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PD)是由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的痛经,而非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1],痛经随月经周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可伴随恶心、头痛、腹泻等症状。PD的发生群体多为青春期少女和未婚或未孕的女性,在女大学生及女青年人群中,PD发生率为71.80%~79.94%[2-4]。
33
0
膝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是常见的膝关节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软骨逐渐退化、软骨下囊性变、邻近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和滑膜炎症[1]。据调查显示,全球约3.3亿人受KOA影响,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及肥胖症的增加,该病发生率将持续上升[2]。本病会导致膝关节疼痛、功能受限,甚至残疾,给个人及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3]。
32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我国脑出血占所有卒中的18.8%~47.6%[1-2],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35%~52%的脑出血在发病后1个月内死亡[3-4]。患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等,病情发展迅速,为提高生存率,早期高效的治疗手段极为重要。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是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性、阵发性、剧烈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顽固性疼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目前TN的治疗方式以口服抗惊厥、抗癫痫类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虽然经过治疗后疼痛可有效缓解甚至消失,但存在复发率较高的问题[2]。
26
膝骨关节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骨质增生、关节软骨退变为主的疾病,临床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不利,甚至出现关节畸形,是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在60岁 以 上 人 群 中 达 60%,在 70 岁 以 上 人 群 中 达8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该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29
本病好发于中青年、体力劳动者及体型消瘦者。现代医学研究[1]认为,由于第三腰椎横突在腰椎横突中最长,上面附着腹横肌和背阔肌的深部筋膜、腰方肌等导致承压较大,运动中容易受到撕裂损伤而出现炎症反应。周围的血管、神经因反复受到炎症刺激而引起疼痛[2-3]。
25
发症,约 61% 的 患 者 会 遭 遇 此 困 扰,其 中 大 部 分(2/3)在中风后的4周内就会感到疼痛,而其余的患者则会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出现症状。肩痛导致患者上肢活动不便,尤其在夜间疼痛加剧,严重干扰了患者日常生活。本文主要探讨使用密集型内热针疗 法 治 疗 因 缺 血 性 中 风 导 致 的 肩 痛 患 者 的效果。
20
目前,对于该病临床常用方法包括非手术疗法与手术治疗,后者多用关节镜手术,起效较快,但创伤性较大,术后患者肩关节活动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受限。临床上中轻度肩袖损伤常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案,如康复训练、针灸、抗炎药等,可有效减轻肩部疼痛症状,增强肩关节活动度[4-5]。
外展神经麻痹目前仍是医学界的难题之一,外展神经支配眼外直肌,因其走行较长,易受损害[1],出现患侧眼球外展受限,向患眼内侧方斜视,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伴有复视[2]。西医多用激素、营养神经、肉毒杆菌毒素、眼肌训练和手术等,但疗程长、不良反应大、花费大[3]。
16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我国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因素[1]。根据WHO的数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中风[2-3],而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最常见和最明显的功能障碍之一[4]。下肢功能障碍主要包括下肢肌肉力量减退和平衡障碍,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成为临床和科研的热点[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因脑血管疾病如脑缺血缺氧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在记忆和认知上出现障碍并伴有不良情绪。VD主要在老年人群中多发,虽然,VD的病症严重,但是,仍然有可以提前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西医认为,哺乳动物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是VD的发病机制。
缺血性脑卒中也称脑梗死,是供应脑部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坏死的一类脑血管疾病。构音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听、说、读、写,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临床实践中,应用解语丹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卒中后构音障碍的疗效确切,现具体总结如下。
19
2022年立秋后至初冬,笔者发现髋关节伤筋(鼠蹊痛)患者较多,壬寅年木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木旺克伐脾土,而鼠蹊部恰为大腿伸膝及内收肌肉的起点,为筋、肉之所汇,因此髋关节伤筋的患病率升高。小节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补肺金能平肝木。
27
作为可预防的疾病和失能的首要原因,肥胖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2]。肠道稳态平衡的改变与肥胖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信号通路有关,在人类代谢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针刺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应用于肥胖等相关代谢性疾病时以化湿、健脾、祛痰为主要治法,选取脾、胃和大肠经的穴位[4]。
17
M1区是集成、隔离精细运动,躯体运动控制的平行系统[2]。基底节作为中风常见部位,参与运动执行和复杂控制过程[3]。丘脑整合中枢神经系统多区域信号[4],影响和指导全脑恢复稳态的适应行为[5]。M1区-基底节-丘脑环路重塑-代偿的神经影像标志物演变过程尚待进一步探索。
影响因子:1.120
影响因子:0.233
影响因子:2.646
影响因子:0.709
影响因子:0.790
影响因子:1.936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