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已经转变了教学观念,调整了日常教学思路,更强调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生活与数学相得益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应该引领每位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日常教学内容的呈现,是依托教科书的,但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在于从教科书上吸取营养、联系生活、步入实践,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在生活中提升综合素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日常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价值,感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引领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情感,真正在体验、探究和理解中引领学生高效发展。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最忌讳的就是照本宣科,这样会让学生感受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低年级小学生们对事物的认知比较薄弱,只有从直观、具体的内容中才能够让他们获得抽象的数学概念,了解抽象的数学信息,通过生活化教学的课堂融入,能够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化、生活化的事物或场景,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生活化教学的融入,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中的生活现象,这对于让学生认知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感悟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化情境
低年级小学生们年纪较小,注意力集中程度较差,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积极学习,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老师应该创设具体生动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获得更多熟悉的感觉,既能够引领学生积极融入思考数学知识,又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够吸引学生眼球,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课堂因学生的参与更加高效。例如:在“比一比”的学习中,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平时玩儿跷跷板时的场景,这时引导学生进入到现实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谁多谁少,谁轻谁重,通过现实化的生活场景,能够深化学生数学知识的认知。
(二)融入生活实物,促进直观理解
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更多的生活化实物,通过实际例子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亲近感,感悟实际性的数学知识,不但能够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还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认识图形”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在让学生了解长方形这一形状时,可以出示五星红旗;让学生了解球这一形状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西瓜;让学生了解椭圆这一形象时,给学生展示一颗鸡蛋;让学生了解三角形这一形状时,给学生展示比萨饼的一角;让学生了解圆这一形状时,给学生展示一个月饼,通过一个个现实直观的图片展示,能够让学生深刻记忆相关图形的形状,同时也通过这些生活实际例子的融入,让课堂充满了趣味,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三)布置生活作业,促进能力提升
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落实到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加深刻地认知知识,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因此,老师应该布置更多的生活化作业和生活化任务,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将数学与生活进行更好的连接,实现数学与生活相得益彰,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生活。例如在“认识10以内的数”的学习中,在课堂上老师给学生讲解1至10这几个数字怎么写?在课下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取与这些数字相似的生活实物,通过与生活相连,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记忆10以内的数的写法,同时也架起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再如,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中,老师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并且编写成简单的数学题目,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深刻理解记忆知识,也能够在体验中,更加深刻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将生活融入数学课堂,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以生活为前提,让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回归实践。老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通过生活化教学,架起实践与日常教学之间的桥梁,让生活与数学深度整合,让实践与知识深度融合,在强化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引领学生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绍玉.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2020(95):89-90.
[2]邢震.让生活化教学模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学周刊,2020(35):137-138.
[3]严复武.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74.
文章来源:刘红玲.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40.
分享:
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且一旦出现错误,就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困扰,干扰学习进度,如何减少学生出错率,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采取不同的措施,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组,让学生通过题组对错误进行对比,有效干预易错题,激活学生的源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全面发展和提升。
2021-09-07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变化、空间、数量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从本质上而言,数学隶属于科学学科的一种,在人类文化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数学这一门学科在我国教育制度下作为最基础性的学科,不仅囊括了小学、初中、高中乃至于大学,甚至更高的学级,也同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快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并对其充满兴趣,对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2021-09-07小学数学日常教学内容的呈现,是依托教科书的,但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在于从教科书上吸取营养、联系生活、步入实践,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在生活中提升综合素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日常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价值,感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引领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情感,真正在体验、探究和理解中引领学生高效发展。
2021-09-07中学阶段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阶段中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而学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相应解决措施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错误,从学生角度而言,出现的错误也可以作为另一种教学资源,数学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错题集,促进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学生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021-09-07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画图教学作为一种能够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认可。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数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促进学生多维能力的发展。通过画图教学,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也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文中,笔者简要介绍了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优势,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宝贵意见
2021-09-07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数学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小学数学以及高中数学的重要衔接阶段,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不认真学习数学,那么当其升入高中之后,很难跟上教师的速度。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型的学习模式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通过成功地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会使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极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让课堂的质量真正得到有效的保障,奠定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2021-09-07数学思想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导性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工作有着教育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数学思想,将其与数学知识巧妙结合,加以创新,赋予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本文通过介绍不同数学思想,帮助教师灵活数学教学,展现数学风采。
2021-09-02本文主要探究了新课改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应该如何创新,旨在通过探究,优化中职数学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在新型教学模式下提升核心素养。文章内容具体如下: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以采用信息技术优化预习设计,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可以建立反转课堂,给学生创造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优化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在评价的引领下获得全面发展。
2021-08-31课堂提问一直是数学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即使学生不喜欢数学,也会在教师的提问作用下,不断提升自身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能够推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数学是初中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数学教师的提问有效与否关乎课堂的整体质量。希望能够对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帮助,推动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2021-08-31信息技术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就教育领域而言,特别是在改进数学教学方式上,动力还稍显不足。本文主要从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平台方面入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解决相关问题的闭环处理手段——基于ipad设备中APP软件群交互处理方法,以期为奋战一线的数学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深度融合方面提供必要的操作经验和方法指导。
2021-08-31人气:3260
人气:3096
人气:2866
人气:2833
人气:220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小学数学教育
期刊人气:3834
主管单位:辽宁教育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8-8989
国内刊号:21-1426/G4
邮发代号:8-299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12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