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方法:基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治疗专业实训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总结康复治疗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创新。结果:康复治疗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有: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深入改革教学大纲;重视临床实践,彰显治疗特色;将实训中心开放化,切实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临床教学和案例考核;高校要明确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等。结论:康复治疗专业的实践性相对较强,在教学中需要十分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探索与现代教育以及现代康复治疗领域发展最适应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康复治疗专业的教学质量。
当今的医学教育改革,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及学生知识结构的及时优化更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变自身以往老旧的教学措施,不单单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摒弃以前的“填鸭式”理论教学模式,着重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及时更新各大医院的康复治疗实训方法,让学生在扎实、灵活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践动手能力。
1、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深入改革教学大纲
人们对教育规律、教育现象的理解和总结,称之为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学的整体认知和观点。教育理念不同,教育方向、目标、教学、措施就都有很大的差异性。综合考虑康复医学的特征,我们认为康复科的一般性理论和实训内容相差很大,和一般性理论相比,实训内容所占课时相对多一些,所以,就需要改变以前“大教室上大课”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及特征,在实训中心组织“人人参与、互动教学”的教学实践活动[1]。当前,国内各高校关于康复实训标准还不统一,且国外康复实训相关的教学方法也不适合国内的教学实践状况。专家考察了丹麦、德国等国的康复医学课程,和昆明医学院、南京医科大等高校进行了学术交流,然后参考世界物理治疗联盟的相关标准,修改了我国的康复治疗专业的教学大纲,强调一定要增加实训时间、丰富实训内容,减少“作业治疗学”“物理治疗学”的理论课课时,并且要增加实训课的课时,将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从以前的1∶2.5调整为1∶1.2,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的调整,显著增加实训课的课时,修正之后的教学大纲更加重视学生对康复治疗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方面的能力。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各高校要参考专家学者们的建议以及整个学科的发展状况,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让课程设置得以进一步优化,科学调整教学时间,争取将实践课和理论课的课时比逐渐调整为1∶1,进一步突出培养、强化学生康复治疗实践能力[2,3]。
2、重视临床实践,彰显治疗特色
康复治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康复治疗师,而非康复医师,也就是说要培养可以适应临床工作实践的专业人才,这需要毕业生既要有过硬的康复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全面、扎实的临床康复技术[4]。所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各高校要将附属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康复治疗师“引进”教学课堂中,邀请他们担任实践课的兼职教师,与此同时,专职教师要积极配合。和专职教师相比,经验丰富的康复治疗师更能够胜任实践教学这一工作,因为他们既掌握了娴熟的康复技术,又拥有非常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大量课本之外的重要实践知识用模拟、演示等方法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意,康复治疗师不是专业的教师,他们在讲课时,可能经常会存在主次不分明、课堂实践掌握不好等问题,为了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规范,以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内容与大纲脱节的现象,在上实践课之前,康复治疗师要和专职教师一起备课,讨论交流教学重点内容和相关关键技术,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期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化。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多使用一些问题教学、分组讨论等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结合我国中医优势,在一起备课的时候,重视传统康复治疗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将现在教学中尚未编入但是却在临床实践中引用较多的技术(例如:颈椎病治疗的“三步五法”技术等)补充到教学实践中,这样学生既可以学会现代化的康复治疗技术,又可以全面掌握传统的康复治疗技术,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竞争实力以及临床实践能力。
3、将实训中心开放化,切实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基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康复治疗专业的教学质量,不单是要有好的教材和教学规划,更重要的是要成立一个可以进行“作业疗法”“物理疗法”的专业临床实践基地[5]。自康复治疗专业成立至今,我校都非常重视教学基地的建设问题,在设备、人才、经费方面也是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有力保障。最近几年,我校的教学基地经过非常科学的发展以及校方持续性的投入,已经成为全国康复医学专业较先进的康复实训室,同时,还和临床医学院形成了互动建设,为学生的实习、见习提供了非常多的机会。现在,康复实训室由三个场所构成。一是作业疗法(OT)实训室:一共有三个功能区,OT区主要用于训练患者上肢的精细动作;日常生活活动(ADL)区主要负责训练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矫形器区主要是用于制作简易的训练支具。二是物理疗法(PT)实训室:实训室不仅有以前的肌张力训练设施、平衡能力训练设施、步态训练设施及各种物理因子治疗设施,也有现在最前沿的悬吊训练系统(S-E-T)平台,院校的附属医院是当地的S-E-T悬吊训练技术培训中心,培训能力非常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很好地掌握最前沿的S-E-T悬吊训练技术,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和就业范围。三是职业康复实训室:现在兼有制作矫形器、步态训练等功能,日后,将增加康复评价和相关的训练器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利用齐全的训练器具,更加直观、生动地为学生演示。实训环境和临床实践环境非常相似,学生可以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很多实用的实践技术,很好地解决教学内容和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
就我校而言,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因为教学课时有限,课堂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师演示为主,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缺乏,技术掌握不够娴熟。另外,教师了解到很多学生有学习康复治疗技术的要求。实践技术的练习和掌握是“由生到熟”的过程。熟练掌握康复实践技术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反复练习,单靠几节实训课是肯定不够的。所以,针对康复专业的学生,我校增设了“课下辅导时间”:康复实训中心在周一、周三晚上对康复专业的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实训室反复练习,加深对康复技术的理解、记忆、掌握和运用,教师也可借此机会一对一地辅导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康复训练技术,学生通过增设时间段到实训中心练习,提升了自己康复治疗技术的熟练程度。同时,在训练过程中思考教师传授的操作方法,利于发现问题。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实践机会的增加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康复实践技术,日后到临床实践的时候,可以更顺利地开展相关工作。
4、重视临床教学和案例考核
以前的教学模式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重视的是“填鸭式”“灌输式”等教学模式的使用,忽视了讨论教学、启发教学等教学模式的使用;过于依赖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6]。考评康复治疗课程的教学质量,主要依赖的是学生是否已经熟练掌握了康复训练技术,整个考核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康复训练技术的熟练程度[7]。为了很好地避免以前出现的技术掌握熟练但是不能熟练应用及教学与实践脱节等现象,在整个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在深入贯彻“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理念,结合具体案例,学生扮演患者,将康复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整个过程较为直观,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康复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另外,也可用“临床模拟”的方法考核实训内容,在不同的案例中,设置使用不同的技术,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对不同的技术进行阐述,最重要的是要用演示的方法“诠释”技术关键点。学生在最接近临床实践的环境下进行考核,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全面掌握学生的技术学习状况,也非常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训练弱项技术。
5、高校要明确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
高校要明确自己康复治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更加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安排实训课程。假设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会使学校实训基地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还可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交流,准确掌握实训进度,为后期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深入探索、积极改革康复治疗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而与其他专业相比,医学教学有着很强的特殊性,教师不能只依靠以前的教学模式,要在切实提升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同时,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医学教学的需求。各高校要不懈努力,积极与医学技术发达的国内外高校进行交流合作,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早日获得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WCPT)、世界作业治疗联盟(WFOT)等权威机构的认可,为康复医学的发展输送充足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艳,潘翠环.康复治疗学专业实验教学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14(1):99-100.
[2]潘翠环,陈艳.康复治疗学实验教学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0(6):924-926.
[3]叶正茂.康复治疗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与管理[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8,25(10):112-114.
[4]李艳.浅谈高职院校康复治疗专业的实训教学方法革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9):142.
[5]刘敏.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78-79.
[6]张黎鸣.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学课程教学改革浅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5):181.
[7]于庆,杨雪,董静.浅谈新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4):95-96.
张风林,徐玉丽,张志娟.浅谈康复治疗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创新[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06):451-453.
基金:河南大学第十三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编号:HDXJJG2013-117).
分享:
军医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其涵盖军人和医生的双重身份,这一职业既要有兵者的勇武和担当,又应有医者的仁心和使命。就军人身份而言,一不怕苦、二 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是镌刻在军旅生涯中的血性基因, 必须代代赓续传承;就医生身份而言,救死扶伤、敬 畏生命的永恒誓言是铭刻于医学职业中的精神密码, 需要时刻谨记践行。
2024-12-24“第二个结合”克 服了国内外长期以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轻视和 对中华文明的偏见,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和理论论断,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远的意义,为科学 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理论指 导,也为高校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思想资源和理论 支撑。
2024-12-24随着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互联互通成熟度水平不断提高,健康医疗大数据利用与共享日益频繁,数据已成为医院等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资产。医疗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医疗数据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或泄露,势必对医院等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及医患双方的隐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
2024-12-03服务对象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范围,是综合性的防治保健基层医疗系统[1]。中医全科医学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结合全科医学的特点,融合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等其他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综合性中医临床医学学科。
2024-11-22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对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医药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2024-09-23新入培住院医师从院校医学教育阶段进入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需要适应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因此岗前培训对他们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岗前培训又称始业教育,主要包括入院教育和入专业基地教育,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分层递进[2-7]。其中,入专业基地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024-08-15口腔医学教育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和演示技能操作,教学方法单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口腔医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具有知识点多、操作困难等特点,因此学生常常反映课程知识抽象、零碎、难以掌握。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2024-08-06护士核心能力是指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是护士最基本、最重要的综合能力[1],也是当今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产科护士作为医院产科的重要力量,其核心能力对于护理团队、护理学科及产科事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2024-08-052023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强调,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不断健全中国特色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推动学术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分类培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2024-07-30人力资源是卫生服务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是反映所在地区和国家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参考标准[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了均衡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医疗条件。为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并引导医学生到农村地区就业是关键。
2024-07-2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基础医学教育
期刊人气:2698
主管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1450
国内刊号:14-1364/R
邮发代号:22-285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29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9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