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COVID-19)的诊断是通过RT-PCR进行的,但RT-PCR目前存在三个问题:(1)RT-PCR试剂包的供应跟不上需求;(2)城市以外的社区医院缺乏RT-PCR基础设施以适应高样本通量;(3)RT-PCR依赖于收集的样本中是否存在可检测到的SARS-CoV-2。
43
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病毒识别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ACE2表达在心脏、肾脏、脑、胃肠等器官组织[1],因此COVID-19侵犯呼吸系统外,还影响循环、神经、消化系统等各脏器。针灸是传统中医重要的特色技术,多版诊疗方案都有针灸干预指导意见。
67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大多药物的不良反应之一,是临床医师需要处理的最具挑战性的肝脏疾病之一,同时也是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上市后导致其从市场撤出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0,11]。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和/或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导致DILI发生[10],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病。
5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是近年影响最大的一次传染病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将引起此次疫情的病毒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各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诊疗指南,均将病原学检测作为COVID-19的确诊指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作为检测人员日常工作中最广泛使用的检测方法。
68
2019年12月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席卷全球,其传染性极强,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政府实施各项防控措施,包括病例、接触者的隔离、控制人群聚集、交通管控、疫苗接种、佩戴口罩等政策。根据往年流感监测数据显示,流感流行一年有两个高峰,分别为冬春、秋冬季节交替时;
5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炎症在COVID-19患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合并其他感染、诱发基础病变发作等原因,病因诊断需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支持
44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武汉被发现,传播迅速,至今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先后受侵,且多次变异。目前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毒株传播力强于德尔塔(Delta)株,已取代Delta株成为主要流行毒株。此次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以无症状、轻症及普通型为主。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主要为“疫戾之气”携“四时不正之气”感染人体所致[1]。
9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一种主要侵犯呼吸道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尿毒症行居家腹膜透析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群体,部分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症状严重甚至危及生命,需要住院治疗。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是我国目前常用的一种腹膜透析方式,但其具有需要手工更换透析液的缺点。
65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 V-2,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是有薄膜的β属单正链RNA病毒,其包膜外有3个结构蛋白,分别为刺突蛋白即S蛋白、包膜蛋白和膜蛋白。SARS-Co V-2能通过S蛋白识别靶细胞上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I进入细胞,遗传物质RNA利用宿主细胞的翻译系统完成蛋白质复制,并转录获得子代RNA。
117
咳嗽是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上呼吸道症状表现突出,部分患者可发展为亚急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甚至是慢性咳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西医通常采用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为主,对部分患者有效,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
76
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在全球范围传播,导致全球大流行并造成数百万人死亡[1]。有研究表明[2,3],COVID-19康复者中87.4%的患者报告至少有1种症状持续存在,特别是疲劳和呼吸困难。目前,人们对COVID-19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其长期症状的认识并不清楚。
3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自发现以来,截至2023年9月21日,全球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7.7亿例,死亡人数超过695万[1]。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变异频繁,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病毒的传染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定义了“关切变异株”(variantsof concern,VOC)[2]。
122
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在全球范围传播,导致全球大流行并造成数百万人死亡。有研究表明,COVID-19康复者中87.4%的患者报告至少有1种症状持续存在,特别是疲劳和呼吸困难。目前,人们对COVID-19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其长期症状的认识并不清楚。
12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SARS-Co 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MiddleEastrespiratory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 V)是两种高致病性和高传染性的人畜共患冠状病毒,分别于2002年和2012年在人类中暴发,是致命的呼吸道传染病。冠状病毒感染已经成为了21世纪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10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是一种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表面有4种结构蛋白,分别是小包膜(envelope,E)蛋白、表面刺突(spike,S)蛋白、核(nucleocapsid,N)蛋白和囊膜(membrance,M)蛋白。病毒通过S蛋白上的受体结合结构域与宿主细胞上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结合介导病毒进入并感染细胞。
47
影响因子:1.498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0.276
影响因子:1.173
影响因子:1.820
影响因子:2.60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