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吞咽障碍作为中风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因吞咽皮质中枢、皮质下行纤维、延髓吞咽中枢及锥体外系等损伤,舌骨-喉复合体运动效应异常,无法将食物或液体由口腔送至胃内,导致摄食及营养吸收困难。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中风患者最多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中风患者240万人,死亡人数达110万人,其中,29%~78%的中风患者会并发吞咽困难,中风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的平均患病率高达50%[1,2,3]。
96
0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位列第二位的常见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1]。偏头痛虽不致命,但对患者造成的失能危害,与肢体瘫痪、精神疾病和失智症相当,而且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危险因素[2]。此病发病率高,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常与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精神障碍等疾病共病或互为因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在偏头痛的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非药物疗法价格高昂,且需长期治疗,患者依从性差,难以普及。
40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一种复杂、顽固、难治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见于疱疹皮损消退后,疼痛剧烈难忍,持续时间为几月到数年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相关研究显示,PHN每年发病率为3.9~42.0/10万,发病率与年龄成正相关[2]。
43
老年痴呆系与年龄相关的、不可逆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表现为记忆力、认知功能下降、人格改变、精神及行为异常等。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痴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目前西医临床对于此病并无理想的治疗方案,多采用奥氮平、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阿普唑仑等辅助治疗,但其整体治疗效果不佳[2]。
29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 IFP)是面神经发生的非特异性炎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常致患者口眼斜影响美观,现今愈发受到关注。虽然中医药、现代医药诊治本病的措施愈发完善,但治疗效果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60
脑性瘫痪是一组发育中胎儿或婴儿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的证候群[1],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运动、姿势发育异常及活动受限。目前,我国脑性瘫痪临床分型为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
DLSS罹患率与年龄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罹患率不断攀升[2]。手术是严重脊柱退变性疾患治疗的金标准[3]。然而,包括中医药疗法在内的非手术疗法虽然不能扩大DLSS患者椎管的有效容积,却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微循环,减轻炎性反应[4,5];加之国人普遍排斥手术治疗,故DLSS多首先选择非手术治疗。
27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脑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1,2]。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 ACI)常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心源性脑栓塞、腔隙性缺血性脑卒中或小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等,血脂异常、结缔组织病、动脉炎均可诱发该病[3,4]。
59
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对吞咽神经控制区造成的损害可导致吞咽困难,是神经源性吞咽困难的主要原因[1]。研究显示,吞咽困难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2]。近年来,揿针凭借留针久的特点,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针灸治疗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3]。
33
周围性面瘫在现代医学中又称为贝尔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是一种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在中医古典文献中,该病当属“口僻”的范畴。张介宾在《类经•十七卷•疾病类六十九》中进一步强调“僻,歪斜也”,点明其症状多表现为口眼歪斜,患者往往无法完成皱眉、闭眼、鼓腮等动作。
49
周围神经病变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损害的疾病,这些原因可能包括中毒、感染、外伤以及代谢障碍等[1]。周围神经病变可能影响单一神经,或不同区域内的2支或多支神经,或同时影响许多支神经[2]。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主要包括温度觉和痛觉丧失,运动或本体感觉障碍[3-4]。
54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是由于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发生损伤,导致膀胱储尿和/或排尿功能出现障碍,患者可能会继发尿路感染、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3]。81%的SCI患者在发病后1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4]。
31
神经精神疾病是一类涉及到神经系统和心理健康的异质性疾病,由遗传、神经生物学、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可分为神经疾病和精神障碍,包括癫痫、神经性疼痛、失眠、抑郁症等疾病[1]。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现代社会环境下神经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流行率逐年上升,导致患者的伤残生存年增加,严重威胁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2]。
137
中风后郁病属西医抑郁症范畴,是中风后表现为一系列抑郁症状和相应的躯体症状的综合征,是神经精神病学常见疾病。中风后郁病是中风后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导致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居高不下,甚至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5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脑卒中(即中风)是指由脑血管骤然破裂或阻塞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脑血管循环障碍、脑血管损伤[1],能够引起患者脑组织出现局灶性或整体性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该病多发于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是我国成年人致残、致死的首要疾病[2]。
32
影响因子:1.207
影响因子:1.079
影响因子:0.153
影响因子:1.811
影响因子:0.415
影响因子:1.082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