免疫病理的损伤反应而被大量消耗。由此可发现,增强人体T细胞免疫能力可有效防护新冠病毒的对人体的侵害。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李氏虎符铜砭刮痧发现,刮拭胸腺可有效激活机体T淋巴细胞输出量增加,提升自愈力、免疫力。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费景兰在临床通过刮拭胸腺对T细胞亚群影响进行初步研究,在刮痧前、刮痧后30min、24h、72h分别留取血标本检查T淋巴细胞,结果显示:刮痧前CD4/CD8、T细胞CD3(+)降低,示机体免疫力低下;刮痧后30minCD4/CD8、T细胞CD3(+)升至正常;刮痧后24h、72hCD4/CD8、T细胞CD3(+)均处于正常范围,提示机体免疫力恢复正常。因此,刮痧可调动人体气血运动,达到强肺补气之功,在治未病及既病防变方面优势突出,可有效阻挡或减轻新型冠状病毒对人体的伤害。
4、小结
综上所述,从历史文献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刮痧在古代各类疫情的防治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现代科学研究显示,刮痧可有效调节胃肠、改善人体营养吸收以及排毒解毒功能,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使人体的吸收和排泄达到平衡;刮痧可以有效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祛除体内毒素,增加人体免疫能力,实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标。
在当前决战疫情的关键时期,砭、针、灸、药、按跷、导引中医六法适时运用,充分发挥中医“杂合以治”的思想,不拘一格,发动居家隔离群众采取刮痧等方法,提高自身免疫能力,阻击疫情蔓延。
参考文献:
[1]王冰.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583.
[2]郭右陶.痧胀玉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
[3]刘奎.松峰说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1.
[4]余伯陶.鼠疫抉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72.
[5]王士雄.随息居霍乱论[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43.
[6]隋万宁.羊毛瘟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57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EB/OL].(2020-02-04)[2020-02-08].
[8]王莹莹.刮痧对皮肤组织形态和GCS、SP、SOD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07:3204-3208.
[9]李文.刮痧疗法改善睡眠障碍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8,11(6),979-982.
[10]李旭芳.广东省儿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专家共识[J].广东医学,2020-02-1015:07:52.
[11]陈锋.中国首例儿童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J].中华儿科杂志,2020,58(00):E005-E005.
王雷,费景兰,温媛媛,李道政.中医刮痧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J/OL].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4[2020-03-25].
分享:
近年来,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呈高发、突发态势,一再以其高传染性、高死亡率和不可预测性引起世界关注。现有的单一靶向病毒的化学药物及滞后于病毒快速突变的疫苗研发,均不足以应对此类传染病给人类公共健康安全带来的巨大威胁。中医与传染病作斗争已有数千年,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2024-10-112023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因现阶段全球流行优势株奥密克戎变异株肺部致病力明显减弱,临床表现已由肺炎为主衍变为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急性期(1~2周)过后数月,许多患者仍会出现多种与病毒感染有明确相关性的不适症状,称为“新冠后遗症”。
2024-09-26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是全世界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人类身心健康[1]。新冠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随着时间推移,滴度逐渐下降,对人体保护作用减弱,再次接触病毒机体存在再感染的风险,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监测信息表明,既往感染者会发生再次感染[2-6]。
2024-09-262022年12月以来,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流行,12月上旬患者早期症状以发热为主,12月中下旬患者早期症状以咳嗽为主,且病毒性肺炎患者逐渐增加,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呼吸科门诊日均接诊100人次。
2024-08-28近几年来,全球都在遭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 V-2)的猛烈袭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导致全世界遭受前所未有的持续性传染。尽管专家们研究出多种疫苗,但由于多种新型变异毒株的出现,病毒仍然对人们产生巨大的威胁。
2024-08-12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属于β属冠状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达到78%,与MERS病毒的同源性约50%,于2019年12月首次被报告后,引起全球大流行。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人体呼吸道、黏膜、结膜上皮组织等入侵人体,可对人体多个器官造成感染。
2024-08-022020年1月20日—2023年1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第1号、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44号)[1-2]。此期间采取的各项措施(划定风险区、强化学校/大型企业等重点机构防控、强化个人防护等)在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同时,也对其他传染病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3-5]。
2024-07-31多模态心脏磁共振技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是发现心肌损伤最为敏感的无创影像检测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便利性、安全性、可测量性及精确度[7-8]。目前关于多模态CMR功能、组织、灌注等量化影像学评价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
2024-07-2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因其高传染性、特效药缺乏,对人类生命和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2]。奥密克戎毒株BA.7、BA.5.2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毒株[3]。年龄>65岁、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是罹患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4]。
2024-07-12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出现,随后引起COVID-19的新型冠状病毒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全球大流行被称为COVID-19。COVID-19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然而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出现了大量COVID-19相关神经系统损伤患者。
2024-07-03人气:10935
人气:8935
人气:7518
人气:7224
人气:720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病毒病杂志
期刊人气:1158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0136
国内刊号:11-5969/R
邮发代号:82-310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