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双一流”高校建设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该文针对生物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体系进行全过程分析,介绍全过程管理各要素的具体内容以及一些创新做法,以期为“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在“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步入了更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时期。随着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数与招生数量的逐年上升,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及创新能力就成为了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点,从严落实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相关文件具体要求,积极进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从研究生招生考试到毕业就业全过程进行深入指导与严格监督,在培养方案修订、入学考试、培养计划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开题报告审核、中期筛选与考核、学位论文答辩、毕业与就业指导等各环节严格把控研究生培养质量,从严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求,切实保证学位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点在于全过程管理
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管理要从学生的入学考试、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质量监督、学术培养的阶段性考核、毕业考核与就业指导等各环节入手,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
(一)严格把控入学考试环节,在源头上控制学生的质量
在研究生院的统一领导下,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有明确的初试工作组与复试工作组,包括严格的考试大纲,以及设立初试命题组、初试阅卷组、复试命题组、复试阅卷组、面试工作组,确保研究生录取工作的严肃性与公正性。
(二)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在方案保障方面加强规范性建设
学位点的研究生培养方案需要每年进行一次修订,根据学位点的统一要求以及所在科研团队的研究背景,要求导师“一对一”为自己的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确保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积极开展教学质量监督,在学习方面加强要求
学位点要设置研究生教学督导机构,针对研究生课程开展随机听课、定期汇总、单独反馈和集体研讨等一系列督导工作,确保教学质量及水平。
(四)加强学术培养的阶段性考核,在过程上加强管理
第一阶段,学位点以科研团队的形式,要求每一位研究生在自己所属科研团队内部集中开展课题的开题报告,报告质量由团队负责人严格把控。第二阶段,以学院整体的形式,由学科办负责开展研究生课题的中期报告与筛选考核工作。第三阶段,以学院整体的形式,开展学位论文校外盲审制度,在学术性方面严格把控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同时落实学位论文校内导师互审制度,让熟悉研究生课题的一些校内硕士研究生导师参与论文质量审核工作。第四阶段,以学院整体的形式,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答辩环节严格把关,对于不能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由其导师负责开展限期整改工作,至少推迟半年毕业。
(五)强化毕业考核与就业指导工作,在流程上做到有始有终
学位点按照培养方案针对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具体内容,考核每一位研究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同时,安排研究生辅导员与班主任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积极推进研究生按时、全部就业(包括考取博士)。
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经过多年探索与研究,我们认为生物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思路(图1)是:从生物类研究生的招生与复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创新能力培养、毕业与就业指导以及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等环节入手,创新培养模式的各个方面,兼顾各个环节的细节因素,重点开展制度性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制度与各项规范,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制度的完整性与科学性。那么,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就在于这个质量保证体系的不断完善,具体做法如下。
图1 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路与要素
(一)设置机构,完善制度
学位点要在学校学术委员会的领导下,设置学院学术委员会、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从“招生考试”到“毕业就业”全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从入学考试、培养方案修订、培养计划制定、教学质量监督、开题报告审核、中期筛选与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等环节严格把控研究生培养质量,确保学位授予的严肃性与正确性。
(二)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的制度化管理
1学位论文管理方面
一是加强制度化建设。严格依据学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盲审的规定》《关于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环节管理的规定》等文件要求,对每年的硕士毕业论文加强管理。二是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与监督作用。在研究生培养期间,要求导师在学位论文的写作格式方面认真要求学生规范写作,在学术道德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坚决抵制论文剽窃、内容抄袭、数据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写作环节的管理。三是在研究生理论课程教育过程中,从课程的教学大纲入手,要求各位任课的研究生导师要加强平时的学术训练与论文写作规范化的教育,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培养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位论文写作观念。四是加强学位论文的审查力度。学位论文写作完成之后,质量审查的程序是“研究生自查—导师审查—学科办初审—校内盲审—校外盲审—学科办汇总意见并下发整改通知—研究生修改—导师确认—学科办审核”,经过严格审查,确定论文符合文件规定之后,才可以进入论文答辩阶段。五是加强责任认定制度的建设。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直接负责人是研究生本人,同时,研究生导师也是直接负责人,一旦学位论文出现学术与非学术的问题,二者都是责任主体。
2学位授予管理方面
一是严格落实管理规定。学位点授予学位严格按照《硕士学位管理规定》落实具体工作。二是严格按照流程办事。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之后,硕士学位授予之前,生物学科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要开会进行每一位毕业研究生的审核,严格按照“学位授予标准”进行考核,从培养计划入手考查每一位研究生的理论课时是否达到学位授予要求,从论文发表的等次考查每一位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是否达到学位授予要求。三是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要综合考查并决定学位授予情况。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要汇总每一位毕业生的培养计划完成情况、科技论文发表情况、毕业论文盲审结果、学位论文自查结果、学位论文学科办审查结果、毕业论文答辩结果等方面的内容,按照生物学科“学位授予标准”的具体要求开展工作,确定每一位研究生的硕士学位授予结果,对于完全符合规定的毕业生授予硕士学位,对不能完全符合规定的毕业生暂缓学位授予并限期整改,至少推迟半年毕业。
(三)强化导师的质量管控责任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位点要从师德师风、导师职责、导师任务和制度规定等方面入手,依据《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职责与考核》《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规定与要求开展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与优良的道德情操,必须严格符合《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的要求开展研究生指导工作。(2)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必须按照《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职责与考核》的要求规范进行指导工作,不能安排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3)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要对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进行合理制定,要对研究生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过程给与足够的重视与指导,要对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等关键节点给与充足的指导,确保学生顺利毕业。(4)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所有指导行为必须符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实施细则》,对于行为失范的导师,要根据文件规定给与相应处理,直到取消指导资格。(5)从学科层面出发,委托学院党委建立学术处理反馈机制与渠道。针对违反学术或者非学术规定、受到处理的导师与研究生,建立申辩申诉机制与渠道,确保正当权益受到保护。
(四)建立分流淘汰机制
依据研究生院制定的《关于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环节管理的规定》,学位点严格把控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对于不能按期进入下一培养环节的研究生,推迟到下一年度考核,延期毕业;如果延期后仍不能达到毕业要求,上报学校同时建议按照肄业处理,具体做法如下。
(1)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与规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从思想品德、政治觉悟、道德修养、科研能力等方面开展针对研究生的综合考查。对于以上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加大关怀力度与培养耐心,给予足够的关心与指导,让其走上成才之路。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研究生,依据程度做出休学或者退学的处理建议并上报学校。(2)学位点针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等关键节点进行严格把控,对于不能正常开题、不能通过中期考核、毕业论文达不到要求的研究生,做出限期整改的处理决定,推迟半年或者一年进行再次考核。(3)加强毕业论文的盲审环节管理,让学生以及指导教师充分认识到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性。对于论文盲审不合格的研究生,做出限期整改的处理决定,推迟半年或者一年进行再次考核。(4)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通过答辩之后,也需要经过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全面审查,综合考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与行为表现,对是否授予硕士学位做出决定。对于存在问题的研究生,依据严重程度做出限期整改的处理决定或者建议学校按照肄业处理。
三、学位点服务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与人员保障尤为重要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生物学学位点的创新服务工作要从整体水平研究分析生物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建设内容要充分体现并且落实OBE教学理念;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全面、全环节开展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项工作;要立足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提升,实现这些工作目标的做法如下。
(一)配备研究生教育专职管理人员
(1)配备研究生辅导员。利用学校选派新入职教师充当辅导员队伍的政策,学位点每年要将分配获得的1名新入职教师,安排为研究生辅导员并且开展具体工作。(2)配备研究生班主任。学位点安排学科办公室的一位老师兼职作为研究生班主任,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开展教育与服务。(3)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与管理。选派1名教师党员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帮助与指导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引导研究生同学树立正确的科研实践与使命担当高度一致的观念与使命。
(二)建立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
(1)加强制度化建设的意识教育。在学科办、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班主任、研究生党支部和研究生班委会等方面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对所有研究生同学进行研究生权益保障意识的教育,引导同学们形成正确的权益保障认识,加强制度化教育。(2)建章立制,规范权益保障制度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一是研究生的权益保障制度要充分保证研究生的正常科研与学习活动,为研究生同学正常行使自己的权利保驾护航。二是研究生的权益保障制度要落实在与研究生相关的各项具体的工作当中,凡是涉及到研究生同学权利的事情,就要充分考虑权益保障的措施。三是从研究生的招生入学、培养计划制定、课堂教学质量反馈、开题报告考查、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等环节入手,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充分保证研究生同学可以正常反馈自己的意见,学科办以及学院招生考试工作委员会、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等机构要充分考虑学生诉求,认真处理直到学生满意为止。四是研究生同学攻读学位期间,涉及的各类奖学金评定、荣誉称号评定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等过程,需要设置专门委员会开展具体工作的同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3)严格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制度要求。学院学科办在开展硕导资格评定、硕导管理方法、硕导责任与工作方法和硕导考核等相关教育与评定的过程中,要经常提醒与督促硕导严格执行制度要求、落实文件规范的同时,要积极保证研究生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失,一旦出现受损的情况,要及时出面给予关心与关注,并且尽到自己的培养责任,积极帮助研究生同学解决问题。(4)依托学院党委,建立研究生权益保障的逐级管理与反馈机制。学科办、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班主任、研究生党支部和研究生班委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研究生权益受损的情况,要指导相关研究生按照合理反馈、及时反馈、如实反馈的原则,把同学们的权益受损情况以及诉求与意见,反馈给学院成立的相关评定或者考核委员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化解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学院党委建立研究生权益保障的反馈渠道,让研究生同学将自己的诉求与意见充分反馈给学院党委,由学院党委组织开会,共同处理并且对全过程进行监督。(5)依托学院党委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建立监督与问责机制。对于学院成立的相关评定或者考核委员会、学科办、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班主任、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班委会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以及研究生权益受损的情况或者线索,学院党委通过召开党委会(以及党委扩大会议)的形式,核实线索、解决问题、处理争议,以及对相关管理行为失范的教师进行问责。
四、促进学位点建设质量提升的各项主要工作内容
(1)加强制度化建设。针对学位点制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导师制定的研究生培养计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工作,坚决从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入手,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2)“宽口径、厚基础、严出口”,严把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关。着力从招生与就业两个环节下功夫,不断提高生源质量的同时,确保就业情况不断提高水平。(3)强化思想引领,不断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狠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思政工作,不断促进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提升。(4)打造精品研究生课程,严把研究生教学质量关。着力提高研究生课程的授课质量,建立严格的研究生教学制度与规范。(5)开展卓越导师培养计划,“强基础、提能力、上水平”,强化导师的学术领航作用。不断强化导师的指导作用以及从严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重点从科研学术训练方面下功夫,确保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6)打造科研项目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积极开展“项目训练”的研究生培养新方法。在培养过程中,积极对接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利用导师获批的科研项目,积极推动研究生的学术训练过程,强化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导师组教学适用于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在导师组老师们从不同角度指导之后,学生发展能够达到更好的层次。综合而言,学校通过给学生提供组建导师组的机会的方式,使学生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7)建章立制,保证落实,绩效化管理,不断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阶梯式可持续提升。建立合适的质量监督体系,出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制度要求,从岗位考核与成果鉴定两方面入手,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实施绩效化管理,对于成果显著、作用突出的改革措施,在绩效分配环节给予合理奖励。
五、结束语
一直以来,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点都是严格按照自治区教育厅与学校研究生院的统一要求,积极开展研究生的教育、培养、管理等工作,在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认真执行上级文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物学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合格性。然而,长期以来的培养模式对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及知识体系的升级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物学科目前开展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性评估以及生物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工作,试图积极开展生物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与探索实践,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不断促进研究生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的具有优良创新能力的合格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志义,朱泓.以先进的质量保障理念促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6):75-80.
[2]李志义,王泽武.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1,37(3):91-98,113.
[3]李志义.建设一流本科打造一流专业[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2):12-18.
[4]施晓秋.以教研教改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与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2):69-74.
[5]施晓秋.遵循专业认证OBE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5):154-160.
[6]施晓秋,赵燕,李校堃.融合、开放、自适应的地方院校新工科体系建设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0-15.
[7]李彦蓉,于宝证.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与反思———对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43):57-59.
[8]张红伟,蒋明霞,兰利琼.一流课程建设的要义:思想性与学术性[J].中国大学教学,2020(12):36-41.
[9]张红伟,何薇,吴永超.专业伦理教育融入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的三重维度[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5):65-69.
[10]战德臣,宋文婷.在线教学新常态混合金课再出征[J].计算机教育,2020(7):1-2.
[11]战德臣.一种确保高校教学质量的新模式———同步异步混合式教学[J].计算机教育,2020(7):3-10.
[12]战德臣,徐晓飞,张龙.深度理解高校慕课指南,建好线上线下混合课程[J].计算机教育,2021(10):1-6.
基金资助: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项目教学法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创新探索与实践”(NGJGH2020160);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工科院校生物类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GCG20221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克氏原螯虾多巴脱羧酶调控先天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32060834);
文章来源:刘继伟,刘春城,巩东辉,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生物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4,10(17):26-29.
分享:
在“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步入了更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时期。随着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数与招生数量的逐年上升,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及创新能力就成为了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
2024-06-13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影响我国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人数增加与培养质量下降的矛盾日渐突出,地方高校尤为严重。关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方法,黎军等[1]提出要对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各个环节(生源、课程教学、导师指导、论文写作、科研训练和论文答辩等)进行控制。
2023-11-07公共管理研究生(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以下简称MPA)以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高度融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全面落实提供着基本的人才支撑,不仅直接关联并体现党的政治立场、执政理念、价值观,对学生思政德育培养的要求也更高。
2023-11-03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1]。科研能力是研究生最为重要的能力,也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当今世界,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浪潮不断涌现,这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
2023-11-01研究生培养是建设创新型社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环节[1];尤其工程类研究生培养在人才培养体系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引领工业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工程实践是工程教育的基石,创新能力是培养研究生的根本[2,3]。
2023-10-30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生力军,位于国民教育的顶端,是科学研究潜力的主要标志和高层次拔尖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是国际竞争力和高等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
2023-10-26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推进,护理在我国医疗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对于护理学科而言,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道德素养、提高护理科研质量,不仅是衡量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评价护理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2023-10-17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将教育引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收获见解,始终是长春中医药大学坚持的教育理念。社会实践架起了学校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其意义日益凸显。通过社会实践,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意志品格以及研究性创新学习的能力。也只有通过系统的社会实践,才能持之以恒地塑造和提升学生读懂中国国情的能力。
2023-08-25就业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的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研究生就业问题是影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继续增强,毕业生就业面临自身准备不足和外部就业竞争激烈的窘境,毕业生就业市场表现出的供需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2023-07-13共同体的概念早已有之,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共同体意识逐步得到人们的关注。有关共同体的研究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而教育领域的共同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网络学习共同体等几个主题。对于师生学习共同体,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还不足够深入。
2023-07-13人气:5535
人气:4910
人气:2698
人气:2591
人气:228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研究生教育研究
期刊人气:922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出版地方:安徽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2095-1663
国内刊号:34-1319/G4
邮发代号:26-233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371
影响因子:0.323
影响因子:0.30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43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