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新媒体时代下艺术学学科研究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2021-08-19    12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新媒体时代具有社交虚拟化、信息碎片化、文化多元化等特点,艺术学理论研究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审美能力重要性,提高审美感受力、增强审美鉴赏力、培养审美创造力。新媒体时代的社交虚拟化主要体现在虚拟世界的构建。通过新媒体技术营造出的虚拟世界,是一个匿名化的社交乌托邦,随着虚拟世界的逐渐完善,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日常交流和思想表达的重要场所。

  • 关键词:
  • 审美能力
  • 新媒体时代
  • 艺术学理论
  • 加入收藏

一、面对社交虚拟化,呼唤审美感受力


新媒体时代的社交虚拟化主要体现在虚拟世界的构建。通过新媒体技术营造出的虚拟世界,是一个匿名化的社交乌托邦,随着虚拟世界的逐渐完善,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日常交流和思想表达的重要场所。它涵盖了交友、娱乐、购物、教育等大部分现实世界的社交功能,逐渐取代了现实世界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人们长期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缺乏人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造成了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的分裂。人们在对虚拟世界的众多娱乐事物推崇备至的时候,却开始对绚丽多彩的鱼虫鸟兽、花石草木、溪流飞瀑等现实事物变得无动于衷。由于虚拟世界多以娱乐为目的,人们更愿意以轻松的心态对待其中生活,习惯了其中自由平等的氛围、足不出户的便捷、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却也缺失了对虚拟存在进行审美发现的敏锐感受力。

社交虚拟化的不断侵蚀,呼唤审美感受力的提高。审美感受力是一种充满感性色彩的特殊直觉能力,是进行审美活动的重要基础。现实生活中一旦缺乏了审美感受力,就会表现出对周围事物的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虽然,可能不妨碍看似正常地进行工作和学习,但实实在在的缺失了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生应充分平衡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之间的关系,走出虚拟,回归现实,从天地万物之间感受美、发现美。虚拟世界中的社交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包含了社会文化发展的新内容,反映了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必然蕴含着新的艺术现象的生成、发展,要求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生具有善于发现、感知美的能力。面对不可避免的虚拟世界生活,在保持对美的敏锐直觉基础上,超脱娱乐的视角和心态,发挥审美能力作用,从其中的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事物中感受线条的优美、色彩的绚丽、音符的律动、形体的灵动等,发现其中蕴含的永恒的艺术美,能够为新媒体时代的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提供现实基础。


二、应对信息碎片化,需要审美鉴赏力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碎片化主要源于新兴媒体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诞生了大批的新兴媒体,如,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在这些新兴媒体上的信息可以不受印刷、运输、销售等现实条件制约,通过即时上传、人人分享等方式,信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大量生成并迅速传播。新媒体时代,一个热点从诞生到高潮再到无声消弭可能只有短短几天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大量的信息从四面八方包围人们的生活,人们可能根本来不及咀嚼上一个热点内涵就已经被下一个热点所形成的浪潮所淹没,这种追逐所形成的喧闹本身就是一地鸡毛。由于新兴媒体对于热度、流量、点击量的普遍热衷和强烈追逐,往往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原本进行二次编辑,多采用断章取义、夸大事实等方式去吸引眼球、制造热度,导致各类信息表面看上去丰富多彩,但实际其中鱼龙混杂,不仅好坏优劣难以判断,其真实性更难保证。目前看来,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生需要面对信息碎片化所形成的两个问题:一是容易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被碎片化的阅读体验所吸引,陷入到因频繁接触信息而获取新知识的虚假感受中,难以静下心来去欣赏其中深藏的美的内涵。二是碎片化的信息中往往只包含了整体信息的其中一部分,缺乏概念的完整形象。

面对信息碎片化所形成的数据洪流,需要审美鉴赏力的增强。审美鉴赏力作为审美接受过程中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评判能力,是审美感受力的递进环节,也是审美再创造的前置阶段,具有对海量信息进行审美选择和深入鉴赏的重要作用。首先应肯定,新兴媒体所形成的海量信息中必然包含了具有时代背景的艺术元素,因此面对信息碎片化,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生必须充分发挥审美鉴赏力,以自身的审美经验、艺术知识为基础,进行审美活动。在利用新兴媒体的便利条件,开阔视野、启发思想、增长见识的同时,对艺术的审美对象进行深入鉴赏,对审美对象的内容、性质和特征等作深层理性的揭示,应有表象、想想、情感、共鸣等因素的参与。2从审美对象所展示出的部分出发,由表及里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建构,从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视角出发,有的放矢等进行审美鉴赏,从时代语境的喧嚣中更进一步的感受多样的美。


三、迎接文化多元化,追求审美创造力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多元化,表现在古今中外各类文化传统、思想、现象的碰撞。由于新媒体话语权的阅众分享,传播不再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线性传播,而是多中心、非线性的传播。3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新媒体显示出充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所有人都能够自由发声,主动地开展双向或者多向的互动,进行思想阐述和文化交流。新媒体打破了艺术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界限,源于“去中心化”的全球共享环境下已经逐渐形成了多元文化复杂共生的特殊生态,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在不断发生碰撞,人们能够接触到全世界的不同思想、了解到不同文化、见识到不同风景。文化多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化的碰撞交融促生了主体意识的自由成长,也逐渐弱化了个人的民族意识,模糊了个人对民族身份的认同,当一个人失去自身民族文化的烙印,就容易引起价值追求的迷惑和混乱,陷入盲目。面对文化多元化对个人思想根源的冲击,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生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传统文化为根基,吸收借鉴不同文化的有益成果,在提高审美感受力和增强审美鉴赏力的基础上追求对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审美创造力作为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建立在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的基础上的综合能力,离不开广博的艺术知识、丰富的审美想象、专业的技能技巧的培养。首先,新媒体时代的多元文化空间包含了从古老的史前壁画到当下流行音乐、从主流文化到小众圈子等形形色色的艺术信息,人们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更全面的艺术知识和更新颖的艺术思想。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生理应认识到对多样信息的认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艺术素养的提高而服务,充分认清和把握个人审美意识在个人审美选择和审美追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真善美,分清假恶丑,吸收和借鉴其中的优秀艺术成果、有益艺术思想文化。其次,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每时每刻新媒体时代都在诞生着新事物,但这其中充斥着拼接、复制、粘贴,拙劣的模仿行为严重影响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审美想象作为事物形象在脑海中进行艺术加工创造的过程,提高审美想象的关键在于对创造性思维,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生需要对多元文化不断碰撞产生的文化现象充分发挥联想、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后,全世界各时期、各地区、各民族的艺术表达方式在新媒体的多元文化交流中被得以发现和认知,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从器材到手法有着不同的艺术特点,能够带来不同的艺术体验,虽然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生也必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艺术表达形式,但是也应意识到对艺术表达形式的更多了解和掌握能够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媒体时代,正逐渐成为艺术发展的重要节点。作为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生必须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发挥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审美感受力化解社交虚拟化、增强审美鉴赏力应对信息碎片化、培养审美创造力面对文化多元化,在科技革新的时代发展中不断吸收有益成果,提高自身艺术素养、表现个人艺术追求,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最终塑造完美人格。


参考文献:

[1]李心峰.未来会如何?--艺术学理论学科展望[J].艺术学研究,2020(05):12-16.

[2]丁予茜.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加强高校美育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8(24):40-41.

[3]陈池瑜.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定位与问题[J].艺术教育,2020(08):16-21.

[4]牛娜娜.当下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主体作用探析[J].四川戏剧.2020(04):174-176.

[5]杨桂琴.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浅谈[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11):47-49.

[6]杜卫.论审美素养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2014(11):24-31.

[7汪颉.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0(01):71-74.

[8]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文章来源:张叶可.新媒体时代下艺术学学科研究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J].艺术品鉴,2021(23):44-4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研究生

期刊名称:中国研究生

期刊人气:150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1-9042

国内刊号:11-4871/C

邮发代号:82-489

创刊时间:200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