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膀胱癌列表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因此,揭示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早期诊断和治疗靶点极具意义。微小RNAs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在膀胱癌等肿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2,3]。证据表明,微小RNA-182-5p在膀胱癌细胞中低表达,上调其表达可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4]。
156
0
作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疾病的一种,膀胱癌具有病灶多发、治疗难度大、术后复发率高的特点。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作为膀胱癌的常见类型之一,常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开展治疗[1],这种治疗方式虽能有效切除病灶,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且部分患者复发后病灶扩大更为迅速,且肿瘤细胞浸润能力也更强[2]。
446
以往通常针对进行临床治疗的BC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但该模式通常仅注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而忽视了对其消极心理情绪的改善,对患者治疗结局及预后积极影响程度较低[1]。近期有学者在研究报告中提出FTS理论在BC手术期间的应用价值较高,其能缓解患者负面清晰,还可通过一系列针对性干预措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2]。
11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病灶侵入潜能、侵入深度、是否发生远处转移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1]。虽然当今临床诊疗手段不断发展与提高,但膀胱癌治疗后的复发率仍较高,且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高级别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后更加不理想,因此寻找有意义的预测膀胱癌侵入潜能的肿瘤标志物,对评价临床治疗方案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35
膀胱癌是泌尿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研究表明,其与遗传、环境等因素存在一定关联。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SDS、SAS评分均较A组低,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较A组高,可见循环改进护理可有效改善膀胱癌术后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186
随着DNA甲基化的深入研究,膀胱癌诊治和预后等各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DNA甲基化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仍有待提高,DNA甲基化抑制药物在种类和功能上还有所欠缺,相信随着科研技术的进步,能找到更具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甲基化基因有助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能发现更多有效的药物预防或者逆转甲基化,为膀胱癌的诊治提供新的策略。
235
接受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的患者术后几乎均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6],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恢复缓慢,生命质量难以恢复至术前水平[7,8]。然而,目前影响尿路造口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因素尚未明确,本研究对203例尿路造口患者资料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影响尿路造口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提供参考。
176
lncRNA-FENDRR可能是很有前景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或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靶点。但是目前只有很少研究报道lncRNA-FENDRR在膀胱癌中的临床及预后意义,所以本研究将对膀胱癌中lncRNA-FENDRR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及患者预后情况等相关性进行研究,为膀胱癌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154
管理和适应尿路造口成为居家康复生活的重心,患者出院即面对生活的重新整合,能否顺利、及早地完成生活重构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探究老年膀胱癌造口术后患者生活重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体验,为护士加强有针对性的延续护理提供依据,促使患者达到生活重建的目标,提高其生活质量。
181
经导管行超选择性膀胱动脉栓塞术已经被证实为治疗失去外科切除机会的膀胱癌伴出血的首选技术[1,2,3]。基于该技术的微创、安全及易于操作性,其已得以广泛应用。收集22例膀胱癌伴出血患者在我所接受了经导管行膀胱动脉栓塞术,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404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疾病中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法主要为外科手术,其中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治疗膀胱癌的金标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2,3,4,5]。研究发现,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有1/3患者会出现尿道复发。国外亦有研究表明[6],膀胱癌根治术后尿道复发的发生率为3.5%~17%。故在实施膀胱癌根治术前应加强对患者术后尿道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以提高手术疗效。
167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肿瘤,70%~80%病例初次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切除后2年内复发率达70%~80%,其中约10%的患者最终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或转移性膀胱癌[1,2]。大多数NMIBC患者的长期存活率良好,复发率和进展率是影响膀胱癌整体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彻底切除肿瘤,早期诊断及预测肿瘤复发和进展显得尤为重要。
211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全球发病率居全身恶性肿瘤第十一位,在中国男性中位居第六,每年发病约6.0万例[1]。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一种目前治疗肿瘤的最有效手段之一[2]。静脉化疗也是治疗膀胱癌的重要辅助手段。优质护理作为国家推进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模式,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诊治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
对于MIBC患者中有吸烟史、高分化患者的癌组织中EZH2基因及Ki-67均明显高表达,表明吸烟史作为促进膀胱发生、进展有重要影响,而EZH2基因及Ki-67在膀胱癌的病理分化及淋巴结转移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暂未发现两者可作为MIBC改善预后的预测因素,需要更长时间、更大样本量、多中心联合等方式深入研究。
325
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Ⅱα,TopoⅡα)在肿瘤转移和免疫系统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TopoⅡα表达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7]。因此,对TopoⅡα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指导膀胱癌临床治疗用药和预后判断。本研究通过检测膀胱癌组织中TopoⅡα的表达水平及对TURBT术后吡柔比星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的影响,为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治疗提供个体化方案。
175
影响因子:1.580
影响因子:1.435
影响因子:0.510
影响因子:0.836
影响因子:3.299
影响因子:1.12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