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了新课改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应该如何创新,旨在通过探究,优化中职数学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在新型教学模式下提升核心素养。文章内容具体如下: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以采用信息技术优化预习设计,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可以建立反转课堂,给学生创造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优化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在评价的引领下获得全面发展。
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改随之而来。新课改强调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使学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学生对教师依然存在依赖性,其学习习惯、学习意识都没有得到有效纠正,思维品质也没有得到发展。因此,创新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采用信息技术,优化预习质量
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预习工作,可以使学生提前发现学习中的漏洞,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言之有物的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讨论。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以优化预习设计,以提升学生的预习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计更为精炼的预习任务和预习指导。
例如在开展《集合的概念》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了微课,进行了预习指导和预习任务的设计。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并没有将所有的知识都录入微课中,而是选择了本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元素和集合的关系、集合的概念,设计了针对性微课。另外为了保证学生在预习时并不是简单的阅读一遍教材,而是切实进行有效思考,教师还要求学生结合微课内容完成教材课后的练习。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预习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甚至有的学生还在课堂上提出了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为什么某个班级中男同学的全体不能构成集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预习设计,充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建立反转课堂,促进自主探究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新课标的目的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探究。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让学于课堂呢?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以建立反转课堂,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所谓反转课堂,也可以称之为小教师课堂,是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在课堂上分享探究成果;其他小组的学生或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质疑和提出疑惑。
以《不等式的性质》为例。在开展本课教学时,教师就建立了反转课堂,将班级学生以六人为单位分为了几个小组,要求小组学生分别探究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可以在分享探究成果的过程中提出,也可以先向教师求助。比如有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始终不理解为什么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正数不会变,同乘以负数会变向,还提出问题:“如果不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同时乘以0,不等式的符号会发生什么变化?”同小组的有的学生已经掌握这一性质,于是就帮助该学生进行了解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有效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为教师之后的以学定教做好了铺垫。教师建立反转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三、优化评价模式,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作用不仅在于检测,更在于诊断和引导。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时,要注意评价模式的优化。在优化评价模式时,教师要遵循全面性、过程性和多角度的原则;也就是要从多个方面评价学生,要注意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要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这一课的学习中,有的学生积极探究,试验了不同的解题方式。对于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教师就可以予以赞扬,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有的学生在小组探究中浑水摸鱼,教师就可以进行批评和引导,以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另外像有的学生在互评中提出本小组一位学生虽然对新知识的吸收比较慢,但是却很努力,教师也可以予以表扬。教师优化教学模式,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最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新课改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策略进行的探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创新、优化教学模式,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于课堂,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希望本文从优化预习质量、促进自主探究、促进全面发展三个角度,就新课改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策略的探究,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以促进学生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得到充分地锻炼,进而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崔志玲.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J].农家参谋,2020,(24):204.
[2]郭卫红.浅谈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提升中职数学教学的实效[J].求学,2020,(19):63-64.
文章来源:周剑宇.新课改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文理导航(中旬),2021(09):2.
分享:
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且一旦出现错误,就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困扰,干扰学习进度,如何减少学生出错率,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采取不同的措施,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组,让学生通过题组对错误进行对比,有效干预易错题,激活学生的源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全面发展和提升。
2021-09-07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变化、空间、数量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从本质上而言,数学隶属于科学学科的一种,在人类文化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数学这一门学科在我国教育制度下作为最基础性的学科,不仅囊括了小学、初中、高中乃至于大学,甚至更高的学级,也同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快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并对其充满兴趣,对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2021-09-07小学数学日常教学内容的呈现,是依托教科书的,但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在于从教科书上吸取营养、联系生活、步入实践,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在生活中提升综合素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日常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价值,感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引领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情感,真正在体验、探究和理解中引领学生高效发展。
2021-09-07中学阶段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阶段中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而学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相应解决措施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错误,从学生角度而言,出现的错误也可以作为另一种教学资源,数学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错题集,促进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学生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021-09-07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画图教学作为一种能够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认可。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数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促进学生多维能力的发展。通过画图教学,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也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文中,笔者简要介绍了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优势,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宝贵意见
2021-09-07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数学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小学数学以及高中数学的重要衔接阶段,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不认真学习数学,那么当其升入高中之后,很难跟上教师的速度。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型的学习模式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通过成功地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会使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极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让课堂的质量真正得到有效的保障,奠定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2021-09-07数学思想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导性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工作有着教育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数学思想,将其与数学知识巧妙结合,加以创新,赋予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本文通过介绍不同数学思想,帮助教师灵活数学教学,展现数学风采。
2021-09-02本文主要探究了新课改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应该如何创新,旨在通过探究,优化中职数学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在新型教学模式下提升核心素养。文章内容具体如下: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以采用信息技术优化预习设计,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可以建立反转课堂,给学生创造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优化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在评价的引领下获得全面发展。
2021-08-31课堂提问一直是数学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即使学生不喜欢数学,也会在教师的提问作用下,不断提升自身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能够推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数学是初中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数学教师的提问有效与否关乎课堂的整体质量。希望能够对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帮助,推动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2021-08-31信息技术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就教育领域而言,特别是在改进数学教学方式上,动力还稍显不足。本文主要从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平台方面入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解决相关问题的闭环处理手段——基于ipad设备中APP软件群交互处理方法,以期为奋战一线的数学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深度融合方面提供必要的操作经验和方法指导。
2021-08-31人气:5656
人气:4296
人气:4073
人气:3807
人气:245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学数学
期刊人气:867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北大学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2-7572
国内刊号:42-1167/O1
邮发代号:26-7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71
影响因子:0.116
影响因子:1.248
影响因子:0.28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